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水能溶解一些物質》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溶解看似比較簡單的一個生活現象,同學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經驗,如看到糖和食鹽等“化”到水裡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並不簡單。所以在設計這堂課時要注意循序漸進,讓同學在自身的親身體驗和感受中建立溶解的念。

  首先從同學最熟悉的食鹽溶解的現象動身,一定要注意引導同學加強觀察,並學會總結溶解的特徵。溶解的特徵之一是“溶液不會自行沉澱”,特徵之二是“看不見物質的顆粒”。但是我們在溶解食鹽過程中,往往由於食鹽自身含有雜質,在溶解後在杯底會有一些沉澱。為防止對同學發生誤導,一是在實驗準備時,把食鹽溶液進行過濾,二是在同學實驗出現類似現象是,要和時的解釋。同學觀察完溶解現象後,讓同學觀察沙在水裡的.情況,可以更好的做對比,從對比中找到溶解的真正含義。

  當同學對溶解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可以讓同學根據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徵來區分麵粉在水中是否溶解。麵粉和食鹽與沙相比,溶解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特徵處於前兩種物質的中間狀態,所以同學較難判斷,究竟能不能看見面粉顆粒呢?因為麵粉溶解後,出現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懸濁液,幾乎看不清麵粉的顆粒,這就需要同學仔細耐心的觀察,當放置一段時間後,很明顯,麵粉沉澱到了杯底。當我們靠近一些,我們還是能看到水中懸浮著的麵粉顆粒。因此透過用眼觀察,我們就可以判斷面粉是不溶解於水的。而後面的過濾實驗則更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

  同學在進行過濾實驗時,出現較多的誤差,如有的同學不會很好的使用玻璃棒;有的同學太用力,從而把濾紙戳破了等失誤。同學的這些失誤是由於我在實驗之前,沒有給同學充沛的時間掌握過濾的要點,所以在實驗之前應該多加強指導。實驗過程中,需要把過濾紙很服貼的放入漏斗中。在實驗中我把乾的過濾紙浸溼了,這樣就能很服貼地放入,這也是想當然的做法,不夠科學。課後,我查了一下,原來正確的操作應該是把過濾紙放入要過濾的溶液中浸溼。雖然我課上的操作並沒有影響實驗效果,但這種操作是不夠科學的,所以以後在教學中要注意,給同學樹立良好的典範。

  總之,對於同學科學概念的理解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讓同學在親身體驗和感受中獲得,這樣才會深刻,也才是真正增加了同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