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初步瞭解鴨子和鵝的外形特徵以及生活習性。
2、觀察和比較鴨子和鵝的異同,從而正確認識鴨子和鵝。
3、對家禽類動物有興趣,有探索的慾望。
活動重點:
透過觀察初步瞭解鴨子和鵝的外形特徵以及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
觀察和比較鴨子和鵝的異同,從而正確認識鴨子和鵝。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透過猜謎活動,引出主題。。
教師念謎語,幼兒猜謎底,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2、教師分別出示鴨子和鵝,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它們的主要特徵。
(1)引導幼兒觀察鴨子,說說:
鴨子是什麼樣子的?
鴨子頭上有什麼?鴨子叫起來是什麼樣子的?
鴨子身上有什麼?下面有什麼?鴨子的腳是什麼樣子的?
鴨子走起路來是怎樣的?請幼兒學一學。
(2)教師小結。
(3)引導幼兒觀察鵝具體方法同上。
3、引導幼兒採用對比的方法,比較鴨子與鵝的異同,進一步認識其特徵。
啟發幼兒注意觀察鴨子與鵝的外形,說說:鴨子與鵝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4、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進一步瞭解其特徵。
(1)看圖說說:鴨媽媽身邊的小動物是誰?你知道是誰把小鴨子從蛋殼裡孵出來的?
(2)啟發幼兒觀察沙灘上的動物和腳印,用連線的方式幫動物找到腳印好嗎?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並發現磁鐵能吸鐵製品的特性。
2、能初步嘗試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且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3、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記錄表,道具圖片。
2、操作學具:磁鐵、積木木頭類:積木 塑膠類:尺子 紙類:餐巾紙 鐵製品:曲別針、釘子,夾子
活動過程:
1、 匯入猜謎語,出示磁鐵,引入活動透過看ppt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並具體講解
2. 做實驗 磁鐵寶寶找朋友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磁鐵寶寶是來找朋友的,它想與被它吸住的物品做朋友。
透過做實驗來讓小朋友知道磁鐵的用途,完成表格填寫。
3. 透過實驗釘子、曲別針,夾子是磁鐵的好朋友。 磁鐵有磁性,能吸起像釘子、曲別針這樣的含鐵的物品。不能吸起像積木這樣的木製品、紙巾這樣的紙製品、尺子這樣的塑膠製品、玻璃球這樣的玻璃製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讓幼兒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透過人為因素讓不同的聲音組合成有節奏的樂曲。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瞭解同種物體,由於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3、初步嘗試用不同聲音的套桶為樂曲伴奏。
4、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所有的幼兒有興趣參加,並能感知出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
活動難點:用不同的物體組成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套桶娃娃,蠶豆、米、綠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樂,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讓套桶發出聲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
教師搖動空套桶,“你們聽,怎麼沒聲音?”
1、教師設問:你有什麼辦法讓空套桶發出聲音?(在套桶裡裝上東西)“我們一起動手讓套桶娃娃發出好聽的聲音,在你的套桶裡裝上一樣東西,蓋好,握握緊,搖一搖、聽一聽。”幼兒探索、操作。
2、集體探索:“你們的套桶娃娃發出聲音來了嗎?讓我聽聽。”(幼兒集體搖動套桶。)“你的套桶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麼?(個別回答)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我們來學一學。(集體)這個聲音像什麼?
二、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套桶裡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
讓幼兒嘗試換一種東西放在套桶中,搖一搖,聽一聽。
“小朋友在套桶裡放了一種東西,你想不想再換另一種東西放在套桶裡,聽聽剛才的聲音和現在的聲音一樣嗎?”
“小朋友拿著你的空套桶找一組你沒玩過的放在你的套桶裡,搖一搖、聽一聽。”
2、教師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比較前、後兩種聲音有什麼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麼?這一次玩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讓兩個幼兒比較,“你們倆的套桶裡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3、集體討論,請三位幼兒示範。
“小朋友,你們聽,他們的套桶裡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請你們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裡裝的是什麼?”
讓幼兒猜測,“你們猜的對不對呢?”
教師幫助個別幼兒把東西倒進透明瓶子裡讓幼兒驗證猜的是否正確。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東西,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觀察、比較同種物體在套桶裡發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演示兩個裝有同種物體的,數量不同的套桶,讓幼兒比較。
“你們既能聽出聲音來又能猜出來,你們真能幹。”
“我這裡也有兩個套桶娃娃,你們聽一聽,他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套桶裡裝的是什麼?”(幼兒猜測後,開啟讓幼兒驗證)兩次。
“為什麼一樣的東西,在套桶裡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套桶中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發出這麼好聽的聲音,那我們來為樂曲《小手爬》伴奏。”(集體伴奏兩遍)
教學反思:
透過這節科學活動,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問題,成分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但現在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教學準備上建議提供給幼兒兩個套桶,讓幼兒同時感知聲音的不同,同時,最好選擇聲音差別大一點的物品放在套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