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精華】水教案模板彙總5篇

水教案

【精華】水教案模板彙總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水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喜歡玩水,在玩的過程中感知水會流動的特性,並獲得有關的經驗。

  2、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樂意用語言表達所看到的現象。活動重點:使幼兒喜歡玩水,在玩的過程中感知水會流動的特性,並獲得有關的經驗。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樂意用語言表達所看到的現象。

  活動準備:

  1、塑膠筐、杯子、瓶子、勺、叉2、沒洞的飲料瓶、紙杯:有洞的飲料瓶、紙杯

  活動過程

  1、 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觀察、瞭解操作材料: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 備了這麼多的東西。請你們用這些東西和水娃娃玩遊戲。待會兒來告訴老師,你是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2、幼兒分組操作

  (1)讓幼兒用勺子往塑膠筐和瓶子裡灌水,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說說灌水的結果。

  (2)讓幼兒用調羹、叉子舀水,並談談發現了什麼現象

  3、幼兒討論

  (1)說說剛才是怎麼和水娃娃玩遊戲的,發現了什麼?

  (2)筐裡為什麼盛不住 水?

  (3)叉子為什麼不能舀水?

  4、再次出示新的材料,提出要求老師這裡還有一些瓶子、紙杯,用他們來裝水會怎麼樣呢?你們去試一試吧?

  5、幼兒分組操作。

  (1)讓幼兒用紙杯來裝水,引導幼兒用手觸兩股水,說說有什麼變化。

  (2)讓幼兒用飲料瓶裝水,引導幼兒觀察水是如何從洞裡噴出來的

  6、幼兒再次驗證、操作

  7、組織幼兒說說。你請了什麼東西來幫忙?飲料瓶還會漏水嗎?

  8、小結今天,小朋友們會自已想辦法來幫助水娃娃,真能幹!水娃娃不僅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它。我們要像對待好朋友那樣愛護水娃娃、保護水娃娃。活動延伸讓幼兒繼續用有一個的飲料瓶來玩水,引導幼兒將瓶子裝滿水後,並在水中把蓋子擰緊,拿出後會怎麼樣?再把瓶蓋開啟,又會發生什麼現象?讓幼兒在玩水的過程中初步感知大氣壓力與水流動的關係。

水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和仔細觀察,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

  2、能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對自己的觀察和發現做好記錄。

  3、有積極的探索興趣,有大膽發言的慾望。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份水,一份醋、一份油,備用的水、醋、油。

  2、筷子若干

  3、記錄板、記錄紙(帶標記的)、黃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一杯水,一杯醋。

  老師:老師這邊有兩個杯子,一杯是水,另外一杯裡是什麼呢?誰來猜一猜?

  幼兒:是醋!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知道是醋了,那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我是聞出來的。

  老師:你們真棒,小鼻子真靈,一下子就聞出來了,這杯子裡就是平時我們吃的醋。

  2、老師:那如果把醋倒在水裡,會怎樣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自由猜想並表述。(幼兒:水會變成醋的顏色。)(老師:水和醋融在一起了)

  3、幼兒操作並觀察:醋倒入水中發生了什麼?

  老師:那究竟是不是和小朋友猜想的一樣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和醋,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下,把醋倒在水裡,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不過要記住在倒醋的時候要嘴對嘴慢慢的倒(老師示範),不要把杯子弄倒了。倒好了,你可以用筷子攪一攪,再觀察。

  4、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

  老師:請你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幼兒:我發現。。。

  出示老師的記錄現象示意圖:小朋友把醋倒在水裡,這樣你們還能分清哪邊是水哪邊是醋嗎?(不能)原來醋和水融在一起了。

  二、第二次猜想。

  1、出示油杯:老師這邊還有一點油,那如果把油倒在水裡,又會怎樣呢?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大膽地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再進行自由猜想的表述,

  老師:老師先讓你們的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那怎麼記錄呢?老師來說一說。

  出示記錄紙:看看紙上有什麼?(?眼睛 兩杯水)

  老師:那你們覺得應該把猜想記錄在哪裡呢?為什麼?(記錄在?的下面)

  老師:請你們把凳子下的記錄紙和筆拿出來,黃顏色的蠟筆就代表油。好,開始記錄吧。

  老師:先把記錄好的紙放在腿的前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猜想的?

  幼兒拿好自己的記錄紙上來表述。

  幼兒第二次操作,仔細觀察,並將觀察到的現象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

  老師:那是不是這樣呢?等會兒老師還要讓你們自己去試一下,看看跟你的猜想是不是一樣。在做實驗時,也要把油輕輕的倒在水裡,然後用筷子攪一攪,最後蹲下身子觀察,觀察到的現象才準確。觀察時要等幾分鐘再觀察,等到水面不動了,你才能回來把你看到的記在眼睛的下面。

  老師:我們要怎麼觀察?幼兒說一遍,老師補充一下。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

  老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記錄的結果跟後面的老師說一說,也可以貼到前面黑板上和其他的小朋友說一說。

  讓幼兒把帶有標記的記錄紙貼在展示板上,讓幾個幼兒上來講一講。

  老師: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我看到油在水的上面。

  老師:那你剛才猜想的是什麼呢?哦,原來猜想的不一定就是對的。

  老師: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再來試一試,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實驗驗證

  小結:我們把油倒在水裡,不論用筷子怎麼攪,最後都是油浮在水的上面。它們分成了兩層,說明油是不溶於水的。

  三、延伸問題。

  老師:今天我們發現油是浮在水面上的,那能不能讓油和水也溶在一起呢?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來探討,好不好?

水教案 篇3

  一.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裡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新增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裡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本次活動採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

  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採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後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後,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慾望。

  說一說:

  本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幼兒可以透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儘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並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師到的水一樣嗎?那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裡,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讓幼兒明白,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裡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

  本環節是採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麼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麼方法制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透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示範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一)活動目標:

  1.透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準備:

  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麼多的糖在水裡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裡,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四)活動建議:

  本活動可以放在大班上學期進行,活動應採取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以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五)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透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透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水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佈狀況;

  水與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水汙染的後果及防止水體汙染;

  瞭解水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及查閱媒體資料,獲取資訊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水對人類的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及水的組成,在處理這一節教材時,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作為研究的線索。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前佈置研究課題,給學生一週的時間查詢相關資料,特別是突出媒體資訊量大的優勢,透過網際網路輸入關鍵字詞搜尋相關資訊,並要求學生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每2-3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透過課前準備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製作成powerpoint簡報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透過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特別是展示成果,無論對哪類學生來說,只要付出勞動,都會有收穫,真正體現初中義務教育的全員性和教育的全過程性。特別對初中學生來說,強烈的表現慾望成為其學習過程的根本動力。水資源的有限,人類對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業化程序對水體的汙染,對學生來說,有的可能瞭解很多,有的學生會一無所知,教師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對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保事業大眾化的具體體現。

  水的組成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

  1. 水的宏觀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組成。

  2.水的微觀構成,即:定量。每個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數目,從而得到水的分子式。這兩個過程應有意識地加以區分,這樣有助於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的一般方法,為今後學生進行學習打好基礎。電解水的實驗是完成上述兩個任務的經典實驗,可以結合有關物理知識介紹實驗裝置,特別是電極的極性,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然後結合有關資料幫助同學進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嚴謹性。

  方案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過程

  本節課按一課時安排。但應在上課前一週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透過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站,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進行展示活動,可以由學生採用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課前任務佈置: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①從外層空間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麼還要加以規劃和保護?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有浪費水的現象嗎?結合自己的實際,我們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為,可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們周圍,水資源保護的狀況好嗎?你認為哪些行為會使水質受到不良影響?

  ④從目前來看,淡水缺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區,乾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豐富的,你有什麼好設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須是自己的設想,不一定正確,不必追求科學性,但需從可行性和經濟角度出發)。

  ⑤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改變人的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做到節省淡水?舉具體措施或歸納一些節水的小竅門。

  (2)查閱相關網站,從網上獲取相關資訊,結合自己的觀點,對這些資訊進行加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措施是可實施的。

  (3)2-3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製作成Powerpoint簡報或製作成小展板,供課堂交流用。

  2.課前準備工作:

  教師課前可以將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素材瀏覽,對觀點(或措施)相近的小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於討論進行得全面。對有創意、有價值的的設想,不考慮其可行性或嚴謹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使變得活潑。

  3.課堂教學:

  分為兩個階段。

  (1)教師將課題引入後,由學生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此過程大約用時25分鐘。教師可將已收集的資料片當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認識。

  (2)由教師以實驗為突破口,演示電解水的實驗,根據電解過程中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檢驗,得出水的元素組成,再根據氣體的體積、,兩種氣體的密度,推導水的組成。

  (完成電解水的實驗最好使用霍夫曼,若沒有,可根據教學參考書P89的裝置自行製作,所用試管選用帶刻度的,以便於尋找電解產物量的關係。為增強水的導電能力,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這一點一定事先向學生做交待。避免與可的有關知識矛盾。)

  4.課後小結:

  對本節知識內容進行小結,簡要介紹建國以來興建的水利工程,將蒐集到的圖片、影片資料做展示,加強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最後將製作精美的展板放於牆報展覽。

  探究活動

  1.洗衣間內自制節水裝置。

  2.用簡單的易得的材料改造衛生間,使之節約用水。

  3.廚房內自制淨水裝置。

  4.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撰寫一篇題為《假如地球上沒有水,世界將……》

  要求文體不限,語言流暢,想象豐富,字數為800-1200字。

  課後討論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已經啟動,為了避免“先汙染後治理”的彎路,環保觀念和措施應貫徹於西部開發的始終。請你根據課本知識談談:在西部開發過程中,為避免水被汙染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水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觀賞課本中的插圖,整體感知周莊水鄉動人的情韻。

  2、讓學生說說作者三次遊周莊留下的印象。

  3、重點研讀、品味作者第三次遊周莊的段落,欣賞文中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

  教具準備

  1、選一幅周莊水鄉的圖畫,張貼於黑板。

  2、畫一幅周莊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崑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裡。春秋戰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一儲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澱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裡的動人水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並藉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教師檢預習效果。

  斑斕

  顔色錯雜燦爛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瑩

  光亮透明

  參差

  指不整齊,不一致

  諦聽

  仔細聽

  嫻熟

  熟練

  搖曳

  搖動

  如訴如泣

  形容聲音柔細

  瞬息萬變

  形容極短的時間

  內變化多

  稍縱即逝

  稍微一放鬆就會消失

  3、自讀課文,並思考:

  (1)“我”曾經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麼?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遊記有什麼不同?

  三、精讀課文

  1、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提問:開頭三段,敘述周莊水鄉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那麼,“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3、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一段。並細細品味。

  第2課時

  一、複習鞏固

  二、講解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旱情景和感受。

  1、默讀第5處自然段,並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思考:

  作者第三次遊周莊時,重點描寫了在古鎮盡頭看到的節日夜景,他是按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後順序

  空間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遊,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過拱橋,而至古鎮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節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的歡呼。

  2、歷史與現實相聯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悠遠的歷史與現實有機的聯絡起來?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總結。

  3、提問:文中除了寫石橋、流水外,還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了彩燈、花船及禮花,寫一個古鎮為什麼要這樣寫?

  表現了古鎮水鄉在改革開放後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並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三、朗讀附文《江南》,想想詩中描寫的江南與課文描寫的江南有什麼不同?

  四、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也無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