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環保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環保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環保教案 篇1
教案《環保教案》
垃圾不見了活動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環境保護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環保教案。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國甚至是國際上一個重要的、迫不容緩的主題。對於在幼兒園的娃娃們,我們該怎麼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呢。為此我設計了以“垃圾”為主題的環保教育內容,目的是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我們需要環保,環保要從我們的娃娃抓起。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隨地扔垃圾是不好的習慣,瞭解垃圾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2、養成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初步瞭解垃圾的處理方法。
3、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若干照片(隨地扔垃圾的照片),圖片,實物投影儀,實驗演示實物(存放幾天的垃圾),水(乾淨的水,河裡被汙染的髒水),環保小衛士的牌子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請一位配班老師或小朋友表演吃完東西后,把垃圾往地上隨便一扔的情景。
1、小朋友你們看他做了什麼呀?
2、那你們平時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公園裡玩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隨地扔垃圾的人啊?
3、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呢?為什麼?
二、引導幼兒知道垃圾對人們生活的危害
1、出示垃圾汙染嚴重的照片。(使用實物投影儀)師:“老師也很討厭隨地扔垃圾的人,可是我在回家的路上卻總是能看見這樣的人。你們看這是老師在路上拍到的一些照片,小朋友仔細看看,照片上都是什麼呀?你們看了以後心情怎麼樣。”(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
(1)、照片上拍的是什麼呀?(都是垃圾)
(2)、看到這些照片,你們心裡高不高興,為什麼?(很髒,街上變得不漂亮了)
(3)、這些垃圾如果一直放在這裡會怎麼樣啊?幼:如果下了雨會爛掉,爛掉以後就會有很髒很難聞的氣味,汙染了空氣……——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已經腐爛了的有難聞氣味的垃圾,請幼兒親身體驗。
(4)、這些氣味又會把什麼小動物引過來呢?——出示部分小動物的圖片(蒼蠅、蚊子、老鼠、蟑螂)你們喜歡這些動物嗎?為什麼?2、出示很髒的水和乾淨的水,進行比較。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髒的水(與乾淨的水進行對比)這樣的水你們要喝嗎?為什麼?它怎麼會這麼髒呢?
幼:(河裡有好多垃圾,把水都弄髒了,所以我們都不能喝這個水了。河裡的魚也會死掉。)
3、出示踩在西瓜皮上摔了一跤的場景。師:你們看這圖上是什麼?幼:(如果不小心踩在西瓜皮上就會摔跤,嚴重的話還要送去醫院。)三、引導幼兒知道怎樣處理垃圾師:
1、原來垃圾這麼不好啊,那我們該怎麼做呢?要不要亂扔垃圾啊?2、看到地上,公園裡有垃圾,我們要怎麼做呢?——配合剛剛的情景表演讓幼兒來當“環保小衛士”,能用巧妙的方法來說服剛剛隨地扔垃圾的人把垃圾扔掉。(請兩到三個)
3、這個小衛士真厲害,我們其他小朋友要和他們一樣在平時的生活中也當個環保小衛士,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的美麗。
4、那你們知道垃圾袋,垃圾箱裡的垃圾後來又去哪裡了嗎?——垃圾袋被環衛工人開的垃圾車運到了垃圾填埋場。出示垃圾場的照片,簡單介紹什麼是垃圾填埋場。
5、出示環衛工人掃地的照片師:
(1)、你們看照片上就是環衛工人在運垃圾,看他們多辛苦啊,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掃地,然後再把垃圾運走。(2)、垃圾運到了填埋場以後,就埋在地下,等過了很多年以後,就會產生一種沼氣,這個沼氣和我們平常用的煤氣是一樣的,可以用來燒飯、燒水……,這樣垃圾就不回汙染環境了,還能變廢為寶呢。
(3)、我們還可以把垃圾怎麼樣?幼:燒掉師:燒掉也行,不過燒的話就會有很多的煙,雖然垃圾少了,可是汙染了空氣。
四、活動延伸——引出垃圾可以的回收——介紹什麼是垃圾回收,簡單舉例,讓幼兒回家後收集材料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
小手——環境的小衛士
活動目標:
1、願意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觀察環境的活動,觀察時專心、認真。
2、感知塑膠袋、廢紙、落葉與環境的關係,願意撿起它們。
3、懂得小手是環境的小衛士,要愛護環境。
活動準備:
1、選擇有落葉、廢紙、塑膠袋等垃圾的環境
2、人手一隻塑膠袋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事先選好的場地,運用語言、表情誘發幼兒觀察興趣。“這裡美嗎?為什麼?”教師指著被風吹起的塑膠袋問:那是什麼?塑膠袋到處扔好嗎?你有什麼感覺?讓我們在看一看地上的紙、樹葉小朋友有什麼感覺啊?
2、我們怎麼才能讓這裡變的乾淨,美觀呢?引導幼兒討論出用我們的小手來幫助這裡的環境。
3、幼兒動手拾樹葉、廢紙和塑膠袋4、教師小結:我們的小手真能幹,把這裡的環境改變的真乾淨。我們還要做到不亂扔紙、塑膠袋,使這裡的.環境一直這麼美。
活動名稱:會唱歌的瓶娃娃活動目標:
1、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玻璃瓶上貼上眼睛、嘴巴的技能,培養幼兒對貼上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2、培養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3、透過收集玻璃瓶活動,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基本材料:師生共同收集的玻璃瓶若干(比幼兒人數多);用蠟光紙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皺紋紙
2、輔助材料:沙、米、豆、玻璃球、筷子
3、輕音樂磁帶、錄音機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變戲法”引起幼兒興趣教師出示玻璃瓶,問:“這是什麼?”(瓶子)接著出示做好的娃娃:“看,瓶子變成什麼了?”(娃娃)
2、激發幼兒操作慾望搖晃娃娃:聽,什麼聲音?哦,這是個會唱歌的娃娃。小朋友想要嗎?我這裡有好多小朋友收集來的瓶子。誰能把它變成娃娃?
二、 基本部分
1、教師示範,提出要求(這是重點,要求幼兒在基本位置上貼上眼睛和嘴巴。)
2、幼兒操作娃娃,教師巡迴指導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針對個別差異進行輔導。
3、製作會唱歌的娃娃這是一個難點:他要求幼兒先想出讓娃娃唱歌的辦法,在進行操作。教師了提示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師:小朋友的娃娃都做好了。我們怎樣讓娃娃發出聲音,唱出好聽的歌呢?幼兒討論後操作(教師給予個別輔導)。
三、 結束部分玩一玩:誰的娃娃唱歌最動聽。幼兒想各種辦法玩自己的娃娃。(給活動配上音樂)延伸活動:“我們還可以用玻璃瓶做什麼呢?”
活動名稱:花兒好看我不摘一、
活動目標
1、知道幼兒園及公園裡的花草、樹木很美,是給大家欣賞的,每個人都要愛護他們。
2、能做到不採摘花朵、樹葉。
二、活動準備教學掛圖《花兒好看我不摘》
三、活動過程1、感受園內春天的景色,激發幼兒愛花的情感。春天到了,我們的幼兒園真美,你最喜歡什麼?這些花好看嗎?你喜歡這些花嗎?為什麼?這些花是誰種的?為什麼種這些花?小結:幼兒園的花是叔叔、阿姨種給大家看的,有了花,幼兒園就會更美麗。
2、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講述掛圖的主要內容。這是什麼地方?小朋友在幹什麼?花兒這麼好看,我們摘一朵行不行?為什麼?
3、欣賞兒歌。教師有表情地朗讀。
小結:叔叔、阿姨在幼兒園、公園、大路旁種了許多美麗的花、讓人們欣賞它們、喜愛它們,小朋友也愛這些花,但我們只能看、不能摘。[附] 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公園裡,花兒開,紅的紅,白的白。花兒好看我不摘,大家都說我真乖。
環保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3.瞭解樹木和人類的關係。
二、活動準備
沙塵暴紀錄片一盤;樹木作用幻燈片一組;樹寶寶頭飾一個;樹葉形狀的白紙人手2張;大樹的輪廓圖;水粉顏料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觀看紀錄片,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一張光碟,大家看裡面介紹了一件什麼事情?”,提問:你剛剛看到了什麼?沙塵暴是什麼樣子的?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不便?沙塵暴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有沙暴塵?
(二)展開部分:介紹樹木與人類的關係
出示樹寶寶,以樹寶寶的口吻詢問幼兒: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樹木對人類有哪些幫助嗎?
結合幼兒回答情況,演示幻燈片。
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我們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很願意與你們做朋友,大家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呢?教育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操作部分 :我給樹木添一份綠色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事先佈置好的大樹輪廓處,引導幼兒說說這顆大樹缺少什麼?而後教師演示用報紙圖案印染樹葉,給大樹添置綠葉。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張貼在大樹輪廓處,並教育幼兒在今後的日常生活中要愛護花花草草,保護大自然。
環保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教育寶寶要愛護樹木,從小確立“愛護環境”的觀點。培養寶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充分體驗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喜悅心情。
2、讓寶寶知道樹木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進一步瞭解環境保護與健康的關係。
活動準備:
環境佈置“美麗的大森林”,寶寶人人動手在許多“樹上”貼樹葉,森林裡生活著許多小動物。
活動過程:
1、參觀街道、馬路邊的樹木,和寶寶一起觀察樹木的特徵並介紹樹的用途。“為什麼路邊的樹木長得高又大”?
2、參觀幼兒園內的樹木,邊參觀邊向寶寶介紹樹木名稱以及它們的作用。
3、常識活動。
A、透過談話、觀看VCD等形式讓寶寶知道樹對人體的作用。
a 遮擋陽光,給人們一片溫馨的綠蔭;
b 可製作藥材;
c 有的果樹生長水果給人們吃;
d 對環境可淨化空氣、綠化環境等。
B、讓寶寶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認識我們常見樹木的名稱。
4、語言活動。
A、寶寶聽環保故事《愛護小樹苗》,讓寶寶們知道保護樹木的方法。
B、誦讀兒歌《綠》,激發寶寶愛護樹木的感情。
5、音樂活動。
以歌表演的形式和寶寶一起唱《大樹媽媽》這首歌,進一步激發寶寶愛護樹木的熱愛之情。
6、社會實踐活動“給小樹葉找媽媽” ,寶寶鞏固對樹的認識。
和寶寶到小花園拾落葉,然後對照落葉看看是哪棵樹掉下來的,幫樹葉找到媽媽。
延伸活動
用競賽形式,讓寶寶們圍繞在大樹旁朗誦自己喜歡的兒歌,比一比誰唸的最好聽,可頒發小禮物鼓勵。
環保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揮想象、設計一種機器,將廢物變成成品。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水彩筆、畫紙、蠟筆等繪畫工具
三、活動指導:
1、談話:人們在生活中每天會產生很多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妥善的處理,將會危害人的健康,影響人的生活與工作,請小朋友動動腦筋,設計一些先進的機器,將廢棄物變成物品。
2、思考:設計什麼養的機器,將廢棄物變成物品。
3、操作:幼兒動手誰界“變廢為寶”的各種機器。
4、介紹:幼兒在小組中介紹自己所設計的機器,說名稱、談用途,主要說說機器能把什麼類別的廢棄物變成為什麼成品,有什麼用。
5、評比出“最佳設計獎”
環保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二、活動準備: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幼兒邊唱邊跳《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進入活動室。
(二)、幼兒圍坐好,欣賞各種圖片。
(三)、交流,討論如何來保護大自然
(四)、師生:
今天小朋友懂得了保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該儘自己的力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不僅自己要愛護大自然,做大自然的環保小衛士,還需提醒周圍身邊的人,讓大家齊心協力把我們的家園打扮得漂漂亮亮。現在就來動手吧!
(五)、分小組來製作設計(共同討論、自由分工)播放《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音樂。
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活動結束:
相互欣賞,幼兒講述自己的設計意圖,師把幼兒作品展示在“我是環保小衛士”的主題板上。
環保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透過讓幼兒種一盆盆栽植物,製作植物身份卡,讓幼兒瞭解盆栽植物的簡單知識,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並在活動中增進孩子與家長間的情感。
3、教育幼兒關心植物寶寶,愛護植物寶寶。
活動準備
1、植物身份卡(空白)每人一個,人手一盆盆栽植物
2、幼兒每人大一張照片
3、邀請家長共同參加,每人帶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我種的盆栽植物
1、教師導語:小朋友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動手種了一盆植物,請你把你種的植物寶寶介紹給大家,好嗎?
2、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種的植物寶寶。
(教師>引導幼兒講清植物的名稱,生長在那裡,並能在家長的幫助下簡單講述植物的特點與作用等。)
二、做一做:植物身份卡
1、激發幼兒製作植物身份卡的興趣。
教師導語:小朋友的本領可真大,知道了這麼多盆栽植物的知識,那麼,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來認識這些植物寶寶,瞭解它們,愛護他們呢?
2、提出製作植物身份卡的要求。
家長協助孩子用卡紙製作身份卡,並用圖畫或文字的方式說明植物的名稱和特點以及它的作用。
3、家長與孩子共同製作植物身份卡。
三、給植物插上植物身份卡:我與植物寶寶共同成長
身份卡製作好後,家長帶著孩子將卡插在相應的花盆裡。
四、舉行盆栽植物展
家長、孩子、老師共同將植物擺放在展覽架上,一齊參觀,並自由討論怎樣讓這些植物寶寶和我們小朋友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