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用座標表示平移的教學反思

用座標表示平移的教學反思

用座標表示平移的教學反思

  篇一

  現在我們的數學已經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 來源於我們的生活,這些生活中的學習素材是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也是對他們的生活有意思的.所以學習起來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與熱情,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是在數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現對本節課反思如下:

  1、 精心設計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核心,只有提出了一種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僅學帶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應用,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更主要的是學會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創新的精神也得到充分的培養,從而形成了一種能力。

  一方面,在問題的關鍵處要讓學生想到,另一方面,要能提出尖銳的問題讓學生大膽地想象,特別是整節課看下來,教學設計過程明確,教態從容不迫,很親切自然,讓孩子能夠很順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課堂的學習氣氛之中.在引入階段時引用了學生熟悉的平移,接著再引出本課要學習的《用座標表示平移》,過渡的很自然,有層次.透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學生能夠比較清楚的闡述了平面直角座標中圖形平移與座標變化之間的特點,說出用座標表示平移變化之間關係等知識點.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讓他們能夠透過自己的觀察表達出數量的變化規律.

  2、 營造“對話”的環境

  主動營造師生對話的環境。教師不僅要擔當知識的傳授者,還要在不同的場合擔當輔導者、諮詢者、合作者、朋友等複雜角色。教師應當創造機會接近學生、瞭解學生,與學生展開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學生才願意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把握學習的自主權,從而提高學習的能力和效率。教師切忌“一言堂”、“滿堂灌”要善於營造寬鬆有趣,生動活潑的思考氣氛,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想在今後的實踐中我要更多地改進方法,最終找到一種真正適合的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學得更輕鬆,老師也教得很快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篇二

  本節課我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了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透過在直角座標系下座標的平移與點的座標變化規律的探索,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不但改變了以往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而且在教學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1)、掌握點的座標變化與點的左右或上下平移間的關係;(2)、掌握圖形各個點的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係,解決與平移有關的問題。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點的座標變化與點平移的關係,圖形各個點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過程,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數形結合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合作精神。我的設計意圖是:首先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如果某個小鴨在座標系內的位置是(2,-3),它向右遊了4單位,則它的座標變成了多少?如果它向下遊4個單位長度,它的座標又是多少呢?讓學生透過在座標系內畫圖找出答案,同時總結出變化規律。

  透過學生動手畫圖到尋找規律,由易到難,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從而對這一知識點有較深的印象,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例題提供必要的前奏。接著出示例題,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當點變成三角形後,點的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存在什麼關係,讓學生透過畫出的圖形解答此問題,從而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本節課都採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總結規律解決問題,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參與探究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創設充分表現自己的空間,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理解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新理念。課堂上,使用課件教學,給學生以直觀、運動的感受,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各小組能針對本組問題,積極開展討論;各小組能大膽展示本組的學習內容;學生在觀察、探究的基礎上歸納出在平面直角座標中,點的平移與座標變化的規律,這既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又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理念。透過學習,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平面內點的座標平移的規律;透過學習,絕大多數學生掌握圖形上各個點的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係;透過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圖形平移的規律,能解決與平移有關的問題。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情境-問題-探究-反思(歸納)-提高,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教學中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預設讓學生先總結點的平移規律,再由點的平移規律到圖形的平移規律。但學生對點的平移規律很容易理解,而對圖形的整體平移困難很大。比如:將一個圖形先左右平移,再將這個圖形上下平移。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平移正確,而第二次平移是將平移後的圖形進行平移。指導多次都無法糾正過來。

  但遺憾的是:少數基礎差的學生連簡單問題都回答不上;教學過程中,我講的較多,給學生探究的機會少,課堂上讓學生展示的時間少,練的也較少。我覺得整個教學中顯得前松後緊,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達標測試,導致達標測試未完成;課堂中學生由於基礎差,配合不默契,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效果一般。

  篇三

  “新課堂”是我校今年推出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博覽”活動。旨在教學創新、自我課堂教學突破,以活躍課堂師生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迴歸課堂為目的,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7.2.2用座標表示平移》——“新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學目的和途徑。本節課是探究圖形在平面直角座標系內平移時的座標變化規律、讓學生感受圖形平移過程的整體性。能準確的畫出平移圖形、進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為了實現這些教學目的,我透過如下的途徑實現這些教學目的:

  1、複習、課前練,讓學生自主的複習“平移”的概念及性質,畫平移三角形的平移圖形,我偏重於讓學生畫圖。注重於學生自主動手培養。

  2、探究研討平移規律,建構點的平移知識。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分類思想,依次經過點和圖形的平移的觀察、畫圖、猜想、驗證、歸納、比較、分析等活動,最終探究出點的座標變化與點平移的關係,圖形各個點的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係。

  3、嘗試運用,透過以下例子加深對平移規律的理解及應用。

  (一)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有一點Q(-4,2),若將點Q:

  (1)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所得點的座標為

  (2)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所得點的座標為_____________ ;

  (3)向下平移5個單位長度,所得點的座標為_____________ ;

  (4)向上平移4個單位長度,所得點的座標為_____________ ;

  (二)、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有一點Q(-3,2),

  (1)若將Q先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所得座標為_____

  (2)若Q先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再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所得座標為_______。

  從而使學生熟練領悟到點的座標平移規律。

  4、圖形的平移。由點的平移自然過度、遷移到圖形的平移。

  引導學生理解下面語句:“圖形的平移:在直角座標系中,對一個圖形進行平移,這個圖形上所有點的座標都要發生相應的變 化。”接著讓學生自主解答下面問題。如: 1、如圖, 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座標分別是A(5,3)、B(4,1)、 C(2,2).

  (1) 若將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個單位,

  請同學畫出平移後的△A1B1C1,並寫出A、B、C

  的對應點的`座標;

  (2) 若將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個單位,請同學畫出平移後的三角形A2B2C2,並寫出

  A、B、C對應頂點的座標;

  (3)仔細觀察兩種平移方式,平移的位置相同嗎?

  如果一次性平移,座標如何變化?請同學寫出三角形ABC三個頂點對應點的座標。(結論:一般地,將一個圖形依次沿著兩個座標軸方向平移所得到的圖形,可以將原來的圖形作一次平移得到)

  (4)若三角形ABC內部有一點M(4,2),隨著三角形ABC平

  移後得對應點M`的座標是什麼?請在圖上標出它們的位置。

  5、知識的鞏固運用。為了使學生深化知識,我又例舉下面例子,讓學生自主解答:將長方形ABCD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 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畫出平移後圖形,指出頂點座標。

  最後,反思歸納和強化訓練等等。透過這一過程,實踐證明,適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二、教學準備和措施

  本節課需要在學生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質及直角座標系的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同時考慮到平移圖形的“動態”過程以及擴大課堂容量和“新課堂”的要求,本人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

  1、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動手的積極性。主要是透過鼓勵、表揚、促進學生合作,解答問題時相互競爭等手段。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習的熱情。

  2、製作“人性化”的動畫課件配合教學過程的開展。使製作出來的課件真正能為教學活動開展服務。發揮多媒體的正能量作用。既能吸引學生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用數學史滲透“德育”。例:上課之前,向學生介紹迪卡兒的故事,特別是有關“迪卡兒心形圖”的故事,以激發、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大膽創新、熱愛生活、愛心、責任心等思想。

  4、使用課件備課,討論教學相關內容。以發揮本年級數學組老師的集體智慧以及其他科組老師參與熱情,共同商討,取長補短,使教學的開展實現最最佳化。

  5、主動“溶化”到學生學習的過程。對學生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出、糾正,實現老師課堂角色轉變。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進展。同時,起著培養師生感情作用。

  6、對雜、繁的問題採取分解、層層遞進的方法分散問題的難度。運用課件“圖形動畫”的方法,使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化為形象直觀,從而化難為易。

  例如:四、探究研討(4)若三角形ABC內部有一點M(4,2),隨著三角形ABC平移後得對應點M`的座標是什麼?請在圖上標出它們的位置。接著提出:如果它的座標是M(a,b)呢?

  讓學生觀察了動態的動畫,學生很快就領悟到圖形平移的整體性,圖形所有點的平移的“相應變化”這一費解的語言。

  實踐證明,透過以上的措施,使課堂更有條理、清淅,更好的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等等。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深化反思

  但是,在教學形式上,還不夠新穎,課型的創新力度還不夠。面對更加廣泛,基礎更加不紮實、綜合素質不高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處於被挑戰的狀態。為了更加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而現代的學生對課堂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作為“博覽”課,課堂的形式、新穎性亟待進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