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秦觀> 秦觀形象之謎

秦觀形象之謎

秦觀形象之謎

  秦觀離開我們已經900餘年,他的相貌如何,已經很難確鑿考證。少游出仕之前曾經請人畫過一幅小像,即我們今天所說的“寫真”像。元豐七年十月初,少遊與蘇東坡相會於鎮江金山寺,少遊呈上小像,並向恩師索“贊”(古代一種文體,描、評介人或事物)。東 坡當即應允,但是並未立即動筆。一個月後,到達揚州竹西寺,經過深思熟慮,方欣然命筆寫道:

  以君為將仕耶?其服野,其行方。以君為將隱耶?其言文,其神昌。置而不求君不即,即而求之君不藏。以為將仕將隱者, 皆不知君者也。蓋將挈所有而乘所遇,以遊於世,而卒返於其鄉者乎。

  長不足一百字,卻非常傳神。東坡自己也很得意,在寫給秦少游的信中說,“……傳神奇妙之贊,苦思得之”。細細揣,《贊》寫出了少遊人生態度的兩個側面。所謂“其服野,其行方”,是一個出世的隱士形象;所謂“其言文,其神昌”,是一個出世計程車大夫形象。

  蘇東坡說,簡單地認為少遊希望出仕或歸隱,都不是對少遊人生態度的全面理解。真實的秦少游希望以自己的才華用於當世,建功立業,功成名就以後,再返回自己的家鄉。

  遺憾的是,少遊小像今已不存。東坡的'《少遊真贊》重在寫神,而不是描形。唐伯虎有一首詩《題自畫秦淮海像》,可見這位名重一時的大畫家曾經慕名為秦少游畫過像,但如今也是隻留其詩不見其畫。如今人們為秦少游塑像,往往帶有主觀測的成分,把少遊想像成一個年少英俊、瀟灑倜儻的風流才子。因為要體現這個特點,往往連少遊的鬍鬚都給抹掉了。然而這卻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秦少游是一個大鬍子。

  秦少游有一個綽號“髯秦”,這是師、友們對他的一個親密的謔稱,也是關於秦少游相貌的一個確鑿可考的記載。徐培均先生在《秦少游年譜長編》中記載:“及長,多髯,人戲稱髯秦。”所謂“髯秦”,是說秦少游以鬍子多著稱於世,如同三國時期關羽享有“美髯公”之稱一樣。關於少遊的大鬍子,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