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花鹿賣空氣》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花鹿賣空氣》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花鹿賣空氣》的教學反思

  《小花鹿賣空氣》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主要寫了小花鹿從偏僻的深山來到繁華的城市後得了空氣汙染過敏症,回到深山治好病後,便萌發了將山裡的新鮮空氣運到城裡出售的念頭,開辦了一家“新鮮空氣專賣店”,生意興隆。幾年後,城市裡到處是綠樹、草坪,空氣變得清新了,人們再也不買小花鹿的新鮮空氣了。文章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兒童易於接受的語言,說明了城市綠化對淨化空氣所產生的作用,激發了小朋友們保護綠化、保護環境的熱情。

  教學實施及效果:

  一、難點突破,理解與訓練相接合

  文章第一小節不是課文的重點,但是卻是課文的難點,“偏僻的深山”對於如今我們這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來說是相對陌生的,而在課文中對它的理解卻十分重要,因此教學時,我運用直觀的現代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偏僻的深山”,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寓詞語的理解於生動,形象之中。同時,配合圖畫,出示了“高大的樹木,幽靜的小路,叮咚的泉水,飛流的瀑布”等片語,培養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小花鹿的家鄉在偏僻的深山,那裡有( ),有( ),有( ),還有( )”,我認為,提供好的詞語,進行一定的句式訓練對於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有一定幫助的。

  雖說孩子們天天生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但一年級的孩於對“繁華的城市”這一片語的理解上,還是有侷限性,課堂上我透過一組畫面的出示,讓學生說說畫片所匹配的`好詞的理解——高樓林立、人流如潮、車水馬龍、燈火通明,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

  雖然本環節在評課中有老師提出異議,認為這不是課文的重點,沒有必要化那麼大的力氣,但是我認為,學習語文課本,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無定法,教學是否成功,其主要判斷的依據應該是孩子的語言文字訓練是否紮實,學習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何況,第一小節雖不是文章的重點,但卻是難點。透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理解了“偏僻”和“繁華”,積累了一些好詞語,培養了說話的能力,起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二、語境中識字,各有側重。

  本堂課的生字不少,如果每個字都面面俱到地教學,沒有必要,因為學生本身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生字方法。因此教學生字時,我各有側重。

  如“鮮”字學習,從形入手,然後讓學生說說“新鮮”除了可以和空氣搭配,還可以說“新鮮的什麼?”幫助學生積累。

  “專”字有新的筆畫:豎折撇。因此教學新筆畫的基礎上,我進行了板書範寫,引導學生正確書寫這個字。

  “汽”和“氣”是比較容易混淆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把這兩個字填在相應的括號裡,然後進行辨析,從而掌握生字。

  “運”字透過換部首的方法進行教學,重在複習。

  “消”字開花的遊戲,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上述的教學生字的方法,我認為還是比較紮實的。但是這樣的教學也有弊端,教學生字感覺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可是完全讓孩子自學的話,可能交流的時間會更多,影響課文內容的學習。分散識字的教學方法容易打斷句子的學習,這也是事實。如何進行字詞教學,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究。

  三、從課題入手,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學貴有疑,低年級開始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出示課題開始,我就引導學生質疑:小花鹿從哪裡來?又來到了什麼地方?小花鹿為什麼要賣空氣?它把空氣賣給了誰?它在什麼地方賣空氣?

  然後圍繞疑,層層深入,展開教學,教學結構清晰,學生學習的目的也十分明確。

  四、抓住關鍵語句,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抓住關鍵語句反覆朗讀體會,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課文中老奶奶說的話,從“高興”一詞入手,讓孩子從老奶奶的角度練習讀,聯絡說話,使下文“為什麼買空氣的人會越來越多”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我為什麼不把山裡的新鮮空氣運到城裡去賣呢?”這是一句長句,為了幫助學生讀好這句話,我給了學生提示,出示了停頓的地方“我為什麼| 不把山裡的新鮮空氣| 運到城裡去| 賣呢?”,不過在教學本句時,不少學生這樣讀:“我為什麼| 不把山裡的新鮮空氣| 運到城裡去賣|呢?”其實這樣的朗讀停頓也可以。

  縱觀本堂課的朗讀,我覺得還不算成功,主要是學生的聲音比較輕,感情還不到位。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是我今後在教學中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