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改寫>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通用13篇)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通用13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通用1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1

  暮色暗淡,最後一絲殘陽漸漸抹去,天空逐漸被染上了紅妝。這時,李白走到窗邊,看著那湛藍的天空中浮動的白色雲朵,它們猶如仙子般在夕陽的輝映下在空中飄動,慢慢的,天空中繁星點點,四周的群山只顯現山的輪廓,房間裡漆黑一片。李白抬手關上窗子,點上蠟燭,坐在藤椅上,整理著自己往日的文章。

  窗外,那輪皎潔的明月,這時也越升越高,夜深了,門外傳來鳥雀和樹葉微弱的沙沙聲,李白吹滅了蠟燭,準備入睡。忽然,遠方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笛聲,李白禁不住站起身來,二步走到窗前,開啟窗戶仔細聽,原來是漢代樂府的《折楊柳》。

  這時,正好一陣微風拂面而來,悠揚清脆的笛聲傳入李白耳中,望向天空,可見群星燦爛,那顆最亮的北極星仍然懸在空中,指示著家鄉的方向。李白不禁有些惆悵,又有許多日子沒有回家了,那熟悉的老屋,母親每日翹盼遊子歸家的身姿,一幕幕兒時的場景都在李白的腦海裡浮現,那強烈的思鄉之情撲面而來。側起雙耳,再仔細聆聽那那清新、歡快、抑揚頓挫的笛聲,還想起剛到洛城時的點點滴滴,曾經的懷才不遇,在官場仕途中的坎坷與無奈,禁不住紅了眼眶,無不透露著辛酸與不甘。

  曾經的種種都在李白的腦海中一閃而過,這時靈感突現,隨即返回桌旁,拿出紙筆,藉著月光寫下了這首《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2

  夜,長長的夜,空曠、遼遠。仰望蒼穹,星星點點;一輪明月,美輪美奐。

  又是一年的春天,又感春風拂臉面。多少個這樣的春呀!自從離家出蜀,最怕的就是冬去春來又一年。洛城之大裝不下我青蓮居士的滿懷惆悵。我曾經豪情滿懷,“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曾經詩文自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曾經鄙薄權貴,高力士怎麼樣,不還為我脫靴?楊貴妃又怎麼樣,不還為我磨硯?可嘆!可悲!唐皇欣賞我的才華,卻不了卻我的抱負。盛唐雄風中,我看到了“近黃昏”的悲涼風景。不如離去吧!帝京長安雖好,卻不是我李太白的理想之地。我的賀大人呀!謝謝你譽我“謫仙人”,有你這樣的知音,我此生還有什麼可遺憾的。

  是誰在吹笛?聲聲入耳,點點入心。洛城的笛聲太響了,《折楊柳》的曲子太傷了,離家的時間太久了,思鄉的心情急切了。還記得離家時朋友們的依依惜別,還記得出行前心上人的折柳相送,還記得二老殷切的告誡,還記得鄉親期待的目光。

  笛聲還在響!如此哀怨。

  而今我要回去了。青蓮鄉的父老鄉親們啊!我想你們太久了。當初我是帶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祖訓,仗劍遠遊的。漫遊的生活改變了我的容顏,但沒有改變我的抱負。偌大的京城偏偏有那麼多小人的嘴臉!聖潔的朝堂可惜缺少聖明的君王。滿腹的才氣,只有用如椽的巨筆書寫。政壇沒了李白,詩壇有了豐碑。千年後人,會理解我今夜的情懷!

  這樣的春天,這樣的夜晚,這樣的笛聲,能不令我失眠?失眠的不只是我,還有我牽掛的大唐!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3

  夜深沉。我站在窗欞邊,看著那白堊、冰冷的圓月,看著它把清輝毫不吝嗇地灑向大地。月光下的小河,顯得波光粼粼;月光下的枯枝,把月夜襯托得那麼清肅、蕭條……

  寂靜的夜裡,晚風捎來了悠揚飄逸、時斷時續的玉笛聲。笛聲隨著春風分散到了洛陽城的各個角落。這笛聲固是好聽,卻不知是從何處傳來的。此人吹的是《折楊柳》。

  這悲慼的曲調隨著風而來,我的紗窗外的柳樹的枝條也隨風輕揚。我的思緒也在月光下、在風中飄散開來。心中不禁湧起思鄉之情。一件件舊事突然出現在腦海裡。我想起了一段往事:當年,我背井離鄉,背上行囊,要去闖蕩江湖時,家鄉的親人這了一段柔嫩的柳枝贈與我,含著淚與我告別。在鴻雁悲慼的鳴叫聲中,我踏上了路途。

  如今,已離家數十個春秋。柳枝早已枯萎,可對家鄉的依戀還在!

  這笛聲牽引我回到過往,往事讓我不禁熱淚連連。月光照著樹上的葉子,樹葉上承載了我對家鄉的思念。我突然又回憶起了仕途中的種種不順,有點兒想回家了。

  這位吹笛者將真情實感包裹於笛聲中,傳遞給每一位聽者,似乎天地聽了都在哭泣。

  笛聲歇了,可我卻沉迷於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我帶著滿臉的淚,等待著東方吐白。一宿未眠。窗外的梨花似雪,飄落在地上,清風帶著它去更遠的地方。願清風能把我的思念之情捎回我的家鄉,捎給我的親人。

  聽到這樣悲慼、悠揚飄逸的玉笛聲,誰能不讓思鄉情的流在心中氾濫、迴旋呢?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4

  夜深了,城牆上掛著一輪皎潔明亮的圓月,護城河邊的柳枝隨風飄揚。白日裡繁華喧鬧的洛城暗下來了,寂靜的彷彿一絲浮雲,遠處的山巒在夜中若隱若現,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

  突然,在迷濛的黑暗中,不知從何處飄來一陣陣笛音。笛聲空靈,勾起了城內的遊子回家的思緒。笛音時而悽悽,彷彿在訴說遊子對家鄉與親人的思念;時而歡決,好像在回憶兒時你追我趕,互相嬉戲打鬧的快樂時光;時而沙啞,道盡了遊子在外漂泊的苦和難。

  笛聲在空中翻轉著,問候每一個輾轉反側的遊子們,一曲《折楊柳》怎能不讓每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們淚眼婆娑呢?

  涼風習習,李白披上一襲月白長衫,翻身下床,側耳傾聽這空靈笛音,思緒浮想聯翩:

  想當初,曾經豪情萬文,“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做蓮蒿人;曾經詩文自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曾經鄙薄板貴,高力士為我脫靴,楊玉環“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日啖荔枝三百顆”也只配為我磨墨,皇帝賞識我的才華,卻不知道我的心裡正渴望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回憶起臨行時的情景,朋友們依依不捨地為我送行,父母滿懷希冀地瞧著我,妻子眼含淚光地朝我揮手……本以為能夠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卻沒想到滿腹才華,只能用椽的巨筆書寫!政壇少了李白,詩壇卻多了豐碑。不知千年以後人們會理解一位遊子漂泊在外的心嗎?想到這兒,李白文思泉湧,立即鋪張拿筆,一氣呵成: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5

  城牆上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護城河邊的柳樹隨風飄揚。原本熱鬧的洛城,一下子暗了下來,是那麼的寂靜,洛城的大街小巷燈火燭明,只聽見打更的聲音,家家戶戶都進入了夢鄉。

  唯有李白,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難眠;到了深夜,遠處傳來一陣悠揚悅耳的笛聲,是那麼柔和、自然……

  洛城的夜晚是涼風習習,李白翻身下床,披上長衫,走進窗前,開啟窗門,一陣微風伴著笛聲撲鼻而來。笛聲,時而高昂,就像是兒時掛在嘴邊的小調;時而沙啞,就像是年邁的母親溫暖人心的問候的話語;笛聲澀澀,就像是風吹柳樹的“沙沙”聲。

  悠揚悅耳的笛聲伴著微風,吹過城樓,吹過天上的圓月,吹過護城河邊的柳樹,吹過城中的花花草草,吹過洛城的大街小巷。李白沉浸在笛聲中,“哪裡的笛聲,竟如此動聽!”李白喃喃道,待他側耳細聽,便聽出了原來是《折柳曲》,李白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鄉。

  天空的皓月如此的圓,十年來有多少個夜晚沒有和家人度過,自己又何嘗不是時刻思念故鄉,故鄉的母親及妻子難道不也是無時無刻想著我:有沒有傷著?盤纏還有嗎?什麼時候能回……

  李白望著明月,記起小時候母親哄他睡覺,給他講故事;李白靜悄悄地走出客棧,看見河邊的柳樹,又想起那位教他磨針的老太太,現在應該早已不在了吧!

  李白流下了熱淚,想探尋笛聲究竟從何而來,可正要去追,笛聲卻消失了,李白縱身回到客棧,一邊思鄉,一邊寫下來流傳千古的佳作: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6

  靜夜中的洛陽,寂靜得如同一絲遊雲。

  盈盈的月光擁抱著遠處的高山。山巒的顏色恍如夢境,在月光裡瀲灩著,而近處,幾家燈籠彷彿試探一般,光芒明明滅滅,強強弱弱,散佈在黑暗之中。

  迷濛的黑暗裡,不知從哪裡,飛來了一曲笛音,乘著風來問候一個還未入睡的閒人。遊動的塵埃,扯起人們的絲絲傷感。

  那些思鄉的人怎能逃出這樂曲的憂傷與殘光的淒涼編織的`網?應該是《折楊柳》曲吧,讓人不禁淚眼婆娑。春天來了又去,大雁去了又來,黃花開了又敗,誰能逃脫時光的流逝?生命的延伸老了自己,老了家人,也老了歸鄉的心。

  初綻的花朵在風中搖曳,傾聽人們的無奈,初萌的嫩葉,也在為校園的憂傷而憂傷。只有那一清月,在寂靜的天幕中無聲微笑,不知疲憊地傾聽遊子的訴說。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7

  夜幕降臨,滿天星星掙破夜幕探出頭來,閃爍著奪目的光芒,像一顆顆耀眼的寶石,鑲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密密麻麻的星星組成一條銀河,彷彿給夜空繫上了一條白色的腰帶。

  李白拿著酒杯,在屋子裡靜靜的踱步。有一種“舉酒消愁愁更愁”的感覺。突然,一陣笛聲傳入耳中,回想在耳畔旁。這不正是《折楊柳》曲嗎?

  李白走到屋外,那曲笛聲更清晰了,他循著笛聲往下走,街上空無一人,店鋪也已關門了,醫生跌宕起伏,在李白心中縈繞,勾起李白陣陣回憶,體會到“會得離人不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的含義。也讓李白回想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的場景。

  心頭不禁湧起深深的回憶:妻子坐在床頭給二兒子講故事,大兒子由長輩們看管著,在院子裡奔跑玩耍,老人們正專心致志地下象棋:“走馬,哎呀,錯了。”妻子的臉上多了一絲皺紋,多了一縷思念,她慈愛的看著兒子,那眼神裡蘊涵著她對丈夫的懷念,對兒子的母愛,還有那希望他長大成材的期盼,二兒子已經兩歲了,已經學會走路了,他總是望著遠方,叫著:“爸爸,爸爸。”但李白最思念的是他的三兒子,他至今也沒見過三兒子,從來往的書信中,得知:三兒子很好,胖胖的,眼睛很大,長得很好看。

  李白走著走著,又回到了屋中。望著明月,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嘆了口氣,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又起身在已準備好的紙上提筆寫道:“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落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寫完詩,他上了床,掖掖被角,閉上了眼睛……進入了夢鄉……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8

  殘陽把最後一腔熱血灑在地上,就轟然倒在了山的西邊。夜色漸濃,天上掛著一輪孤獨的明月。

  我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想起遠在故鄉的親人,一股寒意便席捲上身,我翻身走下床,喝了幾杯酒。點燃了油燈就走出門外,望著明月思念著故鄉。

  不知什麼時候傳來幾聲清脆的笛聲。是誰家的呢?我暫時忘記了家鄉,細細品嚐著這悠揚的笛聲。在幽靜的夜晚,笛聲格外清晰,格外憂傷孤獨,乘著春風,散入整個洛陽城。

  忽然,我猛地想起這不是故鄉的《折楊柳》嗎?我的思鄉之情再被勾起,兩眼熱淚在眼中打轉。

  我回到屋裡,拿出紙和筆,寫下了《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是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剛提起筆,兩滴淚就模糊了黑色的字。是啊,這樣的夜晚,伴著這樣哀怨的笛聲,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起呢?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9

  今夜,春風駘蕩,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頰,吹動著我的鬍鬚。本是美好的夜晚,可不知怎的,我不禁鼻頭一酸。這春風吹動著我的臉頰的那般感覺,使我想起了親人,想起了故鄉。記得兒時,母親最喜歡用手撫摸著我的臉頰,就如同這風一樣……

  天漸漸暗沉了下來,每家每戶的油燈也都一個接著一個滅了。他們此時應該正和自己的親人進入美夢,這種溫暖是我此時體會不了的。望著一望無際的天空,望著那空中高掛著的殘月,我感覺自己已與世隔絕,被全世界拋棄。

  雖然京城繁華,但哪比得上家溫暖?雖然我在這養尊處優,住在高檔的屋中,但這只是一件沒有靈魂的房子,不是我的家。每日與朝廷中的一個個老臣們勾心鬥角,我早已疲憊不堪,我真想回去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喝茶閒談。但為了國家,為了我的政治夢想,我不得不這麼做。

  此時,不知何人用笛子吹奏出《折楊柳》,乘著這春風散落全城。這依舊是我熟悉的曲調:悠揚,回味無窮……

  當我端起這酒杯準備痛飲時,兩行清淚卻不知何時流進嘴角。這眼淚是酸楚的,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剛離開家時的場景:那日清早我收拾行囊準備離開。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就像是黃昏之時。在父母、妻兒的注視下,我緩緩離開,越走越遠。當我回頭看時,他們的身影已變得渺小;當我再回頭看時,卻已不見人影,也看不見我曾居住的小屋。那時的滋味也是酸楚的。

  笛聲停了,但春風還在吹。我想這奏曲之人,應該也是同我一樣身在異鄉的可憐人吧!

  當風再次吹過時,我已感到涼意。於是便回到屋,提筆寫下了一首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10

  自從我來到東都,看見許多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景觀:街道上的人,多如潮水,十分熱鬧,還有許許多多的演出,人們開心的笑聲聚集在一起,好似要把整個世界都掀翻。但是,處於人流之中的我,心情卻無限沉重。

  我叫李白,字太白,所以許多的人叫我李太白,我寫過十分多的詩歌,在鄉下只要有人讀我的詩,都會誇讚我的才華,也有許多人欣賞我,但是我卻不得朝廷的賞識。面對這東都這熱鬧的場景,我不禁想念起我的家鄉我的親人,我的好朋友們,想著想著,我就將東都轉了一圈,此時腹中有一些飢餓,於是找了一家比較有名的酒店,在裡面喝了了幾壺酒,吃了一些菜和肉,便回到了我的旅館之中,在夜晚,我翻來覆去睡不著,於是我起身喝了幾杯酒,靠在了窗戶上看向了那皎潔的月亮,看著看著,我的眼裡不由自主的落下了眼淚,我的心裡想念起了我的家鄉,親人,夥伴。他們給予了我信心和支援,讓我來到城裡,想讓我成為一名讓朝廷賞識的人,將來做一名有本事的人,而我卻辜負了他們的希望,他們現在是不是也在與我一同觀看這皎潔的月亮呢?想著想著,窗外一陣悠揚悅耳的歌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心想:這清脆的玉笛聲是從哪裡出來的呢?這笛聲好似傳滿了整個東都,我聽了出來,這是:折楊柳。

  我聽著聽著,不僅流下了淚水,聽著聽著,我的心情舒暢了起來,我躺在了床上,睡著了……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11

  在一個幽暗的夜晚,我聽著隱約傳遠處傳來的樂笛聲,思緒飛到了大唐時代,不知不覺中得走到了洛陽城的一家客棧之裡。

  我看見了一個渾身穿著白色長袍的人手拎一酒壺,昏昏沉沉,好像馬上要倒了似的,口中還喃喃自語,耳旁還飄著一首曲子,正是我剛聽的樂曲,我暗想了一會兒,對,是《折柳曲》。我不由得放大了聲,心想糟糕被發現了,我只好走進去說:“請問貴姓?”那人卻哈哈大笑起來:“我姓李名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你又是誰?”我不由自主的張大了嘴,很是驚訝地說:“我姓肖名月,獨自一人來遊玩,是忘記回家的路,”我只好編一個理由,否則直面他真誠的表情我就無話可說了。李白說:“這春天的月亮是如此美妙,可惜啊!”說罷他又喝了一口:“當我還是少年時便有了豪情去遠遊,親人說讓我回來後再去找他們,可我現在回不去了,這悠揚的笛聲如此美妙。”

  我低頭不語聽著這笛聲,思緒又回到了現在,李白當年的離家時的豪情壯志已經不復返了,當年的心懷壯志的遊子,卻在這樣一個夜晚變成一個暫時歇息的羈子。

  《折柳曲》悠然飄過,正是這一首《折柳曲》讓李白有了思鄉之情,便因此寫下了這流傳千古的詩《春夜洛城聞笛》。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12

  洛陽城中,已經傍晚了,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的,小商小販們挑著擔子,眉開眼笑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幾個行人揹著包裹中,步履匆匆地走入客棧;還有些人呼喚著兒女的名字,找尋他們回家。

  這座城中,住著大詩人李白。他佇立在窗前,望著窗外的景象,眉頭緊鎖。他想到了家鄉,此時如能回家該多好啊!李白無耐地嘆了口氣,孤獨地坐在椅子上。

  此時的小城安靜了。忽然,一陣清脆悅耳的笛聲神奇地飄然而起。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街道上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笛聲,彷彿融入到了春風之中,十分悠揚,十分動聽,其中又夾著一絲絲傷感,在一陣又一陣春風中,飄入人們的耳朵。這笛聲,在春風中,傳遍洛陽全城。這悠揚的笛聲,是很難唱出來的,然而只要聽過這動聽的笛聲,便很難忘記。

  李白側耳傾聽,入了迷,思緒萬千。他猛一起身,心想:這首故鄉的《折楊柳》被吹笛人演奏的如此傷感,此時他一定也流落在他鄉。李白又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家鄉,想到家中的親人,他忍不住潸然淚下。面對皎皎圓月卻不能回家的遊子們是最悲傷的。而又聽到《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由然而生呢。

  李白坐回椅子上,他靈感大發,揚揚灑灑,揮豪潑墨,寫出了《春夜洛城聞笛》……

  春夜洛城聞笛改寫作文 篇13

  我在一個悠閒的夜晚出來散步,天空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月亮和星星在散發著微弱的光芒,一閃閃,一閃閃。

  同我的心一樣冰涼的夜風輕輕吹來,涼徹心扉,卻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忽然不知道從哪兒傳來一首曲子,有些哀怨,有些傷心,還有些不捨,使聽到的人能清清楚楚的感受到吹曲人的心情,整個洛陽好像在一瞬間靜下來了,什麼也聽不到,耳邊只有那美妙絕倫的曲子,靜下心來仔仔細細的聽。

  哦!原來使那首《折柳曲》,曲中的悲傷,哀怨彷彿也浸入到我的心底,我也開始懷念故鄉了,什麼時候才可以回去呢?什麼時候才能夠再見到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