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通用15篇

科學活動教案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科學活動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1

  目標:

  1。鞏固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認識。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準備:

  1。課件、故事《顏色精靈》、紅旗一面

  2。每組房子4間、膠水、擦手布、紅、黃、藍、綠4張不同顏色的門和窗若干。

  過程:

  1。 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顏色王國去玩玩

  1) 看課件,講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4種不同顏色。

  顏色王國裡有紅、黃、藍、綠4個顏色小精靈,他們都住在一棟漂亮的小樓房,他們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開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顏色小精靈玩以後,將顏色小精靈送錯了房間,到了晚上4個小精靈在房子裡吵了起來。“紅色你為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裡?” “綠色你為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裡?” ……4個顏色小精靈越吵越兇,最後誰都不理誰了,顏色國王知道了這件事情馬上來到了顏色小精靈住的房子裡,用魔法幫助顏色小精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4個顏色小精靈這才安靜的睡覺了。

  2) 利用課件讓幼兒練習為顏色精靈匹配對應的顏色,並進一步認識4種不同的顏色。

  第二天,小朋友又來找顏色小精靈玩,但是沒有找到顏色小精靈,他們想請小朋友幫助他們一下。

  紅色的小精靈住在什麼顏色的房子裡?(紅色小精靈住在紅色房子裡)那麼他們的窗戶和門應該是什麼顏色呢?(門和窗戶是紅色的)那麼我們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紅色小房子裡,(喊:紅色小精靈快出來吧)現在我們再看看他的門和窗是不是紅色(黃、藍、綠)的。

  2。 遊戲《找朋友》

  小精靈很感謝小朋友幫助他們裝飾了漂亮的門和窗,可是隻有他們沒有朋友很孤

  單,我們幫他們找一些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

  1) 介紹遊戲規則和安全要求。

  紅色小精靈喜歡紅色的夥伴,藍色小精靈喜歡什麼顏色的夥伴呢?……我們的屋子比較小,小朋友在幫小精靈找朋友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要慢慢走,不要擠,要學會等待、互相謙讓,注意安全)

  2) 幼兒為顏色精靈找朋友

  3) 評價活動

  小朋友你們都幫小精靈找到了朋友,讓我們一起像小貓一樣,走到紅色(藍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小精靈的家,看看我們為他找到了那些朋友。

  3。 幼兒操作活動《顏色匹配》

  現在顏色小精靈都找到自己的家,小精靈說:“小朋友

  棒!,這麼快就幫我們找到家,謝謝你們。” 現在我們還想和小朋友玩個遊戲,在玩遊戲之前要請小朋友幫幫忙,小房子的門和窗沒有顏色,想請小朋友幫忙貼上和房子相同顏色的門和窗。他們的窗戶和門的顏色要與他們的衣服顏色一樣。紅色(藍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小精靈的門和窗應該是什麼顏色呢?

  1) 幼兒以組為單位為小房子的門和窗匹配顏色,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2) 幼兒作品展示

  3) 幼兒活動評講。

  小朋友我們先看看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幫小精靈貼對了門和窗,一組一組檢查,小朋友真不錯,都幫紅色小精靈找到了紅色的門和紅色的窗……

  4。 延伸活動為教室外面的小精靈找家。

  小精靈很感謝小朋友幫他們找到了這麼多的夥伴,還為他們裝飾了這麼美的房子,教室外面有一些小精靈他們迷路了,我們一起去把他們送回家吧。

  5。 教師語言引導結束活動。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 在幼兒原有基礎上幫助幼兒分辨各種聲音。

  2. 體驗尋找、猜測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聲音錄音帶(日常生活中聲音、說話聲、水聲等)、聲音來源圖片。

  活動過程:

  1.聲音匯入法。

  利用各種聲音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猜猜看是什麼聲音?為什麼認為是這種聲音?

  2.圖片對照法。

  放各種聲音請幼兒辨認,請幼兒先閉上雙眼,仔細聆聽聲音,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若幼兒無法分辨聲音來源,教師給予簡單的提示,最後展示圖片讓幼兒對照,加深印象。

  3.語言描述法。

  請幼兒描述各種聲音的特色或聽起來的感覺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裡,瞭解種子的用途。

  2、透過觀察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透過品嚐種子食品,對種子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Ppt:水果的切面

  2、ppt課件:種子 食品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水果“杏”圖片,引發幼兒對水果的興趣。

  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進行介紹。

  2.說一說哪是杏的種子?

  二、展開 1.尋找水果裡的種子,瞭解種子的用途。

  Ppt課件:水果的切面

  (1)課件演示,幼兒觀看 。你們吃過這些水果?有沒有發現果實裡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2)再次觀看水果切面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麼?

  (3)小朋友們發現這些果實裡面都有種子寶寶。種子寶寶為什麼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裡呢?

  2、瞭解種子的用途。

  (1)討論:種子寶寶有什麼本領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裡,澆水、施肥,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發現豐富多彩的種子。

  (1)觀察發現種子寶寶都是一樣的嗎?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2)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進行觀察講述。

  4、 品嚐種子食品

  (1)ppt課件:種子 食品小朋友看看這些是什麼?它們叫什麼呢?(花生、黃豆、玉米等)小結: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2)種子食品你們看看這些種子能做成什麼食品呢?幼兒觀看課件並講述種子食品。

  三、結束

  1、幼兒品嚐種子食品。

  2、教師: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嚐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後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秘密,再來告訴大家。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硬板紙、圖畫紙和麵巾紙的不同質地,初步瞭解它們各自的作用。

  2、鼓勵幼兒大膽操作探索,並樂於動腦思考問題。

  3、在競賽中體驗團隊的榮譽感和競賽的精神。

  活動準備

  1、三組操作材料:一組為一筐硬板紙,一組為一筐圖畫紙,一組為一筐面巾紙。(每組材料中都有一些進行過對摺,另有一些畫有蘋果輪廓)

  2、每小組兩個小筐蠟筆,每個幼兒一個粘有泥巴的海洋球。

  3、競賽記錄表一份(教師用)。

  活動過程

  1.提出任務

  “今天,我們三組小朋友,要來進行一次有趣的比賽!”出示教師記錄表,“分別是搭房子,給蘋果寶寶穿衣服和給雞蛋寶寶擦臉,看看哪一組會贏!”

  2.完成任務

  (1)比賽搭房子: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動手用本組的材料一起搭建房子。期間教師適當提示對摺紙的用途,並給予幼兒一定的指導和幫助,看哪一組的房子建得最快最好。

  (2)比賽給蘋果寶寶穿衣服:鼓勵幼兒用蠟筆給繪畫在紙上的蘋果寶寶塗色,看看哪一組的塗色最快最好。

  (3)比賽給蛋寶寶擦臉:鼓勵幼兒用本組的材料幫蛋寶寶擦乾淨髒髒的臉,看看哪一組擦得又快又幹淨。

  3、每一次小活動結束,教師除評出最好的作品外還要對其他作品作出積極肯定的評價。並引導幼兒對自己的創作進行簡要地說明和點評。同時,教師引導幼兒辨別不同質地的紙張具有不同的用途。

  活動結束

  找一找幼兒園裡和家裡還有哪些紙,它們的質地和用途有哪些。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認識鐘面,學會區分整點、半點。

  活動準備:幼兒教學用書《鐘點》。

  活動重點:理解短針、長針的作用。

  活動難點:認識整點和半點

  活動過程:

  1、傾聽鐘聲,引出話題:

  教師用布遮住的小鬧鐘,讓幼兒猜一猜。

  ——“猜猜布里遮住的`是什麼?”

  聽聽說說,揭示答案。

  ——“讓我們安靜下來,一起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認識鍾:

  認識鐘面,知道短針、長針的名稱和作用。

  ——“鐘面上有什麼?”

  教師撥動時針和分針,強化幼兒對鐘面的認識。

  幼兒和教師互報鐘點。

  ——“中午11:00,小朋友要吃飯了,請你撥到11:00。”

  “下午2:30,小朋友起床了,請你撥到2:30。”

  3、熟悉鍾:

  教師說出吃飯、運動、睡覺的時間,幼兒按要求撥出鐘面相應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幼兒自由練習。

  活動二:活動延伸

  幼兒操作活動:快樂的一天

  請你在鐘面上畫出相應的時間。

  按時間撥指標。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6

  教學目標:

  1、感知電腦傳遞資訊的特點,體驗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方便。

  2、激發幼兒對電腦等科技產品進行研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1、電腦幼兒、學習軟體若干。

  2、教學掛圖《電腦》。

  3、《科學》下P.18~19。

  教學過程:

  一、認識電腦。

  1、帶領幼兒到電腦室,請幼兒說出電腦主要部件的名稱。

  2、討論:電腦能幹什麼?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介紹電腦的用途。

  3、用教學掛圖,教師結合幼兒知道的電腦的用途,豐富他們對電腦的認識。

  二、感知電腦傳遞資訊的特點。

  1、帶幼兒上網瀏覽,在操作中發現電腦傳遞資訊速度快、內容廣、資訊量大等特點。

  2、觀看畫冊《資訊的使者-電腦》,進一步認識電腦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電腦。

  教師帶幼兒用電腦進行繪畫、玩遊戲,體驗使用電腦的樂趣。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動手實驗,提高幼兒口頭表達能力,感知物體的彈性,瞭解彈性的用途。

  2、引導幼兒用感官觀察和探索事物,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內裝橡皮筋、海綿、鬆緊帶、彈簧、尼龍襪等。

  活動過程:

  1、感知彈性

  (1)幼兒動手操作實驗材料,教師指導幼兒動腦玩出各種玩法、啟發幫助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2)幼兒交流實驗操作的過程及結果。

  教師:剛才你們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操作過程中的發現。

  (3)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動腦筋了,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學習詞語:彈性)這些東西都有彈性,(出示鬆緊帶)你們看,鬆緊帶一拉就會變得比原來長,手一鬆又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因為它有彈性。還有尼龍祙,彈簧都有彈性。

  2、擴充套件生活經驗進行講述——“找找看,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3、瞭解用途

  (1)我們找了那麼多有彈性的物品,那你們知不知道這些彈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教師:(出示彈簧)這是彈簧,它是用鐵絲做的,一圈圈的,彈簧的用處可大了,做成沙發,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裝在圓珠筆裡(出示圓珠筆)使用起來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彈簧做成拉力器,鍛鍊身體可好了。

  (出示電話)電話上裝上彈簧使用時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鬆緊帶也有彈性,這樣穿脫衣服可方便了。

  活動延伸:

  1、請幼兒課後去玩海棉墊,進一步感知彈性物品的作用。

  2、在區角活動中安排活動感知彈性。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有興趣地探索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瞭解,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PPT課件,人體消化系統圖,人體消化系統卡片。

  2、餅乾、白紙、記號筆,塑膠軟管等材料若干。

  3、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詢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一、設問引題,激發興趣

  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哪裡去了?它在我們的身體裡要經過哪些地方?

  二、認識主要消化器官,幫助幼兒探究食物旅行的過程

  1出示人體消化系統圖, 以食物走迷宮的形式猜測食物旅行要經過的器官,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請幼兒闡述自己的記錄過程,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3觀看PPT,有序地認識消化器官及其功能,完整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引導幼兒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4 遊戲:食物的旅行。進一步感知食物的消化過程。

  讓幼兒分別戴上消化器官的標識,站在相應的位置,其它的幼兒扮演各種食物,按正確的順序旅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器官工作的狀態。

  5 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拼圖遊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圖。

  (2)製作遊戲: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後,自主選擇塑膠軟管等材料製作消化器官。

  6幼兒思考什麼樣的飲食衛生習慣消化器官喜歡,而且對我們的身體生長髮育很重要呢?

  師總結幼兒的講述,要細嚼慢嚥,吃東西時不說話,不暴飲暴食,不吃生冷的食物,不挑食等。

  三、請個別幼兒穿上剛才製作的消化器官圖,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品嚐餅乾,感受食物嚼碎下嚥的感覺,想象食物進入各個消化器官。(最後上廁所自然結束活動)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9

  一、設計理念:我班的幼兒大多都是城裡的孩子,很少看到蠶豆,對蠶豆這種植物也缺乏認識。因此,我利用蠶豆這一鄉土資源,設計了這麼一個科學活動,通過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觀察認識蠶豆莢、蠶豆,最後品嚐蠶豆食品。這些環節,讓幼兒對我們鄉土資源——蠶豆有所認識。

  二、活動目標:

  1、透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徵和用途。

  2、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重點:透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徵和用途。

  難點: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1—2粒蠶豆莢,各種蠶豆食品若干。

  四、活動過程:

  活 動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一)、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蠶豆娃娃的指偶:

  你們認識我嗎?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蠶豆娃娃。

  與小朋友們互相問好。

  (二)、認識蠶豆莢的外形特徵。

  1、引導幼兒認識蠶豆莢的的形狀和顏色。

  2、讓幼兒摸一摸,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3、你覺得它像什麼呢?

  教師小結:這叫蠶豆莢,蠶豆莢是綠色的,長長的,兩頭尖;摸上去有點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認識蠶豆的外形特徵。

  1、看一看,裡面的蠶豆的形狀、顏色。

  2、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3、聞一聞:有什麼氣味。

  4、想一想:蠶豆與蠶豆莢的關係。

  五、幼兒操作:掰開蠶豆皮,觀察蠶豆瓣。

  教師小結:蠶豆莢裡面有蠶豆,蠶豆是扁扁的橢圓形,淡綠色,掰開皮,裡面有兩片豆瓣

  六、透過品嚐,瞭解蠶豆的作用。

  1、品嚐蠶豆食品,知道蠶豆的多種吃法。

  2、啟發幼兒說說還吃過哪些用蠶豆製成的食品。

  分步進行探索,先從外面的蠶豆莢開始,到蠶豆的外形特徵,再到觀察蠶豆瓣,讓幼兒有層次的探索理解。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10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遊戲,因此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透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並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透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於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區域性特徵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3.猜猜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並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隻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隻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隻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隻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並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後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透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並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並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後,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後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麼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後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係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麼?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後,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緻觀察,並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複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並透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遊戲

  1.出示手影遊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遊戲。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布和塑膠不同的透水效能。

  2.瞭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備布衣、雨衣、一塊棉布。一塊塑膠布、塑膠桶。

  2.用於試水的各種材料,如毛巾、布袋、塑膠袋、傘、紙袋等。

  3.音樂磁帶和cd。

  活動過程:

  一、小實驗。

  1.教師:準備好兩個塑膠桶,將一塊塑膠布和一塊棉布分別固定在桶的上方,請幼兒猜一猜。

  --教師:我把水澆在塑膠布和棉布上面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引導幼兒猜想)

  2.請兩名幼兒分別將水倒在塑膠布和棉布上,幼兒驗證猜測。

  --教師:桶裡的水漏下去了,哪個桶裡沒有水漏下去?為什麼?

  二、進一步實驗。

  1.教師將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來,讓幼兒仔細觀察水是怎樣滲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師:怎樣才能把布里的水弄乾呢?(擰、掛起來曬。烘乾、吹風等)

  --教師:怎樣把塑膠上水弄乾?(抹一抹就幹了。當場讓幼兒試一試)

  三、觀察、比較雨衣和布衣。

  1.觀察雨衣討論。

  --教師;老師這裡有一件衣服什麼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麼感覺?摸上去有什麼感覺?它有什麼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討論。

  --教師:這裡還有一件布衣服我們來感覺下,它和雨衣有什麼不一樣?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門嗎?為什麼?你喜歡怎樣穿它?

  四、猜猜那些東西能裝水。

  1.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各種材料,如毛巾、布袋、塑膠袋、尼龍雨傘、紙袋等,讓幼兒猜猜這些東西能不能裝水。

  2.請幼兒裝水試一試。

  活動延伸:

  聽歌曲,《雨,雨,走開吧》,並學唱。

  活動提示:

  1.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熱情,不要直接告訴幼兒布和塑膠的區別在哪裡,引導幼兒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膠的不同。

  2.在實驗過程中要用水,建議教師提醒幼兒戴圍群和護袖,避免幼兒因為國語專注而把衣服弄溼。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經由實驗發現光的特性。

  發現光線方向對影子的影響。

  活動準備

  大自然小科學、貓咪圖卡、紅、藍、綠色玻璃紙(本期學具)。

  白光手電筒、膠水、實驗物品、水盆、鏡子、白紙。

  活動過程

  1、老師詢問幼兒,除了太陽光之外,還有什麼也可以製造影子?

  2、翻開大自然小科學P.32,請幼兒說說有沒有看過這種霓虹燈?在哪裡看過?覺得這些彩色光線好看嗎?

  3、向幼兒介紹其實光有很多好玩的遊戲,現在就一起來玩一玩:

  (1)請幼兒拿出自備的白光手電筒,將教室燈關掉,由老師協助將手電筒大小尺寸較接近的三人分在一組。

  (2)將紅、藍、綠色玻璃紙分別貼在貓咪圖卡上,利用白光手電筒照射,看看牆壁上會出現什麼顏色,記錄在P.33上,引導幼兒發現透過玻璃紙,白光就變成有顏色的光了。

  (3)請同組三人分別將手電筒包上紅、藍、綠色玻璃紙,然後輪流將兩支手電筒打光到牆上,並讓顏色光線重疊,看看會變出什麼顏色?將觀察到的記錄在P.34上,引導幼兒發現不同顏色的光重疊後會出現其他顏色。

  4、請幼兒將玻璃紙拆下,老師問幼兒:光線可以穿過玻璃紙,還可以穿過哪些東西?又有哪些會把光線擋住而出現影子?請幼兒參考大自然小科學P.35進行實驗完成記錄。

  5、老師調整手電筒照射物品的位置,讓幼兒發現影子會隨著變化,引導幼兒回顧日晷的實驗,瞭解當光源移動,影子也就會跟著移動,之後請幼兒參考自然小科學P.36畫面,調整手電筒照射位置,說說影子變成什麼樣子,再將結果記錄在書上。

  6、詢問幼兒:光是有顏色的嗎?之後帶幼兒到戶外,將事先準備的鏡子斜放進裝水的盆子裡,再讓鏡子反射出來的光線照射在白紙上,請幼兒仔細觀察,說說紙上出現了什麼(彩虹)。

  7、老師向幼兒說明:其實太陽光是有很多種顏色,當它們合在一起時會變成透明(或稱作白色)的光,當鏡子傾斜時,不同顏色的光經過不同角度的反射,原來一層一層的顏色就跑出來了。

  評量

  1、能說出光的相關特性。

  2、會利用手電筒製造出不同的影子。

  活動結束:

  運用紙箱做成一個暗房,讓幼兒在暗房中將物品的影子描繪下來,製作「影子收集冊」。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性質: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瞭解水的用途。

  3 、激發幼兒對水的探究興趣,懂得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活動準備

  塑膠杯若干、兩種顏料、兩塊石子、鹽、糖、盆一個、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匯入

  不洗不髒,越洗越髒,花草樹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沒有它。(打一自然物 水)

  二、簡單介紹水的三態

  冬天很冷水會結冰是水的固態,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態,開水冒的氣是水的氣態,那麼水像魔術師一樣一會變成冰塊,一會變成雨水,一會又變成氣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們想多瞭解水嗎?好那我們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質

  1、水是沒有顏色的。

  實驗:分別給三個杯子盛半杯清水,給其中的兩杯加入不同的顏料,水馬上變成了不同的顏色,讓幼兒透過觀察比較明白水本來是沒有顏色的,只是加入什麼顏料就變成了什麼顏色。

  2、水是沒有味道的。

  實驗:讓幼兒聞聞、嚐嚐清水說說有沒有味道,然後給清水裡加上糖和鹽再讓幼兒嚐嚐是什麼味道,在幼兒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我進行小結:水是沒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實驗:把一塊石子放入帶有顏色的水杯中,另一塊放入清水中,讓幼兒觀察比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見石子,最後得出結論: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動的。

  實驗:用飲料瓶製作一個水槽,下面接一個杯子或者一個盆,讓幼兒觀察水是怎麼進了下面的杯子或盆裡的,幼兒就會說出是流進去的,從而得出水是流動的。

  四、討論水的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用水。

  老師小結了水的性質後,問孩子們:“水能用來幹什麼呢?”讓幼兒互相討論後回答,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水可以洗臉、洗頭、洗腳、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還可以滅火、灌溉農田、發電等,讓幼兒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類離不開水,從而引出要節約用水。

  讓幼兒設想如果沒有了水,我們會怎樣?廁所會怎樣?做飯時會怎樣?這樣加深印象讓幼兒真正做到節約用水。

  師問幼兒:“你們見過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呢?那以後應該怎樣節約用水呢?”幼兒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總結。

  五、做律動《水龍頭不哭了》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觀察大象的基本特徵和習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環境。

  2.使幼兒知道大象與植物及人們的關係,知道大象本領大,使幼兒學會愛護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畫面"大象在幹什麼?"

  2.圖片:大象

  活動重點:

  瞭解大象的基本特徵和習性。

  活動難點:

  知道大象與植物及人們的關係。

  審美元素:

  在活動中幼兒透過觀察,瞭解大象的基本特徵,培養了幼兒對動物喜愛之情,並感受到動物與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圖片,瞭解大象的外形特徵、習性和生活環境。

  師:這是什麼?你在哪裡見過?那大象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小結:大象的身體很大,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長鼻子,腿很粗壯像柱子。

  師: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這樣長?(長鼻子可以像手一樣摘樹葉、果子、卷草,吸沙噴在身上,不讓蟲子叮咬,能吸水噴水,還可以將敵人捲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為什麼不嗆呢?(向幼兒介紹大象鼻子裡有一塊軟骨蓋住氣管口,噴水時可開啟蓋子)大象怎樣走路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學學看。

  師:大象喜歡住在什麼地方?喜歡吃什麼?(住在熱帶森林裡,吃樹葉、草等)

  2.引導幼兒討論大象與人們的關係。

  師:大象能為人做什麼呢?你在哪裡看到的?(出示大象幹活的圖片。大象力氣大,人訓練它可以馱人、運東西、拉車子、表演。)

  3.引導幼兒知道保護動物。

  師:你喜歡大象嗎?為什麼?大象也是人們的朋友,可是由於有些人的捕殺,大象已經越來越少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師總結:大象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環境。

關於科學活動教案15

  設計意圖:

  物體的上拋、下落現象是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經常遇見的,如何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問題,我選擇和設計了“物體的上拋、下落”活動讓幼兒透過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主動獲得物體上拋、下落的經驗。在製作玩具的同時,為了讓不同水平幼兒都在各自基礎上獲得發展,我為幼兒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自制玩具,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的:

  1.感知不同質量的物體上拋、下落的不同現象,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2.激發幼兒自制玩具的興趣,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塑膠袋、沙包、紙張、夾子若干

  2.難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傘範樣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膠袋與沙包上拋的不同現象

  2.讓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說出易拋與不易拋的物體

  3.探索紙與夾子上拋不同現象

  4.探索紙與夾子從同樣高度下落的不同現象

  5.探索怎樣使紙能快一點落下的方法

  6.留下餘興:讓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兒自制玩具

  1.討論:怎樣能使夾子下落的速度減漫

  2.鼓勵幼兒透過觀察探索自己製作玩具

  3.幼兒製作玩具,教師個別指導

  三、玩玩具,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