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範文(精選7篇)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範文(精選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環境的美,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和保護,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

  2、掌握一些環保方面的小方法,以及區分垃圾的種類。

  3、願意交流,自覺養成保護環境、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重點:

  願意交流,自覺養成保護環境、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難點:

  掌握一些環保小方法,以及區分垃圾的種類。

  活動準備

  ppt課件垃圾分類教具音樂《邋遢大王》小熊頭飾

  一些實物垃圾(零食袋子、香蕉皮)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律動《邋遢大王》,匯入活動。

  提問:小邋遢到底是誰呀?(請個別幼兒說一說)我們一起數三個數,它就出來了。

  小熊做了什麼邋遢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發現垃圾,知道垃圾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1)情景表演:小熊一開始感覺餓了,拿出香蕉,直接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看見手髒了,就拿出紙擦手,又把紙扔在了地上,下來邊走邊吃,一遍隨地扔垃圾,渴了,喝了飲料,瓶子直接扔在了河裡,下來來到了目的地,拿出零食邊吃邊扔垃圾。(教師表演)

  (2)討論:你們喜歡小熊這樣做嗎?那它應該怎麼做呢?(扔垃圾桶)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幫一幫小熊,把這些垃圾扔到垃圾桶裡。

  2、亂扔垃圾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小結:亂扔垃圾會汙染水資源,會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會汙染大氣,亂扔垃圾也會給我們的環衛工人增加很多的工作量,高空扔垃圾也容易誤傷他人。那我們生活中都是怎麼樣處理垃圾呢?(幼兒分享)

  3、播放ppt,引導幼兒將垃圾進行分類。

  (1)觀看ppt1,瞭解分類垃圾桶與之前垃圾桶的區別。

  (2)依次出示ppt,有害垃圾“紅微微”。

  ①引導幼兒說出是什麼垃圾?它是什麼顏色?

  有害垃圾就是對我們身體或者環境造成直接危害的垃圾。請個別幼兒分享他知道的有害垃圾有哪些?

  出示更多有害垃圾圖片,教師補充小結

  ②逐一出示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等ppt,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並請個別幼兒回答。

  ③教師出示其有關垃圾的圖案ppt

  教師小結

  4、請個別幼兒初步體驗食物垃圾分類(我們學習了垃圾分類,誰願意幫助小熊把它扔的垃圾進行分類)

  5、幼兒分組進行操作,鞏固加深幼兒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遊戲:送垃圾回家

  (1)規則:第一組:每組五人,每人一份材料,找不同,找出不屬於這個垃圾桶的垃圾,用圈圈圈起來

  第二組:每組五人,每人一份材料,曲線遊戲,把相對應的垃圾和垃圾桶用線連起來。

  第三組:是五人合作遊戲,把卡片投放進相應的垃圾桶

  第四組,也是五人合作遊戲,把垃圾卡片貼在對應的標識下面。

  要求:鼓勵幼兒勇敢的挑戰自己

  完成後大家迅速回到座位,每組找一位小朋友帶上材料跟大家分享。

  (2)請個別幼兒分享

  5、教師總結

  結束部分:

  音樂律動《邋遢大王》,自然結束。

  活動總結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很多小朋友都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幼兒希望被肯定、被鼓勵,因此在孩子們回答問題後都應該及時的給予肯定,同時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從周圍發生的種種現象中讓他們對這個環境保護有更深入的瞭解,在後面遊戲中,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有層次的進行操作練習,讓每個幼兒都能有所進步。

  總之,如果讓我從新開展這次活動,我會先從自身的教姿教態上嚴格要求自己,在匯入環節更加簡潔明瞭些,同時聽取更多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意見提升自己的教學手段,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多樣化,不斷地提升自己、突破自己。

  活動亮點:

  1、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在遊戲和操作學到知識,得到提升。整個活動環節清晰流暢,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學習特點。

  2、活動以邋遢小熊為支撐,讓幼兒在主動體驗和遊戲中輕鬆愉悅的獲取知識,有效的達成活動目標。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知準備:幼兒對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認識,看見過垃圾場、垃圾堆。

  2、材料準備:

  一、觀察垃圾場圖片,瞭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壞處。

  1、瞭解垃圾的處理方法以及給人們帶來的害處。

  師:我們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來越多。這麼多的垃圾都到哪裡去了呢?用以下這些方法來處理垃圾有什麼缺點?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害處?

  掩埋法:佔空地,汙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蒼蠅、病菌;

  焚燒法:容易產生煙塵汙染;積肥法:農業生產幾乎都不用積肥了。

  2、啟發幼兒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垃圾?

  二、引導幼兒為垃圾分類。

  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滿足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好奇,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習。使幼兒透過主動討論、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讓幼兒將環保行為在自律的基礎上用各種有效方法去監督。

  活動目標

  1、電腦課件(錄影內容:美麗乾淨的辦公樓。又髒有亂的小區)

  2、佈置乾淨的白色玩具區域和髒亂的蘭色玩具區域。

  3、事先準備收集一些廢舊品材料(各類實物垃圾,如舊報紙、果皮、廢紙盒、礦泉水瓶、清潔精瓶、衣拉罐、廢電池等。)

  4、準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

  一、活動過程實錄播放錄影(錄影內容:美麗乾淨的辦公樓。又髒有亂的小區)提問討論。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觀看錄影,老師提問一下:

  1、小朋友都看到什麼了?你們喜歡是哪個地方?為什麼?

  2、說說你知道的垃圾有哪些?

  3、如果到處都是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成什麼樣?

  4、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環境呢?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

  二、幼兒參與評選“玩具區域”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0”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四、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做進一步分類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家長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1、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索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老師及其他幼兒的講解和回答;並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2、絕大多數幼兒透過探索活動了解了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園配合,激發幼兒初步的瞭解。

  幼兒參與積極,本班幼兒的水平和個別差異應該有更深的瞭解。利用幼兒熟悉的玩具區域引導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有效的調動和保持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中能適度的給幼兒以幫助並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內容選自中班《幼兒創意學習課程》第八冊《美麗村》的一節社會領域活動。《綱要》提出:"4-5歲幼兒社會認知能力明顯提高,有意行為開始發展,並具備了用簡單語句交流的能力。"我班幼兒知道垃圾不能隨便扔,但是沒有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不知道有些垃圾還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冊教材的主題目標是認識環保標誌,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來保護環境。學習垃圾分類,培養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本次活動旨在透過培養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意識,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如今生活垃圾越來越多,不僅影響自然環境,更是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在幼兒周圍的環境中也會產生很多垃圾,但在幼兒眼裡卻太過平常並不以為然,因為他們對垃圾的危害及如何處理缺乏瞭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導。透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誌,並透過分類操作,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迴圈再利用的同時,更好地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從小培養幼兒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並能帶動家庭、帶動身邊的人為建立良好生活環境做出貢獻。

  我將垃圾分類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將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設計思路: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一、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一)認識垃圾分類標誌。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後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1、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膠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花圈的,再說不花圈的)

  2、提問:誰願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3、個幼回答。

  小結:哦,原來廢紙類、塑膠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把分類圖片貼過來);廚餘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貼圖)(配課老師收走記錄表和筆)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讓孩子多說,讓家長重點解釋)師:好處多大呀!咱們班裡就有垃圾,快行動起來把垃圾分類吧!(垃圾要擺放到教室周圍)

  1、幼兒操作。

  小結:區域活動時,讓我們一起動手做一些這樣的分類垃圾箱,將它們擺在家中、擺在我們的小區裡,用來提醒我們的爸爸媽媽,提醒身邊的人,將垃圾分類處理,環保小衛士們,行動起來吧!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準備

  課件,廢舊垃圾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垃圾與生活的關係。

  1、出示地球媽媽圖片。

  師:今天,老師把地球媽媽請來了,你們看,她怎麼了?

  師:她為什麼這麼傷心?

  2、瞭解垃圾及垃圾與我們生活的的關係。

  師:你認識這些垃圾嗎?是什麼垃圾?

  師: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如果大家不講衛生,亂扔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得怎麼樣?

  師:你們有什麼好辦法減少垃圾或處理垃圾?

  二、垃圾分類

  師:剛剛,地球媽媽請小朋友把垃圾扔進了一個垃圾箱裡,覺得太亂了,想請你們分分類,好嗎?

  師:老師這裡有3個垃圾桶,表示什麼意思呢?

  讓幼兒自己探索各種垃圾的分類。

  看影片,聽清潔小博士進行介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質。然後進行檢查剛剛幼兒分的垃圾。

  師:根據剛剛學的小本領在分一次,這次可不能錯嘍。

  再一次檢查

  三、結尾

  師:剛剛我們知道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還有有害物質的小本領,現在我們回去把教室的垃圾也進行一次分類吧!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瞭解人們處理垃圾的一些方法。

  2、增強小朋友的環境意識。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1、要求小朋友時時刻刻記住不能亂扔垃圾,要丟進垃圾箱裡。

  2、讓小朋友去影響周圍的人及家裡的人,知道垃圾對人們的危害。

  活動準備

  1、大籃子一個

  2、每個小朋友從家裡帶來報紙、易拉罐,紙盒子,玻璃瓶等廢物品。

  活動過程

  1、透過談話,引導小朋友說出垃圾就是不要的東西或者沒用的東西。

  2、告訴小朋友不要的垃圾要扔進垃圾箱裡,如果我們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來越多,就會對我閃閃的健康造成影響。

  3、讓小朋友知道人們把垃圾放進垃圾桶然後一環衛工人把它運到垃圾場,進行處理。

  4、引導小朋友給垃圾分類:

  (1)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如塑膠袋等。

  (2)不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臺果皮,菸頭等。

  (3)有害垃圾:如電池,應該放進專用垃圾箱,這樣能防止汙染環境。

  5、教育小朋友平時要愛護環境,不隨便亂扔垃圾,爭做“環保小衛士”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汙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汙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佈置髒亂的小熊家和潔淨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毛巾架一個、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2、教師介紹垃圾箱,幼兒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投放情況。在操作中學習正確分類。

  3、根據幼兒投放垃圾的情況,提問:

  (1)你為什麼要將這個垃圾放在綠(紅)色的垃圾箱裡?

  (2)什麼叫可回收?

  (3)為什麼不可回收?

  4、昇華幼兒經驗,討論亂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僅不亂扔垃圾,還要少製造垃圾。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5、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介紹垃圾分類的圖片,讓幼兒在課外連線。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6

  (一)教學目的:

  1、透過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垃圾與人類的關係,知道我們可以變廢為寶。

  2、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活動準備電腦課件、垃圾桶、圖書、照片等。

  (四)活動流程:討論活動——查詢資料——交流表述——延伸活動

  (五)活動過程

  1、討論活動

  出示垃圾筒,引導幼兒討論:

  這是什麼?什麼是垃圾?垃圾有沒有用?

  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那我們該怎麼辦?

  2、查詢資料

  (1)和好朋友一起找一找,看一看處理這些垃圾有什麼好辦法?等會兒來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自由結伴進行,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

  3、交流表述

  (1)請每組的代表來交流自己一組找到的處理垃圾的方法。

  (2)播放電腦課件,引導幼兒觀看並對垃圾分類有進一步的瞭解。

  4、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環保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夠按照物體標記將相應的物體歸類擺放。

  2、樂於參與數操作活動,鍛鍊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已帶領幼兒在園內撿拾過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垃圾標記,引導幼兒觀察認識。

  師:今天,教師裡來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們是誰?他們的名字叫**標記。(幼兒先觀察再練習講述)

  2、教師操作情境表演,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以標記的角色講述)我今,請保天是來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樣子和我長得一樣,請小朋友找到後放在我後面的籮筐裡,好嗎?

  3、幼兒嘗試操作。

  請兩名幼兒上前看標記將可樂瓶和葉子放在貼有相應標記的籮筐裡,其餘幼兒在一旁檢查。(教師看操作情況給予指導)

  4、幼兒獨立操作,教師提醒幼兒看清楚標記再擺放垃圾。擺放後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檢查操作結果。

  5、延伸活動:帶領幼兒到居民小區撿拾垃圾並按類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