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肚子裡的寶寶》含反思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優秀教案《肚子裡的寶寶》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透過看看、講講、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現形式,引導幼兒想象自己在媽媽肚子裡的生長過程,體驗生長的快樂。
2、鼓勵幼兒改編歌詞並用動作表現出在媽媽肚子裡幹什麼,提高幼兒想象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關於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從受精到逐漸長大)的圖片若干、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看看講講:在媽媽肚子里老師:"我們的區域活動中有很多關於"在媽媽肚子裡"的圖片,我知道小朋友都很想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現在,張老師在牆壁上貼了很多圖片,有的是小寶剛剛到媽媽肚子裡時的圖片,有的是小寶寶逐漸長大的圖片有的是小寶寶剛剛出生時圖片,你們去看一看,和好朋友說說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
1、幼兒自由結伴去找圖講述,並相互交流。
2、除了圖片上的,你還知道些什麼,也可以和好朋友說說。
(二)大膽提問:在媽媽肚子裡1、你們已經知道了很多關於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秘密,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大膽的問,你們的問題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幼兒質疑(老師根據幼兒的問題隨機做好直接回答或把問題反拋給幼兒進行討論)。
3、教師結合圖片進行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後,覺得很孤單,他們想如果家裡有個小寶寶那該多好啊!於是爸爸把許多叫"精子"的小種子放在媽媽的裡,精子在去媽媽肚子的途中遇到許多"卵子",如果他們成為好朋友,擁抱在一起就會變成小寶寶。媽媽肚子裡一個器官叫子宮,小寶寶就住在裡面。子宮壁上有一層膜,那就是胎盤。胎盤上有一根臍帶,連著小寶寶的肚臍,幫助小吸收營養和排出身體裡的廢料。就這樣小寶寶一天天長大了,當他大得在子宮裡呆不下時,小寶寶就出生了。
(三)創編歌曲:在媽媽肚子裡
1、"你們知道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裡呆多長時間嗎?這麼長的時間,小寶寶在媽媽肚裡幹什麼,讓我們用好聽的歌聲來告訴大家。"(複習歌表演:在媽媽肚子裡)
2、"小寶寶除了會在媽媽肚子裡洗澡,睡覺外,還會幹些什麼?"(老師就幼兒回答的內容引導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3、幼兒分小組創編歌曲,教師巡迴指導。
4、請幼兒以小組的形式表演他們編得歌曲。
5、小寶寶要在媽媽肚子裡呆十個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媽媽累不累呀?媽媽這麼辛苦才生下我們,我們應該怎麼對媽媽?(激發幼兒愛媽媽情感)附:歌曲《在媽媽肚子裡》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