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操作活動,複習鞏固區別前後的概念。

  2、能辨別自己或他人的前後位置。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椅子下面放一樣玩具。

  活動重點:

  能透過活動,以自我為中心區別前後。

  活動過程:

  一、引題:以自我為中心區別前後

  1、請幼兒說一說、指一指自己前後方的位置。

  2、找一找,你的前面有什麼,你的後面有什麼?

  3、請幼兒從小椅子下面拿出玩具,把它放在自己的前面,再把它放在

  自己的後面。

  二、鞏固:以實物為中心,讓幼兒辨別前後

  1、請一名幼兒上來,站在全體有幼兒的前面,請幼兒們指出這位小朋

  友的前後。

  2、以開火車的形式,依次讓3~5名幼兒上來站在某某的前面,站對了

  全體幼兒說:“對,對,你們的火車可以開。”

  3、第二次遊戲時請一名幼兒上來面對大家站著,用以上方法進行遊戲。

  幼兒們站對了的話,請幼兒們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開火車,如教師說:你

  們的火車向前開,幼兒們就往前開。往後開也是同樣玩法。

  三、遊戲《看誰站得對》

  1、教師在前面放了好幾樣玩具,然後說站在某樣玩具的前面或後面,

  看誰站得正確,正確的幼兒給予表揚。

  2、繼續遊戲。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2

  學習目標:

  1、透過探究活動知道有些物體會沉,有些物 體會浮,初步 感知沉浮現象。

  2、製作簡單的能夠漂浮的小船,交流製作的體會。

  活動準備:大水盆、水。大大小小的玩具船、玩具車、塑膠杯、沒有蓋的盒、石頭、筆等。

  硬紙盒、泡沫板、三角形彩色紙、牙籤,以及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動形式:集體/小組

  活動過程:

  1。 出示玩具車,請幼兒放在水中,觀察玩具車在水中的情況。(下沉。)

  2。 出示玩具船,請幼兒放在水中,觀察玩具船在水中的情況。(飄浮。)

  3。 向幼兒提問:

  把玩具車和玩具船放在水中,你觀察到了什麼?

  車和船的外形有什麼不一樣?

  船像什麼?

  4。 出示塑膠杯、沒有蓋的盒、石頭、筆等,請幼兒放在水中,看看哪些東西像船一樣浮在水面。

  5。 老師示範利用紙盒等材料做玩具船:

  在紙盒中央貼一小塊泡沫板;

  用牙籤穿過彩色紙;

  把牙籤插在泡沫板上。

  6。 請幼兒嘗試自己做小船。

  7。 請幼兒嘗試放小船,看看小船能否浮起來。

  活動評價

  能初步判斷哪些物體可以浮上來或沉下去。

  能製作簡單的能夠漂浮的玩具船。

  活動建議:

  教師在組織本活動時儘量更多地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隨時捕捉孩子的新資訊,以便生成新的活動。

  將此活動延伸到家庭中,開展親子游戲,鼓勵幼兒探索家中各種物品的沉浮情況,並把新發現帶到幼兒園,和同伴、老師分享。

  活動適合在暖和的時間或地方進行。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3

  設計意圖:

  讓小班的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學會發現哪裡有顏色?從而使幼兒認識色彩不僅存在於顏料中,更存在於大自然和我們身邊的事物中。

  活動目標:

  1認識顏色(主要是紅、黃、藍、綠);

  2引導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 實物投影儀、錄音機、錄音帶,自制的紅、黃、藍、綠色的小精靈各一隻。

  2、 紅、黃、藍、綠色的地墊各20塊。

  3、 幼兒用書(科學“美麗的顏色”)。

  活動過程:

  一 、展示各種顏色的小精靈,請幼兒說出各種顏色的名稱。

  二、進行“顏色捉迷藏”的遊戲。

  1、 出示紅精靈,然後請幼兒矇住眼睛,老師把紅精靈放在教室內某一有紅色物品的地方,或者某位穿紅色衣服的幼兒

  2、 放好以後請幼兒睜開眼,由老師提供線索,在請自願的幼兒去找小精靈。

  3、 其他顏色的小精靈也同樣進行遊戲。

  4、 可請幼兒來藏顏色小精靈。

  三、 用投影儀展示科學“美麗的顏色”,請幼兒看看顏色小精靈還在哪些地方?

  四、 遊戲“顏色找家”

  將各種顏色的地墊隨意鋪在地上,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邊聽音樂邊在墊子外面隨意走或跑。當音樂停止時,老師說:“到黃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音樂開始又重新進行遊戲。

  五、 延伸活動“顏色尋寶”

  幼兒分組到戶外比賽採集各種顏色的東西,看哪一組採集到的顏色最多為勝。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瞭解花朵的生長要件。

  認識光合作用。

  活動準備

  有葉子的枝條、盆栽、透明瓶、鋁箔紙、玻璃紙、觀察紀錄表。

  活動過程

  1與幼兒回顧之前種植波斯菊的情形,與幼兒討論種植植物需要哪些營養,才能讓植物長得快又好?(陽光、水、空氣、土壤)。

  2與幼兒討論種植花朵時,如果缺少陽光、水分,會發生什麼事情?接著進行實驗:

  (1)水不見了:將一枝帶有葉子的枝條插入透明水瓶中,並在水中滴一兩滴油防止水分蒸發,在水瓶外面標示水位的高度,再將整個枝條、水瓶

  一起稱重,用表格記錄整體重量〔參見課程計畫光碟〕,過一個禮拜後,觀察水的位置及重量是否改變。

  (2)光合作用:介紹鋁箔紙、玻璃紙兩種紙的不同處(透光與不透光),取出一個盆栽,詢問幼兒如果將這兩種紙各包裹在一片葉子外面,再置

  於陽光下,請幼兒猜猜看,這兩片葉子會發生什麼事情?(玻璃紙的葉子不受影響,鋁箔紙的葉子則會泛黃),一個星期後,拆下兩種紙,觀

  察葉子生長的情形,並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上〔參見課程計畫光碟〕。

  3彙整實驗結果:引導幼兒發現植物的根吸收水分;葉子裡有葉綠素,經由陽光照射,就能把吸到的二氧化碳(空氣)和水轉換成養分,幫助植物長大。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5

  設計意圖:

  盒子是孩子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品,我們班的孩子接觸到盒子時,他們玩的很高興,也玩出了很多的方法,盒子又蘊藏著有很大的教育價值。於是,我就生成了這樣一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盒子的大小、形狀、用途等的過程中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

  2、在感知不同盒子外形特徵的過程中,瞭解一些整理物品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大小和用途的盒子

  活動重點:在觀察、比較盒子的大小、形狀、用途等的過程中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

  活動難點:在感知不同盒子外形特徵的過程中、知道一些關於整理物品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說說認識的盒子

  1、 教師引發活動話題:

  幼兒挑一個自己帶來的或者自己喜歡的盒子,說說“你的盒子是什麼樣子的,裡面是裝什麼的?”

  2、 幼兒自主挑選盒子並大膽進行介紹

  二、猜猜神奇的盒子

  1、猜猜裡面裝的是什麼?

  2、數數一共有幾個?他們是怎麼排隊的?

  三、整理各種各樣的盒子

  幼兒根據教師的要求獨立操作。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6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你們高興嗎?那你們想不想送給他們一份禮物呢?今天,老師就來教你們做糖葫蘆,然後把你的糖葫蘆送給客人老師好嗎?

  二、教師出示三串用泥工做的糖葫蘆問:那麼看這三串糖葫蘆有什麼不一樣呢?(一串最大、一串大一點、一串最小)

  教師出示其中的一串糖葫蘆問幼兒,這串糖葫蘆的三個果子有什麼不一樣呢?(哪個最大、哪個最小)?那他們是怎樣排隊的呢?

  三、教師講解示範

  教師出示畫有竹籤的紙,請一名幼兒幫忙串糖葫蘆。請其他幼兒檢檢視他串的對不對。教師點評,並講解幼兒操作時的要求。

  四、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指導並幫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兒。

  五、請幼兒將做好的糖葫蘆送給客人老師,讓他們幫忙看看誰做的糖葫蘆最漂亮。

  活動評析:本節課幼兒玩的很開心,一聽說做糖葫蘆,他們就以為要做真的糖葫蘆了,所以他們在聽的時候聽的聽認真的,不過就是本節課我給他們設計的難度大了一點,因為這一節是第一節學習三個物體之間比較大小,而且我選擇以不乾膠貼的方法進行的,由於幼兒比較小,他們還不會撕不乾膠,導致這節課上下來的整體效果就不是如此的理想。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觀看乒乓球和玻璃球放在水中出現的不同現象,併產生好奇。

  2、引起幼兒對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這一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玻璃球,乒乓球若干,水盆。

  2、透明塑膠容器裡裝有水。

  活動過程

  1、教師把盛有水的透明容器放在桌子上

  (注意是讓全體幼兒都能看到的地方)

  2、出示乒乓球和玻璃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你們看老師兩個手裡的小球一樣嗎?

  讓幼兒觀察玻璃球和乒乓球。

  3、教師操作,幼兒觀看。

  (1)把乒乓球放進水裡。

  (教師的動作可以誇張一些,有意從高處掉落)

  教師:仔細看看乒乓球落在了哪裡?

  (讓幼兒發現,乒乓球漂在水面上。)

  (2)把玻璃球放進水裡。

  教師:小朋友,玻璃球呢?

  (讓幼兒發現,玻璃球落在了水底。)

  (3)提問

  為什麼乒乓球能漂起來,玻璃球就沉下去了呢?

  (讓幼兒互相討論一下)

  4、觀看沉浮

  (1)教師:我們讓乒乓球也到水底去吧!

  教師雙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將球摁入水中,

  邊摁邊說:下面好涼快喲!

  小朋友看好啦,老師放手了。

  引導幼兒發現教師放開雙手,小球浮上來了。

  (2)教師:我們讓玻璃球到水面上玩玩吧!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老師一放手,玻璃球就沉下去了。

  5、總結

  我們把放到水裡後沉下去的這一現象叫沉,把放到水裡後漂在水面上的這一現象叫浮。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瞭解各種熱乎乎的事物。

  2、結合生活經驗,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種熱乎乎的事物。

  3、參與猜測和講述自己瞭解各種熱乎乎的東西。

  活動準備

  1、小熊、小狗、小麻雀、老狼、小公雞玩具或圖片。

  2、大樹、小屋、石頭桌面道具或圖片背景。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具講故事,引出主題。

  教師:夏天的天氣真熱,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聚在大樹下乘涼,聊天,它們在聊什麼呢?

  出示道具或背景圖片,然後邊講述故事邊操作。

  教師:動物在聊什麼?它們說什麼東西是最熱的,為什麼?

  根據幼兒的講述,再次操作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世界上最熱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2、啟發幼兒探索各種熱乎乎的東西。

  教師:除了小動物說的熱乎乎的東西外,你在家裡、在幼兒園、在你去過的地方,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

  帶領幼兒到戶外,讓幼兒抬頭看一看太陽,感知太陽的熱的光芒。

  引導幼兒到陽光照射的地方,摸一摸,在火辣辣陽光下熱乎乎的東西。例如:熱乎乎的滑梯、玻璃、牆壁等。

  鼓勵幼兒說一說,在夏天陽光照射下火辣辣的感受。

  三、結束本活動。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物品標記,能用對應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

  2、能區分自己與別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活動準備:

  1、實物圖示若干張。

  2、活動前已讓幼兒選擇過自己喜愛的圖示,教師在其中的一張上寫好幼兒的姓名,將該套圖示中剩下的幾張分別貼到茶杯櫥、毛巾架等處。

  活動過程:

  一、認圖示。

  出示插有實物圖示的紙板,讓幼兒回憶自己選擇的`圖示,並在紙板上指認出來。教師核對圖示上的姓名,說對的就讓幼兒將圖示取走;說錯的,教師給予一定的提示。

  二、明確生活用品使用規則。

  告訴幼兒,在幼兒園裡每個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茶杯、毛巾、小床等,並說明每個小朋友只准用自己的物品。

  三、尋找自己的生活用品。

  讓幼兒手持圖示自由走動,去對應茶杯櫥、毛巾架等處的相同圖示,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後,再將手上的圖示還給老師。活動中,教師提醒幼兒看看自己的圖示旁邊是哪些圖示,豐富幼兒表述方位的詞彙和語句,如:我的圖示旁邊是小兔子圖示等。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能判斷、比較手的大小。

  2.能說出爸爸大手的本領,為爸爸感到自豪。

  活動準備

  1.爸爸和幼兒在家裡一起準備好材料(在紙上畫爸爸一隻手的輪廓),帶到班上。

  2.《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判斷比較手的大小。

  難點是讓幼兒說出爸爸的本領,為爸爸感到自豪。

  活動過程

  1.手指律動,引起興趣。

  老師與幼兒圍坐在一起,做拍手動作,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認識大手印。

  教師出示一個大手印。

  “老師這裡有一個手印,誰來猜猜手印是誰的?有什麼本領?”

  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3.啟發幼兒說說爸爸大手的本領。

  (1)請幼兒將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幼兒和爸爸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2)鼓勵幼兒講講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領。

  “爸爸的大手會做什麼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這麼多事情,可真厲害啊。”

  “你們的爸爸棒不棒啊,你們的小手什麼時候能像爸爸一樣呢。”

  4、大手拉小手。

  “幼兒喜歡爸爸的大手嗎?我們怎樣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們在爸爸手旁邊放上自己的小手。”

  播放音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引導幼兒做拉手動作。

  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將爸爸一隻手的輪廓作品貼到牆上,引導幼兒講講自己和爸爸的事。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盒子的大小、形狀、用途等過程中,積累相關的生活經驗。

  2、能根據不同盒子外形特徵進行有序的收納,知道一些物品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盒子。

  2、佈置場景: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一、說說自己的盒子

  (1)你的盒子是什麼樣子的,放什麼的?

  (2)把盒子舉起來,找找看誰的盒子寶寶跟你是好朋友?為什麼?(用途)

  :這麼多的盒子寶寶,它們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放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放好吃的東西,有的盒子是放有用的東西。

  二、根據盒子所裝東西的用途歸類

  (1)送盒子寶寶回家

  裝好吃的東西放在一邊,裝有用的東西放在另一邊

  (2)就幼兒送盒子回家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討論

  你覺得牙膏盒應該放哪?到底是放吃的這邊還是用的這邊呢?

  三、學習收納盒子

  (1)一連串盒子從大到小有序的歸納

  (2)幼兒自己學習大小不同的盒子

  四、理理各種各樣的盒子

  (1)創設遊戲情境,兩人一組合作

  今天小動物們也想請你們來幫忙它們的家,你們願意嗎?

  (2)參觀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透過感知和操作,瞭解麵粉的特性。

  2.感知麵粉加了水再用雙手揉捏後會變成麵糰的變化

  3.知道麵粉可以做成各種有營養的好吃的食品。

  活動準備

   1、教具:麵粉的由來ppt,麵粉製品圖片展示ppt,影片展示臺。乾麵粉若干、水、滴管各一份。

  2.學具:人手一份乾麵粉,每桌一盆水、水中放若干滴管。

  3.其他準備:每桌一塊一次性桌布鋪好,課前請幼兒洗淨雙手,擦手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麵粉的特性。

   (1)讓幼兒觀察:你們看盤子裡有什麼?

  (2)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用眼睛看一看。麵粉長得什麼樣子?用手捏一捏,說一說麵粉又是什麼樣子?

  (3)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引導幼兒小結:麵粉是白色的、細細的、軟軟的,沒有氣味。

  二、簡單瞭解麵粉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麵粉寶寶是從哪裡來的嗎?(課件演示)

  三、感知麵糰的特性

   (1)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將麵粉加水變成麵糰的操作過程。

  (2)幼兒嘗試使用滴管往麵粉里加一次水,並揉和,說說麵粉發生了什麼變化?

  (3)再次加水,並揉和,說說變化。

  (4)小結:麵粉加水後揉和會變成像橡皮泥一樣的麵糰。

  四、瞭解麵粉製品

  (1)麵糰是什麼樣子的?你想把麵糰變成什麼樣?我們一起來變一變,好嗎?

  (2)麵糰可以做成什麼?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3

  活動一:“迎春花”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迎春花的形狀、顏色及名稱的含義。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培養幼兒對自然界的興趣,教育幼兒愛護花朵。

  活動準備:

  幾枝開有迎春花和結有花骨朵的實物花枝;迎春花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利用掛圖向幼兒介紹迎春花的名字,啟發幼兒說出其名稱含義。

  2、觀察實物,利用多種感官感知和體驗迎春花。

  3、討論:迎春花的顏色、形狀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幼兒欣賞教師朗誦兒歌“迎春花”並討論:如何愛護花朵。

  5、到室外觀察迎春花。

  活動二:詩歌“鑽泥巴”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完整背誦詩歌

  2、透過體會小豆芽鑽出泥土時激動興奮的情感,向幼兒進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以及活潑向上的教育。

  活動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種植種子,觀察其發芽過程。

  2、種子從播種到發芽長大的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1、幼兒討論自己觀察到的種子的變化。

  2、出示圖片讓幼兒進一步觀察種子是如何鑽出泥土不斷長大的過程。

  3、學習詩歌“鑽泥巴”。

  4、引導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種子發芽的經過

  5、談話:怎樣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效果分析:

  幼兒園的操場一角盛開的迎春花為孩子們的觀察提供了方便。由於每天進行戶外活動,有的孩子雖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對此已有印象,在上課進行認識的時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場上開的花。經過教師的講解,孩子們大多都瞭解認識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徵及名字的含義。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觀察時主動提醒在後面向前擠的小朋友:“別擠了,別把迎春花碰掉了。”教師上課所折的幾枝開了的只有六朵花,其餘上面滿是花骨朵,課後將其插到了花盆裡,孩子們每天都來觀察、數數,發現:第二天開了十二朵,第三天開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開放,孩子們那細心的眼神、認真而小心翼翼的點數以及發現每天不同的變化而流露出來了驚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這個時候到戶外已能尋找到好多春芽了。為了讓孩子們透過自己動手種種子進行觀察得到感性認識,我們組織孩子從家裡帶來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種子,指導孩子透過親手操作,種上了種子。孩子們在種植過程中又學會了種植的基本常識,我們又組織孩子在沙盤中種上了蒜瓣。孩子們那積極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濃是我們所料不及的,之後將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們每天都來觀看,耐心地等待著自己的種子發出小芽芽。終於,在種上種子的第四天,孩子們發現了第一盆剛剛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觀察、等待的過程中,我們順利地進行了第二個活動,詩歌《鑽泥巴》的教學。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發現糖果在水裡會慢慢變小慢慢消失,水會變甜;

  2、願意探索發現不同的糖果在水裡的變化,並願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發現;

  3、能主動參與活動,對探索性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硬糖大量、人手一隻杯子

  大的透明杯子一隻、溫開水大量

  活動過程:

  一、探索性話題引起幼兒討論

  提問:

  (1)小朋友,你們吃過糖果嗎?喜歡吃嗎?

  (2)請你說說糖果在嘴巴里會怎樣?(變甜、變小等)

  (3)請你猜一猜,把糖果放在水裡會怎樣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邊的幼兒展開小討論

  二、做試驗證實幼兒的推測

  糖果放到水裡到底會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試驗吧

  老師把硬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裡,注入適量的開水,引導幼兒觀察

  (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用勺子加以攪拌增加糖果溶化的速度)

  提問:

  (1)看一看,糖果發生什麼變化了?(變小)

  (2)猜一猜,糖果到哪裡去了呢?

  (3)剛剛還是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現在會變成什麼味道了呢?

  幼兒猜測回答後請個別幼兒上前品嚐糖水,並把自己品嚐的結果告訴大家

  老師小結:糖果在水裡會變小,慢慢的沒有了,水會變甜。

  三、集體操作,觀察糖果在水裡的變化

  幼兒人手一粒糖果一杯溫開水操作觀察

  提醒幼兒注意不把水潑掉,提醒幼兒有耐心。

尋找春天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理解白天與黑夜的含義。

  2、能正確運用白天與黑夜的時間詞彙。

  3、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白天黑夜》掛圖、《白天黑夜》遊戲卡(見教具盒)。

  2、《白天黑夜》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過程

  一、感知

  1、依次出示《白天黑夜》中太陽、月亮、星星遊戲卡,引發幼兒說出標誌圖表示的時間。

  2、教師:太陽掛在天空中,說明是白天還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麼時候掛在天空中?

  二、討論

  1、與幼兒討論白天小朋友在幼兒園活動的情景,把白天區分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2、教師:小朋友什麼時候上幼兒園?

  小朋友在幼兒園都做了哪些事情?

  這些事是在白天的什麼時候做的?

  3、先討論黑夜活動的情景,再出示《白天黑夜(一)》掛圖。

  教師:黑夜裡你做什麼事情?最後呢?

  關燈了,你敢一個人睡小房間嗎?

  你看到什麼東西的影子?

  三、分一分

  1、出示《白天黑夜(二)》掛圖,請幼兒進行觀察區分。

  教師:圖中畫的是白天還是黑夜?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出示《白天黑夜》操作單,引導幼兒區分並塗色。

  教師:下面四幅圖中做的事是發生在白天還是黑夜?

  教師:發生在白天,給太陽塗紅色;發生在黑夜,給月亮塗黃色。

  3、教師說活動內容,請幼兒搶答來區分白天和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