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1

  活動目標:

  1、聽音樂訊號,願意一起幫助大烏龜回家。

  2、感受小動物一起互助的良好氛圍,為大烏龜獲救感到高興。

  3、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蚱蜢、兔子、刺蝟、老鼠)

  2、音樂

  3、PPT課件

  4、場地創設:點點、桌子、動物頭飾等

  活動流程:

  聽聲音引趣--講述故事--體驗遊戲--繼續講述故事--延伸

  活動指導:

  一、聽聲音引趣1、聽一聽,這是什麼東西滾下來了?

  1、看一看,聽一聽,到底是什麼?

  小結:原來烏龜大叔摔跤,爬不起來了。

  二、聽故事呼救

  1、小蚱蜢在喊什麼呀?

  2、聽訊號,一起呼救。

  要求:聽音樂換一棵小樹站站好,喊一喊。

  小結:我們一起喊,聲音傳的遠,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小動物們聽見了都來救烏龜大叔了。

  三、入情景救助

  1、完整聽一遍音樂,問:想一想,我們要怎樣推才能力氣大?

  2、個別遊戲要求:四個孩子拉住烏龜的四條腿,聽訊號推。

  小結:我們聽著音樂一起推,終於把烏龜大叔推到了小河裡。

  四、享助人之樂繼續故事結束語:烏龜大叔得救了,都是大家一起幫的忙,烏龜大叔請大家一起吃好吃的。

  教學反思:

  為了使幼兒懂得故事中所要表達的道理:集體的力量大。我設計了一個遊戲環節,讓幼兒體驗一人搬積木力氣小,但是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夠使力量加大。透過行動,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這個道理,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只有少數幼兒能夠透過遊戲來體驗,無法讓全體幼兒都體驗到遊戲的樂趣,進而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活動的創設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年齡特點,對已有經驗把握不足。對於本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動中有所改善。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2

  活動目標:

  1.感受齊心協力幫助別人的快樂。

  2.理解故事內容,發現幫助烏龜的關鍵問題,並學說故事中的詞語:四腳朝天。

  3.能夠展開合理的想象,大膽講述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PPT課件、小課桌一張、角色牌(烏龜、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發想象

  1.師幼問候,PPT播放森林背景圖。

  2.描述情境:森林裡有個東西從坡上滾了下來。請幼兒聽聲音,猜猜是什麼東西滾下來發出的聲音。

  二、基本活動

  1.PPT演示烏龜大叔滾下山坡的樣子。請幼兒說說:這是誰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用語言描述烏龜大叔從山坡上滾到山腳下的樣子:四腳朝天。

  (1)烏龜大叔怎麼了?

  (2)什麼叫“四腳朝天”?誰來模仿一下。

  3.誰來幫助烏龜大叔。

  (1)小蚱蜢來了,它是怎麼幫助烏龜大叔的?資源——角色卡片

  播放小蚱蜢的呼救,幼兒模仿:“快來救救烏龜大叔呀”!

  小蚱蜢需要小朋友的幫忙,一起呼喊:“快來救救烏龜大叔呀”!

  遊戲:教師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走走。當聽到哨音時,幼兒找到一棵小樹站站好,大聲呼喊。

  (2)小老鼠來了。資源——角色卡片

  換棵小樹站站好,繼續遊戲。

  (3)小刺蝟來了。資源——角色卡片

  換棵小樹站站好,繼續遊戲。

  (4)小白兔來了。資源——角色卡片

  小結:只要我們一起喊,就能喊到小動物一起幫忙。

  4.教師依照資源提示講述故事到小白兔來了。

  5.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都來了,你們猜猜誰能幫助它?為什麼?

  小結:小動物們都太小了,大烏龜這麼大,他們搬不動的。

  6.大家想辦法

  ——問題出在哪兒?

  小結:問題出在小動物們一個人的力氣太小了,如果大家都能一起用力一定能搬動大烏龜的。

  ——怎樣才能送大烏龜回家?

  小結:方法一是大家齊心協力將大烏龜翻過來,再讓它慢慢爬回河裡去。

  方法二是先將大烏龜推到小河裡讓大烏龜自己游泳,他就能回家了。

  7.遊戲:送大烏龜回家

  (1)隨音樂練練身體

  (2)翻面的小課桌做烏龜大叔的殼,一名幼兒扮演烏龜大叔的身體,仰躺在小課桌裡,四名幼兒自選扮演幫忙的四個小動物,跟隨音樂段落,將烏龜大叔推到小河裡。

  三、結束活動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這個故事的結局吧。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3

  活動名稱:

  送大烏龜回家(故事)

  活動目標:

  透過孩子自己親身體驗,感受為別人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發想象

  1、師帶領幼兒以小動物的身份做遊戲。(聽音樂做小動物的動作)

  2、(錄音機發出聲音:誰來幫幫我啊!)

  3、師:哎呀,是誰需要我們的幫助呀?

  (和幼兒一起找找,並出示大烏龜)

  4、師:哦!原來是烏龜摔跤了,它四腳朝天爬不起來,這可怎麼辦?(引導幼兒想辦法)

  二、故事講述,討論理解

  1、師:看看是誰來幫助大烏龜了?

  (分別出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

  2、引導幼兒說說小動物是怎樣幫助大烏龜的?

  3、師生一起學說小動物的對話(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用語言、動作表示)

  三、延伸活動,內化遷移

  1、我們看看最後大烏龜是怎樣爬起來的?

  (在小動物的幫助下自己翻過身來的。)

  2、小結:以後如果我們小朋友摔跤了,要像大烏龜一樣自己爬起來。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4

  一、設計思路:

  現在的天氣逐漸轉涼,幼兒穿的衣服也越來越多,一日活動中經常需要穿脫衣服。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完全自主的穿衣服、脫衣服還是有困難,經常會出現幾個幼兒穿著薄衣服在等老師的情況,雖然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互相幫助但是大多數幼兒沒有樂於幫助別人的經驗。其次,在學本領的主題過程中,幼兒已經漸漸認識了很多小動物,瞭解了常見小動物的本領,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因此我選擇了繪本《送大烏龜回家》作為素材開展一次語言活動,繪本中中出現了小老鼠、蚱蜢、小兔等幼兒非常熟悉、喜歡的小動物,幼兒有興趣聽故事,也可以根據已有經驗開動腦筋幫助他們找到送烏龜回家的方法,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在活動拓展時聯絡到自己身邊的互幫互助的事例,幼兒在以後嘗試主動幫助別人。

  二、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說說中理解故事,在情景中想辦法解決問題

  2、在故事中體驗小動物們互相幫助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圖片、課件、主題樹

  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小烏龜的特點

  四、活動過程:

  (一)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森林裡有許多小動物要去秋遊啦,我們一起去瞧一瞧都有誰?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1、誰來了?(烏龜)(既然小朋友們都認識烏龜,那請你們說一說烏龜有什麼本領呀)

  2、聽故事:大烏龜在爬山坡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烏龜從山上咕嚕咕嚕地滾了下來,真可憐,會有小動物來救他麼?)

  3、誰第一個發現了?小蚱蜢是怎麼說的?(快來救救烏龜叔叔啊)

  4、誰去幫助它了?大烏龜得救了嗎?為什麼?

  5、你有什麼辦法救大烏龜嗎?

  6、小兔子也想了個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7、大烏龜得救了嗎?怎麼救的?為什麼?

  小結:小兔真聰明,它知道大烏龜會游泳,把大烏龜送到河裡。這個辦法真好。大烏龜翻過來它會對小動物們說什麼呢?(謝謝你們送我回家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體驗互幫互助的情感

  1、你喜歡這些小動物麼?為什麼?

  2、你會幫助好朋友麼?說一說。

  小結:我們要互相幫助,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小,但團結起來就有很大的能量

  附:送大烏龜回家

  大烏龜爬山坡,一不小心,從山披上骨碌骨碌地滾下來,跌到山腳下,四腳朝天,爬不起來。

  小蚱蜢看見了,大聲喊:“快來救救烏龜大叔!”小老鼠來了,使勁想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老鼠力氣小,幫不上忙。

  小刺蝟來了,用力搬動大烏龜的身體,要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刺蝟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白兔來了,對大家說:“來,來,來!我有辦法,我們把大烏龜推到河邊去。”大家用力把大烏龜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邊,“撲通”一聲,讓大烏龜跌下河去。

  大烏龜在河水裡翻過身來,划動四隻腳,歡快地遊開了。大烏龜回過頭來,對大家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5

  活動目標:

  1、聽音樂訊號,願意一起幫助大烏龜回家。

  2、感受小動物一起互助的良好氛圍,為大烏龜獲救感到高興。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蚱蜢、兔子、刺蝟、老鼠)

  2、音樂

  3、PPT課件

  4、場地創設:點點、桌子、動物頭飾等

  活動流程:

  聽聲音引趣——講述故事——體驗遊戲——繼續講述故事——延伸

  活動指導:

  一、聽聲音引趣

  1、聽一聽,這是什麼東西滾下來了?

  1、看一看,聽一聽,到底是什麼?

  小結:原來烏龜大叔摔跤,爬不起來了。

  二、聽故事呼救

  1、小蚱蜢在喊什麼呀?

  2、聽訊號,一起呼救。

  要求:聽音樂換一棵小樹站站好,喊一喊。

  小結:我們一起喊,聲音傳的遠,小動物們聽見了都來救烏龜大叔了。

  三、入情景救助

  1、完整聽一遍音樂,

  問:想一想,我們要怎樣推才能力氣大?

  2、個別遊戲

  要求:四個孩子拉住烏龜的四條腿,聽訊號推。

  小結:我們聽著音樂一起推,終於把烏龜大叔推到了小河裡。

  四、享助人之樂

  繼續故事

  結束語:烏龜大叔得救了,都是大家一起幫的忙,烏龜大叔請大家一起吃好吃的。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6

  活動名稱:

  送大烏龜回家(故事)

  活動目標:

  透過孩子自己親身體驗,感受為別人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情境匯入,引發想象

  1、師帶領幼兒以小動物的身份做遊戲。(聽音樂做小動物的動作)

  2、(錄音機發出聲音:誰來幫幫我啊!)

  3、師:哎呀,是誰需要我們的幫助呀?(和幼兒一起找找,並出示大烏龜)

  4、師:哦!原來是烏龜摔跤了,它四腳朝天爬不起來,這可怎麼辦?(引導幼兒想辦法)

  二、故事講述,討論理解

  1、師:看看是誰來幫助大烏龜了?(分別出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

  2、引導幼兒說說小動物是怎樣幫助大烏龜的?

  3、師生一起學說小動物的對話(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用語言、動作表示)

  三、延伸活動,內化遷移

  1、我們看看最後大烏龜是怎樣爬起來的?(在小動物的幫助下自己翻過身來的。)

  2、小結:以後如果我們小朋友摔跤了,要像大烏龜一樣自己爬起來。

  故事:

  大烏龜爬下山坡,一不小心,從山坡上骨碌骨碌滾下來,跌倒山腳下,四腳朝天,爬不起來。

  小蚱蜢看見了,大聲喊:快來救救烏龜大叔!小老鼠來了,使勁想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老鼠力氣小,幫不了忙。小刺蝟來了,用力搬動大烏龜的身體,要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刺蝟力氣小,也幫不了忙。小白兔來了,對大家說:來來來,我有辦法,我們把大烏龜推到河裡去。大家用力把大烏龜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邊,撲通一聲,讓大烏龜跌下河去。大烏龜在河裡翻過身來,划動四隻腳,歡快的遊開了。大烏龜回過頭來,對大家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

小班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7

  設計思路:

  經過了一個寒假,孩子重返幼兒園,在驚喜和孩子重逢的同時卻發現有不少孩子的不良習慣又滋生了,如:不願意將玩具借給同伴玩,同伴間時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甚至出現動手打人的場面;不願意自己動手做事,一碰到困難就哭,缺乏自信,導致不願意來園等等。為此在開學的第一週,針對孩子頻繁出現的這些情況,我們開展主題《我的幼兒園》,想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幫助孩子儘快轉變面貌,逐步使孩子適應集體生活。本次活動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上面所說的問題,以大烏龜為活動主要線索,在幫助摔跤大烏龜的故事情節中,以此來激發孩子愛同伴的情感,體驗到同伴間互相幫助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2、激發愛同伴的情感,體驗同伴間互幫互助的快樂。

  3、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送大烏龜回家》

  活動過程:

  一、引發想象師以故事的方式匯入:“一天,烏龜爺爺要到山坡上去鍛鍊鍛鍊身體。它爬呀爬,一不小心,從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滾下來,跌到山腳下,四角朝天,爬也爬不起來!”

  師作著急狀:“烏龜爺爺摔跤了,這可怎麼辦?”(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辦法)

  二、理解故事(完整欣賞多媒體課件)

  1、師:“烏龜爺爺怎樣爬起來的?”

  2、師:“哪些朋友來幫助了烏龜爺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

  3、師:“小動物是怎樣幫助烏龜爺爺的?烏龜爺爺得到大家的幫助後是怎麼說的?”。(再次欣賞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用語言、動作來學著模仿)

  活動反思:

  在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中,小白兔,小老鼠,烏龜都是小朋友熟悉的小動物,但是對於小刺蝟和小蚱蜢幼兒感覺比較陌生,不能馬上認識蚱蜢這個動物,但是對於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都很感興趣,特別是看課件的時候非常入迷。

  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

  1、初步理解故事,體驗模仿小動物的樂趣。、

  2、透過故事使幼兒懂得集體的力量大。

  在活動開頭,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首先引出了今天的主角:大烏龜,引出今天的故事與大烏龜有關。接著播放課件,以分段的形式播放故事,一共分為三段,每段播放完畢之後,對剛才的內容進行提問,鞏固幼兒所聽到的內容。在小蚱蜢求救後,讓幼兒模仿小蚱蜢的求救聲,想讓幼兒透過語言體驗小動物的對話。但是在提問階段,由於課件準備不充分,幼兒沒有完全理解故事的內容,回答略顯生硬。

  為了使幼兒懂得故事中所要表達的道理:集體的力量大。我設計了一個遊戲環節,讓幼兒體驗一人搬積木力氣小,但是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夠使力量加大。透過行動,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這個道理,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只有少數幼兒能夠透過遊戲來體驗,無法讓全體幼兒都體驗到遊戲的樂趣,進而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活動的創設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年齡特點,對已有經驗把握不足。對於本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動中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