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玩偶進行曲教案

玩偶進行曲教案

玩偶進行曲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玩偶進行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玩偶進行曲教案1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和圖譜提供的線索,初步瞭解作品結構及不同的旋律。

  2、根據音樂特點,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木偶與小老鼠的形象。

  3、體驗樂曲詼諧的風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根據音樂特點,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木偶與小老鼠的形象。

  活動難點:體驗樂曲詼諧的風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教師活動

  1、幼兒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

  2、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引起幼兒的興趣。

  (1)幼兒聽音樂教師畫圖譜。

  (2)欣賞後提問:

  小朋友聽完音樂之後有什麼感覺?

  你在聽的時候都想到了什麼?

  3、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述音樂的思想內涵。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出示音樂形象。

  4、欣賞音樂

  (1)第一遍分段欣賞樂曲每段欣賞後提問:請小朋友將圖片貼到相應的圖譜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賞樂曲鼓勵幼兒邊欣賞音樂邊自由地表演動作。

  5、分段欣賞樂曲。

  (1)分別欣賞每段音樂的旋律。

  (2)引導幼兒說出每段音樂的不同旋律及旋律變化。

  (3)嘗試用動作表現各種旋律變化及不同的音樂形象。

  分段欣賞後教師的提問:

  第一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小木偶兵是怎樣操練的?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第二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小老鼠出來幹什麼?用動作怎麼表現?

  第三段的音樂和第幾段的音樂是一樣的?木偶兵會怎樣來迎戰?

  第四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戰爭的過程是什麼樣子的?請你用動作來做出來。

  6、完整聽音樂分角色表演。

玩偶進行曲教案2

  教材分析:

  樂曲《玩偶進行曲》選自俄羅斯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樂曲的旋律歡快活潑、詼諧有趣。樂曲為ABAC的結構形式,A段音樂兼有進行曲和雙拍子舞曲的特點,優美活潑的旋律生動描繪了木偶兵們吹著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氣十足的神態;B段音樂詼諧有趣,富有動感,就好象老鼠王帶領一群老鼠兵東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搗亂的樣子;接著A段又重現,表現了木偶兵在操練的緊張場面;C段的音樂激烈、變化豐富,讓人彷彿親臨到激烈的戰爭場面,並能透過起伏的音樂來了解木偶兵與老鼠兵緊張的戰況。音樂跌宕起伏的旋律、詼諧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與老鼠兵激烈的戰爭場面,深深地吸引幼兒。幼兒透過欣賞活動,有助於感受樂曲優美活潑、詼諧有趣、緊張激烈的特點,有助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同時,透過世界名曲的欣賞,打開了幼兒瞭解世界多元文化的視窗,為今後欣賞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和圖譜提供的線索,初步瞭解作品結構及不同的旋律。

  2、根據音樂特點,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木偶與小老鼠的形象。

  3、體驗樂曲詼諧的風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音樂欣賞的基礎,能夠分辨不同旋律的音樂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樂形象。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

  (點評:幼兒模仿木偶進教室,生動、有趣。而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使音樂的旋律自然地走進了幼兒的記憶,為幼兒欣賞音樂做了很好的鋪墊。)

  2、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引起幼兒的興趣。

  (1)幼兒聽音樂教師畫圖譜。

  (2)欣賞後提問:

  小朋友聽完音樂之後有什麼感覺?

  你在聽的時候都想到了什麼?(點評:圖譜的運用會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化,這我們已達成共識。而圖譜如何與音樂完美結合,利於幼兒理解、記憶,便成了我們思考的重點。本節活動教師圖譜的恰當運用應稱得上是“點睛”之筆,如跳躍的旋律教師用短線進行表示、連貫的旋律教師用連線進行表示,當表現故事戰爭時教師則運用“曲線“表現激烈的場面……看似簡單的圖譜,沒有教師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沒有教師對幼兒深層次的解讀,是很難設計出的。而教師隨音樂恰當準確現場畫圖譜,更使得音、形與想象自然馳騁,達到表現藝術美與領略音樂神韻之目的。)

  3、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述音樂的思想內涵。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出示音樂形象。(提供圖片)

  (點評:此環節教師運用“故事匯入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教師將作品背景內涵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給幼兒,讓複雜的旋律簡單化,讓幼兒在瞭解木偶兵與老鼠兵戰爭的起因、過程及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欣賞,從而讓幼兒更好的理解作品內容。)

  4、欣賞音樂

  (1)第一遍分段欣賞樂曲

  每段欣賞後提問:請小朋友將圖片貼到相應的圖譜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賞樂曲

  鼓勵幼兒邊欣賞音樂邊自由地表演動作。

  (點評:此環節教師是為了瞭解幼兒在以上兩個環節中對作品的理解情況,同時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打破以往“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5、分段欣賞樂曲。

  (1)分別欣賞每段音樂的旋律。

  (2)引導幼兒說出每段音樂的不同旋律及旋律變化。

  (3)嘗試用動作表現各種旋律變化及不同的音樂形象。

  分段欣賞後教師的提問:

  第一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小木偶兵是怎樣操練的?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第二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小老鼠出來幹什麼?用動作怎麼表現?

  第三段的音樂和第幾段的音樂是一樣的?木偶兵會怎樣來迎戰?

  第四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戰爭的過程是什麼樣子的?請你用動作來做出來。

  (點評:“如何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活動中如何體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思想?”此部分教師用教學實踐給予了我們很好的解答,如:聽完第一段音樂,教師提問:小木偶兵是怎樣操練的?”聽完第三段音樂,教師提問:“木偶兵會怎樣來迎戰?”透過這些問題使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緊密結合。另外,為使動作既來源於幼兒,又能及時給予提煉指導,教師採用了放手讓幼兒創編共同商討確定的方法,既滿足了幼兒創造表達的目的,又達到了教學目標。)

  6、完整聽音樂分角色表演。

  (點評:此環節教師運用“情境表演法”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為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搭建了一個表現的平臺,使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有了進一步的昇華。同時也為教師評價幼兒提供了契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幼兒情緒高漲,其樂融融,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

玩偶進行曲教案3

  教材分析:

  樂曲《玩偶進行曲》選自俄羅斯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樂曲的旋律歡快活潑、詼諧有趣。樂曲為ABAC的結構形式,A段音樂兼有進行曲和雙拍子舞曲的特點,優美活潑的旋律生動描繪了木偶兵們吹著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氣十足的神態;B段音樂詼諧有趣,富有動感,就好象老鼠王帶領一群老鼠兵東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搗亂的樣子;接著A段又重現,表現了木偶兵在操練的緊張場面;C段的音樂激烈、變化豐富,讓人彷彿親臨到激烈的戰爭場面,並能透過起伏的音樂來了解木偶兵與老鼠兵緊張的戰況。音樂跌宕起伏的旋律、詼諧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與老鼠兵激烈的戰爭場面,深深地吸引幼兒。幼兒透過欣賞活動,有助於感受樂曲優美活潑、詼諧有趣、緊張激烈的特點,有助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同時,透過世界名曲的欣賞,打開了幼兒瞭解世界多元文化的視窗,為今後欣賞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和圖譜提供的線索,初步瞭解作品結構及不同的旋律。

  2、根據音樂特點,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木偶與小老鼠的形象。

  3、體驗樂曲詼諧的風格,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4、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音樂欣賞的基礎,能夠分辨不同旋律的音樂

  2、自制教具:木偶、老鼠等音樂形象。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

  (點評:幼兒模仿木偶進教室,生動、有趣。而聽音樂學木偶進教室,使音樂的旋律自然地走進了幼兒的記憶,為幼兒欣賞音樂做了很好的鋪墊。)2、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引起幼兒的興趣。

  (1)幼兒聽音樂教師畫圖譜。

  (2)欣賞後提問:

  小朋友聽完音樂之後有什麼感覺?

  你在聽的時候都想到了什麼?

  點評:圖譜的運用會將抽象的音樂形象化,這我們已達成共識。而圖譜如何與音樂完美結合,利於幼兒理解、記憶,便成了我們思考的重點。本節活動教師圖譜的恰當運用應稱得上是"點睛"之筆,如跳躍的旋律教師用短線進行表示、連貫的.旋律教師用連線進行表示,當表現故事戰爭時教師則運用"曲線"表現激烈的場面……看似簡單的圖譜,沒有教師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沒有教師對幼兒深層次的解讀,是很難設計出的。而教師隨音樂恰當準確現場畫圖譜,更使得音、形與想象自然馳騁,達到表現藝術美與領略音樂神韻之目的。)3、教師以故事的形式講述音樂的思想內涵。

  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出示音樂形象。(提供圖片)(點評:此環節教師運用"故事匯入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教師將作品背景內涵用生動的故事展現給幼兒,讓複雜的旋律簡單化,讓幼兒在瞭解木偶兵與老鼠兵戰爭的起因、過程及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欣賞,從而讓幼兒更好的理解作品內容。)4、欣賞音樂(1)第一遍分段欣賞樂曲每段欣賞後提問:請小朋友將圖片貼到相應的圖譜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賞樂曲鼓勵幼兒邊欣賞音樂邊自由地表演動作。

  (點評:此環節教師是為了瞭解幼兒在以上兩個環節中對作品的理解情況,同時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打破以往"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5、分段欣賞樂曲。

  (1)分別欣賞每段音樂的旋律。

  (2)引導幼兒說出每段音樂的不同旋律及旋律變化。

  (3)嘗試用動作表現各種旋律變化及不同的音樂形象。

  分段欣賞後教師的提問:

  第一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小木偶兵是怎樣操練的?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第二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小老鼠出來幹什麼?用動作怎麼表現?

  第三段的音樂和第幾段的音樂是一樣的?木偶兵會怎樣來迎戰?

  第四段的音樂是什麼樣的?戰爭的過程是什麼樣子的?請你用動作來做出來。

  (點評:"如何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活動中如何體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思想?"此部分教師用教學實踐給予了我們很好的解答,如:聽完第一段音樂,教師提問:小木偶兵是怎樣操練的?"聽完第三段音樂,教師提問:"木偶兵會怎樣來迎戰?"透過這些問題使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緊密結合。另外,為使動作既來源於幼兒,又能及時給予提煉指導,教師採用了放手讓幼兒創編共同商討確定的方法,既滿足了幼兒創造表達的目的,又達到了教學目標。)6、完整聽音樂分角色表演。

  (點評:此環節教師運用"情境表演法"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為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搭建了一個表現的平臺,使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感受有了進一步的昇華。同時也為教師評價幼兒提供了契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幼兒情緒高漲,其樂融融,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附:

  1、故事提示:

  有一天一個木偶兵吹起了小喇叭,號召玩具櫥裡的木偶兵和他一起出來操練,他們昂首挺胸可神氣了。突然,老鼠王帶領他的老鼠兵出洞搗亂,他們東瞧瞧西看看,非常可惡。木偶兵決不能讓老鼠兵來搗亂,於是加緊操練,決定把老鼠趕跑。於是,木偶兵和老鼠兵的戰爭開始了,一會木偶兵佔了上峰,但是一會老鼠兵又佔了上峰。最終木偶兵團結一致,打敗了老鼠兵,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活動反思:

  第一,談選材:《玩具進行曲》這首兒歌,節奏感強,歌詞內容情節豐富,裡面各種玩具是孩子們所熟悉和喜愛的,能夠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第二,談設計:活動第一環節,採用聽聽說說的方式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瞭解進行曲的特點。第二環節透過二到三次的歌曲欣賞,採用共製圖譜的形式,使幼兒在這一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內容。第三、四環節,以表達表現為主,鼓勵幼兒自由尋找同伴進行音樂表現,將活動推向了**。

  第三,談互動:共建圖譜環節,可能孩子們對於歌詞聽得並不清晰,所以又臨時調整了計劃,採用清唱歌曲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加清楚的欣賞歌曲,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有幾個幼兒容易走神,我採用肢體動作(摸摸小腦袋、拍拍自己的腿等)、表情和眼神等方式給予提醒,一來不影響其他幼兒,二來起到了暗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