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有關資訊科技教學反思論文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論文

有關資訊科技教學反思論文

  【摘要】:在農村學校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經濟條件相對滯後,資訊科技教師缺乏,因此,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存在三個突出的問題,成為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的障礙。對教學效率與教學進度產生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在農村學校資訊科技教學中,由於經濟條件相對滯後,資訊科技教師缺乏,因此,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存在三個突出的問題,成為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的障礙。對教學效率與教學進度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本人在這方面經常反思,探求解決這三個問題的措施與對策。現對這三個問題的成因與措施剖析如下。願與同行交流,還望提出更寶貴意見。

  一.教學中的三個突出問題

  1.學生把資訊課當做娛樂課,隨意,鬆散。

  2.教學裝置少,教學任務多,教學目標難。

  3.學生對資訊科技知識的接受能力,相差懸殊。

  二.三個問題的突出表現。

  1.學生把資訊科技課當做娛樂課,休閒課,不夠重視,好不好沒有關係。因此就比較隨意鬆散,注意不集中。有的上資訊課帶著其他科目的作業本進機房,有的看課外書,還有的上資訊課只想著玩遊戲、上網等等。這些肯定影響教學效果。

  2.資訊科技的教材內容是按一人一機設定,而且是按經濟條件比較好地區,按城市水平設定的。全期教學任務十六課時,但我們學校受裝置的限制,只有22臺機器能正常使用。學生只能2人一機或3人一機,加上有些難度較大的課程,一節課的內容一課時完成不了。教師如果按部就班進行教學,至少要32課時以上才能完成全期的教學任務。而實際授課只能按18課時計算,有14節的時間缺口。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的難度很大。

  3.每個學生接受資訊科技知識的差異會很大。如有的學生在這方面天賦好,接受能力強,學習知識快,有的還因家庭條件好,自己家裡有電腦,或利用社會網咖,使用電腦已有很長閱歷了,學習資訊科技知識就會很快。教師一示範,他們馬上心領神會,迅速掌握並能實際操作。有的學生不用教師示範,理論知識稍作提示他就能上手操作。而有的學生因接觸電腦的機會很少,接受電腦學習比較遲,掌握資訊科技知識就會慢一些,有的在這方面相對天賦差一些,掌

  握資訊科技就會更慢一些。相差很是懸殊。

  三.措施與對策

  針對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三個突出問題,在教學中透過不斷思考與實踐,初步形成一套方法與對策。

  1.在教學中學生把資訊課當娛樂課,隨意鬆散問題,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如教師講繪畫技巧,而有的'學生可能想到上網去,教師講網路搜尋引擎,而有的學生可能和旁邊同學閒聊去了,這不光自己未學會當堂課的內容,還干擾影響他人的學習。這部分學生學習效率可能是正常學生效率的二分之一還不到。對於這個問題,我是從這樣兩個方面著手的。

  一方面,規範課堂紀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明確的學習資訊科技課的要求;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都要強調兩點:①是專注。②是靜。並堅持訓練。要求上課鈴一響,學生應立即進教室坐好,安靜。集中注意,等待教師上課。嚴禁上課嬉笑喧鬧不做與上課內容無關的事,聽課集中精力。實踐課要專注不分心,保持機房安靜。提問要舉手,待老師走近,再輕聲交流。同學間的商量,要輕聲,不討論與上課無關的事,這些要長期訓練堅持。我最不提倡茶館式教學方法,課堂效率比較低,不利於獨立思考與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實施的話也應規定時間,切勿整堂課都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要1-2周或者三週以上反覆訓練,這就需要每個任課教師,每科都進行統一一致的訓練。特別要訓練學生的自控力。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主要方面。(更可利用電子教師的特殊功能,在學生電腦上用文字資訊警示,會顯神秘,甚至限制其教學內容以外的程式。) 另一方面,教材的教學案例設計得貼近學生生活,特別是使用那些學生很感興趣的事例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最能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最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如在教六年級學生學習建立電子郵箱,收發電子郵件知識時。

  首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如提問1:“同學們現在與朋友,親戚,或在外打工的父母聯絡,除打電話寫信外,還有那些你知道的聯絡方式?”學生討論:“手機簡訊,電子郵件,QQ,部落格”他們都非常便捷實用。提問2:“你現在有自己的郵箱嗎?想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嗎?”建立電子郵箱,學生都知道是一個非常實用的通訊手段,然後匯入到電子郵件建立過程,其次,有了郵箱要學會收發郵件。先教師示範:申請郵箱,寫郵件,發郵件。然後請每一個同學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寫一個郵件發到老師郵箱。例如:

  老師:您好!我已學會建郵箱,發郵箱了,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請常聯絡

  您的學生:XXX

  2010年X月X日

  為了便於管理,我會為每個六年級班,建立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班的郵箱。如:

  [email protected].這就是六年級111班的郵箱。我接受學生髮來的郵件後,便立即給予回覆:

  XX同學:您好!你的郵件老師已收到,祝賀你有了自己專用的郵箱,請常聯絡。

  周老師

  2010年X月X日

  收到學生電子郵件後,我會分批公佈名單,並讓學生查收老師回覆的郵件。學生收到老師的郵件後,都特別興奮,這樣一發一收,學生在實踐中就掌握了電子郵件的建立與收發,他也會再次跟老師或同學傳送郵件,進行交流。這樣就達到了這課的實際目的。偶爾,沒學會建郵箱的學生,會著急,即時向同學與老師請教,希望能及早收到老師的回覆郵件,體驗收發郵件的樂趣。

  還有我總是喜歡使用考試這一策略。將資訊科技均列入考試考核內容。而且考試的結果,我要求到伺服器中的指定位置評閱試卷。這樣不光學會在螢幕上完成作業,還要學會建立自己的資料夾,學會命名檔名。儲存和開啟檔案,這些都是一些很實用的知識。學生只有這些知識都掌握後,才能讓老師看到他的作業或試卷。

  2.針對教學任務多,機器少,教學任務很難完成問題。我的解決方法是:①教師認真吃透教材,抓住每課內容的關鍵知識點,選擇實用性強的技術講;或幾節課內容中相關的內容,放在一節課講,這樣濃縮教材,互相滲透。②再就是相互協作學習,一機上二人或三人做同一個作業,由一人作其餘學生協作。③實用價值不高或者已淘汰的內容少講或不講,觸類盤的內容放在一起講,這樣就提高了課堂效率。

  3.針對學生接受資訊科技知識水平相差懸殊問題,我的思路是:輔差培優。對於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給他佈置一些實用的內容,讓其自學或先學一步,讓他學得更充實,培養其自學能力,甚至選他當老師的小助手,幫助其他同學。再就是,教師要多指導那些學得慢一點的學生,這樣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學生的需要。對特別學得慢的學生,不要求其掌握知識的全部,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的知識就行了。如普通學生寫了一段簡報,學困生他完成了一段,我也進行表揚,以激發他的學習積極性。

  製表格,裝飾表格對於接受能力慢的,能製出表格,能填寫部分表格,同樣也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這樣三個類別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以上是針對資訊科技教學的三個突出問題的解決思路,確實取得了一些實際效果。但對於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要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在教材細節處理上,也確實並非易事,還需要不斷探索。更希望各位同仁一起交流並提出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