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教案例文

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教案例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教案例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教案例文1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3、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

  4、學習作者簡練傳神的人物語言描寫。

  重難點:

  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學習作者簡練傳神的人物語言描寫。

  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揭示課題

  1、歌曲匯入,引出人物。

  2、齊讀課題,抓住題眼,理解“俠”的涵義。

  3、針對課題質疑。

  4、介紹魯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後思考:魯智深為什麼行俠?怎麼行俠?行俠的結果如何?

  2、檢查生字詞。

  3、說說魯智深為什麼行俠?怎樣行俠?行俠的結果如何?相機滲透“長文讀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學習。

  先默讀課文3——7自然段,想一想,從魯智深的哪些語言能感受到他的“俠義”形象?接著把相關的語句劃出來,並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什麼,寫下批註後與小組交流。

  (出示自學提示)

  2、反饋交流

  (1)細品三“問”

  抓住“故意說”,他心理本來想說……他卻故意說……

  抓住“打攪”,劉太公會認為是打攪嗎?為什麼還要這樣說?

  分角色朗讀。

  (2)細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麼?創設情境,品味語言中刻畫的人物個性。多種形式朗讀,再現人物形象。

  3、對比語言

  (1)他對善良的劉太公一問再問,而對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卻只說了一句話。瀏覽課文8——11自然段,找出魯智深的語言描寫。

  (2)品味“大喝一聲”中人物的個性。

  (3)在對比讀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補充拓展魯智深語言描寫。

  四、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簡介《水滸傳》,激發閱讀興趣。

  2、昇華感情。

  板書設計:

  魯智深行俠桃花莊

  粗中有細

  聽語言智勇雙全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詞。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預設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能準確地複述故事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瞭解魯智深桃花莊行俠的事蹟,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

  教學準備

  瞭解《水滸傳》

  教學過程

  一、齊聲讀題,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麼?(誰?—魯智深,幹什麼?—行俠,在什麼地方?—桃花莊)

  二、再讀課題,你還想了解什麼?(魯智深為什麼要在桃花莊行俠?結果怎麼樣?)

  三、學生瀏覽課文,簡要回答提出的問題,然後要求學生聯絡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說說魯智深是怎樣幫助劉太公的?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複述課文內容

  預設目標

  瞭解魯智深桃花莊行俠的事蹟,感受魯智深機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俠士形象

  教學重難點

  魯智深是個怎樣的人?

  教學準備

  瞭解《水滸傳》

  教學預案

  一、體會人物的內心思想,感受人物的精神形象

  1、讀課文第3 ~ 7自然段,用“—”畫出描寫魯智深語言的句子。

  2、指導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注意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人物的形象。

  示範指導:

  智深一聽,心裡覺得很奇怪,嘴裡故意說:“看你悶悶不樂的樣子,不會是因為我來打攪了你吧。”

  (1)學生讀句子,思考:“悶悶不樂”這個詞寫出了劉太公怎樣的神情?

  (2)從“看你悶悶不樂的樣子”中體會到魯智深怎樣的品格?(觀察細緻,對人真誠熱情)

  (3)魯智深的到來“打攪”了劉太公嗎?他明知劉太公是個熱情待客的人,為什麼還要這樣說?從這句話中你又體會到什麼?(將劉太公悶悶不樂的原因主動攬到了自己頭上,讓劉太公主動告訴他煩惱的真正原因,這是一種聰明的表現。所以魯智深是一個粗中有細、知勇雙全的俠士。

  (4)再讀魯智深的這句話,在朗讀人物語言中想象人物的形象。

  3、指導學生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體會魯智深其他的語言,感悟魯智深的精神形象。

  二、演繹故事,再現俠義英雄氣概

  1、精讀魯智深行俠仗義的部分,邊讀邊琢磨人物的動作神態。

  2、扮演角色,演繹“行俠”情節。

  3、學生自主評價各個角色的表演情況

  4、引導學生透過評價,再給人物畫像,讓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鮮明的印象。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教案例文2

  教學目標:

  1、瞭解“空城計”是怎麼回事,感受故事的魅力,從而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2、透過閱讀描寫諸葛亮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仔細品讀,感悟他過人的智慧和膽識;

  3、初步瞭解《三國演義》及其中的主要人物。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擺空城計、怎樣擺空城計以及空城計成功的原因。

  2、難點:從空城計的故事感受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三國演義》的故事,認識其中的一些人物。

  2、收集有關諸葛亮的歷史典故,更進一步認識這一光輝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學生質疑

  昨天我們初讀了空城計,知道“計”是——計謀、計策,你還知道有哪些計?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特別精彩的,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智謀故事。對於空城計你想了解哪些內容?

  二、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

  三、理解內容,突破難點

  1、有這樣一句歇後語,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諸葛亮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用空城計的?

  (引導學生抓住“十五萬”“五千”等資料,對比分析:兵力懸殊;司馬懿剛佔領街亭,打了勝仗,士氣正旺,而諸葛亮有一半還是運糧草的兵,不能打仗,聽說司馬懿的大軍來了,都嚇得心驚膽戰,不知怎麼辦才好,士氣不足。)

  2、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諸葛亮是怎樣施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在旁邊寫上你對諸葛亮的評價。

  A、下命令

  指名學諸葛亮下命令,指導朗讀,語氣應沉著,堅定。

  B、在括號裡填上動詞,從諸葛亮的動作體會他的沉著鎮靜。

  C、如果你是諸葛亮手下的一名大將或一個兵卒,聽到諸葛亮傳的命令,看到他坐在城樓上喝酒彈琴,你心裡會想些什麼呢?

  D、再讀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過程,體會諸葛亮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遇事冷靜。

  3、結果如何呢?司馬懿中計了,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說說你的理解。

  (引導學生抓住詞語體會司馬懿的小心多疑,過於謹慎)

  4、看著這退去的十萬兵卒,你想說些什麼?

  5、諸葛亮為什麼能以5000敗軍對抗司馬懿的15萬勁旅,讀讀諸葛亮自己的想法。

  6、你認為空城計能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

  四、朗讀表演,深化理解

  作者用精彩的文筆和對話再現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神態和心理,既適於表演,又適於朗讀,分組表演,可以加進自己的創意動作或語言,但必須符合人物身份,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能列舉幾個嗎?

  2、毛主席曾說過:“生子當仲謀,交友如魯達,信心如唐僧,讀書就讀四大名著。”我建議大家課餘有時間好好讀一讀四大名著,我想你的收穫一定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