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娃娃家的各個區域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力。

  2、讓幼兒充分享受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過程:

  1、幼兒自選角色,裝扮就位;

  2、請幼兒開著小火車到“娃娃樂園”作客;

  3、娃娃家——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去超市購物,可以在家裡做飯,可以招待小客人;

  超市——幼兒可扮演超市促銷員、收銀員,客人可去購物;

  糖果加工廠——加工員可用各種材料進行糖果、糕點的加工;

  娃娃書屋——幼兒可扮演圖書管理員,客人可以去看書;

  活動結束:教師和幼兒一起評出今天的“娃娃之星”。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2

  活動目標

  1、樂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學習使用簡單禮貌用語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

  4、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5、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遊戲區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遊戲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電話四部、小衣服。

  知識經驗:幼兒已有參與娃娃家遊戲的經歷。

  活動過程:

  (一)分享經驗

  1、交流遊戲經驗:玩娃娃家時你最喜歡當誰?都做些什麼事情?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相應的照片)

  2、交流生活發現:爸爸媽媽在家還會做哪些事情?

  (教師展示幼兒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問題,引出新的遊戲內容-小客人做客。

  1、問題:娃娃娃家裡已住滿了小主人,還有小朋友想去玩,怎麼辦?

  2、討論:怎樣招待小客人?怎樣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務:小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入娃娃家遊戲。

  1、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鑰匙"進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兒相互自我介紹,明確遊戲夥伴的身份。

  (四)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帶領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門。

  重點指導:引導小主人主動、熱情的招待客人。

  活動結束:

  聽音樂結束遊戲,評選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活動反思:

  最近我在關注孩子們區角活動的情況,發現去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少。透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在娃娃家遊戲時總是重複類似的活動內容比如:燒飯,吃飯,喂娃娃吃飯和給娃娃過生日等。作為老師的我,我敏感的意識到這樣的遊戲活動狀況處於停滯狀態,於是我在遊戲分享的時候,引導幼兒一起討論關於娃娃家孩子們能作什麼事情的討論!

  幼兒們聽了紛紛舉手,樣子十分激動,很想說給大家聽。

  透過討論,孩子似乎對娃娃家又有了新的遊戲慾望,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到“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還會換著角色玩,這次指引讓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葉小舟,當它不再前進的時候,我們老師就像是一縷海風輕輕的吹動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們只有默默在內心祝福每個孩子走好人生!

  作為教師,要求我們應該保持一點兒童的興趣。幼兒期是“疑問期”,它突出的表現是好奇、好問和好嘗試,在這一時期,許多成人看來是視而不見的事物,卻往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對他們來說,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接觸到的,都是新鮮的。“只要人們沒有做到以童年的歡樂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裡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歡欣的激情,只要他沒有沉醉於孩子氣的頑皮活動之中,我們就沒有權利談論什麼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蘇霍姆林斯基)

  多營造一個兒童的世界,你便多了一條通向心靈的途徑,在與孩子嬉笑遊戲時,當你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兒童,兒童越會對你油然而生親切之感——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3

  【主題來源】:

  家像一個寧靜的港灣,常常是每個人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對於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集合,孩子從一出生起就和家人親親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一起遊戲。幼兒離開自己的父母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在情緒上多少有點不適應,進行這個主題開展的目的是為了給幼兒一個家的感覺,在情感發展上幫助他們逐漸獨立起來。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體驗,整個主題活動將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將教材中的多個活動點,安排進各種區域內容中,而這些區域將以"家"的形式表現出來,滿足小班孩子的裝扮興趣,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將透過觀察和個別的指導,瞭解每個孩子的需要,親近每個孩子。

  【設計思路】:

  這次的主題活動娃娃家的內容要求就是:瞭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個大的主題背景下,我們班創設了打扮爸爸媽媽,和同伴分享糖果等來感受家的溫馨。這次我預設了一個運動活動引導幼兒爬著給爸爸媽媽送糖果,讓幼兒也和爸爸媽媽分享,目的是為了幼兒練習手腳著地的屈膝爬行的動作。因為有給家長送糖果這一遊戲情景,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同時也培養孩子關愛父母的情感。

  【環境創設】:

  1、在活動室中按幼兒的需要設立娃娃家,讓幼兒的家中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體驗抱娃娃、做飯、洗衣服等的樂趣。

  2、"親親熱熱一家人":將幼兒的個人照或全家福張貼在一個版面上,讓幼兒在遊戲和休息的時候看看說說,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

  3、在角區遊戲中創設和主題相關的內容:

  (1)動手區:幫爸爸裝飾外套、喂麵條、打扮弟弟妹妹、幫媽媽做頭髮。

  (2)生活區:幫媽媽穿項鍊、裝扮爸爸的領帶;有趣的小夾子、給小動物造房子、剝剝嚐嚐、扣鈕釦、餵食。

  (3)語言區:投放家庭中相關事物和成員的圖片或照片,讓孩子看看說說。

  (4)建構區:我愛我家。

  【活動方案】:

  一、生活活動:

  活動一《點名》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發展語言,並熟悉班中幼兒的名字。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指導:

  方法一: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他站立起來,招手大聲說:"我來了,大家好!"其他幼兒則一起說:"某某,你好!"方法二: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課隨機問問他:"你的好朋友是誰呀?""坐在你旁邊的朋友是誰呀?"方法三:當點名結束後,老師可以問問"今天誰沒有來?"等問題,引發幼兒關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動:教師每天可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介紹班級中的朋友。

  活動二《寶寶學吃飯》

  教幼兒拿飯碗、調羹的正確方法,能坐定進食,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指導:

  1、用圖片,講述,演示的形式告訴幼兒正確的進餐方法,引起幼兒想要自己進餐的願望。

  2、幼兒一起談談:圖片上的小弟弟在幹什麼?他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吃飯才正確?

  3、請個別小朋友示範吃飯時是怎樣坐的。

  4、請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兒說說誰進餐的姿勢最好。

  二、運動活動:

  活動一《糖寶寶》

  活動目標:練習翻滾的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椅子若干、糖寶寶的頭飾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學習開飛機的動作。

  2、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引起幼兒的興趣。

  3、幼兒扮演糖寶寶,教師扮演工人叔叔,糖寶寶四散在各處,當"叔叔"說:"機器一開,骨碌骨碌,糖寶寶出來了。"幼兒立即從四處爬處或滾出。……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動作。

  4、引導幼兒做各種不同的動作。

  反思:

  透過討論,孩子似乎對娃娃家又有了新的遊戲慾望,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到“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還會換著角色玩,這次指引讓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葉小舟,當它不再前進的時候,我們老師就像是一縷海風輕輕的吹動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們只有默默在內心祝福每個孩子走好人生!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4

  【主題來源】:

  家像一個寧靜的港灣,常常是每個人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對於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集合,孩子從一出生起就和家人親親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一起遊戲。幼兒離開自己的父母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在情緒上多少有點不適應,進行這個主題開展的目的是為了給幼兒一個家的感覺,在情感發展上幫助他們逐漸獨立起來。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體驗,整個主題活動將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將教材中的多個活動點,安排進各種區域內容中,而這些區域將以'家'的形式表現出來,滿足小班孩子的裝扮興趣,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將透過觀察和個別的指導,瞭解每個孩子的需要,親近每個孩子。

  【設計思路】:

  這次的主題活動娃娃家的內容要求就是:瞭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個大的主題背景下,我們班創設了打扮爸爸媽媽,和同伴分享糖果等來感受家的溫馨。這次我預設了一個運動活動引導幼兒爬著給爸爸媽媽送糖果,讓幼兒也和爸爸媽媽分享,目的是為了幼兒練習手腳著地的屈膝爬行的動作。因為有給家長送糖果這一遊戲情景,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同時也培養孩子關愛父母的情感。

  【環境創設】:

  1、在活動室中按幼兒的需要設立娃娃家,讓幼兒的家中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體驗抱娃娃、做飯、洗衣服等的樂趣。

  2、'親親熱熱一家人':將幼兒的個人照或全家福張貼在一個版面上,讓幼兒在遊戲和休息的時候看看說說,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

  3、在角區遊戲中創設和主題相關的內容:

  (1)動手區:幫爸爸裝飾外套、喂麵條、打扮弟弟妹妹、幫媽媽做頭髮。

  (2)生活區:幫媽媽穿項鍊、裝扮爸爸的領帶;有趣的小夾子、給小動物造房子、剝剝嚐嚐、扣鈕釦、餵食。

  (3)語言區:投放家庭中相關事物和成員的圖片或照片,讓孩子看看說說。

  (4)建構區:我愛我家。

  【活動方案】:

  一、生活活動:

  活動一《點名》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發展語言,並熟悉班中幼兒的名字。

  活動指導:

  方法一: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他站立起來,招手大聲說:'我來了,大家好!'其他幼兒則一起說:'某某,你好!'方法二: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課隨機問問他:'你的好朋友是誰呀?''坐在你旁邊的朋友是誰呀?'方法三:當點名結束後,老師可以問問'今天誰沒有來?'等問題,引發幼兒關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動:教師每天可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介紹班級中的朋友。

  活動二《寶寶學吃飯》

  教幼兒拿飯碗、調羹的正確方法,能坐定進食,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指導:

  1、用圖片,講述,演示的形式告訴幼兒正確的進餐方法,引起幼兒想要自己進餐的願望。

  2、幼兒一起談談:圖片上的小弟弟在幹什麼?他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吃飯才正確?

  3、請個別小朋友示範吃飯時是怎樣坐的。

  4、請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兒說說誰進餐的姿勢。

  二、運動活動:

  活動一《糖寶寶》

  活動目標:練習翻滾的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椅子若干、糖寶寶的頭飾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學習開飛機的動作。

  2、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引起幼兒的興趣。

  3、幼兒扮演糖寶寶,教師扮演工人叔叔,糖寶寶四散在各處,當'叔叔'說:'機器一開,骨碌骨碌,糖寶寶出來了。'幼兒立即從四處爬處或滾出。……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動作。

  4、引導幼兒做各種不同的動作。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樂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學習使用簡單禮貌用語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

  二、活動準備:

  遊戲區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遊戲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電話四部、小衣服。

  知識經驗:幼兒已有參與娃娃家遊戲的經歷。

  三、活動過程:

  (一)分享經驗

  1、交流遊戲經驗:玩娃娃家時你最喜歡當誰?都做些什麼事情?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相應的照片)

  2、交流生活發現:爸爸媽媽在家還會做哪些事情?

  (教師展示幼兒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問題,引出新的遊戲內容-小客人做客。

  1、問題:娃娃娃家裡已住滿了小主人,還有小朋友想去玩,怎麼辦?

  2、討論:怎樣招待小客人?怎樣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務:小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入娃娃家遊戲。

  1、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鑰匙"進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兒相互自我介紹,明確遊戲夥伴的身份。

  (四)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帶領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門。

  重點指導:引導小主人主動、熱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動結束:

  聽音樂結束遊戲,評選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6

  活動目標:

  1、樂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學習使用簡單禮貌用語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

  4、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5、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6、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遊戲區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遊戲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電話四部、小衣服。

  知識經驗:幼兒已有參與娃娃家遊戲的經歷。

  活動過程:

  (一)分享經驗

  1、交流遊戲經驗:玩娃娃家時你最喜歡當誰?都做些什麼事情?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相應的照片)

  2、交流生活發現:爸爸媽媽在家還會做哪些事情?

  (教師展示幼兒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問題,引出新的遊戲內容-小客人做客。

  1、問題:娃娃娃家裡已住滿了小主人,還有小朋友想去玩,怎麼辦?

  2、討論:怎樣招待小客人?怎樣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務:小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入娃娃家遊戲。

  1、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鑰匙"進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兒相互自我介紹,明確遊戲夥伴的身份。

  (四)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帶領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門。

  重點指導:引導小主人主動、熱情的招待客人。

  活動結束:

  聽音樂結束遊戲,評選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活動反思:

  最近我在關注孩子們區角活動的情況,發現去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少。透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在娃娃家遊戲時總是重複類似的活動內容比如:燒飯,吃飯,喂娃娃吃飯和給娃娃過生日等。作為老師的我,我敏感的意識到這樣的遊戲活動狀況處於停滯狀態,於是我在遊戲分享的時候,引導幼兒一起討論關於娃娃家孩子們能作什麼事情的討論!

  幼兒們聽了紛紛舉手,樣子十分激動,很想說給大家聽。

  透過討論,孩子似乎對娃娃家又有了新的遊戲慾望,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到“娃娃家”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還會換著角色玩,這次指引讓我由衷的感到:孩子就像漂在大海中的一葉小舟,當它不再前進的時候,我們老師就像是一縷海風輕輕的吹動它,直到它靠岸,走向人生的旅途,我們只有默默在內心祝福每個孩子走好人生!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7

  活動目標

  1.熟悉角色活動區的環境及規則,能夠遵守規則與同伴友好相處。

  2.喜歡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稱,模仿基本的動作。

  3.遊戲中有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為。

  4.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重點難點

  瞭解家庭成員之間的稱謂和關係及遊戲中簡單的角色語言和行為。

  活動準備

  準備材料和道具,例如佈置有小床、沙發的起居室,娃娃、爸爸(夾包)、媽媽(圍裙)、爺爺、奶奶、的頭套、柺杖等。

  活動過程

  在角色活動之前,我精心佈置了娃娃家的環境,用紗窗把娃娃家佈置得溫馨而漂亮。在這個“家”中,有沙發、桌椅、小床、電視等傢俱,床上有娃娃在睡覺。在娃娃家的一角,佈置了廚房用品:鍋碗瓢盆、橡皮泥做得各種麵點、彩色紙做得各種蔬菜等。

  孩子們選擇好了角色都進入到區域中開始活動了,彬彬扮演娃娃家的爸爸,他在家裡看著報紙,順順和樂樂扮演著娃娃家的爺爺和奶奶,露露則穿上了媽媽的圍裙像模像樣地在廚房裡忙著。開始的幾分鐘裡,孩子們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玩得很高興,可時間稍長一點,有的孩子表現出厭倦的情緒,彬彬扔下報紙出門了。在各個區域裡轉來轉去,順順和樂樂手拉著手旁若無人地在客廳裡跳起了舞。露露則在廚房裡樂此不疲地忙著做飯,娃娃被扔在了一邊,無人照管。

  這時,老師走進了娃娃家說:“我是爸爸的朋友,來看望爸爸的,爸爸去哪了?”正在跳舞的順順和樂樂聽到問話,停止了跳舞,趕緊過來接待“客人”。“爸爸”彬彬聽到問話也急忙跑回了娃娃家,“客人”把娃娃抱起來說:“呀!孩子好像有點發燒,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啊?”娃娃家的幾個人都圍到了娃娃身邊,有的倒水,有的找藥,正在做飯的媽媽也跑進屋裡抱起娃娃。

  老師看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遊戲中,說:“娃娃吃了藥,讓她睡會吧,要好好看著點,要是繼續發燒可要及時送醫院啊!你們誰來照顧孩子呢?”“爺爺”說:“媽媽照顧孩子吧!”於是,“奶奶”主動去做飯,“爸爸”忙著招待客人。孩子們又回到了原來的角色中,繼續開始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