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猴子撈月小班教案

猴子撈月小班教案

猴子撈月小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猴子撈月小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猴子撈月小班教案1

  教學目標:

  1、透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麼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

  “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七、佈置任務,要求幼兒:

  1、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記半個月月亮日記,觀察月亮圓缺變化。

  教學反思:

  要培養孩子某種興趣並能夠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老師的積極參與對孩子們來說是最佳的鼓勵方式;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表現與展示的機會,是孩子們擁有成功感受、增強自信的最佳途徑;同時成功與自信又會促進孩子自主發展並保持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性,使之不斷探索再獲成功,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猴子撈月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感受傳統民間故事的趣味。

  2、理解倒影與水的關係。

  3、鍛鍊語言描述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五冊第9-13頁。

  2、掛圖《猴子撈月亮》。

  3、語言磁帶或CD。

  活動過程:

  一、邊看幼兒用書,邊聽故事。討論

  ——教師:為什麼猴子們要去撈月亮?

  ——教師:月亮到底在天上還是在水裡呢?

  二、邊看掛圖邊分析再聽一遍故事,探討細節。

  1、幼兒與好朋友面對面坐好。

  ——請幼兒和好朋友面對面坐在一起,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好朋友的特點。

  ——教師:請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做好,我們來仔細看看好朋友吧。

  2、說說好朋友什麼樣子。

  ——是誰發現月亮掉進水裡了?學一學他的樣子。

  ——猴子們是怎樣去撈月亮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月亮被撈上來了,可是為什麼又打破了呢?

  ——猴子們後來又發現了什麼?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

  三、回到故事的整體,談談自己的想法。

  ——你喜歡這些猴子嗎?為什麼?

  ——他們是聰明的猴子還是傻猴子呢?為什麼?

  ——夜晚的水裡除了月亮的影子,還會有什麼影子呢?

  ——要是在白天,小猴子能從水裡看見影子嗎?

  活動延伸:

  1、在自由活動時間裡播放故事《猴子撈月》讓幼兒加深印象。

  2、進行故事表演遊戲,教師可以扮演老猴子,引導幼兒表現故事中的一些細節。

猴子撈月小班教案3

  設計意圖

  (一)作品分析

  1.說明作品的認知、情感特點。

  圖畫書《猴子撈月》以寓言故事為題材,透過精美的圖畫、簡潔的文字,敲開孩子稚嫩的心門。故事講述的是一隻小猴子在井邊玩,看到井裡有個月亮,於是大叫“月亮掉進井裡了”。大猴子聽到,跑過來一看,也跟著叫了起來。老猴子也過來看,同樣叫了起來。於是大家都認為月亮掉進井裡了。他們從樹上倒掛著去撈月亮,結果呢,原來月亮一直好好地掛在天上。畫面和故事不僅充滿幽默的趣味,令人啼笑皆非。

  2.作品獨特的創作視角。

  《猴子撈月》這本圖畫書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看的普通圖畫書。此書畫面精美、寫實,充滿了立體感,透過摺紙、貼上、撕貼、繪畫等多種手法,生動展示了一幕幕猴子撈月亮的忙碌場景以及猴子們的豐富表情。

  3.闡述其教育意義。

  《猴子撈月》這本書也讓孩子在開心好笑之餘明白了一個道理:事情並不總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如果不經過調查研究,往往會白忙一場。

  (二)幼兒分析

  大班幼兒正處於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開始對於一些經典的寓言故事產生興趣,能從故事中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他們對所遇到的難題、疑問、困惑也會產生特有的好奇心,大班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做小實驗的'方法解決一部分的難題、疑問和困惑。《猴子撈月》這本故事書正好能滿足該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及興趣,能讓幼兒在書中吸收到更多的精華。

  (三)設計思路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利用幼兒已有經驗進行討論、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談話法)第二環節:透過欣賞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主要透過依次觀察故事圖片、PPT,引導幼兒猜測、分析故事發展,其中也請了幼兒模仿猴子如何撈月亮的動作。(圖示法、動作示範法)當欣賞到19頁時,教師先設定疑問,並引導幼兒做實驗,透過實驗讓幼兒明白水中的“月亮”撈不起來的真正原因。(質疑法、實驗法)然後完整閱讀整個故事。第三環節:幼兒自主閱讀圖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故事PPT,學習故事《猴子撈月》,理解故事的內容。

  2.能利用實驗,得出故事中猴子撈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測及想法。

  活動準備

  故事PPT、 圖片一張(一隻小猴子趴井邊,發現井裡有個月亮)、實驗道具(裝滿一半水的水盆、手電筒)

  圖書若干本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提問:昨天是什麼節日?(中秋節)

  中秋節你是怎麼過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你所看見的月亮是在哪裡的?

  二、透過欣賞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

  1.出示圖片(一隻小猴子趴井邊,發現井裡有個月亮),引導幼兒猜測故事情節,激發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

  師:中秋節的時候,有一隻小猴子也出來在井邊玩耍,突然它發現井裡有個月亮,接下來,它會怎麼做呢?(幼兒大膽猜測)

  現在老師這裡有個關於猴子撈月的有趣故事,你們想不想一起來聽一聽呢?

  2.請幼兒欣賞《猴子撈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PPT至12頁,提問:猴子們在水裡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怎麼做的?你猜猜它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引導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可適當請個別幼兒上來模仿撈月亮的動作。

  (2)繼續欣賞PPT至19頁,提問: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看看,為什麼井裡的月亮撈不上來。

  (3)組織幼兒做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引導幼兒觀察:水中的“月亮”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

  教師小結: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4)欣賞故事結尾部分PPT。

  師:最後猴子們為什麼沒有撈上月亮來?你覺得這是一群什麼樣的猴子?

  3.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討論聽了這個故事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幼兒自主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1.幼兒自主閱讀,教師巡迴指導個別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進行閱讀。

  2.請幼兒說說:你最喜歡書中的哪個地方?為什麼?

猴子撈月小班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透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遊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三、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並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3、接著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它怎麼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麼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5)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