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集錦10篇

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人的情感是複雜多樣的,美術教育是培養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徑。我們把對親人、親友和家園、故鄉的思念熱愛稱之為“鄉情”,一個人熱愛家鄉,首先是因為有親情與友情,在藝術活動中,作者、作品與生活、欣賞者之間,生活既是藝術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源泉。啟發學生回憶生活,如美好的景色、歡樂的節日、可愛的人、有趣的事,由生活激發興趣,帶著飽滿的熱情去觀察、表現、創作、欣賞,就會達到理想的效果。“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古典詩詞以深情和精練著稱,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詩句具有強烈的啟迪感染力。又如家鄉民歌的節奏旋律,在激發人的情思上更為直接快速。

  (二)教學目標

  ①調查、瞭解家鄉的歷史和現在,併為可愛家鄉的未來發展作規劃,鼓勵學生用文字或影象形式記錄調查結果。

  ②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美術創作,發展美術構思能力,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③在美術活動中充分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

  二、教學過程 設計

  (一)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家鄉的資料,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如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生活照片、民間傳說、民歌、古詩詞、童謠等。

  ●準備豐富的繪畫工具和材料。

  (二)教學過程 :

  ●請學生將收集的家鄉資料帶到課堂上來,並用文字或影象形式記錄調查結果。進行小組學習,課堂會變得更有生氣。●學生分享資料,交流:你對家鄉最深的印象是什麼?●讓學生體會:你怎樣在繪畫中表現對家鄉濃濃的感情?●師生一起體會《靜夜思》,感受思鄉之情。●同學們能在較短的時間裡畫出自己印象中的“可愛的家鄉”嗎?●學生畫小草圖。注意發現身邊平凡的美麗。●展示“小草圖”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及畫後的感受等。●學生體會“愛家鄉”的深厚感情。●學生開始創作:運用形、色、空間等美術語言表現自己的感受。●教師提示:理解畫家對空間關係的使用,如:重疊、前景、中景和背景。●評析作品:同伴相互評論是很好的方法,鼓勵資源的共享。

美術教案 篇2

  課時:一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簡析:

  本課是引導學生用繪畫或剪貼的方法來設計一小塊地毯,然後再拼成一塊大地毯。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地毯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2、引導學生運用剪貼及繪畫方法來設計一塊小地毯。

  3、指導學生用許多“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否創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2、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3、在拼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準備若干繪畫和剪貼的小地毯的範例及各種顏色的紙。

  學生帶一塊泡沫拼圖地墊。準備舊掛曆紙、畫報紙、油畫棒、剪刀、水彩筆、膠水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地墊拼圖遊戲:由一個小組的同學一人拿一塊地墊,拼插起來,看拼成的大地墊的圖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變化。

  活動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後把它拆成小塊,分發到各組,小組欣賞交流。

  討論:“小地毯”圖案是怎樣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麼方法表現的?它美在哪裡?

  集體交流,再把發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覆體會形式美。

  活動三:

  利用實物投影儀具體展示、分析設計“小地毯”的方法:剪貼、繪畫,懂得選擇不同的圖案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獨特的設計。

  按設計方法不同學生自由組合,互相交流設計構思。學生運用間或繪畫的方法設計一塊“小地毯”。

  活動四:

  分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組互評。

  “地毯展銷會”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與整理:提醒學生收拾好學習用具。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課後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舊材料,如布、線、繩、絨線等來設計製作“小地毯”。

  教學評價:

  1、是否創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2、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3、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札記:

  由於教學設計上的失誤,上第一個班時一部分學生把本課設計地毯與幼兒園時的設計手絹混淆了,雖然做出來的效果很漂亮,但是當與別人的拼在一起時就顯得很單薄、很纖弱。所以在上另兩個班時,我先將手絹與地毯的圖案進行了比較,使學生對二者的圖案風格有一個直觀地認識,這樣再做設計時就再沒出現手絹式的小地毯了。

美術教案 篇3

  設計理念:

  1·在美術遊戲中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認識常用的顏色。

  2·在美術表現活動中,大膽地採用各種造型方式,並藉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使用各種線條、形狀和色彩進行繪畫表現活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開啟電腦並進入作業系統畫板程式的介面。

  2.指導學生採用介面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的繪畫遊戲。

  3.引導學生透過簡單的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電腦演示操作示範作品以及電腦軟硬體裝置。

  2.教育學生要愛護電腦裝置及專用教室的教學設施。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做好學生進電腦教室上課的組織工作,安排好每位學生的座位及上機的電腦。複習上學期填色知識並匯入此課的內容。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電腦美術的優秀作品,並當場演示電腦繪畫的創作過程,激發學生強烈學習的興趣。

  2.發展階段:

  教師以清晰的演示說明怎樣開啟電腦,怎樣進入WINDOWS畫圖程式。

  要講清畫圖程式介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可演示一下以便讓學生更清楚地瞭解和掌握。可以讓學生先隨意使用一下各種工具。

  教師演示並帶領學生共同完成一些電腦繪畫的操作。

  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愛的電子畫筆和顏色,透過想像與構思,利用矩形和橢圓形工具設計並畫出一幅有趣的電腦繪畫作品。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繪製。

  作業完成後讓學生在螢幕上互相欣賞、評述其他同學的作品。

  3.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步驟安全地關閉電腦,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三、課堂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積極地尋找上機的機會,去創作更生動有趣的形象。

  評價:

  1.是否積極大膽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敢於上機操作。

  2.能否選用矩形、橢圓形等工具進行繪畫創作。

  3.是否對電腦繪畫產生興趣。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注意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將嘗試、製作的過程與遊戲作為教學主要內容,旨在讓學生在好玩之中感受到有趣的美術活動。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折、扭、粘等手法進行加工紙條,讓學生感受加工後的形狀,強化視覺效果,並知曉對紙條經過處理後可使之飛起來更美。

  教學程式的安排設定如下環節:

  引導、觀察——思考、討論——探索、分析、嘗試體驗、欣賞感受——啟發引導——遊戲、交流。

  評價方式是學生在遊戲中交流製作心得並得到提高。

  教學目的:

  ◎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製作會飛旋的紙條。

  ◎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有趣、好玩的美術活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透過自己的嘗試,製作會飛旋的紙條。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學內容

  

  

  引導、觀察

  引導學生觀察紙條“會飛”的現象。

  1. 組織學生在室外上課,出示一張A4紙。“今天,老師和大家玩一個遊戲,我把這張紙從高空放下,誰能說出紙張是怎樣飛下來的?

  2.“到底是不是象同學們所說的那樣飛下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把A4紙從高處放下,引導學生觀察。

  3. 教師再把A4紙剪成一條寬約2釐米的紙條後,再把它從高處放下。“這些紙條又會如何飛下?”

  4.“請同學們回憶剪過的紙條落下時和整張紙有什麼不同?”

  1. 學生爭先恐後說出紙張飛下時可能產生的現象。

  2. 學生觀察整張紙飛下的現象。

  3 .學生較好奇地觀察紙條飛下的現象。

  4. 學生討論、歸納紙張落下的不同現象。學生講出A4紙是搖擺著、緩慢落下的,而撕成條的紙是快速旋轉著落下的。

   思考、討論

  思考討論“紙條飛”這一現象。

  探索、分析、嘗試體驗、欣賞感受

  引導學生透過自己動手製作,找出“飛旋的方法”。

  啟發引導

  學會利用色彩來進行裝飾物體,使之變得更好看。

  1. “哪一種形狀的紙落下更快更好看?”

  2.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紙條“飛”旋起來呢?甚至旋轉的更快呢?

  1. 師鼓勵同學們動手來嘗試一下。

  2. 師組織8人小組進行“找出紙條會飛旋的方法”的競賽。(預先準備好獎品)

  3. 師針對學生製作時遇到的困難進行小結。提醒學生製作時注意紙條兩端的平衡。

  4. .組織學生進行評選。

  1. 教師出示兩種形狀相同,色彩不同的紙條(一個是色彩繽紛的、一個是沒有色彩裝飾的)同時從高空放下進行比較 “哪個紙條更漂亮”。

  1. 學生觀察,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學生思考,自由討論。

  怎樣做才能讓紙條飛起來?

  1. 學生分成8人小組進行製作,利用自備的各種紙條嘗試“紙條飛起來了”。

  2. 小組長彙報嘗試結果,介紹“我們的紙條是怎樣飛起來的”——示範紙條折一下、扭一下、粘一下……。

  3. 組員表演紙條“飛起來、轉起來”。

  4. 學生評選出做得較好的小組。

  如:形狀多樣、飛旋時在空中停留較長時間、旋轉時能保持平衡等方面。

  1. 學生髮現裝飾過的紙條更美,再透過老師的提示,分別在自己做的紙條塗上好看的顏色,使紙條旋轉時變得更漂亮。

  遊戲、交流

  1. 老師和學生在遊戲中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思:看誰的紙條在空中飛的時間長,誰的紙條旋轉的更快?

  2. 教育學生注意環境衛生,不要做“垃圾蟲”。

  1. 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互相指出不足,不斷改進自己的紙條的形狀,使紙條飛旋得更好看,飛的時間更長。

  2. 同學們把地上的垃圾撿到垃圾桶。大家共同愛護環境衛生。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進一步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學難點:大膽想象,敢於表現和創造,作品有個性。

  教學準備:

  教具:錄影,幻燈片,範品,示範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臺。

  學具:泥料,墊布,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出示一件範品)提問:

  這件作品是什麼形狀的?

  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麼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師演示製作方法和步驟。

  1.製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教師強調在桌上搓泥條時,桌面要墊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2.泥條盤築的方法。

  教師播放錄影:泥條盤築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3、教師示範手形器皿的製作步驟。

  (1)製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盤築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根泥條,沿著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築,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3)裝飾作品。

  三、作業要求。

  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製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

  評議學生作業,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根據學生要求,收集作品燒製。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還可以搓泥條盤築。瞧,用泥條盤築的人物、動物、器皿……多可愛!你也來試試。

  提示: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

  活動:將泥巴搓成條,盤築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不同用途、不同特點的船,初步瞭解船的發展歷程。

  2.能抓住船的結構特點,大膽地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透過探究、表現等活動,使學生領悟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抓住船的結構特點,大膽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教學難點:

  探究過程中立意和構思,生動畫出船的狀態。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船的圖片及影象資料,查詢有關船的發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學生:繪畫工具、剪刀、膠水

  教師:代表大海的藍色大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

  二、感知與啟示

  1.分小組展示學生收集來的有關船的圖片和資料,並選擇小組集體認為最好的圖片資料向全班展示。

  師問:

  (1)你知道這艘船叫什麼船嗎?為什麼?

  (2)還有其它種類的船嗎?(全體同學欣賞圖片並議論)

  2.瞭解船的發展歷程,學生根據收集來的有關資料議論教師提出的問題。

  (1)師問:誰知道最初的船兒是怎樣的?(就是根木頭浮在水面上)

  (2)師:這樣的船造型真簡單,老師也能馬上想到幾種,你們看,這塊西瓜皮就可以成為一艘船。別看它小,至少可以裝載幾百、幾千只螞蟻。像這樣造型簡單又很實用的“船”,小朋友們還能想出幾艘嗎?(撐開的傘、香泡皮、瓶蓋等)

  (3)師:接著又出現了用木頭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師傅還在船上叉上風帆,就成了帆船,然後便出現了鐵皮船、氣墊船、快艇等。(課件出示相關船的圖片)

  三、設計創作

  1.師問:看了這麼多的船,你能畫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嗎?

  2.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作業展評

  師:讓我們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1.用剪刀將自己畫的大船按外輪廊剪下來,貼在老師準備的藍色大紙上。

  2.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在傘面上創造自己的影象,初步學習為自己畫的影象命名。

  2、體驗為圖象命名的樂趣。

  【活動準備】

  淡粉、天藍色的傘形紙,各色水筆,鉛筆若干。小雨背景聲音。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最近經常要下雨,所以小狐狸開的傘店每天都有人來買傘。這一天又下起雨來了,小動物們又來到小狐狸的商店裡來買傘。小狐狸很熱情地拿出幾把傘讓小動物們挑選。

  二、欣賞不同花紋的傘,鼓勵幼兒為傘命名。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嘗試為傘命名。例:x買了小花傘,x買了洞洞傘,x買了窗子傘。

  三、鼓勵幼兒自己也來做一把漂亮的傘。

  1、情景匯入:是啊,天下雨了,每個人都需要一把傘,這樣才不會被雨淋溼。可是小狐狸說,這麼多人需要傘我一個人來不及,我做的一些漂亮的傘都賣完了,我這裡只剩下一些做到一半的,沒有花紋的傘。如果小朋友需要傘的話,就請小朋友自己來把這些傘畫得漂亮一點。

  2、出示沒有花紋的傘,幼兒選擇,用水彩筆來裝飾傘面。

  3、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幼兒為自己畫的傘命名,如果幼兒還不會命名,教師可以幫助幼兒來為自己畫的傘命名。

  4、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及時觀察並鼓勵能夠為自己的傘命名的幼兒。

  5、幼兒在作畫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提示幼兒在傘面上畫的時候,可以一邊畫一邊轉動傘面。

  四、情景中游戲:

  嘀嗒嘀嗒下雨啦,快點我們也來撐起小雨傘吧。

  為幼兒提供一支鉛筆,將小傘撐起,幼兒在雨聲音樂情景中踮起腳尖走路,體驗下雨在雨中撐傘走路的情景。

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透過記憶和想象,畫出自己參加勞動時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2.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繼承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的光榮傳統,鍛鍊自己勤勞的'雙手,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和難點:啟發學生回憶和描繪勞動時的人物動態。

  教學準備:

  1.小學音樂第一冊的《勞動最光榮》和《我有一雙勤勞的手》的錄音磁帶、錄音機;

  2.製作幻燈片;

  3.佈置學生課外觀察勞動時的人物動態。

  教學過程:

  一、橫向引題。

  勤勞勇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剛剛在第八冊語文課本中學過《勞動最有滋味》一課,文學家老舍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勞動會使我們心思細膩。熱愛勞動才會使任何工作都做得仔仔細細、妥妥貼貼。勞動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因此,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中國人,更應該從小熱愛勞動。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

  二、啟發回憶。

  1.播放歡快的童聲合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我有一雙勤勞的手,樣樣事情都會做。洗衣裳呀補襪子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爸爸他也喜歡我……”聽著甜美驕傲的歌聲,大家彷彿回到了自己曾經勞動的場面……

  2.讓學生各自敘述自己搞過一些什麼勞動,在家裡、在學校、在公共場合,做了一些什麼事?心裡的滋味如何?

  3.啟發學生回憶自己勞動時還有誰參加?在什麼地方?周圍有些什麼? :

  三、講述畫法。

  1.分析欣賞。開啟教材。你們看,這些小作者把他們勞動時的情景都表現出來了。有的同學畫的是在家裡幫爸爸媽媽千千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的小朋友畫的是在學校、在其他公共場所勞動的情景。透過大家勞動的不同姿勢以及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幹得多麼起勁,從而很好地表現了同學們熱愛勞動的精神。

  2.記憶想象。畫的時候,首先確定畫什麼內容。如果參加勞動的人很多,就要用不同的人物姿態來表現,這樣畫面才生動自然、豐富多彩。教師打出課前畫好的勞動時的不同人物動態的燈片,啟發引導學生回憶,加深理解。

  3.畫時下筆要肯定,動作、人物比例畫得不夠準確並不重要。只要畫出了人物動態特點、勞動內容以及當時的場面就行,只要畫面具有美的感受就是一幅好作品。

  四、學生創作。

  1.佈置要求:回憶自己參加家庭和公益勞動的情景,並仔細畫出來。

  2.播放童聲合唱《勞動最光榮》:“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釀蜜糖。幸福的生活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歌聲給小朋友們營造了一種歡快的創作氣勢,激發了大家創作的興趣和靈感,更激發了大家熱愛勞動的精神。

  3.隨時表揚下筆大膽、創作有新意的學生。

  五、總結全課。

  展示優秀作業,肯定學生的進步。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不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而要做勤勞勇敢的一代新人!

美術教案 篇9

  課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講解、欣賞、觀察、比較和練習相結合。

  一.教學目的

  透過線造型素描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運用結構線表現物體之間的比例、輪廓、體積、對比、遠近、方法和透視等的作畫方法,培養學生對形體結構的理解能力,發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講解線造型的功能和線造型素描的步驟。說明物象形態內部的構造特點決定了處部形態的面的性質。

  難點:運用結構線刻畫物體內部和外觀的組合關係,直至結構本身。

  第一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1.線徒刑的素描作品數幅,明暗素描作品數幅;2.立方體和圓柱體框架模型一個;

  學具:軟芯鉛筆、橡皮、課本、作業本。

  第一課時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堂常規及學習用具的準備(2)。

  (3)匯入新課線造型素描作品數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數幅,(4)給學生欣賞、鑑別、然後講解。

  設問:線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點和不同點

  (5)講授新課

  1.線造型素描的特點及線的造型功能。

  線造型的素描圖是透過線結構的運用,直接體現和暗示物體的體積、遠近、方位和對比等牲,表現出物體內外部組合關係及前後左右的空間狀態。

  線造型素描剔除或減弱明暗色調層次,強調物體本質的實在的形體結構,所以表現物象的效果明確、肯定、清晰和剛勁有力。

  線徒刑素描是以線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結構,線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表現物象的外形輪廓,(2)勾畫形體的邊界。

  (3)表現物象的內外結構、空間位置、透視變化及物與物之間的組合關係。

  (4)表現物象的虛實關係、明暗關係及體積感。

  (5)表現物象的勢、力、節奏、韻律感,(6)抒寫人的情趣,(7)氣質。

  線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術專業方面方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且以圖解形式適用於理工科專業中,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一種徒刑技能服務於設計,在建築、園林、工業設計等圖紙繪製上,結構線的徒刑已成為工程技術人員的一種設計手段,廣泛適用到現代建設的各個產生領域中。

  1、立方體與圓柱體

  (1)立方體(對照立方體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體是一切形體的基礎,它的結構是由大小相同的六個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關係而構成的。

  圓柱體是以長方形的長邊為軸,旋轉360。而構成。也可以說是由無數個相同的圓面疊楊(如硬錢幣疊成一圓柱體)

  教材P14上圖,立方體與圓柱體結合圖形是說明立方體內可以產生一個圓柱體,圓柱體在立方體內的構成是以一個正方體的二分之一邊為軸,以立方體一個面的中心點為圓心,旋轉306而成。圓柱體的立體感可透過頂底面的透視圓面體現。

  (6)作業要求

  1、臨摹P14立方體和圓柱體範畫。

  2、用3B、和6B鉛筆作畫,3、要求表現物象透視準確,4、結構清晰。

  (7)課堂小結:

  選出一部分作業講評,指出優缺點,佈置下節課的學具準備。

  第二課時

  (1)教具和學具準備(2):

  教具:1、立方體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膠做兩個相等的長方體模型,把它們拼在一起是一個立方體;3、大幅基本形體切詮彝跡?、能進行切挖的軟性固體材料。

  學具:蘿蔔、柑桔、蘋果、肥皂、泥巴等軟性材料;2、小刀、鉛筆、橡皮、課本、作業本。

  (3)組織教學:

  (4)復(5)習舊課,(6)匯入新課

  我們瞭解立方體及圓柱體的構成,那麼把這些基本形體進行切挖後,會是怎能樣一種結構變化呢

  (7)講授新課

  板書:基本形體的切挖:

  1、立方體的切2、割與組合:

  課本P14下圖說明從立方體中間切開成為兩個長方體,然後將這兩個長方體可以拼疊成各種造型(用二個長方體拼疊演示)

  切去立方體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體三個相鄰的面的面中心點,並把每個面分成四等分。然後將三個相鄰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塊做一個立方體,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處,以便演示,並用紅色在立方體相鄰的三個面上畫出垂直水平線,切去後的截面用三種別,(自制模型進行演示)

  2.圓柱體、球體、錐體的切挖:

  用較規範的蘿蔔、桔子或蘋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課堂進行切挖示範,揭示圓信體、球體、錐體被切去一部分後的結構變化,並掛出以線徒刑的切挖結構圖。

  (8)作業要求

  作業一:臨摹P/15四種基本形體切挖圖。

  作業二:可任選一種基本形體作切挖練習,如立方體可用肥皂塊、泡沫塊等;圓柱體可用蘿蔔等;球體可用柑桔、蘋果等。將切挖後的傷口放在課桌上進行寫生。

  要求運用虛實、輕重不同的線條描繪聲繪出物件的內部與外觀鐵組合關係。

  課堂小結

  對切挖練習及以線造型寫生較好的作業進行表揚,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佈置下堂課的準備工作。

  第三課時

  (1)教具和學具準備(2):

  教具:大幅《口杯與肥皂盒》步驟然圖範畫一張。口杯與肥皂盒三組靜物。

  學具:4B或6B鉛筆、橡皮、課本、作業本。

  (3)組織教學:檢查學生課堂常規及學習用具。

  (4)復(5)習舊課,(6)匯入新課:

  透過前二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獲得以下兩點認識:

  (1)物體的外觀形態特點,(2)都取決於它的構造特點。

  (2)任何物體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構成,面歸納起來有三種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側、水平、垂直、傾敘的面等),有性質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這些面按照物體的結構形式、組織、聯結起來,構成物體的外部形態。

  物體的外觀形態只有藉助於光的作用才能顯示出來,然而,線造型的素描特點不是藉助光的作用所產生的明暗形態來刻畫物體的結構體積,而是用結構線來表現物體的內部與外觀的組合關係,直至結構本身,所以,瞭解物象形態的構造形態的構造特點和外部形態的面的性質,是畫好線造型素描的關鍵。

  (7)講授新課

  板書:口杯與肥皂盒

  線造型的素描步驟(結合課本P16“口杯與肥皂盒“進行講解):

  (1)面對寫生的物體,採用剔除或減弱明暗光影的方法,從整體出發,觀察和找準物體的基本形,用線和點標出,並注意畫面構圖。

  (2)用輔助線畫出物體的大體輪廓,形體結構,透視變化及物與物之間的組合空間位置。

  (3)用線準確地刻畫出物體的內外部結構關係、透視關係、體積感及物與物之間的組合空間關係。

  (4)調整修改,使畫面效果完整。

  3、透視法則的運用(結合範畫講解)

  平等透視法則,成角透視法則和圓形透視法則應結合步驟圖滲透講解,不宜過多涉及透視知識。

  5、作業要求

  要課作業可安排寫生“口標與肥皂盒“,也可臨摹課本16的範畫。用軟芯鉛筆作畫(4B或6B),作業要求輪廓比例基本準確,構圖適當,透視準確,並能初步運用不同線條表現出物體的內外組合關係和窨立方體形態。

美術教案 篇10

  一、教學實施建議

  1、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校園場景線描寫生。色彩寫生各一幅;一組靜物及名畫家作品若干幅。

  (2) 學生準備學具:名畫家作品資料若干幅。

  2、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選擇在校園中開始進行教學。教師帶領學生遊覽校園環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校園中具有美感特徵並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區域性,進行必要的觀察提示。

  ②回到教室中繼續進行課堂教學。出示教師課前所作的校園寫生範畫,靜物線描及色彩範畫,引導學生欣賞並討論教師是怎樣基本正確地表現出校園場景和靜物的藝術形象的。

  (2)發展階段

  ①用多媒體裝置播放生活真實場景影片資料片及表現性美術作品,提示學生加以比較分析、討論。

  ②欣賞作品,鼓勵學生自由選擇作品進行分析,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小結:師生共同用討論的形式,以寫實的手法對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進行客觀真實的反映,傳達出創作者對所表現的事物的認識和情感,是美術創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3、課後拓展

  提示學生注意所能見到的美術作品,哪些屬於再現性的創作,欣賞、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現的具體物象。

  二、教學評價建議

  透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看學生是否基本瞭解了美術作品再現性創作的概念。

  教案設計

  課題:美術可以再現生活真實(第1課時)

  一、基本理念:美術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依據《美標》注意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

  二、設計思想:以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且把學生在學習情緒和生活經驗納入課堂,創生知識 ,教學才更富吸引力。本課透過對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寫生和創作,體會其不同的創作規律,增強學生表現自然和生活的能力,增進學生熱愛自然和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再現生活真實的美術作品,體驗其視覺感受,瞭解其源於生活真實,而又高於生活真實的美感特徵。

  2、透過師生對作品藝術形象的分析,評述和討論,使學生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現手段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徵。

  四、教學重點、難點:欣賞討論作品;藝術表現手段、特徵;

  五、教師準備教具:一組靜物,範畫四幅,名畫家作品若干幅。

  學生準備學具:名畫家作品資料若干幅。

  六、教學過程:

  1、匯入:(提問)同學們在這所中學已經學習生活一年多了,請你說一說我們的校園最美的地方,或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地方。

  2、新授:選擇在校園中開始進行教學。教師帶領學生遊覽校園環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校園中最具有美感特徵並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區域性,進行必要的觀賞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