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學前班數一數教學反思

學前班數一數教學反思

學前班數一數教學反思

  導語:對於剛入學的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家大多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小朋友會指物數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學前班數一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學前班數一數教學反思

  雖說昨天是孩子們上課的第一天,但是因為學校授牌儀式,我的數學課都被沖掉了,於是,今天才開始上第一堂課《數一數》。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節非常簡單的課,大部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都已經會數數了,難不倒他們。的確,大部分孩子都沒什麼問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會因為粗心而導致錯誤。

  第一節課是5班的。由於剛開學,孩子們的課堂常規不是很熟悉,花了近5分鐘時間教了如何問好及一些課堂常規。上課時,想盡量拓展孩子的思維,在“你還能找到數量是x的物品嗎?”這一環節中耗費了不少時間,結果課堂作業本都沒有時間去完成。6班是第三節課。利用第二節空課,好好思考了一下,該如何緊湊利用這些時間,最後決定如下:

  1、主題中的各種數量分別有多少,由學生自己找,找到什麼就說什麼,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發現有1面國旗。(這裡又發現一個問題,孩子數倒是沒問題,但是量詞不會用,都亂用的,比如一個國旗、5個房子等都會說,雖然一一糾正了,但是還是擔心,因為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平時在家半土半洋的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普通話也就這麼半土半洋,而且經常有方言的諧音。)

  2、在數生活中的物品數量時,可以適時點撥。事實上,6班的孩子還是很會選擇的,而且自己延伸地也比較好。比如我請孩子們數一數自己小組有幾個女孩,有幾個男孩。當學生彙報完畢後,馬上有孩子(嚴郡涵)補充:“老師,我還知道我們班有15個女生和15個男生。”調皮蛋汪杭波馬上補充道:“我們教室有張凳子。”“我還知道我們教室有張椅子。”又有孩子說道。雖然這和數一數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他們用到了數學知識——一一對應。課堂上完成相應的任務是我們的職責,但是我們決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教,應該為了拓展孩子的思維而教。

  3、在可能的情況下,將課堂作業講解完。

  實踐下來,目標基本完成,但是由於時間倉促,畫圖時沒有具體強調,好多小朋友畫的圈一個大,一個小,也沒有一一對應,甚至連自己多畫或少畫都不知道。再加上一些孩子跟不上速度(2——3個),也出現了本子交了,可是裡面的作業都沒有完成的現象。6班的作業批改出來後,30人中居然有11人出現了差錯,還是有點意外。雖然都是小錯誤,但是他們還是錯了,其中也有我的原因——留給學生做的時間不夠充分。這畢竟是孩子們的第一次作業,好多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知道怎麼去做。由於目前多媒體還沒有安裝好,雖然黑板上板演了,但是個別孩子始終是不明白題目的意思是什麼。

  5班的作業是在下午的數學課上做的,吸取了6班的教訓,5班我講得比較細,做上來效果也相對要好很多,那些圈都畫得比較整齊、勻稱。只是依然有8個小朋友出錯了。

  教完3年級再來教一年級,雖然曾經有過經歷,但是一些細節還是會疏忽。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始終需要多一個心眼,無論什麼時候。

  學前班數一數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依據課標精神,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可以說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三方面談談我上完這節課的感受。

  一、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數學教學其實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對問題的分析、比較,對規律的觀察、感悟,對所得結論的描述、解釋,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學生彙報數熊貓的方法時,我尊重學生的思考方式,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數法來數,學生利用跳數的方法,2、4、6、8、10、12,2個2個的數出了熊貓的個數,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並進一步思考,每次數幾個,數了幾次,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直觀地演示,從而抽象出所表示的6個2,並列出了6個2連加的算式。後面幾種方法的彙報中,我們看到,學生應用這種數學思考模型對4個3,3個4,2個6的抽象進行完整地解釋。在這個過程中,我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設計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使學生的思考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體驗了知識形成的過程。

  二、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在座的各位老師看了這節課,可能會覺得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否低了一些,但如果跳出教材,從數學教學宏觀的角度來看這節課,我們就不能僅侷限於一節課知識含量的多少。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學生的數學精神、數學思考、研究方法。這節課是二年級數與代數的第一課,數與代數就是要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模型並解釋應用的過程,從而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所以我在這節課上,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把它做大、做細,整節課中用多種方法數熊貓、從不同觀察角度數隊形……都是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有序思考,經歷抽象、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同時,這也是初中、高中代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所以,從長遠來看,教師應具備這種課程意識,用紮實的課堂教學使學生逐步領悟、逐步完整、逐步發展,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關注課堂生成。

  生成1、在課上,有這樣一個片段:學生2個2個的數出熊貓的個數之後,用6個2表示,我問:誰能把剛才數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一位同學脫口而出6×2,直接說出了乘法。於是我說:那我得請教一下這位小老師,6×2是什麼意思?學生說:表示6個2。我又問:那可不可以用2×6,他卻說不行。於是,我說:看來,這位同學對乘法還不是十分了解,要想和乘法交上好朋友,我們必須要積累一些相關的知識。

  學生在課外,透過各種渠道對乘法有所瞭解,但那只是一種潛意識的認識,對幾個幾還沒有真正理解。儘管他說出了乘法,還應該從紮實幾個幾的意義出發,適時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面向全體學生。這樣處理一方面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求知慾,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要想真正認識乘法,還應該有一些相關知識的積累,凡事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促進學生帶著思考、帶著問題投入後面的學習。

  生成2、在課的.最後,學生感受到用連加法解決280個3,350個3這樣的問題非常麻煩,這時,一個小男孩大聲喊道:“該用乘法了!”我走到開始提出乘法的那個男孩跟前,問他:“這回你怎麼想?”他說:“可以用乘法。”我又問:“這回你又說出乘法,你的心情和剛才一樣嗎?是不是更自信了?”只見他堅定地點點頭。這個例子使我感到,我們應該改變以往過於強調現成結果的教學,重視結果形成的過程教學,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性和能動性,使他們在充分的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和合作交流中,將頭腦中不規範的數學知識和數學體驗上升為科學的結論,並從中感到數學發現的樂趣,享受到探索成功的情感體驗,增進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但是,感到遺憾和不足的是,我忽略了那個在課堂上大聲喊出乘法的學生,如果能順勢問問他:“你為什麼說用乘法呢?”讓學生說說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樣處理就更好了。

  教師在備課時會對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況了做充分的預設,但生成對應預設,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有自己的知識基礎,思考方式,活生生的人,有些情況並非我們主觀臆測的,抓住課堂生成,機智調整,會成為教學的一個亮點資源,這樣才會使課堂在不斷生成中綻放精彩。

  學前班數一數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由於是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學生會出現緊張情緒,首先運用輕鬆的談話:“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伸出兩隻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此處安排數手指的活動,有利於學生放鬆,並且讓學生了解點數的方法,做好參與數數活動的準備。

  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豔的掛圖,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然後引導學生按數量的多少數,並從數數的過程中抽象出數。

  在認讀1~10各數環節,10個數都數完後,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後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這樣可以促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穫和提高。此處建議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在數身邊的實物環節,安排學生數身邊事物的數量,“你有幾枝鉛筆?幾把尺子?第一組有幾位同學?班裡有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牆上貼了幾個字?”……將數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在一起,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堂課的設計還是吸引了這些剛剛走入課堂的孩子,看到孩子們意猶未盡高高舉起的小手,“還有,還有”的聲音,於是臨時決定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讓學生在腦子裡數數自己家裡的事物,然後在小組裡說給同學聽,課堂氣氛活躍,看似學生都能數數了,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隨後出示練習題,學生的學習情緒很不錯,但數的結果讓我吃了一驚,有1/3的答案是錯的。這個教學結果使我要進行反思了。

  許多學生沒入學前就會數數,這裡學生需要的是掌握數數的正確方法,透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來達到不重複、不遺漏的目的。這節課看似輕鬆、愉悅,但學生透過這些活動是否真正提高了數數的能力呢?很可能這節課有許多學生只是當遊戲玩了一通,這節課看似以學生的需求出發了,實質是我還是被學生牽著盲目地走。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我應該適時地給與引導,把學生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的提升有機的結合,才會實現教與學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