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第12冊第18課《廣玉蘭》教學反思範文

第12冊第18課《廣玉蘭》教學反思

第12冊第18課《廣玉蘭》教學反思範文

  《廣玉蘭》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陳荒煤用了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廣玉蘭花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者認為有以下幾點較為成功。

  1.巧解詞語

  理解“凋落”、“皎潔”兩個詞語的時候,分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他們的反義詞或是同義詞。這是理解詞語的好辦法。

  在理解“玉琢冰雕”給人怎樣的質感時,教師出示了寶石和霧凇的圖片,透過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勾連,透過圖片幫助學生回憶、感受雕琢成的玉器和晶瑩剔透的霧凇給人怎樣的質感,從而形象地感受這個詞語的意思。

  學生理解“數世同堂”這個詞語本意並不是難事,但這個詞在文中是什麼意思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不是很容易。於是教師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詞語的意思,並引出一個小故事來加深理解。繼而再說說這個詞語在課文中是指什麼?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在這裡是指這些各種形態的花在同一株樹中共同存在。

  理解“生生不息”的時候,讓學生結合愚公移山的故事,教師相機出示古文中的文字進行拓展,這又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辦法。

  理解詞語是語文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透過這樣的學習不僅教給學生這幾個詞語的意思,更是教會了他們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語文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如果脫離了生活去學習語文,語文課肯定是枯燥乏味、黯淡蒼白的。只有建起文字世界與生活世界緊密相連的橋樑和紐帶,語文課堂才會充滿生命的光彩。這樣的教學將抽象的詞語化為具體可感知的事物,促進理解、加深印象,學生的閱讀質量得以提升。

  2.紮實閱讀

  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我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個性化的閱讀氛圍。第一課時中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課文,每讀一遍都能有明確的目的,都能有所得。課堂上,學生們有較高的閱讀興趣,生成了許多精彩的個性化閱讀體會;在不同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這些含羞待放的;剛剛綻放的;盛開著的;已經凋謝的廣玉蘭花,各有其令人著迷的一面;在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上,紮實了他們的語文基礎。

  3.巧用媒體

  為了不削弱文字本身的魅力,在教學的一開始,就播放一系列廣玉蘭的圖片,配上悠揚的音樂,讓學生感到自己已化為一個個賞花人,彷彿就站在那廣玉蘭樹下,聞著那淡淡的幽香,欣賞著這潔淨、高雅的廣玉蘭花。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愛上這廣玉蘭花。

  我們的課堂可以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材特點,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把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引入課堂,將課堂教學活動化,使學生在一種寬鬆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