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迴圈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迴圈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迴圈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認識綠色植物葉片的基本結構。

  2.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3.認同綠色植物透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迴圈的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1.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2.探討綠色植物如何透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的水迴圈,形成保護森林、保護環境的情感意識。

  教學設計

  一、葉片的基本結構

  1.練習徒手切片

  2.葉片的基本結構。

  二人小組練習徒手切片,製作菠菜葉橫切面的臨時切片。製作成功的同學介紹經驗。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觀察的效果一樣嗎?

  方案一:使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片。根據《葉片結構示意圖》對比歸納葉片基本結構。

  方案二:觀察圖《葉片結構示意圖》或模型自學葉片的基本結構。討論問題:菠菜葉片的正面與背面的綠色一樣深嗎?為什麼?歸納葉片的基本結構。

  方案三:四人小組用自己準備的不同植物葉片再次練習徒手切片,用顯微鏡觀察、對比,討論:觀察到的葉片結構與課本示意圖的結構是否完全一樣?為什麼?進一步瞭解葉片的結構。巡迴指導、提示,並及時地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肯定。

  組織討論,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同學共同合作。

  組織實驗,參與學生討論,對於發表獨持見解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

  二、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葉片的機制

  1.探究葉片氣孔情況。

  方案一:二人小組實驗將一片剛摘下的葉片浸在盛有70℃以上熱水的燒杯中。觀察現象並討論問題:葉片表面是否產生氣泡?如果有,比較葉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氣泡數目較多?為什麼?,相互交流,得出結論:一般葉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氣孔,而且下表皮氣孔數目多於上表皮。

  方案二:二人小組製作新鮮的菠菜葉上、下表皮的臨時裝片;顯微鏡觀察;比較歸納結論。組織實驗,透過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實驗,點撥、引導學生。

  2.探究氣孔開閉機制。

  方案一:

  1.製作菠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顯微鏡對比觀察新鮮的菠菜葉和萎蔫的菠菜葉製作的下表皮臨時裝片,主動發現問題氣孔是怎樣構成的?為什麼氣孔可以張開和閉合?是誰來調節的?是否與葉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關?。透過觀察和討論實驗結果,瞭解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含水量與氣孔開閉有關。

  2.顯微鏡觀察蠶豆葉下表皮的永久裝片。首先,自己猜想氣孔開閉的機制。然後在問題保衛細胞的形狀是怎樣的?細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勻?受到拉力時伸展情況是否一樣?的引導下,理解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葉片的機制。

  方案二:

  觀看氣孔開閉機制的動畫課件,討論當保衛細胞吸水(失水)時,氣孔怎樣變化?保衛細胞壁有什麼特點?理解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葉片的機制。

  方案三:

  二人小組製作新鮮的幼嫩的蠶豆葉下表皮臨時裝片,顯微鏡觀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質壁分離),氣孔關閉。再滴加清水(質壁分離復原),氣孔張開。透過觀察實驗結果,討論推理氣孔開閉的機制。閱讀課文,P114最後一段,進一步理解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葉片的機制。

  按課本要求畫圖。指導實驗探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透過合作,討論解決問題。

  播放氣孔開閉機制的動畫課件;鼓勵學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

  教師解釋甘油的作用,鼓勵學生大膽的推理氣孔的開閉機制。

  3.練習繪圖

  三、認同綠色植物透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迴圈的意義

  1.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

  2.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迴圈中的作用按課本要求畫圖。

  方案一:四人小組根據問題俗話說:水往低處流為什麼植物體內水卻是往高處流的?動力是什麼?為什麼在炎熱的夏季,樹林裡的空氣涼爽溼潤,而操場或馬路上的空氣就顯得燥熱呢?討論、交流、歸納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

  方案二:觀察實驗現象,發現提出問題甲、乙兩根枝條染色情況不同,為什麼?思考討論蒸騰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麼意義?想一想,對植物體來說,蒸騰作用還有沒有其他意義?

  歸納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

  方案一:觀察圖3-25生物圈的水迴圈,描述地球上水迴圈的過程,構建水迴圈的圖表。各組同學根據課前測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氣溼度的對比資料,扮演小老師分析講解綠色植物在水迴圈中的作用。

  方案二:觀察圖生物圈的水迴圈,描述地球上的水迴圈過程。討論總結綠色植物在水迴圈中的作用。提示繪圖的要求。

  組織討論,鼓勵交流,引導學生作出解釋。

  演示實驗(附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作出假設,討論歸納。

  引導觀察、構建水迴圈圖表。鼓勵各組同學展示調查結果,發表自己的看法。

  引導討論:P116《觀察與思考》的討論題。

  1.培養熱愛自然、保護森林的情感意識。

  方案一:

  觀看錄影、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談一談自己感受。進一步認識保護森 林、愛護綠色植物的重要意義、形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校園風氣。

  方案二:閱讀課文(Pll6最後兩段);談一談綠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壞,對生物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說一說自己應該怎樣做。播放錄影、展示資料,激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森林的情感意識。

  引導討論,鼓勵發言,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森林的情感意識。附:(演示實驗)取甲、乙兩枝大葉的木本植物的枝條,摘掉甲枝條全部的葉片,保留乙枝條全部的葉片,將它們插入盛有紅墨水的錐形瓶中,移到陽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條葉脈微紅時,取出甲、乙兩枝枝條,用清水洗淨縱切兩枝條,進行觀察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