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初步瞭解立體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體構成的美感。
2.在學習中知道平面的紙材可以透過折卷、貼上等方法構成立體形狀,進行紙立體構成練習。
3.進一步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對立體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示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紙的立體造型方法。
難點:使紙立體造型的創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同學)各種色卡紙、掛曆紙、瓦楞紙、剪刀、雙面膠等
(教師)課件、示範用紙、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1.匯入激趣。
(1)教師用課件展示各種形式的(包括寫實的和籠統的)城市雕塑。
(2)同學交流欣賞體會,獲得對雕塑的感性認識。
(3)教師小結:雕塑是一種立體造型,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很大,好的雕塑可以讓城市增輝。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立體造型》。(板書課題)
2.瞭解感知。
(1) 教師課件展示籠統雕塑作品。
(2) 同學欣賞討論:作品表示了什麼主題?用了什麼資料?運用了哪些技法?
(3)教師小結:籠統雕塑運用了線、板、管等資料透過卷折、組合、貼上技法進行表示。這種將形態要素依照一定的法則發明出實際佔據三維空間的立體形態的造物活動我們叫做立體造型。立體造型有線、面、塊等多種形式。
3.欣賞研究。
(1)小組內欣賞交流:教材中的立體造型作品是如何構成的?
(2)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平面的紙材構成立體形狀?
(3)教師適當示範紙圈、紙管和紙塊面的製作。
4.嘗試練習。
請同學試著將平面的紙材變成立體形狀,比一比誰變出的形體多。
5.交流評價。
褒揚紙立體形狀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學;集體討論,解決製作中碰到的具體問題。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同學)各種色卡紙、掛曆紙、瓦楞紙、剪刀、雙面膠等
(教師)課件、示範用紙、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1.欣賞感受。
教師出示各種紙立體造型作品,同學欣賞感受其魅力。
2.自主探究。
教師將紙立體造型作品發放到各小組,請同學分解並再重新組合,理解構成的形式和規律。
3.提示啟發。
教師提供幾種構成範例請同學欣賞後談談各自的設想。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學習,學生初步瞭解有關浮力的知識,並能根據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有創意的設計,結合繪畫、貼上、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學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實現自己的藝術創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探究簡單的浮力知識,並能根據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有創意的設計與製作。
教學難點:
在製作漂浮物時,創新地使用材料,製作方法精細。
三、課前準備:
各種材質的廢舊物品,如彩色紙、小木條、塑膠瓶,鐵絲、剪刀、雙面膠、乳膠等。有關物體漂浮的小知識。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 遊戲1:發給學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業要求:你能想到幾種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來的方法?
2、 遊戲2:搶答——如果給你一把吸管,讓他們漂浮在水面上,設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饋
1、 吸管為什麼可以漂浮?(輕,中間有空氣,)。
2、 鐵很重,為什麼輪船卻能漂浮海面上?(形狀的改變,空氣)
三、資訊交流
組織學生進行資訊交流
組織學生將課前蒐集到的有趣的關於漂浮的資料在組際或班級中進行交流。
五、 合作探究
組織學生分組探究(材料:鐵、紙、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筆等。)
看一看:書中同學作品給了你哪些啟發?
試一試:運用折、剪、卷、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邊的材料組織什麼樣的漂浮的'造型?
講一講:你能設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裝飾嗎?
六、 探索實踐
提出作業要求: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一個能浮在水面
上的新穎美觀的玩具。
七、 展示評價
利用水盆、魚缸等為學生營造一個新穎有趣的展評環境。
八、 課後拓展
九、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畫感覺》是一堂用美術來表達抽象感覺的課, 目的是讓學生對感覺、知覺的體驗和描繪,但它並不能孤立存在。應該與《畫聲音》、《畫味覺、畫嗅覺》、《畫觸覺》、《畫性格》、《畫情緒》等課程教學來讓學生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的循序發展。
教師應該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透過各種方式去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感悟,用點、線、形、色大膽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學情分析
本課面向低年級的學生,學生具備了初步的色彩基礎,但在注意力的集中和延續上還不夠。教師應多使用趣味性的教學手段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如何去用點、線、形、色來對感知覺進行描繪。
教學目標
1. 認識感官,瞭解感受能力。讓學生比較地全面認識自己的各種感官,瞭解自身各種感官的感知能力。知道以不同的點、線、形、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感覺。並建立一定的保護感官的意識。
2.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點、線、面、色等形式來表現各種感覺,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以及大膽作畫能力。
3.讓學生透過探究活動來生成知識,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並能用不同的點、線、面、色彩等繪畫形式表達自己的感覺。提高學生對線條,色彩、形狀的感知與感悟能力。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容作品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並讓別人認同並感受到美。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徵,培養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情感
2、嘗試用不同的分割方式將紙杯變形、塗色、製作出向日葵。體驗變形所帶來的快樂,培養幼兒動手能力,並能耐心地進行創作活動。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一次性紙杯若干,蠟筆、剪刀等。
2.自制紙杯花(向日葵)
3.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隨著背景圖片,教師有表情地描述:早晨,太陽慢慢升起來了,葵花向著太陽,彎彎腰、招招手說:太陽你好!中午,太陽昇得高高的,天藍藍的,雲燦燦的,向日葵抬起頭,對太陽說:太陽,你好!小朋友你們要說什麼呢?向日葵你好!
二、出謎語引出主題:
高高個兒一身青,金黃圓臉喜盈盈,天天對著太陽笑,結的。果實數不清.(“向日葵”)引導幼兒觀察向日葵的外形特徵:臉龐是圓圓的,花盤上佈滿了一個個小房間,裡面住著葵花籽,花盤的周圍有許多半圓形花瓣,繞著花盤手拉手,風一吹,他們就跳起了舞。
三、出示紙杯:
師:小朋友們,我們都用過這樣的紙杯吧。那麼,喝完水後你會怎樣處理它?(扔掉)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你看小紙杯多傷心吶!它覺得自己還有用處呢。我們小朋友幫忙想一想:用過的紙杯還能做什麼呢?
(2)幼兒出主意,開闊思路,教師隨機評價。
(3)師:看,老師把紙杯變成了綠色禮品,是什麼呀?(出示實物向日葵)二、鼓勵幼兒探索向日葵的製作方法。
1.紙杯花又環保,又漂亮,你們喜歡嗎?我們一起看看用了哪些材料?
2.一次性紙杯怎麼才能變成一朵美麗的花呢?(教師示範)請幼兒示範用剪刀把紙杯剪成花的過程: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直到將杯身全部剪開,用手將剪開的長條狀花瓣向外開啟即變成花。
3.幼兒嘗試不同的分割方式,製作向日葵。
做好了。剪完的小朋友拿出水彩筆,就可以給向日葵進行裝飾了。
1.提出要求:先用剪刀從杯口往下剪,要是直線,一直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從杯口沿直線剪,接著把剪好的花瓣向外翻,後塗色,然後畫花心。
2.幼兒探討、操作。(放音樂背景)
四、展示評價
1.時間到,每個小組舉起你的作品,沒做完也沒關係,讓大家看看你的設計。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把廢舊的物品利用起來,來裝飾我們的生活,你們真棒!小小的紙杯還有許多用處,下次我們把它製作成更多的綠色禮品送給弟弟妹妹,大家一起做環保小衛士,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