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合集5篇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

  2、讓幼兒初步瞭解空氣汙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蠟燭、尼龍袋子、氣球、打火機、水。

  2、自攝的有關空氣汙染的錄影片。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個變魔術的遊戲(師示範)。

  2、將手帕團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裡有什麼?杯裡除了手帕還有別的東西嗎?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裡的手帕會怎麼樣?

  我們來試一試,杯子裡到底有沒有其它東西。將玻璃杯倒扣壓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溼了嗎?為什麼?

  杯裡除了手帕外還有其他東西,是它把水頂住不讓水流進杯子,所以手帕才不會溼。

  3、你們能看見杯子裡的東西嗎?這東西手摸得到嗎?用鼻子聞得出嗎?那麼,杯裡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呢?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示範。將杯口斜著浸入水中。你們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東西從杯子裡跑出來吹出泡泡的?(學習詞:空氣)。

  4、請小朋友拿起尼龍袋,張開袋口。看看袋裡有什麼?請幼兒迅速將袋口擰緊,用手慢慢向袋底擠。為什麼擠不動了?尼龍袋裡有什麼?(空氣)。

  5、你們剛才在哪裡捉到了空氣?你們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得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麼氣味的?

  小結: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氣體,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東西。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1、將點燃的蠟燭用杯子完全罩住,點燃的蠟燭為什麼會熄滅了?

  2、請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說說有什麼感覺?

  3、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外,還有誰也需要空氣?

  小結:除了人類離不開空氣外,動物、植物也離不開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

  (三)瞭解空氣遭受汙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1、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可是現在空氣質量發生了變化,下面請小朋友們認真看錄影,想想這些事情對空氣有沒有影響?

  2、放映自攝錄影片,請幼兒觀看,鏡頭一:滿天飛揚的塵土,對空氣的汙染;鏡頭二:汽車排出的廢氣對空氣的汙染;鏡頭三:燒香、放鞭炮時的繚繞煙霧;鏡頭四:工廠煙囪排放的黑煙;鏡頭五:焚燒垃圾時產生的濃煙;鏡頭六:正在公共場所吸菸的人。

  3、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汙染空氣的事,這些事對人類會有什麼危害?

  小結:如果我們吸入了被汙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人體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讓我們身邊的空氣變得更新鮮清潔呢?

  改善空氣質量的辦法:如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菸,不在生活區焚燒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等。

  (四)遊戲《氣球火箭》

  1、為什麼鼓起的氣球一鬆手就會飛走?

  2、什麼樣的氣球火箭會飛得高些遠些?

  3、師生共同遊戲數次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膨脹的現象,初步瞭解物體膨脹條件。

  2.能夠記錄物體膨脹前後的變化。

  3.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經驗準備:

  喝茶的經驗。

  材料準備:

  普洱茶葉及裝茶葉的小盤子,開水一壺,透明茶杯

  記錄單(每個幼兒一張)

  幹木耳,菊花,紫菜,粉絲

  活動過程:

  一、觀察匯入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去做客,你們的老師為我泡好了茶水。喝茶的時候,我發現茶葉有神奇的變化,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分享茶葉的秘密吧!

  2、幼兒透過看看、摸摸、聞聞比較幹茶葉、溼茶葉的不同。

  幹茶葉泡進水中,體積慢慢變大了,我們把這種現象就叫做膨脹。

  二、探索茶葉膨脹的原因

  1.小實驗:為每個小組泡茶,幼兒觀察茶葉的變化

  2.教師小結:因為茶葉在製作過程中透過蒸炒烘焙晾等工藝將葉子中的水分都排掉了為了美觀又做成不同的形狀,熱水沖泡後茶葉吸收水分自然就舒展了。象泡茶這樣,把乾的物品放進水裡,體積慢慢變大,這種現象叫吸水膨漲。

  三、探索其他吸水膨脹的物體,並動手記錄。

  1.討論:生活中像茶葉這樣吸水會膨脹的食物還有哪些呢?

  2.出示實物(黑木耳、銀耳、紫菜、粉絲、泡麵)

  3.分組動手操作,並記錄

  4.展示分享觀察結果

  四、感知物體遇熱膨脹的現象

  1.出示一個癟的乒乓球,請幼兒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它恢復。

  小結:癟的乒乓球,受熱發生了膨脹。物體隨著溫度的升高,體積慢慢變大了,這種現象叫做遇熱膨脹。

  五、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一起發現了生活中許多吸水膨脹和遇熱膨脹的現象,接下來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會出現膨脹的現象。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迷宮,瞭解迷宮所含的基本秘密。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體驗迷宮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迷宮圖3副。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小朋友,你們玩過"走迷宮"的遊戲嗎?

  2.迷宮圖上會有哪些標誌呢?

  二、分析迷宮圖:

  (一)出示迷宮圖一,初步感知迷宮。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代表什麼? ×代表什麼?

  2.誰願意上來走一走?

  (二)出示迷宮圖二,剖析迷宮圖的秘密。

  1.從這張迷宮圖上你看到了?知道了什麼?

  2.這兩張迷宮圖藏著一個共同的秘密,都有什麼?

  3.誰願意大膽嘗試幫小豬來搭橋?

  (三)出示自制迷宮半成品圖,學習擺迷宮陣。

  1.走迷宮看來難不到你們,那你們玩過擺迷宮陣的遊戲嗎?

  2.今天我們來一起布迷宮陣,怎麼擺放才能使迷宮陣覺得有難度、更好玩?

  3.師生共同擺迷宮陣:第一步:放石頭 第二步:鱷魚 第三步……

  三、幼兒操作

  1.幼兒第一次布迷宮陣,教師巡迴指導,並用相機拍下幼兒擺的迷宮陣。

  2.教師有針對性的多媒體展用示幼兒擺的迷宮陣,請幼兒說一說這幅迷宮圖擺的好嗎?好在哪裡?不好,不好在哪裡?

  3.幼兒再次布迷宮陣,請旁邊的小朋友來走迷宮陣。

  四、展示幼兒設計的迷宮圖教師對幼兒設計的迷宮陣進行設當點評。

  五、延伸活動:

  出示圖四: 這張迷宮圖和之前我們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如果讓你來走一走,你會嗎?回去之後我們可以繼續布迷宮陣,走迷宮圖,比一比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科學活動:

  認識電子計算器

  設計意圖:

  一天,班上小朋友帶來一塊手錶,上面有計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圍上去議論,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們有那麼大的興趣,我決定設計這個活動,讓孩子瞭解計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們對計算器有強烈探索意識的現象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認識電子計算器”。

  在設計這個活動中,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有的知識經驗,將操作、遊戲、講述溶為一體,並擴充了人類計算的發展歷程,給幼兒一個有關計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瞭解計算器的外形特徵,然後孩子們與同伴一起發現操作計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體會到計算器的優越性,最後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過程。整個活動,我始終將幼兒放在第一位,儘可能將活動時間給予孩子,讓他們互相學習。讓孩子去發現、去操作、去歸納。教師以與孩子同樂的'朋友身份給予隱性的指導,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達到自己對計算器知識渴望的瞭解。

  活動目標:

  1、瞭解電子計算器的基本部件(顯示屏及按鍵),並初步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2、知道電子計算器的基本功用及優越性。

  3、擴大幼兒眼界,增加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教室,幼兒自帶電子計算器。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子計算器,說出名稱,討論功用。

  1、思考:“你們帶來的這樣東西叫什麼名字?”

  “電子計算器是做什麼用的?”

  2、小結:電子計算器是一種計算工具,人們用它算賬,用它計算數的多少。

  二、幼兒分小組討論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1、思考:“電子計算器是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下面又有什麼?”鼓勵幼兒在小組內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電子計算器的外形基本構造。

  2、在實物展示儀上組織幼兒進一步觀察外形。

  小結: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三、幼兒分小組活動,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學習,找出自己計算器上的開關,學著用計算器做加減運算題。

  2、請兩位小朋友在計算器上用電子計算器做加減數學題。小結:操作計算器運算加減的方法。

  3、幼兒出題,大家一起操作計算器。

  4、 計算機出加減題,大家用計算器進行演算比賽。

  四、引導幼兒說出電子計算器的優越性。

  思考:電子計算器有哪些優點,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用它?

  小結:電子計算器算得快,算得準,攜帶方便。

  五、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請幼兒看大螢幕:

  1、人類祖先類人猿用石頭計數;

  2、人類進化了,人們用繩子打結計數;

  3、後來人們發明了算盤;

  4、現在有了電子計算器;

  5、還有更先進的計算工具“計算機”,能在幾秒鐘內計算出幾億個數。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感官感知水果的外部特徵和內部構造,並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現。

  2.喜歡探究各種水果併產生品嚐的慾望。

  活動準備:

  白心火龍果、紅心火龍果、獼猴桃、荔枝、油桃、香蕉、蘋果等。

  活動過程:

  1.遊戲“摸一摸”,激發幼兒對水果的興趣。

  出示布袋,師:請你摸一摸,猜猜布袋裡有什麼?

  2.自主觀察,感知四種水果的外部特徵。

  (1)幼兒自主觀察火龍果、獼猴桃、油桃、荔枝。

  師:你們看一看桌子上有什麼水果?這些水果寶寶長得怎麼樣?

  (2)從顏色、形狀、光滑度幾方面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師:你看到了什麼水果?它長得什麼樣子的?

  (3)師總結:水果的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摸上去的感覺也不一樣。

  3.集體觀察並說出獼猴桃的內部構造。

  (1)幼兒大膽猜測水果裡面有什麼。

  師:猜一猜,水果的裡面藏著什麼呢?

  (2)教師現場切開獼猴桃,幼兒觀察獼猴桃的內部構造。

  師:獼猴桃的裡面到底藏著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看。

  4.幼兒品嚐水果,相互交流不同水果的味道和內部構造。

  (1)出示一盤切好的水果,師:看,我這裡有一盤水果,你認識它們嗎?

  (2)師:每人端一盤水果嘗一嘗,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水果是什麼味道的?你最喜歡吃哪種水果?

  活動延伸:

  幼兒跟家長去水果店認識更多的水果,在家長的幫助下洗切水果,品嚐各種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