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玩泥的樂趣。

  2.嘗試運用團、搓、按、捏等技能製作漢堡包,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漢堡包

  2、動畫片:我的美味三明治

  3、各種顏色的橡皮泥若干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漢堡包,調動幼兒興趣

  1、教師:小朋友,看一看這是什麼?你們吃過漢堡包嗎?

  問: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漢堡包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

  (圓圓的,裡面有好多好吃的東西)

  2、你們知道漢堡包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麵包、肉,菜)

  二、探索漢堡包的製作方法。

  1、動畫片:我的美味三明治請小朋友們看看動畫片裡小動物們是怎樣製作漢堡包的。

  2、討論:

  漢堡包有幾層呢?都有那些東西包在裡面?

  (漢堡包裡面有面包、肉、生菜,裡面還有沙拉醬)3、你們想不想看看老師怎樣製作一個漢堡包呢?

  三、教師製作示範

  1、重點演示雙手團泥。

  2、將泥團圓後放在手心進行按壓、壓扁。

  3、選兩塊做最外層的麵包,裡面放兩層:

  一層做生菜,一層做乳酪,最裡面的防疫曾作為雞塊。

  4、一層一層的包起來,一個美味可口的漢堡包就做好了。

  四、幼兒製作美味可口的漢堡包。

  製作前,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團、搓、捏等動作表演,加深幼兒對基本動作的理解。

  五、展示並交流自己的作品及製作的方法。

  1、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漢堡包的方法。

  2、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分享製作美食的樂趣。

  活動反思:

  《美味漢堡包》是一個美術活動,讓孩子們綜合運用搓長(圓)、捏泥、壓扁的技能及分泥的方法,藉助輔助材料製作“漢堡”。在此活動之前,經過一段時間的捏泥,孩子們以上的技能基本都已經掌握,利用這個活動能幫助孩子們鞏固及綜合運用這些技能。活動中的“漢堡”這一事物是孩子們喜愛而且在他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食品,取材生活,孩子們也會更有興趣。

  活動開始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展開:出示漢堡圖片,引出主題內容,孩子很快被吸引,眼中流露出期待。我先請孩子們說說他們對漢堡的感受,從形狀、味道等幾方面展開,孩子們說的有模有樣,情緒進一步激發。之後以情境匯入的方式進入製作:“孩子們今天我們來當一回小廚師,製作一個自己的漢堡包好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好。”有的孩子已經開始介紹自己想要做的漢堡包的口味了。有的說“我要做草莓的”、“我要吃牛肉漢堡包”……這時的孩子們有很多話要說,根本不願停下來,我順勢讓孩子們繼續討論,將他們的新奇想法與朋友們分享。等待時間差不多時我丟擲了一個問題:“可是小廚師們,美味的漢堡包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孩子們開始了它們的思考。我出示了橡皮泥。然然說:“捏一個圓的,再壓一壓。”“這是什麼呢?”“漢堡包的上面的。”“然然小廚師說的很棒哦,我們看漢堡包是怎麼樣的?”“一層一層的”有的孩子說。“對啦,漢堡包是一層一層疊起來的。”“有蔬菜的、有肉的、有香腸的…….”討論過後我進行了漢堡包製作過程的示範,完成後妍妍說:“老師那個上還有芝麻的。”“你的小眼睛真仔細,芝麻可以怎麼做呢?”“一點點的壓一壓。”根據孩子們說的,我進行了芝麻的示範製作。之後孩子們開始了它們的製作,由於時間的關係最後環節的介紹評價活動沒有展開。

  整個活動孩子們的興趣還是比較濃的,但這其中存在了一些問題。

  1.材料方面比較單一,只有同色的橡皮泥。在材料上需要進一步討論,可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加入製作,既不會讓橡皮泥粘在上面拿不下來,又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

  2.其中的整個過程示範是多餘的。漢堡包的形象孩子們很熟悉,且製作時需要的技能都已經學過了,在這裡只要幫助孩子們解決他們認為是難點的地方就可以了,這樣對孩子不會有太多的侷限,孩子們製作出來的漢堡包也會有更多的不同。

  3.最後的評析活動不應該備捨去,這是孩子們互相交流、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互相學習的機會。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2

  活動目標:

  1、根據家鄉的外形,味道等特徵設計包裝圖案。

  2、嘗試用各種材質裝飾包裝盒,體驗做手工的快樂。活動準備:特產盒子、教學剪刀、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盒子,引出課題。

  1、把特產盒子散放在教室四周(也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

  教師:看看我們教室裡多了什麼呀?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2、逐一出示包裝盒,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它是裝什麼特產的。

  教師:你們怎麼看出來這盒子裡裝的是什麼呢?這個盒子上面畫的是什麼?是什麼意思呀?它是裝什麼的呀?這個盒子上的圖片是什麼呢?上面寫的是什麼字呀?

  3、教師:盒子外面要畫上裡面裝的東西的圖片,畫上去,大家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還要在盒子上名字。盒子裡如果是很好吃的東西,要把東西得讓讓覺得很好吃,如果是很香的東西,要畫得很漂亮,讓人感覺到它的香味。

  二、幼兒觀看幼兒用書。

  1、幼兒觀看書上的盒子,說說書上的盒子是怎麼設計的。

  2、教師:書上有很多漂亮的盒子,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麼畫的,用了什麼顏色。

  三、幼兒看掛圖的製作步驟,進行包裝盒的製作。

  1、幼兒討論製作的內容。

  教師:我們的家鄉有很多特產,想請小朋友來設計盒子,你想怎麼設計呢?(幼兒討論家鄉的特產,並說說自己想設計的主題。)

  2、出示材料,介紹材料。

  教師:老師這裡有空白的紙盒、畫筆、剪刀、白乳膠,請小朋友看掛圖上的製圖步驟來做漂亮的盒子。小朋友先在白紙上畫團,畫好塗上顏色,再把它剪下來,貼在盒子上進行裝飾。

  3、幼兒製作盒子。

  4、請先製作好的小朋友還可以,透過繪畫的形式進行設計我們瑞金的各種特產包裝盒。

  四、展示作品。

  把做好的盒子放在教室周圍,幼兒學習的時候可以進行欣賞自己做的盒子。

  五、展示幼兒的作品。

  1、剛才小朋友很認真設計了各種特產的盒子,現在我們一看哪個小朋友設計的特產盒子最好。

  2、幼兒作品,表揚做得好的小朋友。

  3、帶領幼兒收拾材料。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3

  活動來源:

  端午節有許多傳統的民間習俗,比如吃粽子、洗艾葉澡、點雄黃等。其中用絨線來編鴨蛋網、手鍊、和項圈,並在過節的時候給孩子們帶上,是小朋友們最期待的時刻。於是,今年的端午節,我鼓勵孩子們嘗試自己動手編絨線,讓孩子們漂漂亮亮的過“娃娃節”。彩色的絨線在手指間捻動、打結,既可以讓孩子們在手工製作中找到樂趣,又可以幫助孩子瞭解傳統的節日文化,同時也為節日的氣氛增添了喜慶和歡樂!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捻、搓的.方法編絨線,嘗試用線穗、串珠、小鈴鐺等材料進行簡單裝飾。

  2.在製作過程中大膽配色表現自己的設想,使自己的飾品富有個性。

  3.體驗手工製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粗細不同的彩色絨線、剪刀。

  2.串珠、小鈴鐺等飾品。

  活動過程:

  一、欣賞“端午節”絨線飾品,匯入活動。

  教師出示做好的手鍊、項圈,引導幼兒欣賞:這是什麼?小朋友在什麼節日的時候會帶上它們?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提示幼兒說出材料名稱)二、學習編絨線的基本方法。

  1.教師出示已經準備好的彩色絨線,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並說一說:你想用絨線製作什麼?

  2.教師示範製作線繩的方法。

  ⑴方法一:細線可以用捻線的方法制成線繩。

  ⑵方法二:粗線可以用編麻花辮的方法制成線繩。

  3.學習用不同的飾品裝飾線繩。

  ⑴學習線穗的製作方法。

  ⑵線穗製作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靈活選用串珠、小鈴鐺等飾品裝飾線繩。

  三、幼兒學習製作。

  1.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粗細不同的絨線,用不同的方式編絨線。鼓勵孩子大膽配色,表現個性。

  2.幼兒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欣賞。

  幼兒帶上編好的絨線飾品,師生共同欣賞。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4

  中國人很聰明,把泥巴換成麵粉、糯米,又創造了另一種形式的民間藝術——麵塑。這種材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

  (一)介紹彩泥

  一、什麼是彩泥

  相信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玩過彩泥。彩泥發明於1956年,從此風靡全球。彩泥的可塑性非常強,有各樣的顏色和香氣。

  彩泥也經過了時代變遷,材質和工藝都進行過改進。現在的彩泥基本上是油粘土,這型別的彩泥以碳酸鈣等為原料,以液體石蠟為油性成分,加上甘油等配製而成。

  油粘土彩泥特點:

  1. 材料無毒無臭,使用安全。

  2. 穩定性好,室內不易蒸發乾燥。

  3. 粘合性好,但不會粘手;可塑性強,可重複使用 

  二、彩泥幹了怎麼辦

  彩泥如果久置在外面,會出現風乾情況,可塑性大大降低,手感也會變硬。

  彩泥如何儲存:最好拿保鮮袋裝著放進冰箱。如此一兩個星期不成問題。做好了的漂亮模型不捨得摧毀的最好也這樣儲存。 還可以放入雞蛋殼中,可以儲存幾日之久。

  彩泥幹了怎麼辦呢?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法進行軟化:

  1. 用溼毛巾覆蓋彩泥半天左右,即可使用;

  2. 用小毛筆沾水刷在彩泥表面來回多次刷洗;

  3. 用保鮮袋裝著彩泥,放入溫水中浸泡半天即可變軟。

  三、彩泥的玩法

  彩泥有很多種玩法,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出示一些基礎的彩泥教程, (組圖)學生仿照圖捏一捏。

  (二) 捏刺蝟

  目標:1、學會用雙手將彩泥搓成橢圓

  2、發展手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彩泥、牙籤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示已做好的刺蝟,激發學生捏泥興趣

  二、出示做刺蝟的材料,演示做法

  1、出示材料彩泥、牙籤並一一做介紹

  2、將彩泥捏軟,搓成橢圓

  3、在橢圓上插上牙籤

  4、在橢圓的一端除捏出兩個小眼睛

  三、學生來做,老師指導

  四、大家一起欣賞作品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5

  大班藝術活動:手工—畫報小魚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紙棒造型出不同形狀的小魚身體。

  2、能運用多種材料設計裝飾畫報小魚。

  3、體驗與同伴分享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毛線、皺紋紙、報紙、糖紙、彩紙、羽毛、樹葉等。

  2、製作好的頭飾紙圈。

  3、大七班幼兒提前學會搓紙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紙棒,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玩的東西,看看它是什麼?玩過嗎?今天還想玩嗎?那我們一會就動手做一個紙棒,一起來玩一玩吧。

  二、基本部分

  1、製作報紙棒

  (1)師:誰知道紙棒是怎麼做出來的?

  (2)幼兒講述,教師小結:用桌上的溼毛巾沾溼手指,從報紙的一角開始向裡卷(卷得緊就細,卷得松就粗),最後用膠帶固定。

  (3)幼兒製作紙棒

  2、遊戲:紙棒變變變

  (1)師:紙棒可以怎麼玩?它都能變成什麼形狀?

  (2)幼兒隨意彎折紙棒,探索紙棒的變形

  (3)教師示範將紙棒彎折成魚的形狀。

  3、紙棒變小魚

  (1)師:老師的小魚是什麼形狀的?你還見過什麼形狀的魚?

  (2)幼兒用紙棒變成自己喜歡的魚

  4、觀賞魚的圖片

  (1)師:“我們的魚和平時看到的魚有什麼不一樣嗎?你見過的魚身體上有什麼顏色?”

  (2)出示魚的圖片,仔細觀賞並討論魚的主要外形特徵

  5、介紹裝飾材料,幼兒分組裝飾報紙魚

  (1)介紹裝飾材料。

  (2)幼兒分組裝飾報紙魚,教師個別指導

  (3)教師出示報紙魚頭飾,請裝飾好報紙魚的幼兒,陸續製作成頭飾,加入遊戲

  6。遊戲:小魚遊一遊,個別點評幼兒作品

  三、結束部分

  帶小魚游出場。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比較順利地完成。正如《指南》中指出的,要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在活動中大量地讓孩子自己不斷地嘗試、探索,做一條屬於自己的小魚。我們看到孩子始終積極性很高地參與今天的藝術活動,從開始的搓紙棒,孩子們很有耐心,而且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反覆搓紙棒,希望能搓出一條細細長長地紙棒。在裝飾小魚時,幼兒也能根據自己面前的操作材料大膽地選擇用多種材料,用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對小魚的感受和想象。

  對於孩子獨特的作品,我們成人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從而讓他們學會發現美,從同伴的讚揚中樹立活動的自信心。因此在活動中我讓孩子相互找尋自己喜歡的小魚,並用一句話說說這條小魚好在那裡。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大膽地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

  不足之處:

  在幼兒搓紙棒時,部分幼兒能力強,很快就搓好了,而部分幼兒因為個體差異,在搓紙棒時總也搓不好,這就使得搓好的孩子一直在等待,這時候可以讓他們先嚐試探索紙棒的不同造型,以提高幼兒的參與度。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6

  手工活動:做花燈

  活動目標:

  1、樂於拆裝花燈,探究花燈的製作方法。

  2、能用多種方法剪出相同圖案的燈片,並能掌握紙張拼插的技能。

  3、學會共同觀察,嘗試合作製作花燈。

  活動準備:

  1、教師實現做好的簡單的花燈每組一個,燈片可採用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異形等不同造型。

  2、訂書機、剪刀每組一個,夾子多個,單色筆同幼兒數。

  3、彩色卡紙每人5張,硬卡紙做的圓形燈芯(中心打孔)每人2個,線繩1根,穗頭1個。

  4、教師教學資源《美麗的花燈》,歡快的民樂《喜洋洋》作為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說一說在燈會上看到了什麼樣的花燈?自己喜歡哪一種?引制花燈的興趣。

  2、引導幼兒拆裝、觀察花燈,學習花燈的做法。

  (1)每組一個花燈,請幼兒觀察,說說花燈是怎麼做的。嘗試小心地拆裝花燈,研究花燈的組成部件,討論花燈的做法。

  教師邊示範邊:花燈的組成部件有四種:多個燈片、2個燈芯、1根燈繩和1個穗頭。先將燈繩從燈芯中心穿過,下部打結,再將燈穗用同樣的方法固定在燈芯上,將燈片上的開口與燈芯開口對插,燈片全部查好後,花燈就做成了。

  (2)學做燈片。

  印畫法:將紙分成四份,先在一份上畫出燈片圖案,剪下後放在其他三份上,分別描畫出來,再剪出來。

  重疊法:將紙對摺後兩邊再對中心線折,在一面紙上畫出燈片圖案,用手捏緊紙張剪下圖案,燈片就可以一次做成。可以藉助訂書機或夾子將紙固定後,再剪圖案。因為重疊的紙較厚,剪時要特別用力,注意安全。

  (3)播出教師教學資源《美麗的花燈》,拓展幼兒設計思路。提示幼兒利用紙的不同折法,如橫折、豎折、三角折等,可以做出不同的燈片。

  3、幼兒設計燈片做花燈,要求每組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重點指導用重疊法剪燈片的幼兒,叮囑幼兒捏緊紙片,並根據需要幫幼兒訂、夾紙片。鼓勵做得快的幼兒幫助其他同伴一起完成。

  4、逛燈會。播放背景音樂《喜洋洋》,幼兒手提花燈,自由地在活動室走動,相互欣賞並適時介紹自己製作的花燈。

  活動延伸:

  幼兒將花燈帶回家,和家人一起欣賞。同事請家長蒐集一個適合幼兒的燈謎,讓幼兒會說謎面,知道謎底,並將燈謎製作成卡片,懸垂在花燈下方,第二天再帶回幼兒園。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羊口鎮 中心幼兒園 耿紅英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7

  活動目標:

  1.利用提供的材料,透過灌、扎、畫等方法制作出各種自己喜歡的草頭娃娃。

  2.體驗親子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鋸木屑、草種、透明絲襪、細繩、紙杯和油性彩筆、剪刀。

  活動過程:

  一、引導興趣

  教師出示長滿綠草的草頭娃娃給幼兒欣賞:小朋友,今天我們班裡來了—位神秘的客人,她是誰呢?(教師出示草頭娃娃)她長得什麼樣子?用什麼做的呢?願意和爸爸媽媽—起學做草頭娃娃嗎?

  二、講解制作步驟

  1.根據造型的需要在絲襪裡灌入一些草種,然後將鋸木屑裝滿絲襪用細繩紮緊。(注意將草种放在娃娃頭頂的位置)

  2.利用細繩將裝有草種和鋸木屑的絲襪扎出造型。如:扎出兩隻耳朵、一個鼻子,或扎出身體等。

  3.用油性水彩筆給草頭娃娃畫上眼睛、鼻子、嘴巴、頭髮或身體的花紋等。

  4.用水將製作完成的草頭娃娃澆透後,擺放在大小適合的容器如紙杯、盤子裡面。提醒幼兒注意不能用水浸泡,只要將草頭娃娃澆透水,這樣過幾天就會長出綠油油的“頭髮”了。

  三、親子合作

  請家長和幼兒共同製作,可根據個人喜歡製作不同的草頭娃娃如熊娃娃、鴨娃娃等。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四、展示作品

  教師將幼兒製作的草頭娃娃在手工區展示,讓幼兒體驗親子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請幼兒為自己的草頭娃娃澆水並做好觀察記錄,從而瞭解種子發芽的過程。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範文集合8篇8

  活動目標:

  1.結合對魚的造型與色彩的認知經驗,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有主題的借形想象和組合。

  2.自主選擇材料,綜合運用撕、折、剪、卷、擰、貼上等技能,膽製作特的魚。

  3.體驗用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製作帶來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立、創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佈置“海底世界”的場景。

  2.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魚的俘一組。

  3.給每個幼兒提供剪刀、固體膠、透明膠、雙面膠、托盤、垃圾桶等工具。

  4.餅乾桶、紙盒、紙杯、光碟、紙筒、扭扭繩、樹葉、羽毛、紐扣、撲克等各種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出示場景“海底世界”):瞧!孩子們,我們來到了哪裡?

  幼:海底世界,哇,好的魚啊!

  師:這裡的魚兒真有趣。請家仔細觀察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家。

  二、俘欣賞

  1.總體欣賞。

  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的身體、鰭、尾巴和身上的魚鱗分別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稻草魚,它的全身都是稻草,尾巴是用掃把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身體是用蛋糕盒做的,尾巴和鰭是用樹葉做的,身上有好多果凍盒,果凍盒裡塞了皺紙,顏色很漂亮。

  幼:我喜歡糖盒做的魚,魚鰭和尾巴是用棉籤做的,嘴巴是用扭扭繩做的,魚鱗是用棉籤做的。

  幼:我喜歡這條,它的身上有許多夾子。

  ......

  2.拓展討論一: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

  師;老師用了哪些材料做魚的身體?

  幼:紙盤、紙巾盒/光碟、席子、樹枝/巧克力盒、泡沫塊/扭扭繩、襪子、手套......

  師:你覺得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呢?

  幼:紙杯/飲料瓶/報紙/石頭。

  師:是啊,魚的種類很豐富,小、形態、顏色都各不相同。只要我們膽想象,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是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

  3.拓展討論二:同一材料的多種使用。

  師:這條魚的尾巴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扭扭繩

  師:老師還用扭扭繩做了魚身上的什麼呢?

  幼:嘴巴。

  幼:這條魚的身上四個地方用了扭扭繩:魚鰓蓋、魚鰭、魚尾、彎彎的花紋也是用扭扭繩貼出來的。

  師:看來扭扭繩的用處真不小,只要你認真思考,就一定能發現每種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師:看看老師這裡收集了一些什麼材料?你覺得可以用來做魚的什麼呢?

  幼:奶茶杯可以做魚的身體。

  幼:奶茶杯的蓋子可以做魚的眼睛。

  幼:很多蓋子貼在一起可以做魚鱗,要貼在的魚身上才好看。

  幼:奶茶杯的蓋子也可以做身體的,蓋子上插吸管的小洞就是魚眼睛。

  幼:吸管可以做尾巴。

  幼:夾子夾在魚頭上可以用來做魚的嘴巴,夾在兩邊可以做魚鰭,夾在身體後面可以做魚尾巴。

  師:每一種材料都有很多用處。這裡還有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連一連、擺一擺、粘一粘。只要動腦動手,就一定能把材料用好、用巧。

  三、討論工具的使用

  師:老師想給這些魚貼上魚鰓蓋,你們認為用什麼貼上最合適?誰願意來試一試?(分別請45位幼兒用不同的工具嘗試貼上不同的魚鰓蓋,觀察不同的結果。)

  師:誰來把嘗試的結果跟家分享一下?你認為哪種工具最好?用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

  幼:我發現用固體膠貼扭扭繩魚鰓蓋是貼不住的。

  幼:我的魚鰓蓋是用撕好的報紙條折出來的,可以用固體膠貼。

  幼:報紙卷的繩子可以用海綿膠貼,可是不好彎曲,可以先把兩頭貼牢,再貼中間。

  ......

  師:不同的工具適合於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方法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選擇工具時也要動腦筋哦!

  四、實踐操作

  師:材料、工具都準備好了,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做一條最美麗、最特的魚吧,別忘了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有困難的幼兒給與助,特別是對不會使用剪刀的幼兒。

  先做好的幼兒將作品放到場景中,並和同伴交流。

  五、展示評價

  師:海底世界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新朋友,真是熱鬧。製作師快來介紹一下吧,說說你做的魚叫什麼,它最的本領是什麼。

  幼:我做的魚叫“飛魚”,它的魚尾、魚鰭都很,遊起來快得像飛一樣。

  幼:我的魚叫“泡泡魚”,因為它身上的魚鱗都像圓圓的泡泡。

  幼:我這條叫“噴水魚”,我在它的背上裝了噴水裝置。它在水裡遊得時候,會不停地往外噴水,我一眼就能找到它。

  師:每個小朋友都選擇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用各自的方法做了特的魚,還給魚兒取了不同的名字。我們以後可以仔細找一找更多廢舊材料,試一試,看一看能不能做出更特的魚來。

  六、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1.有目的地選擇活動內容。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選擇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表現,感受生活中處處可以找到用來創造美、表現美的東西。

  2.注重環境創設。在創意製作活動中,幼兒對材料的性質和用途瞭解得越多,對形狀、色彩、空間的認識也就越會越豐富。為此,我一方面結合主題活動巧妙地佈置海底世界情景,以展示造型豐富的俘和幼兒作品。另一方面精心創設“材料超市”,將孩子們收集的豐富的廢舊材料及工具分類、有序擺放,以便幼兒探索、操作。

  3.進行適當的示範。適當示範既有利於幼兒技能的學習,也有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在該活動中,展示在“海底世界”中的俘豐富多樣,既有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的俘,也有同一材料在不同部位使用的俘,給予幼兒想象、創造方面的啟迪。另外,我讓幼兒觀察、討論同伴使用不同工具、材料的方法及其不同效果,學習各種美術技能,充分發揮幼幼互動的效應。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對手工活動非常感興趣,積極性很高,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自然輕鬆,只有極個別幼兒不太會使用剪刀顯得有點兒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