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陀螺》教案

《陀螺》教案

《陀螺》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陀螺》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陀螺》教案1

  設計意圖: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在玩中發現身邊的科學,並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激發幼兒對探索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

  在“轉動的陀螺”活動中,我們重視讓幼兒獲得直接的操作體驗,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發現轉動這一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引起幼兒對轉動這一現象的興趣,激發幼兒玩陀螺的願望。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藉助教師提供的材料,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用比較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透過引導幼兒操作和交流,調動幼兒的已有認知經驗,啟用幼兒的思維,從而使他們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第三個環節是活動延伸,因為影響陀螺轉動的因素有許多,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只可能發現其中的幾個因素。教師的提問能激發幼兒再探索的願望,拓展幼兒的思維。

  目標:

  1.對物體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嘗試在探索和比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準備:

  1.直徑6釐米左右的紅色塑膠圓片(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在塑膠片的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籤透過。

  2.直徑6釐米左右的黃色塑膠圓片(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在塑膠片的偏離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籤透過。

  3.牙籤(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棉籤,紙盒,吸管,記錄紙,筆。

  4.列印漢字“轉動”。

  過程:

  一、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現象

  1.出示漢字“轉動”,引出話題。

  師:今天玩遊戲前我先考考大家,這兩個是什麼字?

  師:看到“轉動”兩個字,讓你想到了什麼?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象?這些轉動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2.教師總結要素,幫助幼兒梳理蒐集到的資訊。

  師:我們發現生活中有許多轉動現象,這些轉動有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風扇、洗衣機、微波爐;有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帶、錦江遊樂園大轉盤等。

  3.承上啟下,引出任務。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玩會轉動的陀螺,不過今天的陀螺不是從商店裡買來的,而是要我們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索。發現影響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索

  1.教師介紹材料,交代任務。

  師:這裡有許多牙籤,還有紅色和黃色的塑膠片。請你嘗試用這兩片塑膠片製作兩個陀螺,比一比自己製作的兩個陀螺在轉動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想一想讓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黃色陀螺比較難轉,紅色陀螺比較容易轉。

  3.交流、分享,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牙籤在紅、黃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樣。

  師:你想用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你們為什麼都選擇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呢?

  輔助性問題:

  (1)紅色陀螺塑膠片上的小洞洞在什麼位置?黃色陀螺塑膠片上的小洞洞在什麼位置?

  (2)牙籤插在塑膠片的中心和插在塑膠片的旁邊做出來的兩個陀螺在轉動時有什麼不一樣?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牙籤插在塑膠片上的位置有關係。

  (二)轉動比賽

  1.師:大家都選擇了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現在請你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做的陀螺轉得穩。

  2.幼兒找同伴進行比賽,教師觀察指導,啟發幼兒思考:為什麼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轉得穩(或不穩)?

  3.師:現在你們陀螺上的牙籤都插在塑膠片的中心,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穩,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不穩呢?

  (幫助幼兒發現有的陀螺的塑膠片插在牙籤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膠片插在牙籤的下方,大家在轉動陀螺時用力方法也不一樣。)

  輔助性問題:

  (1)看看比賽的兩個小朋友的陀螺有什麼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膠片插在牙籤中間,塑膠片離桌面遠: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膠片插在牙籤下方,離桌面近。)

  [page_break]

  (2)為什麼同樣一個陀螺有時轉得穩,有時轉得不穩呢?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塑膠片在牙籤上的位置有關係,也和轉動的方法有關係。

  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在做陀螺、玩陀螺時發現了這麼多關於陀螺轉動的秘密。這裡還有紙盒和吸管,它們能變成陀螺玩具嗎?有什麼辦法讓這些陀螺轉得更穩呢?我們可以到活動區去探索,相信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陀螺》教案2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陀螺都是可以轉動的,並且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體驗玩陀螺的樂趣,並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自制的陀螺若干(包括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星形)。

  2、教師記錄表、即時貼形狀標記。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玩各種形狀的陀螺,感知陀螺的轉動。

  1、師: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陀螺,都有些什麼形狀呀?(引導幼兒看桌上的材料)

  2、師:每張桌上都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星形四種不同形狀的陀螺。請你們每人去拿一個陀螺玩一玩、轉一轉吧。

  3、師:你玩的是什麼形狀的陀螺?它可以轉起來嗎?你是怎麼讓它轉起來的?

  4、小結:小朋友真厲害,我們發現不管什麼形狀的陀螺都是可以轉起來的。

  (評析:各種形狀陀螺的出現,一下子就能讓幼兒感知到陀螺形狀的多樣性,激發他們玩陀螺的慾望。透過玩和介紹的過程,幼兒就能收集到更多關於陀螺轉動的資訊量,即不管什麼形狀的陀螺都能旋轉起來。這一環節讓幼兒玩陀螺的技能得以鍛鍊和提升,為下面的探究做好鋪墊。)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師:那猜猜看這些不同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看上去會是什麼形狀的?(師根據幼兒的猜測在記錄單上貼圖形,如下圖)

  2、師:到底這些不同形狀的陀螺快速轉動時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一試就知道了。

  3、幼兒探索發現自己玩的陀螺轉起來看上去是什麼形狀的,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可與身邊的小朋友交換玩其它形狀的陀螺。

  4、引導幼兒學說完整的表達,例如:圓形的陀螺轉起來是圓形的。

  師: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吧!你玩的是什麼形狀的陀螺?它在快速轉起來的時候是什麼形狀的?

  5、教師在幼兒交流集體驗證後小結並記錄。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星形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看上去都是圓形的。

  (評析:這一環我讓幼兒先猜測後動手實踐,凸顯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我給予了幼兒充分的自主許可權,考慮了不同幼兒的能力,讓他們選擇1—4樣陀螺去嘗試。在介紹環節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讓幼兒充分發展語言表述能力,從而總結出各種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這一科學現象,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三、延伸,激發幼兒探索其它形狀陀螺的興趣。

  師:那是不是所有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會是圓形的呢?請你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也去做做陀螺、玩玩陀螺吧!

  (評析:在課堂上我們只解決了四種形狀的陀螺在轉動時是圓形的,其它的形狀是怎麼一種現象還是一個未知數,為了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陀螺的興趣,所以將後續的探索延伸到家庭中。)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整個環節、思路很清晰,老師課前的準備工作也很到位,選材從幼兒感興趣的陀螺著手,所以幼兒參與和互動情況較好。活動中老師以一個個的問題帶著幼兒去探究和觀察,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說說中探索和發現各種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使幼兒獲得更多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然而教師的課堂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在幼兒介紹自己發現的時候,有錯誤的就要當場解決,加深幼兒的印象,不要拖到最後一起解決。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繞一個支點高速轉動的剛體。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幹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陀螺》教案3

  活動目標:

  ⒈引導幼兒在玩陀螺的過程中,探索發現與陀螺旋轉有關的各種相關因素。

  ⒉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望。

  活動準備:

  每張桌子上有三個小籮筐內裝陀螺,幼兒人手一份:1號筐中為形狀不同的小陀螺,2號筐中為轉動盤不同的小陀螺,3號筐中為軸不同的小陀螺。

  活動過程:

  ⒈匯入:小朋友,你們平時喜歡玩陀螺嗎?那你們誰的陀螺贏了?你的陀螺是怎樣贏的?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陀螺,請大家一起來玩玩。

  ⒉操作探索活動。

  活動一:

  ⑴先請小朋友玩紅筐裡的陀螺,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

  ⑵幼兒玩陀螺,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比。

  ⑶交流反饋。體溫:你跟誰比了?成績如何?為什麼會比他的快(慢)呢?

  ⑷驗證。我們再來比一比,看看到底為什麼?

  ⑸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形狀有關係。

  活動二:

  ⑴下面請小朋友玩綠筐中的小陀螺,比比誰的陀螺厲害。

  ⑵教師巡迴指導。

  ⑶交流反饋。

  ⑷驗證。

  ⑸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與陀螺的轉動盤有關。

  活動三:

  ⑴再請小朋友從黃筐中拿出陀螺來比一比。

  ⑵你們看他們手中的陀螺都是一樣的形狀,轉動盤和軸也一樣,現在轉的時間一樣長了嗎?

  ⑶幼兒比賽、驗證。

  ⑷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還與用力的大小、速度有關係。

  ⒊結束:進一步探索、設疑。

  小朋友,你們想想看,如果陀螺放在瓷磚上和放在地毯上,哪一個轉的時間長?這個問題老師把它留給你們自己去探索,好不好?

《陀螺》教案4

  教學目標:

  透過學生玩陀螺從中提出問題並能對所研究的問題自行設計研究方法,進行猜想和研究。從而培養了學生對自然事物的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應用的能力。

  教學器材:

  教師準備:陀螺、分組記錄卡片

  分組準備:陀螺、墨水、白紙、膠泥、帶色的卡片紙、

  沙盤、玻璃片

  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問:玩具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大家都喜歡它。今天周老師就帶了一個小玩具來,看大家認不認識。

  學生回答(略)

  師講:今天我們就一齊來玩一玩陀螺。

  (二)引導學生對陀螺進行觀察研究,提出問題並討論解決方法。

  教師出示陀螺

  師問:猜猜看,我手中的陀螺能旋轉多長的時間?

  學生猜測(略)

  師問:要想知道它能旋轉多長的時間,我們怎麼辦?

  (引導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透過動手做實驗去研究驗證。)

  師問:我們應該怎麼做來驗證?

  學生回答研究方法(略)

  師問:除了旋轉時間,同學們想想看,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去研究它?

  (啟發、引導學生對陀螺的外觀、旋轉速度、運動路線、穩定性、運動時間、旋轉接觸面、旋轉面的色彩變化等進行觀察和研究。)

  學生提出想法。(略)

  (三)學生分組研究,填寫記錄卡片,教師巡迴指導。

  師講:同學們已經提出了許多的想法,下面就請同學們按自己的想法去研究。並且把研究的內容簡略的記錄在記錄卡片上。比一比哪一小組的研究、發現的內容多。

  學生分組研究。

  學生記錄卡片

  姓名:

  組號:

  (四)學生彙報研究結果。

  師講:同學們剛才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下面就請每一小組的同學到講臺上向大家彙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情況。其他組的同學邊聽邊用老師發的評比卡進行記錄評分。

  1、學生按小組上臺進行研究彙報(要求簡要的陳述方法)

  2、學生進行評價記錄。

  學生評比卡

  組號內容評價

  (一個內容記一個好的內容記一個大)綜合評價

  填寫優、良、中、差

  填寫人

  (五)教師小結

  師講:今天透過同學們的研究,我們瞭解了陀螺的許多特點。過這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感想?

《陀螺》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知視覺暫留造成的奇妙現象。

  2、在遊戲中體會兩種顏色相配的陀螺旋轉後會產生新顏色的奇妙現象,並能認真記錄。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陀螺轉動時顏色的奇妙變化。

  教學難點:瞭解奇妙的視覺暫留現象。

  活動準備

  塑膠陀螺(幼兒人手一個)

  自制彩色卡片若干

  實驗大記錄表一張

  幼兒實驗記錄表(幼兒人手一份)

  油畫棒

  有關視覺暫留的幾種玩具

  活動過程

  一、出示陀螺,幼兒自由探索,激發興趣。

  1、玩陀螺

  師:寶貝們,大家快來看看,圖片上的兩位小朋友在玩什麼呢?他們看起來玩的很開心。大家玩過陀螺嗎?你們想不想來玩一玩呢?老師給大家帶來好多呢,一會兒就讓你的陀螺寶寶隨著音樂一起舞蹈吧!音樂一停,陀螺寶寶的舞蹈也要暫停,他們要休息一會兒。寶貝們聽明白了嗎?好,跳起來嘍!(播放音樂)大家玩的開心嗎?請你們來說說你是怎麼玩的?

  2、引出彩色卡片

  師:剛才老師也玩了玩,確實很好玩,可是我的陀螺寶寶說“我有點冷,我不想玩了”。哦,原來寒冷的冬天到了,陀螺寶寶也怕冷,所以他不願意和我玩了,不過,沒關係的,侯老師給它準備了一頂好看的帽子,這樣,它出來跳舞的時候就不會感覺冷了。大家看我給陀螺寶寶選擇的小帽子吧。(出示彩色卡片,引導幼兒觀察,說出卡片顏色)好,現在我要請它跳舞給你們看了。(音樂開始,教師分組給幼兒展示旋轉的陀螺)

  3、嘗試第一張卡片

  師:有的小朋友說他也想來試一試,那我們快來試試吧,看看你們轉動陀螺時能發現什麼小秘密?現在請小朋友給你的陀螺寶寶戴好帽子,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來試試吧!等陀螺寶寶停止跳舞以後把你發現的小秘密告訴我們。(提供紅黃卡片,播放音樂,幼兒旋轉陀螺,教師觀察)

  二、嘗試驗證,感知色彩變化,學會簡單的記錄

  1、師:請一位小朋友來大聲告訴我們你發現的秘密。(出示記錄表,幼兒回答,教師作好示範記錄)好,大家的小眼睛都特別亮,表現都很棒,你們可以為陀螺寶寶得到第二頂帽子,讓我們轉轉看吧!看看這次有什麼新發現?

  2、提供紅藍卡片,幼兒旋轉陀螺,再次探索顏色變化。

  3、請一位幼兒用完整的話表述陀螺轉動前和轉動時的顏色變化,並請另外一位幼兒幫著做好記錄。

  4、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帽子,那我們趕快來發現其中的秘密吧!(幼兒每人一張記錄表,各種顏色卡片)播放舒緩的音樂,幼兒操作記錄,教師觀察指導)。

  5、請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說說自己發現的小秘密。

  小結:寶貝們,你們都很了不起,就是一個個小科學家呀!發現了這麼有趣的現象,那咱們來想想,為什麼兩種顏色轉動起來就會出現一種新顏色呢?(幼兒回答)鼓勵幼兒的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觀看影片,展示幾種有關視覺暫留的小玩具,再次引起幼兒興趣。

  1、觀看影片

  師:偉大的科學家伯伯也發現了這個秘密了,並給這種奇妙的現象取了個名字,叫做“視覺暫留”。當我們看卡片時,看到了紅色,在轉的時候紅色不會馬上消失,而會在眼前停留幾秒鐘,緊接著黃色也映入眼前,兩種顏色就重疊起來了,也就形成了新的顏色——橙色。

  2、引起興趣

  師:原來視覺暫留現象就在我們身邊呀,就連好看的動畫片也是根據這個現象製作成的,老師也試著根據這個科學原理做了一些小玩具。(出示玩具,簡單操作,讓幼兒說出發現的小秘密,並請幼兒來玩一玩。)看來我們都可以當小魔術師了。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感受,就能發現好多的小秘密。請小朋友慢慢去發現吧!

  3、小結

  寶貝們!今天大家和侯老師一起見證了陀螺的顏色變化,還了解了“視覺暫留”現象。一會兒我把這些好玩的玩具放到咱們的科學探究區,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繼續來玩。

  四、活動延伸

  寶貝們,今天老師和你們在一起特別開心,我想和你們繼續做好朋友,同時,我有兩個小願望想讓你們來幫我實現,我想看看三種顏色或多種顏色的陀螺轉動起來的變化,那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製作好嗎?還有一個小願望就是我想知道生活當中哪裡還有視覺暫留的現象,也請小朋友用心去觀察,把你們的發現分享給老師和小朋友。

  五、活動結束

  幼兒整理活動所用物品,隨音樂走出活動室。

  活動總結

  此活動透過孩子們感興趣的陀螺激發幼兒活動興趣,結合美術元素讓幼兒感知旋轉陀螺的色彩變化,知道兩種顏色相配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在活動中,我覺得整個活動思路還是很清晰的,孩子們的探索興趣也被較好的激發著。在提問和回應上,能做到簡潔、明瞭,能運用指向性明確的語言來引導孩子的思考和探索,幼兒透過嘗試、感知,實驗在玩中發現科學秘密,積極性很高。由此過渡到“視覺暫留”這一科學現象,再次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也萌發了他們今後繼續探索的願望。不過,在活動中有些細節沒有處理好,比如引出“視覺暫留”這一科學現象後,應當再用通俗、淺顯的語言來給幼兒作出解釋,使幼兒更容易接受,今後需要不斷改進,以求更上一層樓。

《陀螺》教案6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陀螺感興趣是從易志福小朋友帶來的五彩陀螺開始的,這個五顏六色的會唱歌的小玩意一下子就把所有孩子們的目光鎖住了。他們即好奇又興奮,對這個會唱歌的陀螺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望。孩子們蠢蠢欲動,都想試一試,玩一玩,目不轉睛的盯著這悠悠轉的陀螺爭先恐後的問易志福:“能讓我轉一轉嗎?”“給我玩一玩,好嗎?”“讓我試一試吧?”……在新《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於是,我迅速捕捉幼兒的這時的興趣和需要,讓幼兒利用生活中觸手可及、俯拾皆是的資源,從直接、簡單的操作活動中開始享受到自主探究、主動表現帶來的樂趣。讓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在做中親身感受科學、探索科學。 由此,我設計了《有趣的陀螺》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玩陀螺,瞭解陀螺的外形特徵及旋轉的奧秘。

  2.啟發幼兒表達、交流探究、驗證陀螺製作過程,並記錄製作方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遊戲中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 ⑴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形狀、大小顏色各不相同的陀螺。 ⑵火柴棒、大頭針、較硬的圓形紙、記錄卡若干份。 ⑶攝像機、陀螺擂臺賽。

  2. 經驗準備 在科學探索區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兒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標與幼兒經驗的契合點,以便收集適宜完成教育目標的資訊資源。

  活動過程:

  一、“轉轉發佈會”───設定情境,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慾望

  1. “轉轉發佈會”後提問:

  ⑴你是怎樣讓陀螺轉動起來的?

  ⑵陀螺旋轉與不旋轉有什麼不同?

  ⑶怎樣讓陀螺旋轉時間更長呢? 幼兒玩陀螺後分小組根據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慾望。

  2.欣賞陀螺,從而瞭解陀螺外形特徵。

  指導語:陀螺是什麼樣子的?

  (如:下面尖尖的,中間有個圓片等,可啟發幼兒回想陀螺的共同之處)

  二、“陀螺”誕生記──讓幼兒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嘗試動手設計製作並記錄結果

  1.討論製作方法 指導語:有趣的陀螺怎樣誕生的呢?

  (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討論時間,關注幼兒不同的設計思路,引導幼兒探究可行的製作方案)

  2.總結、記錄製作步驟 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設計思路。

  設計步驟如下:

  ⑴用中心對稱的方法在圓形紙上進行裝飾,並均勻塗色;

  ⑵將裝飾好的圖形剪下;

  ⑶在紙的中心先用大頭針戳個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內。

  3. 陀螺產生了

  幼兒按自己的設計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製作過程。

  注意:⑴啟發幼兒運用各種顏色大膽進行裝飾,畫出不同圖案,設計不同造型。⑵找準中心點,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臺賽───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拍攝此過程)

  1.比一比,誰的陀螺轉動時間長?

  2.啟發幼兒思考:為什麼陀螺靜止時能看見幾種色彩?轉動起來就不見了呢?

  活動延伸:

  運用硬紙板和火柴棒試著把陀螺製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們能否轉動起來。

  活動反思:

  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使他們體驗探索和發現的樂趣,瞭解知識產生的過程和科學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這一大班科學活動,孩子們一直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中是因為整個活動自然流暢,層次分明,適合大班幼兒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戰性,它激發了幼兒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孩子們一直表現出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主要是基於以下方面的組織和實施:

  第一,透過“玩陀螺”激發幼兒內在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慾望。

  在實踐中,我們改變傳統的“教”的模式,注重給孩子提供大量的自主探究機會,使孩子們學得更主動、更自由、更有活力。觀其行,激其趣。透過情境設定“轉轉發佈會”教師成為活動的支持者,成為幼兒的玩伴,並適時地為幼兒的探究創設陀螺擂臺賽展示舞臺,不僅讓幼兒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又能引發幼兒之間的互動,實現資源共享,更能激發幼兒探究陀螺轉動的興趣和熱情。

  第二,透過“做”陀螺,讓幼兒在做中學,做中思,做中親身感受科學,探索科學。

  幼兒對科學的理解是透過一系列活動能動實現的,然而,總會有一部分孩子的實驗以失敗告終。解其惑,展其趣,在幼兒碰到挫折時,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十分重要,教師若能關注孩子失敗的原因,引導幼兒勇敢地面對問題。比如:製作陀螺過程中找不準中心點,軸過長、過短,材料製作過於簡單等等,在不斷的質疑中尋求癥結所在,並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及同伴互動,在多重互動的過程中贏得成功和自信。在此環節中教師還應鼓勵幼兒表述操作結果,與同伴交流經驗,加深幼兒對科學的理解,使感性知識系統化,使學習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

  第三,透過“比陀螺”驗證自己的製作,共享實驗的成功與失敗。

  有差異的學習經驗與能力導致孩子在實驗中出現不同的構思,方案和驗證過程。在驗證過程中,我們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觀點,錄其行,延其趣。為此教師錄製了此環節,對幼兒探究活動的精彩記錄促成新的活動產生,延續幼兒的探究熱情,而以興趣為目標的擂臺賽,更讓幼兒體驗探究和創新樂趣。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從實現世界中常見的物品或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教師應用即有趣又能引起兒童科學思考的情景或方式引入主題,使孩子們關注周圍常見事物,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同時使孩子們的探究有明確的方向,保證探究的有效性,不斷地支援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活動。

《陀螺》教案7

  活動目標

  1.嘗試在轉轉玩玩中探索發現陀螺旋轉起來後的視覺變化。

  2.具有仔細觀察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

  3.體驗自己動手設計和製作的快樂。

  4.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及花紋的陀螺。

  2.有一定硬度的紙板若干,剪紙、扎孔圖釘、牙籤、彩色筆等。

  活動過程

  一、玩玩轉轉,讓陀螺轉起來

  1.教師出示陀螺h

  1.幼兒自由轉陀螺,讓幼兒仔細觀察旋轉前與旋轉後什麼發生了變化。

  2.幼兒討論自己的發現。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起來後在視覺上的變化。

  教師小結:由於陀螺轉得很快看上去各種顏色混合在一起了,(教案出自:www_dakao8_com)小塊的顏色變成了圓形,看上去都是圓的。

  三、製作陀螺

  1.幼兒選擇材料製作陀螺,告訴幼兒剪圓時注意邊緣要光滑。

  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自己製作,裝飾陀螺。

  2.幼兒自由轉動陀螺,發現轉起來後在視覺上的變化,自由討論交流。

  3.玩玩轉轉,看誰的陀螺做得最好,轉起來最好看,轉的時間最長。

  四、延伸活動:

  幼兒玩自制陀螺,進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種變化。

《陀螺》教案8

  文字分析: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同樣記敘了作者兒時的經歷。本文以“陀螺”為線索,主要記述了作者的一隻其貌不揚的陀螺戰勝大陀螺的故事,並從中悟到一個深刻的道理,體會到了成長的快樂。作者以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觀察描寫事物,字裡行間充滿了童真童趣。由於文章內容對於四年級學生而言難度不大,教師可以以學生自學為主,嘗試用略讀課文的教學方式來解讀本文。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轉換身份,以教師的角度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做好引導和把關的工作,防止學生過度偏離文章中心或只重細節不重全貌,同時提點學生好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此外,教師也要做好教學流程的統籌工作,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釘、兵、恨”等12個生字(包括2個多音字),會寫“否、況、敗”等14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領悟課文講述的道理。

  3.繼續練習寫批註筆記,提高閱讀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2.抓住“我”的情感變化過程,理解課文內容。

  3.透過品讀抒情、議論的語句解讀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1.透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分析人物心理。

  2.從情感、含義、修辭等角度賞析文章語言。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激趣匯入,引出主題

  1.出示童年玩具,引導學生講述玩具的故事,調動學生回憶童年遊戲時光。導語:今天,咱們先不說學習上的事,來聊聊“玩”怎麼樣?大家一定有過不少玩具吧?你們平常放學、放假都會玩些什麼?現在課桌裡或書包裡是不是也放著你們的玩具?把它拿出來,跟我們分享分享“玩具的快樂”好嗎?(學生暢所欲言,如跳皮筋、踢毽子、下五子棋、玩小汽車模型等,引導學生回憶玩玩具過程中的快樂體驗)你們玩的皮筋、毽子這些玩具老師小時候也玩過,除了這些,老師小時候還流行玩悠悠球、彈珠、彈弓、拍畫……(展示相關圖片或實物)當然,在男孩子中人氣最高的玩具就要數陀螺了。你們看,這個就是陀螺。(展示陀螺實物)大家見過它嗎?知道它怎麼玩嗎?(學生自由發言,如果有會玩的同學,可以請他上臺來進行演示)很好,看來大家都能體會到玩具帶來的快樂。

  2.出示課題,引入課題。

  過渡: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與“陀螺”這個玩具密切相關,(課件出示課文標題)文章的標題就叫“陀螺”。依據這個標題,請你們猜一猜,作者會寫些什麼呢?(學生髮言,教師給予鼓勵,不作正誤的評判)大家說了不少內容,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一起去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及相關寫作背景。

  高洪波詩人、散文家,1951年生於內蒙古。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69年應徵入伍,曾任陸軍四十師炮團戰士、排長。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78年轉業後歷任《文藝報》新聞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詩刊》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品有兒童詩集《大象法官》《鵝鵝鵝》《喊泉的秘密》《種葡萄的狐狸》,散文集《波斯貓》《柳桃花》《悄悄話》等。

  2.聽音訊朗讀,一邊聽,一邊學習停頓和朗讀的語氣。注意自己讀不通順的地方。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

  4.檢測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點名學生帶頭朗讀、識記,同桌互相報聽寫,教師相機指導。

  會寫的字:否(fǒu)則旋(xuán)轉況(kuànɡ)且金兵(bīnɡ)一戰即敗(bài)仍(rénɡ)然尤(yóu)其恨(hèn)不得帥(shuài)氣預(yù)料潰(kuì)敗品(pǐn)到醜(chǒu)小鴨自豪(háo)

  會認的字:鐵釘(dīnɡ)挑釁(xìn)徹(chè)底榮譽(yù)

  識字方法:“釘”和“旋”都是本課需要掌握的.多音字,可以利用查字典的方法進行音、義辨別;“兵、敗、帥、潰”等字可以結合戰爭情境進行解讀;“況、仍、尤”等字可以透過組詞的方式理解識記;“品”可以用做相關動作的方法理解字義。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廣到全班。

  ◆易錯提示:

  “兵”是後鼻音,不是前鼻音;“釁”音同“信”;“潰”不要讀成“貴”。

  ◆形近字示例:

  旋(旋轉)——旅(旅遊)

  族(民族)——旗(旗幟)兵(士兵)——乒(乒乓)

  乓(乒乓球)——丘(山丘)

  (2)指導學生歸類識字。

  ◆字謎示例:

  三國鼎立盡空城。(打一字)(謎底:品)

  ◆生字加法示例:

  尤+忄=憂尤+亻=優尤+犭=猶尤+扌=擾尤+魚=魷

  (3)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及筆畫,重點字書寫示範,指導生字書寫。

  5.交流生詞,掃清詞語障礙。

  (1)在我的故鄉,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兒”,(顧名思義),就是冰上的小傢伙。

  預設:先引導學生逐字理解“顧名思義”的含義,再將字義串聯起來,初步揣測詞義。然後用“冰尜兒”和“冰上的小傢伙”的內容進行驗證,獲知詞語的真實含義。最後查閱詞典,準確掌握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2)好的冰尜兒尖部嵌一顆滾珠,轉起來能增加許多(嫵媚)。

  預設:教師先解釋詞語的意思,並提示學生該詞語的使用範圍,然後播放“女子嫵媚”及“花木嫵媚”的影片片段,讓學生形象感知該詞語的含義。

  (3)這訊息曾使我一整天處於(恍惚)的狀態,老想象著那隻陀螺英武的風姿。

  預設:先引導學生查字典瞭解詞語有幾個義項,然後根據句子的意思確定詞語具體的含義。“恍惚”在字典中有兩個義項: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②(記得、聽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引導學生想象,作者聽到會獲得一個極想得到的禮物時,心思會放在哪裡?做其他事情時的精神狀態會是怎樣?從而明白“恍惚”在句中的正確含義。

  (4)的確,在各色帥氣的陀螺面前,它長得(不倫不類)……

  預設:學生先根據上下文猜測詞語的意思(可能是說陀螺不好看,不像樣等),然後查閱字典,進行印證。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設問:這個詞語可以用在哪些情境裡?能不能試著造句?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圈畫不懂的地方。

  2.反覆默讀,標註感受深刻的地方。

  3.教師出示“自主學習卡”,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4.彙報展示,品析佳文。

  (1)填一填,畫一畫。

  ①填一填:按照提示理清課文思路。

  預設:先引導學生找到“說陀螺”和“得陀螺”大致對應的文章段落;然後分析“說”和“得”之間講述了什麼內容,並用一個字進行概括;最後分析“得陀螺”後,“我”又進行了什麼活動,文章結尾講的是什麼內容,分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說陀螺→(做)陀螺→得陀螺→(鬥/賽)陀螺→(悟)陀螺。

  ②畫一畫:劃分段落層次。

  預設:引導學生根據前面填寫的思路,準確劃分段落層次,並概括出段落大意。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紹陀螺的別稱、製作方法與玩法。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寫“我”削制陀螺的經歷。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寫叔叔送了“我”一個陀螺作為生日禮物。

  第四部分(第8~11自然段):寫在鬥陀螺的過程中“我”獲得了勝利,非常高興。

  第五部分(第12~13自然段):寫“我”從中獲得的感受和啟發。

  方法拓展:敘事類文章劃分層次的方法主要有 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劃分;②按事情的因果關係劃分;③按時間順序劃分;④按地點轉移、轉換劃分;⑤以“情”的變化劃分。

  (2)批一批:圍繞童年的陀螺,“我”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找出相關語句,並在旁邊作批註。

  預設:學生先小組內討論並畫出描寫“我”心情的句子,再派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的,等發言的同學講完後進行補充或修正,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可結合課後練習題2的相關內容進行。在理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形容人物心情的詞語。在此基礎上,修訂之前所作批註。

  明確:描寫“我”心情的句子有:

  ①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雲,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烏雲”營造陰沉的氛圍,“快樂像燕子一般”找不到了,這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鬱悶心情,表達了“我”對陀螺的酷愛之情。)

  ②這訊息曾使我一整天處於神情恍惚的狀態,老想象著那隻陀螺英武的風姿。(“我”恍惚是因為一直想著它,可見“我”對它充滿了期待。)

  ③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就在馬路上一顯身手!(“手舞足蹈”“一顯身手”等語句充分說明了“我”的快樂和迫不及待。)

  ④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我”心愛的陀螺卻被夥伴們嘲笑了,心情自然變得沮喪。)

  ⑤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嚐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感嘆句充分說明了“我”此時的激動心情。)

  (3)想一想:本文寫的是作者兒時的一段經歷,讓他現在依然難忘,作者難忘的是什麼?

  預設:先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會難忘這段經歷裡的什麼內容?再讓學生組織語言,點名回答。學生的發言可能不準確甚至有所偏差,教師應適時予以提示和引導。

  明確:作者真正難以忘懷的是那時真摯鮮明的情感、天真單純的童趣和成長的感悟。

  (4)品一品:文中的哪個句子或哪個詞語讓你感觸特別深刻,或令你覺得描寫特別精準?

  預設:應引導學生聯絡之前自身疑惑的語句或做了批註的語句來思考。此處也比較適合做小組討論。可以點名某小組成員發表看法,教師予以講解,教導學生品讀句子的角度和技巧,再小組內部討論,然後選擇部分小組代表發言。選擇相同語句的不同組之間可面對面暢談各自的見解,形成大致統一的看法。

  示例:①我從小就不甘人後,更不願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見到岳家軍,一戰即敗。(此句是一個難句。“金兵見到岳家軍”指金朝軍隊被南宋岳飛的軍隊打敗的情景,作者運用這個比喻,形象地刻畫出“我”的勝負心。)

  ②於是四處尋找木頭,為削製得心應手的“冰尜兒”,就差沒把椅子腿拿來“廢物利用”了。(椅子腿顯然是有用的,此處卻說是“廢物利用”,顯然“我”找木頭找得不管不顧快魔怔了,幽默詼諧的語言讓文章充滿童趣。)

  ③大陀螺搖頭晃腦,挺著肚皮一次次衝過來,我的“鴨蛋”則不動聲色地閃躲。(這一句描寫了鬥陀螺的場面,彷彿是兩個武藝高超的人在進行擂臺比賽。“搖頭晃腦”“挺著肚皮”“不動聲色地閃躲”等擬人化的描述極富畫面感,讀起來生動有趣,“大陀螺”的自信和“鴨蛋”的穩重一一浮現在眼前。)

  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是一句俗語,字面意思是說不能以貌取人,如同海水不能用鬥來量一樣。它告訴我們,不能只根據外貌評估一個人的才能、品性和行為等。)

  (5)玩一玩:選一個玩具進行小遊戲,思考遊戲帶給自己的收穫。

  預設:可選擇2~4名學生上臺玩玩具(如拍畫等),其餘同學觀察他們的動作、表情等,用幾句話進行場景描述。從他們的遊戲過程中,發現玩得好的道理或玩得差的原因,再進行口頭表達。教師可進行一定的遊戲指導。最後,把自己的發言用文字記錄下來。

  5.教師配合課件引讀,昇華情感體驗。

  教師:抽陀螺的小夥伴們,都愛比個高下。作為一個從小就不甘人後的男孩,“我”更不願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見到岳家軍,一戰即敗。於是——(課件出示:四處尋找木頭……可仍然不肯住手。)

  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課件出示: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雲……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我”的懊惱引起了一位叔叔的注意,他送給“我”如同一枚鴨蛋的陀螺,這枚“鴨蛋”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因為——(課件出示:它長得不倫不類……不敢向任何人挑戰。)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個頭雖小,卻頑強得出奇,它打敗了大陀螺,這不但讓“我”嚐到了勝利的滋味,還讓“我”明白了——(課件出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適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玩具不僅能帶給我們快樂,還能帶給我們無數的思考和啟迪。作者透過玩陀螺,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我們透過玩拍畫,明白了“不僅要強攻,還需要智取”的道理。小結:今天這堂課,讓我看到了你們的無限可能。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熟讀課文,交流識字經驗。

  (2)摘抄、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3)積累有效的自學方法。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找準角度,學會作批註

  師:這是某位同學做的批註,請大家看看它有沒有什麼問題。

  (批註內容:“兩隻陀螺奮勇搏鬥,旋風般撞向對手”“剛一接觸,又各自閃向一邊”“然後重整旗鼓再戰”寫得真有趣,我覺得可以從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的角度來進行賞析……)

  生1:我覺得這個批註非常囉唆。

  師:你的感觸非常正確。因為空間的侷限,我們在作批註時需要儘量做到語言簡潔、精練。那麼,上面的這個批註囉唆之處在哪裡呢?

  生1:它摘抄了大量的原文,像是做好詞好句摘抄,不像是作批註。

  師:那你有什麼好辦法把它改簡潔嗎?

  生1:可以用圈點的辦法,在原文中直接畫出相關語句,寫上自己的感悟。

  師:很好,你提供了一個作批註時非常常見的技巧——圈點法。這裡我做一個補充,用圈點法批註時,一般用曲線畫文章精闢和重要的語句,用空心圓標註文章難詞,用直線標註需要著重領會的語句,用問號標註有疑問的地方。

  師:除了囉唆外,這個批註還有別的問題嗎?

  生2:這個批註只寫了自己的思考角度,沒有寫清楚真切的體會和感想。

  師:你的發現也非常正確。批註的目的是留下自己的閱讀感受,而不是閱讀時的切入點。大家在作批註時也需要注意,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生3:這個批註寫得不深入,非常淺顯,顯示不了批註的作用。

  師:這位同學說到了重點。批註實際屬於文學鑑賞和批評的範疇,所以內容應該是對文字的鑑賞或評價。如果讓你們針對這一句寫批註,你們會怎麼寫。

  生4:可以從描寫手法來寫。這一句採用動作描寫,生動形象。

  師:說得既準確又精練。不錯,還可以寫些什麼呢?

  生5:這一句運用擬人,營造激烈的戰鬥氛圍,比賽場面如在眼前。

  師:這是從修辭的角度作旁批。還有同學來補充嗎?

  生6:語言簡練而精準,大詞小用。

  師:這是從語言使用的角度來進行賞析。還有嗎?

  生7:讓人聯想到兩位戰士陣前對決的場面,趣味盎然。

  ……

  師:大家的發言都非常棒。我們由此可知道,在作批註時,要注意語言精練。作批註可以賞析詞語、分析心情、辨析寫法、品味語言……,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就能做好批註。

  賞析:此教學片段中,教師出示了一個錯誤的批註例子,透過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錯誤和不足,並一步步進行修訂,教會了學生作批註的方法和技巧。借用例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自然而然學會作批註。

《陀螺》教案9

  活動目標:

  1 觀察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

  2 探索學習彩色陀螺的製作方法。

  活動準備:

  1 彩色陀螺 2 較硬的圓形片 3 火柴棒 牙籤 釘子 4 課前拍攝幼兒玩陀螺的DV 5 科學區提供陀螺

  活動過程:

  一:欣賞彩色陀螺

  -----師幼共同觀察陀螺玩具,引導幼兒發現陀螺的圖案和色彩。

  師:“它是什麼形狀?什麼色彩?這個陀螺是什麼做的?你玩過陀螺嗎?”

  -----師幼一起欣賞DV,觀察幼兒玩陀螺的情形。

  二:我來做陀螺

  師:“你們玩的陀螺是哪兒來的?”幼兒回答:“買來的。”

  師:“你們自己會做陀螺嗎?如果讓你來設計一個陀螺,你想設計一個什麼樣子的?”幼兒回答。

  師:“你設計的這個陀螺想用什麼樣的材料來做?”幼兒回答。

  三:討論製作方法

  -----有趣的陀螺怎麼做?幼兒討論。

  -----師幼共同總結制作步驟:(1)用中心對稱的方法在圓形紙上進行裝飾,並均勻塗色。

  (2)在紙片的中間用牙籤或釘子戳個洞再把火柴插入。

  四:設計製作彩色陀螺。

  -----啟發幼兒大膽進行裝飾,用七色畫出不同的圖案。

  -----要求塗色均勻,鮮豔。

  -----在使用工具時注意安全。

  五:陀螺旋轉比賽

  -----啟發幼兒思考:為什麼陀螺靜止時能看見七彩色,一轉就看不見?

  -----引導幼兒思考方形的螺會不會轉,鼓勵幼兒課後去科學區探索。

《陀螺》教案10

  活動目標:

  1、感受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

  2、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和成功感。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陀螺色彩組合圖,教師製作多種圖案的陀螺5、6個

  2、室內陳列幼兒自帶的各種小陀螺。

  3、圓的硬紙板、牙籤、彩筆、火柴棒等。

  活動過程:

  一、參觀商店,匯入活動

  1、小兔開新店,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呀,小兔開了一家玩具店,非常開心,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吧!

  2、參觀小兔玩具店

  小兔的玩具店裡有什麼?

  二、透過觀察與已有的經驗,瞭解了陀螺的外型特徵,引起玩陀螺的願望。師:你們以前玩過陀螺嗎?小兔想請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來玩一玩。幼兒自由結伴玩陀螺。

  師:你是怎麼玩的呢?

  三、欣賞觀察老師製作的陀螺,讓幼兒嘗試自己製作陀螺

  1、老師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

  2、教師簡單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製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規。

  3、裝飾好陀螺要求:提醒找到陀螺的中心圓點,插上牙籤或火柴棒。

  4、鼓勵幼兒選擇豐富的色彩,用多種方法裝飾陀螺,教師巡迴指導

  5、讓幼兒玩一玩自己做的陀螺

  比一比誰做的陀螺顏色最鮮豔,轉動時的色彩最漂亮,轉的時間最長。

  四、幼兒作品展示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2、小朋友們真厲害,一會兒就幫助小兔做了這麼多漂亮的陀螺,讓我們去邀請聽課的老師來買陀螺,幫助小兔招攬生意好嗎?

  延伸:

  出示其他各種形狀的陀螺,並讓幼兒回家製作。

《陀螺》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掌握和了解制作陀螺的方法。

  2、樂意與大家交流分享,體驗成功的樂趣。

  3、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自制陀螺

  2、圓形硬紙板、圓形卡紙、牙籤、火柴棍、吸管、蠟筆、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準備的圓形紙片。

  “你們看看,我手裡拿的是什麼呀?” (圓形紙片)

  “圓片想站起來,邊轉圈邊跳舞,你們動動小腦筋,幫幫它,好嗎?”(讓幼兒自由選擇輔助材料動手操作。)

  2、請幼兒講述探索中的發現。

  “你們的圓片轉起來跳舞了嗎?你們用的什麼好辦法?”

  3、教師將自制好的陀螺出示給幼兒,在幼兒面前進行表演。

  “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好辦法。我也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想轉起來跳舞給你們看,想看嗎 ?”(老師出示陀螺並讓它旋轉起來。)

  “這個好朋友跳的舞好看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陀螺。”

  “你們想想它為什麼會跳舞呢?”(讓幼兒自己討論後,做出總結。)

  教師小結:“我告訴你們,是因為這根牙籤總是繞著自己在轉動,並且保持著轉動速度和轉動方向,這樣它就會跳舞了。”

  4、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陀螺,進行探索。

  “小朋友陀螺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呢?”

  (1)幼兒自由探索製作。

  (2)請個別幼兒展示介紹製作的陀螺。

  (3)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原來要讓陀螺轉起來,在製作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將牙籤戳在圓紙片的中間,這樣它就會跳好看的舞了。

  5、幼兒動手探索找出中心點的方法。

  “可是要怎樣才知道戳的地方是圓片的中心點呢?”

  (播放課件)教師小結:將圓片兩次對摺開啟,兩條摺痕交叉的地方就是中心點。

  6、幼兒再次動手製作陀螺,進一步瞭解掌握陀螺的製作方法。

  “小朋友,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圓片,我們再來試一試吧,看今天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蠟筆呢,我們還可以幫陀螺穿上好看的衣服衣服再讓它跳個舞,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7、延伸活動。

  “今天,你們的陀螺都做的很漂亮,來我們一起到外面轉一轉、玩一玩,比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最長!”

  活動反思: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本節課是培養幼兒在玩中學,玩中做,玩中思,首先使幼兒的初步探究,在初比拼中幼兒發現問題,對陀螺進行改進。再進行超越自我,幼兒在改進的基礎之上能夠超出自己的成績,甚至重新整理班級的記錄,這都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活動很成功。

《陀螺》教案12

  一、問題與聚焦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於大班幼兒科學領域的發展水平要求,其中提出“能透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某個事物前後的變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這也是日常科學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兩方面,教師應該鼓勵幼兒根據觀察或發現提出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

  在幼兒接觸“陀螺”玩具時,他們選擇自動陀螺、手柄陀螺、拉線陀螺等陀螺,對於陀螺的轉動很有興趣。陀螺玩具,能蘊含什麼科學道理?它有什麼特點、怎麼進行轉動的、陀螺上的圖案在旋轉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些都是幼兒有疑問的方面,我和幼兒商量,決定自己製作陀螺,這樣才能更全面、多角度地探索和學習陀螺轉動的知識。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們決定從《簡單的轉動》、《用齒輪製作陀螺》、《陀螺上的點和線》、《陀螺上的顏色》四方面入手,與幼兒共同合作探索,解決一系列的疑問。

  二、活動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留意身邊的“轉動現象”,特別在玩“桌面遊戲時”,不同形狀的塑膠玩具,他們是怎麼轉動的?怎麼轉動可以更久一點?引導幼兒發現轉動的只需要支點的,同時在轉動時,圓形可以保持更久的轉動時間。

  三、設計與製作

  (一)《用齒輪製作陀螺》

  【活動目標】

  1.知道“大齒輪”比“小齒輪”製作的陀螺轉得時間長,知道“齒輪”放置的位置會影響其轉動的時間。

  2.嘗試用“軸”、“齒輪”製作陀螺,並不斷探究讓“陀螺”轉動更久的方法。

  3.感受自己製作陀螺的樂趣,有初步的競爭意識。

  【活動重點】

  活動重點:製作“大齒輪”、“小齒輪”的陀螺,並改變“齒輪”放置的位置,進行比較、實驗。

  活動難點:如何判斷哪種“陀螺”轉得更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玩過陀螺,有過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的經驗。

  物質準備:樂高積木:軸、大齒輪、小齒輪。

  【活動過程】

  匯入部分

  1.聯絡轉動,進行問題匯入。

  指導語:之前我們進行過《有趣的轉動》科學活動,我們發現陀螺可以轉動,你們還記得陀螺是什麼樣子的嗎?它有哪幾個部分組成?它藉助什麼轉動的?

  2.幼兒調動已有經驗,教師強調總結。

  指導語:陀螺有支點、圓形的身體、手柄組成,轉動手柄帶動整個陀螺在平面上進行轉動。

  基本部分

  1. 幼兒認識材料“軸”,進行比較發現其中的不同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1)教師出示實驗材料:軸、帶有齒輪的軸

  指導語:這是樂高積木中的什麼啊?它們可以用來做什麼?(固定齒輪、帶有齒輪的軸可以直接當做軸使用)

  (2) 引導幼兒大膽猜測,並進行自主探索,交流結果。

  提問:我們猜一猜,哪種軸可以轉動的時間更久一點。

  指導語:只憑著一個軸,雖然有支點,但它轉不起來;帶有齒輪的軸,可以帶動齒輪轉個1、2圈。

  (3)幼兒根據觀察對比試驗結果,知道有齒輪的軸轉得久一點。

  2. 幼兒認識“大齒輪”、“小齒輪”,並製作陀螺,進行對比試驗。

  (1)幼兒把軸分別穿入“大齒輪”、“小齒輪”,製作陀螺。

  指導語:我們直接把軸穿進去,要保證大小齒輪的“身高是一樣的”(在兩個軸上位置相同)。

  (2)教師提出關鍵問題,幼兒進行猜測。

  提問:現在轉動兩個陀螺,你認為會發生什麼?它們轉動的時間一樣嗎?哪個轉動的時間,可能會長一點。

  (3)幼兒進行實驗,驗證猜測,並交流實驗結果。

  指導語:現在開始實驗吧,目測一下哪個時間更長一點。

  3. 幼兒交流結果,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示範。(集體探索)

  (1)幼兒交流實驗結果

  提問: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經過比較後,發現了什麼?

  (2)幼兒進行示範,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有規律地數數。

  指導語:請他轉動大齒輪,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請他轉動小齒輪,我們一起來數數。哪個時間長啊?我們再請一個孩子,來驗證一下,到底是不是“大齒輪陀螺”轉得更久一點。

  (3) 和幼兒探討,我們數數是數的什麼?

  指導語:我們有規律的數數,是數得什麼啊?是數的時間,秒數,還有什麼可以測試時間的工具呢?

  4. 將“大齒輪”的位置,進行大幅度調整,再次進行實驗。

  (1)教師提出關鍵問題,再次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指導語:我們都知道“大齒輪陀螺”轉得更久的一點,那為什麼兩個“大齒輪陀螺”轉得時間不一樣啊;我們來進行比較一下,同樣的軸、同樣大的陀螺,到底哪裡不一樣?

  (2)引導幼兒發現“齒輪”的擺放位置,並進行調整、對比實驗。

  指導語:我們可以大幅度調整一下,試一試,轉得時間怎麼樣?在偏上好、還是在偏下轉好。

  (3) 幼兒自己交流實驗結果,總結經驗

  指導語:要把“大齒輪”放靠下的位置,可能是讓“底盤”更穩。

  四、延伸活動

  在科學區,多投放不同規格的齒輪,引導幼兒進行後續的觀察。

  提問:如果用軸製作“多個齒輪”的陀螺呢,時間會更久嗎?冠齒(可以改變轉動方向的)這樣特殊的齒輪呢?科學區有投放的新材料,可以進行多嘗試、多對比、多記錄、多發現。

《陀螺》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2.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刻畫人物的語言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遊戲中蘊含的道理。

  2.讓學生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隨著作者的敘述,在頭腦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作者情感的變化,並在學習中提出問題。

  難點

  在品讀課文中,學習梳理問題,解決問題,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有關高洪波的錄影資料、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查閱高洪波的相關資訊。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在自己體會比較深刻的地方作批註。

  3.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對自己理解深刻的句子作批註。

  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掌握詞語

  本課中用了很多成語,把自己喜歡的成語抄寫下來。

  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請你從中找出描寫戰鬥性強的詞讀一讀,讀這些詞語你有什麼感受?

  2.簡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體課件,從這些詞語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樣特點。

  3.默讀課文,在自己體會比較深的地方作批註。

  三、梳理文章的脈絡

  根據提綱把文章分成下面幾部分。

  1.陀螺的名字

  2.陀螺製作方法

  3.陀螺的玩法

  4.“我”制陀螺

  5.叔叔送“我”陀螺

  6.陀螺給“我”帶來歡樂和自豪

  7.明事理

  四、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抄寫本課的生字詞並識記。

  板書設計:

  陀螺

  毫無怨言??重整旗鼓

  不甘人後??好勝心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抓住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

  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抓住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

  難點

  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一、回顧上節內容,提出本節學習要點

  二、賞析文章語言美

  1.玩陀螺曾經由於什麼原因讓“我”感到懊惱?又是怎樣從懊惱變成了自豪?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從關鍵語句來體會情感的變化。你能找到描寫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的文字嗎?

  (1)“為此不知捱了多少責罵,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雲,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把“快樂”比作“過冬的燕子”這一修辭手法)

  (2)“這訊息曾使我一整天處於恍惚的狀態,老想象著那隻陀螺英武的風姿。”

  (幸福得感覺有點不真實)

  (3)“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極度的興奮)

  (4)“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突出陀螺的醜,不倫不類,士氣也大受挫折)

  (5)“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嚐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無意中獲得的‘榮譽’,雖然小如微塵,對於好勝的孩子來說,也足以陶醉許久了——直到現在我還能興致勃勃地寫下這些文字,便是一種有力的證明吧!”

  ?3.你們能透過朗讀來體現我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文字,分別讀出懊惱、自豪的語氣。)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5.小結:一個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憂傷與歡樂。與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無比精彩。

  三、朗讀句子,學習寫作方法

  教師總結寫作方法。

  1.用成語進行描寫,生動。

  2.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

  3.注意刻畫人物的心情。

  四、 談談文後的體會

  讀課文最後一句話,你有什麼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面寫的是陀螺,更像是說誰呢?談對自己的啟示。

  板書設計:

  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不能只看外表

  教學反思:

  童年生活,因為無憂無慮而快樂,因為有了夢想而精彩,透過這篇課文,我們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種難言的親切感和溫馨會久久地縈繞在我們心頭。在學習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並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豐富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明理。

《陀螺》教案14

  活動目標:

  1、理解音樂情景,隨著音樂節奏表演小陀螺。

  2、體驗以肢體動作表演陀螺旋轉的樂趣。

  活動準備:

  MP3;陀螺玩具和圖片;圖譜;有玩過陀螺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小陀螺怎麼轉

  1、教師出示小陀螺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老師帶了一個有趣的東西,看!這是什麼?這是一隻小陀螺。

  2、教師示範轉陀螺。

  師:它是怎麼轉的?(引導幼兒用手指表現旋轉的樣子)轉轉轉,轉轉轉。除了往這邊轉還能往哪邊轉?

  3、師: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小陀螺》,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裡的小陀螺發生了什麼事情?

  4、完整傾聽一遍歌曲。

  師:小陀螺怎麼了?誰游過來了?小金魚對小陀螺說了什麼?(根據歌詞,出示圖譜)

  師:這首歌曲裡的小陀螺真有趣,讓我們一邊欣賞歌曲一邊隨著小陀螺搖擺起來。(A段)

  師:這有趣的小陀螺是怎樣轉的呢?

  5、跟隨教師隨B段音樂用手指表現陀螺的旋轉動作。

  二、小陀螺轉轉停

  1、師:除了用手指來轉,小陀螺還想用身體來轉一轉。仔細想想小陀螺是怎樣轉的。

  2、師扮演小陀螺的樣子,邊念B段提示語邊先後向不同方向轉圈。

  3、師:剛才我在轉的時候是一直轉的嗎?在什麼地方停了?停了幾次?在停過之後再轉的方向是一樣的嗎?

  4、師:現在大家都是小陀螺,一二三,變!注意了!聽到轉的時候轉,聽到停的時候停,做好相反方向轉的準備。

  5、幼兒跟隨教師合著B段音樂表現小陀螺的旋轉動作。

  6、師:現在讓我們跟著音樂和小陀螺一起搖擺、旋轉起來吧!(A段隨節拍自由搖擺身體;B段正反旋轉走)

  三、小動物陀螺轉轉轉

  1、出示喜羊羊陀螺圖片。

  師:看,老師還帶來了什麼陀螺?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

  2、根據幼兒做出的動作教師予以提煉加工示範,並和其他幼兒一起表演。

  3、除了變成喜羊羊陀螺還能變成什麼小動物陀螺?用動作表示進行表演。

  四、小陀螺和金魚

  1、小陀螺真有趣,小金魚也想和小陀螺一起玩。請所有的小動物陀螺準備好!(請幼兒想好自己將要扮演什麼動物陀螺)

  2、教師站起來演唱,唱到“小金魚游過來向我問好”的時候,教師向幼兒走近;唱到“借他玩一玩”時,邀請小朋友們起立,在幼兒頭頂轉手指,提示幼兒準備轉圈。(借到的小陀螺轉,沒借到的小陀螺做好小動物的動作原地不動)

  3、師:小金魚請所有的小陀螺一起來玩。小金魚游過來的時候,請所有的小動物陀螺一起轉起來。現在大家變成各種動物陀螺,一起跟著音樂遊戲。

  4、師幼一起表

《陀螺》教案15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製作陀螺,並想辦法讓自己的陀螺轉動起來。

  2、 透過製作其它形狀的陀螺,讓幼兒從中體會力與平衡之間的關係。

  3、 培養幼兒勇於科學探索的科研精神。

  活動準備:

  1、 幼兒自己的各式陀螺。

  2、 操作材料:牙籤、一次性筷子、塑膠管、一頭帶塑膠的釘子、鉚釘、茶杯、茶葉蓋子、有抓手的蓋子、彩色紙片、卡紙、泡沫片、鉛筆、剪刀、水彩筆若干。材料要豐富。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師:老師發現你們最近總是在玩一樣玩具,是什麼啊?

  幼:(陀螺)

  師:你們為什麼喜歡玩呢?

  (因為它會轉、會變色、會比賽、有很多中款式、有的還會翻身……)

  二、引導幼兒觀察陀螺,探討陀螺的做法。

  1、透過玩,觀察陀螺的特徵。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陀螺,想請你們玩一玩。請你看看我的陀螺是怎樣比賽的?怎樣轉的?怎樣變色的?

  幼:(幼兒四散開來,選擇一樣陀螺進行探索性玩耍)

  師:請你們說說看,你們是怎樣比賽的?

  幼:(我們把陀螺放在一起,然後一起聽口令開始轉動,誰的陀螺最後停下來,誰就贏了。)

  師:你們的陀螺是怎樣變色的呢?

  幼:(陀螺的顏色本來是一塊一塊的,發現一轉起來,顏色就混在一起變成彩色的了。)

  2、師生共同討論陀螺的做法,鼓勵幼兒不怕失敗。

  師:其實,這些陀螺都是老師自己做的。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呢?

  幼:(想)

  師:那麼你們說說看,你會準備怎麼做陀螺?

  幼:(先把紙片剪成圓形,再用牙籤從中間戳過去就行了;我要做一個方的陀螺;我要做一個三角形的陀螺……)

  師:好!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做。可是,我在一開始做陀螺的時候也會不成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把能轉的和不能轉的進行了比較,後來我成功了!怎麼會成功呢?這是個秘密,我不能告訴你們,你們自己去發現。有問題沒關係,自己動

  腦筋解決。如果實在不能解決,就把問題留下來,我們大家一起解決!

  三、幼兒自己動手製作陀螺。

  1、 幼兒第一次動手製作階段,教師巡迴指導。

  2、 在幼兒製作過程中,教師不要給予幫助,引導幼兒試著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3、 共同解決留下來的問題。

  師:好,現在請有問題的小朋友,說說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A:幼:(我的圓片總是畫不圓,怎麼辦?)

  幼兒討論解決辦法。

  B:幼:牙籤戳在厚紙板上轉不穩,太細了?

  幼兒討論解決辦法

  C:幼:我做的三角形的可就是不能轉?

  幼兒討論解決辦法。

  師:剛才,我們解決了

  許多問題,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陀螺試試看!

  4、 幼兒第二次動手製作階段,教師巡迴指導。

  5、 再次玩一玩自己做好的玩具。

  四、探索陀螺力與平衡的關係。

  師:現在,我們要來進行一個陀螺比賽。

  (幼兒操作自己的陀螺進行比賽。)

  師: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怎麼有的陀螺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呢?還有的陀螺不是圓的為什麼也能轉動呢?

  師:請你把自己做好的陀螺放在我們的科學區角里,大家再進行研究。

  活動延伸:

  幼兒已經做好的陀螺放在區角中,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力與平衡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