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圖形寶寶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圖形寶寶,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不同特徵(顏色、形狀)進行兩次逐級分類。
2、初步理解集合的包含關係,形成集合與它的子集,並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3、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圓形盤2個,並分別記作1號、2號。紅、黃、綠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各3個,各小組1份。布袋1個(內附紅、黃、綠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各1個)
活動過程:
一、識別物體讓幼兒觀察:小朋友們,你們的長桌上都有什麼呀?(兩個圓盤、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讓幼兒分類數數(正方形:9個、圓形:9個、三角形:9個。紅色:9個、黃色:9個、綠色:9個)
二、提供分類標準教師手拿神秘布袋走向一名幼兒,讓他伸手去摸。例如:摸出一個紅色的正方形。問:這是什麼顏色?(紅色)隨及,請全班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把所有紅色的`圖形寶寶放到1號"家"裡。又問:這是什麼形狀?(正方形)請全班小朋友把1號"家"裡的所有正方形寶寶放到2號"家"裡。
三、比一比問:小朋友們,是2號"家"裡的寶寶多,還是原來1號"家"裡的寶寶多?(1號)。又問:為什麼2號"家"的圖形寶寶沒有1號"家"裡的多?(2號"家"裡的寶寶是從1號"家"裡拿出來的,1號"家"裡還有圖形寶寶)
活動建議:
將幼兒分成小組,小組人數可視班內小朋友人數而定。小組合作進行分類時,要鼓勵幼兒都投入,並在分好後請各組幼兒說說逐次分類的結果,並引導其說出分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