查文庫>教學計劃> 九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範文

九年級地理教學計劃

九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範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地理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世紀精神為指標,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透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基本情況:

  透過複習七、八年級上下冊相關內容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著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裡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目標:

  教完人教版七、八年級地理上下冊選取的8章內容,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瞭解,對世界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著較為詳盡的知識掌握。

  四、本期教材重點、難點:

  1、地球和地圖,地球的運動

  2、中國的氣候及自然資源

  3、會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五、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客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教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資料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多種教學形式,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培養學生關注自然,關心社會,關心時事的自覺性。關注熱點問題生活問題,進行專題複習和綜合複習。

  六、教學課時與程序:

  1、二月份複習七年級上冊內容

  2、三月份複習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上冊內容

  3、四月份複習八年級下冊內容

  4、五月份複習荊州市綜合訓練題

  5、六月份進行考前模擬訓練

  九年級地理教學計劃2

  一、情況分析:

  20xx屆畢業班總複習時間相當緊,只有16周左右,而地理學科的複習,內容廣泛而複雜,空間跨度很大。所以要想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如此多的內容,最後還要考出好成績,合理安排複習時間,精心選擇複習試題,就非常關鍵了。

  二、複習設想:

  1、注重基礎知識,提高讀圖能力

  在複習過程中要注意知識系統化,以教材為依據,以《xx市地理中考考綱》為指導,把握好地理知識、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絡。並且在複習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讀圖的訓練,提高讀圖能力。

  2、把握熱點問題,加強實際應用

  熱點冷考是我市今年中考的一個指導思想。因此在複習中,要關注熱點問題又不可過分投入,主要是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複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具體措施:

  1、應用遠端多媒體資源,強化地圖教學。

  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柺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因此,考生讀圖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地理成績的好壞。在複習教學中,老師應注意遠端資源的應用,指導學生將地圖裝在大腦裡,培養自己圖文轉換的能力,做到腦中有地,心中有理。

  2、關注生活、關注熱點,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社會熱點、焦點、身邊的生活環境問題往往是地理考試的切入點。老師要指導學生將這些問題迴歸課本,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述和評價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生產和生活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重視學生考試技能的培養

  首先,是讀題和審題能力的訓練。老師在平時訓練中,要注意經常變換題型,防止學生答題時的定勢現象。其次要注意語言運用的準確性。答卷中用詞不準確或不完整,也會影響得分。最後要注意檢查。特別是選擇題,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做完後一定要認真檢查。

  四、複習步驟:

  1、基礎知識複習階段

  2、綜合能力訓練階段

  3、模擬考試階段

  五、進度安排:(總計15課時)

  預備知識:3課時

  八年級地理:12課時

  鄉土地理:2課時

  綜合運用:8課時

  模擬測試: 15課時

  九年級地理教學計劃3

  伴隨著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的不斷改革,雖然中學地理一直為“副科”,但由於學科內容主要是反映通俗易懂的生活實際,故而深受學生的喜愛。但是受開課時數的限制,地理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時間不多,這就迫使教師想方設法去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結合自身實際以最佳的策略在短短的40分鐘內完成好師生互動,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面對目前的現實情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構建高效課堂成為了擺在每一個地理教師面前無法迴避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個人認為應當從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師全方位的素質及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來提高課堂的效率,本學期教學設計如下:

  一、課前教學設計準備

  課前的教學設計是學生上好地理課的關鍵,也是教師運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結晶。在設計教案時教師要注意突破三點:

  1、目標性——授課目標應清晰。在每堂地理課堂上師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學目標,怎樣完成教學目標。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吃透教材,考慮好每段小結,在學生每個階段的活動之後能夠給予學生一個簡潔、精闢、深刻的評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其產生認識上的飛躍,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學過程達到最佳狀態,利於教與學的穩定平衡。

  2、針對性——首先教學內容是面向全體,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教師應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瞭解學生容易在什麼地方出問題,對教學的這些關鍵點,教師應提前構思好教學方案,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渡過難關。當然這也是教師在學生以往反饋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經驗豐富的教師為什麼一般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道理也就在這裡。其次,教育全體學生,但要針對最大群體的學生,這樣以牽前引後,擴大學生吸收面。因為目前各班人數在40個左右,層次差別較大。

  3、高效性——課堂40分鐘時間裡應高效地達到或接近目標。這就意味著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時間成本。學生是能動的主體,他們在想學的前提下,潛意識裡計算著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識;或者是在知識一定的情況下,怎樣利用最少的時間。這種時間利用的效用都體現著高效性。所以,教師教學要想體現出高效性,關鍵在於如何擴充知識容量或者如何擴充套件思維的空間。在一般情況下,這兩者應相互協調為宜。

  二、提高自身全方位的素質

  1、培養自身的專業素養

  首先要進一步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所教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設計學案時做到“深入淺出”,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從而使學生“淺入深出”,步步為營,逼近目標;其次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前沿知識有所涉獵,甚至可以作為課題來研究,這樣在編寫教學案時,才能使設定的問題具有啟發性,才能夠有所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達到“應用”和“拓展”的目的。我們地理學科,我可以多讀一些書,比如《中國國家地理》、《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等。還可以到地理專業論壇、周村區地理教師QQ群、淄博初中地理人QQ群等交流區,跟同行探討請教,還可以互相分享資料;甚至看看新聞,也可以瞭解一些熱點知識。總之只要用心,雖不一定能成為名師,至少能做一個不誤人子弟的老師。

  2、注重集體備課

  積極參與備課和集體備課,製作完善導學案。第一步是個人課前備課;第二步是集體備課,初三地理組內討論、點評;第三步是修改並印發學案;第四步是課後要透過課堂反思修改學案;第五步是將最後的學案製成電子稿,存檔,作為後續教學使用。

  三、學生興趣的培養

  1、 創情設境,激發興趣

  (1) 精心匯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匯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地理課堂的匯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絃、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慾望。

  (2)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把自己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當中。

  2、發揮小組合作優勢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發揮小組的作用,同時儘量做到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

  3、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1)審題激質疑:關鍵字句是題目的“窗戶”,透過“窗戶”才能領略內涵,引導學生讀題、審題,圍繞題目提出問題,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題目的脈絡和內容。

  (2)身邊小事啟質疑:除了課堂教學訓練學生質疑能力之外,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實際,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身邊日常事務提高質疑問難的能力。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透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

  4、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創設高效課堂

  隨著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最佳化運用電教媒體,運用多媒體、投影儀、電子雜誌等手段來提高學生習趣,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5、及時進行反思

  教師應該教有所得。目的是讓自己更輕鬆,更高效地開展教學。把節約出的時間投入到更需要的體現個人價值的方面,做個科研型、博學型的教師。鑑優劣、品得失,所以在課後反思中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自己。這也是教師肩負教育的責任。

  總之,沒有所謂最好的教師,而只有最適合特定課堂的老師,沒有最好的課堂,只有最有效實現特定目標的課堂。地理教學改革是逐步累積的,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個地理教師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用自己的眼光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多管齊下,共同努力,相信地理課堂必將充滿朝氣與活力,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