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話語> 讓學生寫下自己想說的話

讓學生寫下自己想說的話

讓學生寫下自己想說的話

  提起作文,學生害怕,教師頭痛。教師指導得有板有眼,從選題一直到開頭結尾,語言車載船裝,但學生作文依然是假話連篇,乾巴巴的,讓人沮喪。看到這些作文,彷彿面對著一潭死水,怎麼也透視不到學生那朝氣蓬勃的影子。我認為這是傳統作文教學遠離學生生活禁錮學生個性,忽視作文教學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實踐中藉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棄傳統作文教學。讓作文教學成為師生積極的生命互動,讓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才能喚起學生對習作的興趣。

  魯迅先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學生作文是否有創意,取決於他們知識面的寬窄,生活經歷是否豐富。因此,我認為拓展作文素質的積累空間是決定學生自由表達的重要基礎。

  1、讓學生走進生活

  葉聖陶在《作文論》中說:“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寫成什麼樣的文章。所以說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這句話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積累對於寫作是多麼的重要。為了讓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我們平時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留心觀察、積累生活素質的習慣。這樣,學生作文時就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

  2、讓學生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中有許多可寫的東西,但如果不留心觀察,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許多值得寫的內容就會擦肩而過。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讓他們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從中獲得感性真知,這樣他們會寫出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3、讓學生走進書籍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學生透過閱讀適合他們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近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學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範圍越廣泛,他們的視野越寬,知識面越廣,積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這樣,作文時學生的表達也就越豐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充電,學生的作文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