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魚游到了紙上優秀教案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優秀教案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優秀教案設計

  一、課題質疑,體會青年高超的畫技

  1、初讀課文

  師: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27課:魚游到了紙上,先讓我們齊讀課題。

  當你讀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你有什麼疑問嗎?(魚怎麼會游到紙上呢?)

  是啊,魚應該是被畫到紙上的呀?(板書:畫?)

  那麼課題為什麼用“遊”(板書:叫著重點),而不用畫呢?讓我們一起開啟課本27課,在預習的基礎上讓我們先流利地朗讀課文,再找一找課題是怎麼來的?

  2、體會青年高超的畫技

  (出示:喲,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來啦!)

  師:小姑娘為什麼發出這樣的感嘆?(青年畫得好,畫得像)

  你從課文哪裡發現的?(出示:他有時工筆細描……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讀,什麼是工筆細描?什麼又是揮筆速寫?(重點詞變色)

  我們來看這兩幅圖(出示圖片),請你判斷一下,剛才的兩個詞分別說的是哪一幅畫?工筆細描時畫得非常(細緻),揮筆速寫時畫得非常(快速)。

  師:文中的青年又是怎樣用這兩種手法畫金魚的?我是工筆細描,大家是揮筆速寫,讓我們一起來讀好這段話。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青年畫得很認真,畫的魚栩栩如生)

  3、點題

  師:怪不得小姑娘會驚奇地叫起來:“喲,金魚游到他的紙上來啦!”現在你明白課題為什麼用“遊”?有什麼好處?(“遊”說明魚畫得很逼真)

  二、體會青年的認真、專注

  師:青年的魚畫得如此逼真,圍觀的人是什麼樣的反應?指名讀。

  假如你是那位畫家,聽到人們為你的畫讚歎,你會怎麼想?(高興,沾沾自喜),然而那位青年呢?和我們一樣嗎?(沒有任何反應,他好象和游魚已經融為一

  體)。什麼是融為一體?(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就是金魚)。

  這讓我想起三年級學過的《荷花》,文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也和荷花融為一體了?(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服,站在陽光裡。)

  這位青年也和金魚融為一體,彷彿自己也是一條金魚,在魚缸裡自由自在地遊,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

  三、體會青年的忘我境界

  師:為什麼青年對大家的讚歎聲無動於衷呢?(因為他是一位聾啞人,聽不到大家的讚歎)

  師:是啊,他是一位聾啞人,因此他顯得和我們不一樣,與眾不同,用文中的一個詞是什麼?(板書:特別)

  什麼特別?(舉止特別)

  舉止指什麼?(動作)

  但說他“特別”不僅僅是因為他是聾啞人,在課文中還表現在什麼地方?(出示:說他“特別”……不說一句話)

  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他的.特別,看出他的忘我境界,說說你的理解。(重點詞變色)

  老是:經常這樣,並非偶爾。

  呆呆地:看一樣事物目不轉睛,說明他看得入神。

  靜靜地、從來不說:看得專心。

  師:我們抓住這些重點的詞語就可以看出青年看魚已經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寫得多好,誰來讀一讀,齊讀,感受忘我的境界。

  師:你還能從課文找到青年的忘我表現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

  (出示:他告訴我……忘了回家)

  師:請你仔細品讀這段話,這位聾啞青年的表現讓你感受到了什麼?(他認真、用功、刻苦……)

  四、“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裡”的因果關係

  師:是啊,一位聾啞人做事如此認真,畫技如此高超,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怪不得我和小女孩都讚歎道“魚游到了紙上!”這是對聾啞青年忘我精神的最好評價。然

  而他聽了又是什麼反應?(板書:魚游到了心裡)。

  魚怎麼會游到心裡呢?請你和同桌討論一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因為青年在畫魚之前已經仔細觀察了魚,心裡已經有了魚的樣子)

  這讓我們想到一個成語——胸有成竹,什麼意思?(畫竹子之前心裡已經有了竹子的樣子),那麼用在這裡我們也能用一個詞語——心有成魚。

  師:正因為聾啞青年心有成魚,早已把魚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心裡,所以畫出來的魚才會如此的栩栩如生,彷彿是游到了紙上,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嗎?(板書:因果關係)你也能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小結:只有透過認真觀察,把魚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心裡,畫出來的畫才會逼真,才會被大家稱讚是“游到了紙上”。

  四、作業(出示作業要求)

  師:讓我們再一次自讀課文,找出青年專心看魚,細緻畫魚的句子,抄一抄,並讀一讀。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

  找一找,寫一寫,讀一讀。

  聾啞青年認真看魚的句子:

  聾啞青年細緻畫魚的句子: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

  找一找,寫一寫,讀一讀。

  聾啞青年認真看魚的句子:

  聾啞青年細緻畫魚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