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月亮》教案範文(通用5篇)

《月亮》教案

《月亮》教案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教案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月亮》教案1

  教學目的要求:

  1.會看拼音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觀察插圖,理解課文,能正確回答課後第2題,會複述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教育學生遇事多動腦,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來。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體會猴子們撈月亮前的表現,這故事說明了什麼問題。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童話故事《撈月亮》。(板書課題)

  2.撈是什麼意思,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麼?(誰撈月亮?為什麼撈月亮?怎樣撈?撈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藉助拼音讀課文,把不懂的詞語畫出來。

  2.指名分節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麼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裡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裡撈月亮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問題,現在我們就仔細讀課文,看看猴子們到底為什麼要撈月亮,怎樣撈的,結果怎樣?請按下面的學習方法讀書。

  (1)找出對應的內容讀一讀。

  (2)畫出重點詞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2.集體討論。

  (1)指名讀14自然段,說說猴子們為什麼要撈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發現月亮掉到井裡,所以他們大叫,準備撈月亮。)提示:大家看看,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詞,請拿筆畫出來。(跟著,也跟著,大家跟著)想想他們叫之前,動腦筋想了嗎?(沒有)

  從哪看出來的?(一看接著就叫起來。這些詞說明它只看了一下,沒仔細看清楚就叫起來)其餘的猴子呢?(都和這個小猴子一樣,沒有認真動腦筋,看一眼就跟著叫起來)他們叫時什麼心情?(小猴子驚奇、焦急,其他猴子著急)大家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讓人感到他們很焦急?試讀、自由體會、教師指導、指名讀。

  回憶剛才的學習過程,歸納學習方法:找、畫、說、讀。

  (2)那麼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結果怎樣?按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己再學。

  學習56段時,教師要半扶半放,幫助學生找出倒掛、拉住、接、伸,看圖解釋一下這些詞,說說他們按什麼順序排列,為什麼這樣排列?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猴子是怎樣撈月亮的。

  (3)學習第七自然段,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己說說撈的結果,指導朗讀,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見了時他們伸著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達出來。

  四、再讀課文,體會中心。

  1.提問:剛才同學們仔細讀了課文,知道猴子們並沒有撈到月亮,那他們為什麼沒有撈到月亮?錯在哪?(提出問題)(因為小猴子不動腦筋,看見井裡的月亮就叫起來,大猴子該想一想,老猴子更應該動腦筋了,數它有經驗,可它們都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喊,急著到井裡撈月亮,結果是水中撈月一場空,白費勁兒。它們錯就錯在,遇事不動腦筋,就盲目跟著去做。)

  2.揭示學習方法:

  (1)自己再從頭到尾讀課文,小聲說一說。

  (2)小組討論。

  (3)全班討論。

  五、學了這篇童話,你懂得了什麼?(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從)

  第二課時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看圖複述故事。

  三、綜合練習。

  1.組詞。

  掛( ) 到( ) 候( ) 勞( )

  娃( ) 倒( ) 猴( ) 撈( )

  2.填寫並回答問題。

  (1)填空:猴子們()了井旁邊的大樹。老猴子()在樹上,()大猴子的腳。大猴子也()著,()另一猴子的腳。猴子們就這樣()一直()井裡頭,小猴子()最下面。

  (2)猴子們是按怎樣的順序排列倒掛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隻猴子、小猴子)

  《月亮》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體驗故事中動物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2.領略蒲公英所見到的祖國山河,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3.瞭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活動準備:

  1.掛圖第7號,故事磁帶,錄音機,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等

  2.幼兒每人一本圖書

  活動過程:

  1.劃小船。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劃小船”的動作。

  (2)(出示月亮船的小圖):剛才,你們是划著自己的小船,老師這兒也有一條小船,它是月亮船。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於月亮船的故事。

  2.傾聽故事。

  (1)老師有感情地完整講一遍故事後提問: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師: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麼?

  師: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2)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一段故事後提問:

  師:蒲公英被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它睜開眼看到了什麼?

  師:討論:故事中說到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師: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最後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麼對她說的?

  (3)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二段故事後討論:

  師: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麼山?(喜馬拉雅山)

  師:世界上最長的長城在哪裡?(中國的萬里長城)

  師: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廣場?(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

  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師: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萬里長城大牆下的一棵小草旁)

  3.嘗試分角色故事。

  (1)幼兒人手一本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2)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

  附:故事《月亮船》

  一顆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風停了,蒲公英睜開眼一看,啊!這是什麼地方?蒲公英迷路了,急得哭了起來。

  好心的蟋蟀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善良的螳螂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像只彎彎的小船。船上有個仙女和小白兔。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傷心的哭,就說:“別哭,別哭,坐上我的月亮船,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變越長,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著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蒲公英坐上月亮船,月亮船就開始飛了起來。

  飛呀飛,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仙女告訴說:“這是喜馬拉雅山。”

  突然,地面山發出一道光,仙女說:“這是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飛呀飛,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長的城牆,仙女說:“這是萬里長城。”蒲公英高興地說:“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長城下的一棵小草旁。”

  蒲公英下了月亮船,告別了仙女和玉兔。仙女說:“記住,你的家叫中國!”剛說完,仙女就駕著月亮船走了。

  《月亮》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會寫女、太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有體貼、照顧父母的願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感悟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

  1、教師直接揭示課題。

  2、鼓勵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質疑是思維的火花,便於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

  二、讀文、識字

  1、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朗讀:

  請把你願意讀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3、學生圈出本課要認的生字,讀準字音:

  先獨立閱讀,然後小組成員互讀正音。

  4、這些生字中你已經認識了哪些,是怎樣認識的,請把你的方法和夥伴交流。

  5、投影隨機出示生字:

  指名讀字。

  在文中找相應的詞、句子。

  將識字、讀文融合在一起,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樣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了語言,提高了認識能力。

  三、創設情境,讀好課文

  1、展示第一幅圖:

  ⑴學生邊看圖,邊讀與圖內容有關的課文。

  ⑵感悟句子的意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2、展示第二幅圖:

  ⑴學生邊看圖,邊讀與圖內容有關的課文。

  ⑵感悟句子的語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氣。)

  3、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兩人小組互讀。

  表演讀。

  分角色朗讀。

  4、再次通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麼?讀了課文,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互相釋疑,教師加以點撥。)

  讓學生在情境中自讀感受語言,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言,並且能夠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對於理解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

  四、拓展結課

  1、談談本節課的新收穫。

  2、說說自己的心願。

  培養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學習知識、體驗生活,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板書設計

  8、月亮的心願

  月亮孩子們一起去交遊

  心願

  珍珍照顧媽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認識的14個生字。

  2、會寫女、太等6個生字。

  3、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過程

  一、趣味鞏固識字

  1、玩轉盤認讀生字。

  2、出示心形卡片上的生字,讓學生認讀:

  開火車。

  小組比賽。

  3、擴詞比賽。

  (擴詞後,要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助夥伴理解。如:動作、實物演示等。)

  比賽是學生特別喜歡的方式,而小組比賽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二、指導寫字

  1、靜態觀察:讀字:

  教師出示生字,學生獨自觀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說說你的發現。

  (如:我發現女字寫好第一筆很關鍵。)

  2、動態觀察:

  看範寫(觀察教師範寫,注意筆順。)

  3、體驗觀察:

  臨寫:

  學生先描紅,然後照樣子臨寫,特別注意教師提示的字。

  4、對比觀察:

  賞字:

  寫完字後仔細端詳,與田字格中的字進行比較,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品味字的筆畫美。

  (自賞圈出好字,然後小組賞,最後集體欣賞。)

  有層次、有目的地讓學生觀察字、寫字,有利於提高學生寫好字的能力。

  三、進行課堂評價性總結

  《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說,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餵養它的母親。烏鴉反哺的.故事經一代代的口授心傳,已為許多人知曉。在某種程度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反哺情結至今仍是維繫社會及家庭走向和諧、溫馨和安寧的重要力量。

  《月亮》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會寫“女、太”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有體貼、照顧父母的願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

  1、透過朗讀感悟,明白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2、識字寫字。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新,解題激趣、引導質疑。

  板書:心願

  指名讀,說說你有什麼心願?

  (課件出示美的星空,一個活潑可愛的月亮姐姐向大家走來。)

  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月亮姐姐,她也有心願,(出示課題:月亮的心願)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檢查正音:

  你想知道月亮的心願是什麼嗎?那就趕緊讀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或難讀的字想想你有什麼辦法解決它。

  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檢查字音。

  指名當小老師讀字詞,提醒大家讀好難讀的字音。

  教師出示詞語卡,開火車、開花、指名讀詞卡,給生字寶寶摘帽子,去拼音讀生字,檢查認讀情況。

  三、朗讀感悟,引導質疑

  1、· 小組讀文,合作探究

  生字讀好了,課文一定讀得更好。月亮心願到底是什麼呢,小朋友趕緊在小組裡再讀讀課文,討論討論吧!

  學生小組合作再讀課文,共同探究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文字:(課文第2、第8自然段,即:月亮先後的兩個心願。)

  誰願意當月亮姐姐,讀讀月亮的話?(教師順勢出示月亮的頭飾),咱們來評評誰是最佳月亮姐姐!

  學生練讀,指名讀

  男女比賽讀,相機評議,分發頭飾。

  2、· 引導質疑、自主解疑

  看到月亮的這兩個心願,你有什麼疑問嗎?

  學生可能會說,為什麼月亮開始想和太陽公公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可後來又說讓明天下雨呢?

  學生小組討論,自主、釋疑。

  指名回答、相機出示課文相插圖,引導學生看著插圖回答。

  請小朋友找到珍珍和媽媽說的話,同桌小朋友分好角色,練讀她們的對話,老師要為讀得最棒的那桌配上樂!

  指名讀,比賽讀!學生做裁判,選出讀得最棒的那桌配上樂!注意引導學生讀出關愛的語氣。

  你們喜歡珍珍嗎?想一想用一句話誇誇珍珍!

  不光珍珍愛自己的媽媽,小動物也很愛自己的媽媽,老師就知道有一隻可愛的小烏鴉,它非常非常喜愛自己的媽媽,一起去瞧瞧怎麼樣?

  課件播放(小烏鴉愛媽媽動畫影片)

  看到珍珍,小烏鴉都這麼愛媽媽,你們想說些什麼?

  說得真好,你們都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唉!那後來月亮的心願達成了嗎?到底是天晴了,還是下雨了?

  你們從哪知道的,找到書上的話讀讀。

  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月亮讓孩子們一個都不省的踏上了郊遊的路,她的心願終於達成了。月亮姐姐可高興了,你們高興嗎?

  五、運用遊戲,自主識字:

  大家這麼高興,我們一起做幾個遊戲吧!

  學生猜字謎

  媽-馬=? 雲+1=?

  猜得可真準呀!這幾個字的謎底正好就是今天要求寫的字!

  怎樣寫好這幾個字呢?誰有好的建議?

  教師範寫,學生學寫

  評比展示,評選“小小書法家”。

  六、拓展延伸,滲透教育:

  課前讓小朋友收集有關晚輩尊敬長輩,子女孝敬父母的資料,你們帶來了嗎?

  《月亮》教案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認識“簾、女”等14個生字,會寫“女、太”等6個生字。

  ⑵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不斷提高學生的理解詞句和朗讀感悟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合作交流、朗讀感悟等學習過程,有體貼、體驗識字、寫字的童話閱讀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 感受月亮姐姐善良的心底。

  ⑵ 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難時,有體貼、照顧父母的行動。

  【教學重難點】

  體貼、體驗識字、寫字的童話閱讀的基本方法。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當太陽公公落山的時候,小女孩看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2、揭示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通讀全文,自主識字

  1、明確學習要求:

  默讀課文,勾畫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生字,理解詞語。

  學生自己認定本節課想學會哪些知識,即認定學習目標。

  2、默讀課文、勾畫、理解識字的方法:

  同桌或小組內交流。

  3、認讀生字:

  交流識字的方法。

  4、檢查自學情況:

  ⑴ 出示卡片,檢查指導生字。

  ⑵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準確。

  5、讀課文:

  互相評價讀得是否準確,通順。

  6、提問並引導交流:

  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分組給生字組詞。

  2、熟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指導寫本課的三個生字:

  女、太、氣

  先在自己嘗試寫一寫。

  再在同學的評議、教師的指點下練習改進。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

  1、引導學生讀月亮說的話,思考並提出問題。

  2、引導自由讀書並思考交流:

  為什麼月亮前面說 “得去跟太陽公公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後來又想:“我去跟雷公公說說,明天還是下雨吧”?

  朗讀、思考並可能提問:

  為什麼月亮兩次正好相反?

  ⑴ 獨立思考。

  ⑵ 小組交流。

  3、引導學生結合最後一段理解思考:

  如果明天真的下雨了,會怎樣?月亮阿姨當時的心願到底是什麼?大家的心情會怎樣?

  集體討論:

  孩子們要去郊遊,月亮阿姨想讓明天有個好天氣;當看到珍珍為照顧媽媽不能去交遊時,又改變了主意。最後月亮又怎麼樣做了?這些又都是為什麼?

  學生透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弄清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4、引導學生評價月亮和珍珍。

  二、小結延伸

  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觸?你打算今後怎樣做?

  圍繞“做個心地善良的人”和“學會關心、體貼、照顧家人”來談。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主練讀。

  評議讀。

  齊讀。

  四、指導書寫

  1、鼓勵學生自主嘗試書寫:

  ⑴ 觀察體會。

  ⑵ 嘗試寫。

  ⑶ 小組、班內交流。

  2、教師巡視,重點指導:

  再寫一寫,嘗試改進。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我會寫”。

  2、在家人生病時,照顧家人。

  【板書設計】

  8、月亮的心願

  孩子們去郊遊 讓明天有個好天氣

  珍珍照顧生病的媽媽 明天還是下雨

  一個豔陽天 孩子們一個也不少 愉快的郊遊

  【教學分析反思】

  1、優點:

  ⑴ 認識了“簾、女”等14個生字,會寫“女、太”等6個生字。

  ⑵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詞句和朗讀感悟的能力。經過合作交流、朗讀感悟等學習過程,掌握了童話閱讀的基本方法。感受月亮姐姐善良的心地。

  ⑶ 激發了學生父母在生病或有困難時,體貼、照顧父母的願望。

  2、缺點:

  個別學生寫字時,筆畫寫得不夠規範。

  3、改進措施:

  對書寫差的學生多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