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紙大班科學教案

紙大班科學教案

紙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紙大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紙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能夠讓紙發出不同聲音的辦法。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發展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張同樣大小的白紙。

  2.每桌一份:瓦楞紙,蠟光紙,包裝紙。

  3.各種紙製品若干如:紙杯、紙玩具、紙板等。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的桌子上有什麼?

  老師手上有一張白紙,我不想讓它就這麼靜靜地躺著,我想讓它發出聲音,那怎樣才能有聲音呢?

  (師甩甩紙):你們聽到聲音了嗎?現在讓你的白紙也發出聲音吧,還要請大家仔細聽一聽,你的紙和旁邊小朋友的紙發出的聲音一樣不一樣?

  師:你們的紙發出的聲音一樣嗎?為什麼?

  (因為紙的大小相同,讓紙發出聲音的方式相同,所以聲音差不多。)

  [反思:幼兒透過觀察、模仿、操作這一系列的過程,發現紙發出同樣聲音的奧秘,萌發了對紙的興趣,為後面的環節作鋪墊。]

  2.嘗試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師:這些紙只能發出一種聲音,太單調了,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發出不同的聲音呢?

  誰願意來告訴大家你用什麼辦法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的?為什麼現在的聲音和原來的不一樣呢?

  (因為手的動作不同,紙的形狀、大小也改變了,所以聲音不一樣。)

  [反思:這一環節著重引導幼兒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透過給予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幼兒自由操作、嘗試充分地表現、展示自己的方法,再利用集體活動給幼兒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

  3.再次嘗試讓各種紙都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你們的桌子上還有許多紙,現在你可以讓它們也發出各種聲音,數一數你能讓它變出幾種聲音?

  你的紙有幾種聲音?你能讓大家聽一聽嗎?

  師隨意拿一張紙拍節奏x x |x x x||:你們聽,我的紙還會拍節奏呢,你們的紙會嗎?

  請你們選一張你喜歡的紙,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拍節奏吧。

  [反思:這一過程是在幼兒已經瞭解紙發出不同聲音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起 一個鞏固、提高的作用,同時結合音樂嘗試讓紙拍出節奏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4.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讓各種紙製品也發出聲音。

  師:小朋友,那邊有好多紙玩具,你們可以去嘗試讓它們也發出各種聲音,好嗎? (教學反思:紙是幼兒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但對紙的聲音卻沒有真正注意過, 可以說幼兒熟悉它卻不瞭解它,這是我選擇、進行本次活動的主要原因。事實也證明幼兒確實對活動很感興趣,他們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透過嘗試——發現的過程,滿足了自主操作的願望,也滿足了表現的慾望和相互認同的心理需要,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整個的活動流程我感覺還是比較清晰、自然的,不足之處在於活動 中層次轉換的語言不夠精煉,有些隨機處理的話語表達不夠準確,還有就是準備材料時沒有考慮到硬板紙這一類,是個疏忽,今後應該準備得更充分些。)

紙大班科學教案2

  一、活動內容:科學:紙站起來了

  二、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尋找讓紙站立與疊高的方法。

  2、透過操作,瞭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主動參與討論,並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數量多的紙相機、記號筆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有一個人我不知道小朋友認不認識,今天我把他的照片帶來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

  出示劉謙的圖片,這是誰呀?(劉謙)你知道他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嗎?(變魔術)請幼兒來說說看他所知道的關於劉謙的事。他厲害嗎?(厲害)你想和他一樣厲害,變成一個出色的魔術師嗎?(想)老師也想。要不今天我們也來變一變魔術,好嗎?(好)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吧。

  (二)引入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一張白紙,"今天我們就來變一變關於紙的魔術。"讓幼兒觀察白紙,說出白紙的一個特點——軟,立不起來,好象沒力氣一樣的。"軟軟的紙站得起來嗎?(站不起來的)那現在請你自己動動腦,動動手,來試一試,變一變,讓紙站起來,好嗎?"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嘗試後交流,教師記錄幼兒將紙站立的方法。

  提問:

  ①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紙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進行解釋和示範)。

  ②為什麼這個方法能讓紙站在桌子上呢?

  ③我剛才看見有幾個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紙站起來,但是後來又倒了,這是怎麼回事?

  ④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⑤他這個方法和剛才的有什麼不同?

  3、幼兒第二次嘗試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紙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4、嘗試後交流

  ①你覺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在桌子上站的最穩?

  ②為什麼?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才的辦法,將紙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才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紙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紙站得更穩,現在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彩色的紙,幹什麼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紙來變變變,搭房子,看看誰是神奇的魔術師,房子搭得又高又穩。

  2、幼兒嘗試3、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交流剛才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

  (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才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

  (四)延伸活動:幼兒合作搭建剛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都是神奇的魔術師,待會我們到教室裡大家一起設計圖紙,和劉謙一樣用更多的紙來變變變,搭更高的樓房好不好?

紙大班科學教案3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

  有趣的紙

  我們班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不斷豐富,他們變得越來越好奇好問。最近,我發現班上的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紙,產生了興趣。常常有孩子帶紙到幼兒園來玩,還用紙折出了不同的東西。《綱要》裡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並努力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們設計了生成活動《紙》。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體驗、積累經驗。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活動目的:

  1、透過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體會探究活動的樂趣,有積極探索的慾望。

  2、透過嘗試操作對不同質地的紙進行比較,感知紙的特性,瞭解紙的一般用途。

  3、透過活動豐富生活經驗,培養操作和實驗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對各種紙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一些紙製品。

  2、物品:面巾紙、圖畫紙、塑膠包裝紙、報紙、宣紙、掛曆紙、牛皮紙同樣大小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紙

  1、請幼兒介紹各種紙的名稱、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軟)

  二、嘗試活動——運沙

  1、提出問題:如果請你們用紙來運沙,你們會選哪一張紙?為什麼?

  2、幼兒討論後說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動中注意的問題:

  運沙時不能用手託,注意保持活動室的衛生。

  4、幼兒嘗試用紙運沙。

  5、說說我的發現:

  A、塑膠紙、圖畫紙、掛曆紙、牛皮紙運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紙、宣紙運沙不好,容易破。

  B、把紙折成容器運沙更方便。

  三、嘗試活動——運水

  1、提出問題:如果我們運的不是沙,而是水,你們會用什麼紙?

  2、幼兒討論後說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動要求,幼兒多次嘗試運水。

  A、不把紙折成容器,你們能用它來運水嗎?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行呢?

  幼兒嘗試運水。

  B、如果折成容器來運水,哪種紙折的容器最好?

  幼兒嘗試運水。

  4、說說我的發現:

  A、如果不將紙折成容器運水,面巾紙、宣紙吸水性強,可以運水,但是運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爛。

  B、把紙折成容器後運水好,但是要選吸水性差的紙,紙吸了水以後容易破。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紙大班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紙的摺疊方式與承受力之間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豐富幼兒對力的感性經驗。

  教學準備

  相同大小的紙、塑膠小兔若干、兩塊高矮相同的積木,記錄表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幼兒透過實驗操作發現紙摺疊越多越能承受壓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

  講解演示法、探索操作法;實物

  活動過程:

  一、觀察,發現問題

  師:“我請小朋友看徐老師做一個有趣實驗。”

  教師把一張紙架在兩塊積木上,先讓孩子猜想往上面放塑膠小兔,紙會不會掉下來,然後往紙上放塑膠小兔,請幼兒觀察,鼓勵幼兒說說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幼兒觀察教師實驗,並猜測紙上放小兔會不會掉下來。

  二、得出讓紙結實的辦法

  1、請幼兒想想怎樣能使這張紙橋變得更結實,能承受小兔的重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你們覺得怎樣才能使這張紙橋變得更結實?我請小朋友說一說。”

  2、嘗試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實驗,驗證哪種折法承受的重量最大。

  幼兒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方法,並說說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想。

  以幼兒實際操作的方式讓幼兒探索怎樣摺紙橋可以使紙具有較大的承受能力,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

  三、驗證猜測結果。

  師:“現在,我們想了好多辦法,我要請你們來試一試,用紙來折一折結實的小橋。我要求,每個小朋友折的要和你的小夥伴折的不一樣,我們要動動腦筋,看看有什麼好辦法”

  幼兒兩兩討論一下自己想怎樣折,然後操作

  幼兒一邊操作,教師引導“試試看把紙折成拱形的會不會增加橋的承受力”、“有沒有小朋友折成瓦楞的形狀”。

  教師有目的的要求小組幼兒折的方式不要全部一樣,也有利於幼兒比教。透過自己動手,觀察比較的方式自己來得出結論,有利於幼兒自信心的養成。

紙大班科學教案5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具有好動,好奇,好勝的特點,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和新鮮感。他們有太多的為什麼,渴望瞭解世界萬物的因果關係,揭開其中的秘密。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交通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橋已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根據兒童實際,瞭解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層次,有目標的嘗試活動,引導幼兒透過感官、體驗、親自嘗試的過程中去發現事物變化起因和內部聯絡,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活動“有力量的紙橋”引導幼兒利用簡單的材料,探索橋更多的奧妙,並在比較實驗中,感受其中的科學原理,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紙做橋(橋墩固定)感知橋的承重能力

  2、知道波浪形的橋比平面的橋牢固,探索波浪的多少與橋的承重能力之間的關係。

  重點難點

  1、探索紙橋橋面波浪的多少與橋的承重力之間的關係。

  2、透過操作發現改變橋面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 4 張長方形的圖畫紙,正方體積木,吸管、墊圈若干。

  2、紙橋承重實驗記錄表人手 1 份,記錄筆一支。

  3、與教學活動有關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匯入活動(激發幼兒活動興趣)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橋嗎?你見過什麼樣的橋?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建成的?

  2、師:平常我們見過的橋大多都是用水泥鋼筋,石頭或者木頭等材做成的。

  二、探究一:幼兒製作紙橋,並嘗試探索平面紙橋的承重力。

  1、師:你們見過用紙做成的橋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試著用紙搭建小橋。

  2、師介紹操作材料。

  小朋友請試著用兩塊積木做橋墩(橋墩的距離固定)用吸管做橋下流水的寬,紙來做橋面,看誰搭建得又快又好。

  3、幼兒嘗試,教師巡迴指導。

  4、請搭建好紙橋的小朋友嘗試著放墊圈,看看你的'橋上最多能放幾個墊圈?並把它的數量記在記錄表上。

  5、幼兒集體交流

  三、探究二:幼兒嘗試改變橋面形狀,探索其承重力。

  師:我們改變橋面的形狀它又能承受多大的力?(可以放幾個墊圈)請小朋友試著用折一折或捲一捲的方法改變橋面的形狀,下面橋墩的距離保持不變,然後在上面放墊圈,最多能放幾個墊圈?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請小朋友說一說改變形狀後的橋面最多能放幾個墊圈,並進行記錄,發現了什麼?

  4、幼兒集體交流。[曲的橋面與平面橋相比,(彎曲)有波浪的橋面比平面橋能承受更大的重力。]

  四、探究三:波浪的多少和承重能力的關係。

  1、師:剛才小朋友發現彎曲(有波浪)的橋面承受的重力變大,要是彎曲的次數變多了,它又能隨以多大的力?現在我們試著讓它反覆摺疊幾次,看能放幾個墊圈?

  2、再次操作探究

  ①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願摺疊不同的次數,然後用墊圈進行探究。

  ②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③你做的紙橋最多能放幾個墊圈?(並寫在記錄表上)

  3、比較哪種形狀的紙橋更有力量?①師透過試驗,記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小朋友們相互交流②小結,紙摺疊成波浪形後,能承受的力量變大,每一個波波就像一個小巨人,許多小巨人連在一起力氣就大了(我們回家再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究摺疊的波浪比

  現在多,是不是它的承重力就更大呢?

  ③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在平時生活中,你發現哪些東西是利用彎曲後來使它更牢固?(瓦楞紙、塑

  鋼瓦、瓦片、紙扇、石棉瓦等)

  建築師們根據一些科學原理,建造了許多堅固的橋,如:中國的趙州橋,美國的金門大橋,小朋友們只要多動腦筋多動手,也能成為一名偉大的工程師。

  五、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探究,改變橋墩多少,橋墩之間距離的遠近與紙橋承重力的關係。

  活動反思

  本主題《橋》前後設計了三個活動,分別是《找找生活中的橋》、《有力量的紙橋》、《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旨在透過幼兒的眼睛,欣賞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感受科技進步帶來的變化與發展。

  活動《有力量的紙橋》在談話中回憶經驗,藉助生活中各種橋的圖片,與生活情景相融合,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找到新知識的銜接點,教師透過支架式語言:你見過用紙建造成的橋嗎?你們想不想也做一名小小建築師,試著用紙搭建小橋。將已有經驗與現時活動情景結合起來,蒙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在活動中重視幼兒體驗學習,讓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等,使其多種感受器官共同參與嘗試,促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根據幼兒年齡和實際發展水平出發,由淺入深,讓幼兒學會如何觀察,如何運用自己的經驗進行建構,如何表述自己的發現等科學探究的方法,如:活動中由平面紙橋,一個墊圈也不能承重,引導幼兒改變橋面形狀後,又能發現什麼呢?橋面所能承受的重力增大,改變形狀後的紙橋面更有力量,再循序漸進,由彎曲次數少到彎曲次數增多又發現了什麼?讓幼兒在實驗操作中體驗發現的樂趣,並感受總結出其科學原理。

  採用開放式的問題引起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引導幼兒主動去活動,積極去思考,教師在活動中觀察發現幼兒的反饋資訊,及時給予指導,以便師生之間都能掌握資訊。如:讓幼兒明白紙橋的上端(也就是橋墩支撐的地方),不能用墊圈壓住,那樣並不是紙橋自己的力量而是藉助了別人的力量。在科學活動中獲得科學的知識和簡單的操作實驗技能與方法。

  需改進之處:

  1、以後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將科學原理與生活實際應用相結合起來,還要尋求一種更好的方法。

  2、透過這次活動,我覺得還要更好地提高教育機智,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並不斷學習,向別人請教更好的經驗。

紙大班科學教案6

  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探究式科學教育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形成幼兒科學的思維方式。

  這節探究活動《一條腿的紙桌》,在看似簡單的搭高活動中蘊涵著豐富的物理學知識,並且所使用的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紙。這樣的科學活動寓科學於遊戲、寓科學於生活,它為幼兒在常規的生活中打開了一扇探索的奧秘之門。大班幼兒因為他們的年齡特點,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和操作能力,在大班開展這節科學活動是很合適的。

  活動目標:

  1、幼兒探索獲得成功的要領:重心、小心、積木擺放、高矮等

  2、能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發現。

  3、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重點

  幼兒自由探索製作紙桌的方法和使紙桌變穩的方法。

  難點:

  幼兒探索紙桌"穩"的方法,並能用較完成的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份A4紙,一份積木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入主題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桌子,一張桌子有哪兩部分組成?

  師:一張桌子由四條桌腿和一個桌面組成!那如果缺一條桌腿會怎樣呢?三條腿的桌子你見過嗎?它的桌腿是什麼形狀的?

  二.幼兒探索,一條腿的紙桌

  (一)(PPT) 題目:一條腿的桌子師: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出示PPT(一條腿的紙桌)。

  這張桌子不是4條腿,也不是3條腿,而是1條腿。(出示兩張紙)有難度才需要我們去挑戰!讓我們的腦筋轉一轉,只有小手去動動、去試試,這樣我們才會成功!

  師:請你想一想,這張紙怎樣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提要求,幼兒初次嘗試操作。

  師:兩人一組在一張桌子上操作。你們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參考別人的。請大家輕輕的選一個位子坐下來。(教師個別指導"你用什麼方法做成的桌腿")

  2.教師講解做紙桌的方法並做記錄。

  師:我們繼續來聊聊,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做成這一條腿的紙桌?注意說方法。

  幼:卷--圓柱體 出示PPT幼:折--三稜體、長方體 出示PPT師:先折再折--講解"雙層"紙桌的"穩"。出示PPT"穩"

  (三)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師:接下來我們再一次探索,用積木來做測驗,把積木一塊塊的放在紙桌上,全部放上去,紙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積木倒了,我們重來。這一次要讓你的桌腿變的穩,想想有什麼方法。

  (四)教師講解獲得成功的要領

  1、師:你覺得要讓紙桌變得穩,可能跟什麼有關係?--積木的擺放(交叉擺更集中,找到重心)、積木擺放的數量、紙桌高矮、粗細、小心等等。

  2、師講解"插"的方法要領。

  三、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在玩的時候要思考、探索,怎樣讓桌腿更穩。老師昨天在午睡的時候也在思考,後來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請你來看一看。(師示範摺紙桌)請大家將所有積木都放在老師的積木框裡,觀察老師所用的方法帶著思考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紙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背景:

  現在的孩子都很喜歡動手動腦,對於不懂的地方,總喜歡問“為什麼?”為此我常帶領孩子們做些小實驗,來解答他們的問題。有一次,一個孩子問我:“崔老師,紙船為什麼剛開始能漂在水上,過會就會沉下去呢?”透過實驗,孩子們知道了紙吸了水後便重了,所以就沉下水了,因而他們對紙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大家和紙玩了許多小遊戲。

  活動目標:

  1.紙引發的科學小遊戲產生探究的興趣,體驗發現的樂趣。

  2.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及結果。

  3.學會尊重同伴的觀點,養成互相學習、共同學習的學習習慣。

  4.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積木、白紙、玩具若干;報紙、空玻璃杯、一盆水;各色紙、剪刀、繩子、燈;各色紙、膠水、已剪好兩兩拉手的小人若干、大硬板紙、回形針、磁鐵。每組都有玩過自己遊戲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師談話引題,激發幼兒活動願望。

  這段時間,小朋友對紙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們還分成了小組和紙玩了許多有趣的遊戲,今天我們和大家交流一下,好不好?

  二、幼兒交流,可一人也可小組進行各種形式的介紹。

  1.某某小朋友,你玩的是哪一組?(桔子組)你來介紹一下。來,我們歡迎某某小朋友介紹。

  幼:我們玩的是“有力的紙”。幼兒演示:拿一張白紙放在兩個積木的中間架空,上面放一些玩具,紙塌下去了;再拿一張白紙。來回折,放在兩個積木的中間架空,上面放一些玩具,紙沒有塌下去。幼提問:“你們看哪張紙最有力?(幼回答)我的介紹完了,謝謝大家。”師說:“某某小朋友歡迎你們去桔子組玩,你們要想出不同的方法,讓紙變得最有力。”

  2.誰玩的蘋果組呀?好,請某某來介紹。

  幼:你們看,我的紙娃娃會跳舞。幼兒演示。你們想不想做個和我一樣會跳舞的娃娃?先把剪好的拉手小人用回形針連線成圓,放在大硬板紙上,用一個磁鐵在硬板紙下面來回移動,紙娃娃就跳起舞來。師說:蘋果組裡有跳舞的娃娃,你們想找出裡面的小秘密嗎?

  3.還有什麼好玩的遊戲,誰來介紹一下?

  幼上來:我介紹的是“不溼的報紙”。幼兒演示:把一張報紙揉成團,放在玻璃杯裡杯口朝下,垂直放進水裡,稍後拿出杯子,拿出報紙,報紙是乾的。師說:哎呀!真奇怪,報紙放在水裡怎麼會不溼呢?等會我們一起去試試。

  4.師拿蛇。這是一條紙蛇,但它不會動,上次有個小朋友讓它動起來了。好,請他上來。幼兒演示:把剛才老師拿的紙蛇(在紙上畫螺旋蛇剪下在蛇的尾巴處系一條細繩),吊在熱源處的上方,紙蛇旋轉起來了。

  5.(師拍手)真不錯,原來有這麼多好玩的紙遊戲,你們想玩嗎?(想)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剛才交流中游戲所需要的材料,讓大家都來嘗試一下吧!玩的時候要多動腦筋,玩出各種好方法,玩好後可以把我們的紙遊戲介紹給別的小朋友聽。

  三、幼兒分組活動

  幼兒自主選擇進行活動,師巡視幼兒活動,給予必要的幫助。

  四、評價活動

  你們玩的開心嗎?你們在遊戲中發現了什麼?原來“有力的紙”是由於改變了紙的形狀,增加了紙的承受力;“會跳舞的娃娃”是由於磁鐵的緣故;“不溼的報紙”是因為朝下的空玻璃杯裡有空氣,水進不去的原因;“旋轉的紙蛇”是因為上升的熱空氣使紙蛇旋轉。

紙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面巾紙的纖維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紙的神奇,萌發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3.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面巾紙若干,帶拎把的瓶子(裡面裝水)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遊戲:拎一拎

  1.教師出示面巾紙和瓶子:今天面巾紙要和瓶子做遊戲,遊戲的方法是:用一張薄薄的面巾紙把這麼重的瓶子給拎起來,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請面巾紙來幫忙。你有什麼好辦法?

  2.幼兒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

  3.組織交流,邀請幼兒展示拎法,教師講評。

  4.幼兒再次遊戲。

  5.組織交流:為什麼有的能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就斷了呢?

  6.分男女角色嘗試面巾紙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順著短邊卷。女:順著長邊卷。再互換嘗試。

  7.組織交流:你發現了什麼秘密?(長邊的承受力大)

  二、遊戲:撕一撕

  1.教師:為什麼用長邊拎的時候就不斷,而短邊會斷呢?其實面巾紙裡藏著秘密。讓幼兒從詩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想解開面巾紙的秘密嗎?讓我們來玩一個撕紙的遊戲吧,先撕一撕短邊,再撕一撕長邊,看看能發現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遊戲,教師巡迴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麼不一樣?(沿長邊能撕成條條,沿短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裡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禦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遊戲:拉大鋸

  1.介紹遊戲玩法:抽一張面巾紙,先在紙的邊邊上撕一撕。找準紙的纖維方向,再捲一捲,做成面巾紙繩與桌子對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邊玩邊念兒歌:"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家門口去看戲,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塊兒去看戲。"

  2.幼兒遊戲。

  四、聯絡實際,拓展思維

  1.師:面巾紙裡有紙纖維,還有什麼紙也有紙纖維呢?(幼兒自取報紙、白紙、皺紋紙,尋找裡面的纖維走向,並用筆做上記號。)

  2.師:這些紙裡有纖維,你還能找到有纖維的其他東西嗎?(出示布,請幼兒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纖維走向。)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慾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物化著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慾望的,它支援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於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範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為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資料(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於生活。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資訊,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後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於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於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紙大班科學教案9

  1、 教學目標

  a) 引發幼兒對物體平衡豎立現象產生興趣。

  b) 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地探索,培養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c) 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探索的過程並大膽表述,提高語言表述能力。

  2、 教學準備

  a)教學試驗材料: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如:盒、瓶、筆、紙、羽毛、書、管子、手套等。

  b)科學術語及詞彙:豎立

  c)可能的難點:相同的物體有多種的豎立方法。

  d)學生的課前準備:每人帶各種物品。

  e)實驗記錄:繪畫形式。

  f)時間安排:45分鐘左右。

  3、 教學過程

  a)觀察預測:看一看,桌上有什麼?這些物品哪些能豎起來?

  b)動手探索:把能豎起來的物體豎起來,放到展示臺上。

  c)討論問題:用什麼辦法使不能豎立的物體豎起來?(自由討論後再集體彙報)

  d)個人試驗:自由選擇不同的輔助材料嘗試使物體豎起來。

  e)提出問題:使各種吸管也能豎起來,有多少種辦法?

  f)分組試驗:按小組共同討論後選擇各種輔助材料進行嘗試。

  g)試驗記錄:用繪畫記錄自己的試驗辦法。

  h)表述結果:幼兒互相交流試驗結果並鼓勵幼兒大膽向聽課教師介紹試驗接結果。

紙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莫比烏斯圈的特徵,探索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

  2.能製作莫比烏斯圈,並能大膽進行猜想和嘗試記錄。

  3.體驗莫比烏斯圈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準備:

  紙條、紙圈、剪刀、固體膠、課件、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激趣

  以手指遊戲引入紙圈。(教師用食指和大拇指變化出一個圈、兩個圈、許多圈匯入課題--紙圈。

  1.出示紙條,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師紙條也想變成圈,你們能不能幫助紙條變出圈?鼓勵用多種方法,可以跟別人的不一樣等。)

  2.幼兒嘗試做紙圈。(幼兒做出的紙圈都一樣)

  3.教師以魔術的形式展示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設疑

  1.幼兒第一次嘗試剪圈,讓幼兒體會挫折,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及探索精神。

  2.畫線對比

  教師提出要求:在兩個圈上分別畫線,從接頭處開始畫,到起點處結束,可以在裡面畫也可以在外面畫。可以兩人合作,一個人轉圈,一個人畫線。

  師: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現了什麼秘密?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莫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紅顏色的一側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

  結合PPT總結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一個特徵:普通圈有2條邊2個面,莫比烏斯圈只有1條邊1個面。

  3.實驗總結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二個特點:沿線剪開普通圈,變成一樣大的兩個圈,莫比烏斯圈變成有兩個介面的大圈。

  4.嘗試自己製作莫比烏斯圈。教師小結: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莫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發現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為莫比烏斯圈。

  三、探索

  沿著莫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果。出示記錄單:

  1.出示課件,教師講解記錄單。

  2.猜測普通的圈沿剪線剪開會怎麼樣。(記錄)

  老師示範剪法。

  幼兒嘗試剪普通的圈。

  3.幼兒猜測莫比烏斯圈沿著這條線剪開會怎麼樣。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1)幼兒自己剪剪看看。

  (2)請幼兒講述操作結果。看一下,現在的莫比烏斯圈有幾個介面?

  (3)它的結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4)教師小結:一個麥比烏斯圈沿著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介面的麥比烏斯圈。

  4.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1)幼兒猜測,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2)幼兒剪剪看看。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結果。

  (4)小結: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現了莫比烏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後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莫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後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莫比烏斯圈。

  四、拓展

  1.觀看課件瞭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神奇的莫比烏斯圈,莫比烏斯圈不光好玩還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麼用嗎?(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其實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藏著許多莫比烏斯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

  立交橋:避免行人車輛的擁擠。

  過山車:更加刺激好玩。

  傳送帶:減少反覆的摩擦工作,增加傳送距離和麵積......

  2.觀看課件瞭解莫比烏斯圈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

  原來莫比烏斯圈不僅給生活帶來了方便,藝術家和建築設計師還利用它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繼續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師這裡還為小朋友準備了畫有三條線和四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呢。你知道沿著他們剪開會變成什麼樣嗎?

  活動反思: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學以紙為載體,透過改變一張紙,比較和體驗紙改變前後效能的變化,交流紙的這種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激發學生繼續改變材料、發現材料效能的探究慾望。

  根據教材,我把本課分為幾板塊:

  第一板塊——聚焦,承接第3課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認知經驗說說普通紙的特點,引發學生思考有什麼辦法讓紙具有更多的本領。

  第二板塊——探索,探索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明確改造紙的方法,先交流改變紙的方法,再明確本節課探究的改變紙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這種改變方法,引領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研究紙被改變後形狀、效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先在觀察中發現紙的新變化,透過觀察兩種紙的側面,發現普通紙和瓦楞狀的紙分別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實踐中發現紙的新功能,其中比較觀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認真體驗手心的感覺,比較彈力)、放一放(取兩個盒子,中間隔開一定的距離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普通的白紙放在兩個盒子上,接著由輕到重將物體(回形針、鉛筆、文具盒)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後,再去測瓦楞狀紙能承受多重的物體。一邊實驗一邊記錄,比較承載力)、摸一摸(用普通紙貼著裝有熱水的杯子感受冷熱程度;換用瓦楞狀紙,再次感受冷熱程度,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比較隔熱能力)。

  第三板塊——研討,紙改變後效能的變化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四板塊——拓展,引導學生在紙上用刷油的方法改變一張紙,然後探究這張紙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課過程中,我還發現了一下幾個問題:

  在說一說紙的特點時,學生能夠說出紙的顏色、形狀、易摺疊,但是學生會鑽形狀這個牛角尖,不斷說出:長方形、有四個角、有四條邊等等,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說出紙容易破、遇水會溼、紙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這一板塊,學生通常不能直接說出有彈性,能彈回,他們最多說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稜一稜、不能直接接觸桌面……要說有彈性,能彈回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折瓦楞狀的紙不是難事,但是學生自主摺紙,會有橫豎兩種折法,在放一放這一部分,兩種折法會對紙的承重能力有影響。

  與教材配套的學生活動手冊中,放一放瓦楞狀紙和普通紙分為“能支撐”和“不能支撐”兩種,但是我認為這樣劃分不太準確,普通紙依舊能支撐像回形針那樣的較輕物體,瓦楞紙上放過重的物體也不能支撐,因此我在授課時,把能不能支撐改為“能支撐較重物體”和“能支撐較輕物體”,讓學生分別用回形針、鉛筆、文具盒來嘗試,較輕的回形針能夠被普通紙支撐,瓦楞狀紙能夠支撐回形針、鉛筆,鉛筆盒不太重時能夠被瓦楞狀紙支撐,過重的鉛筆盒則不能被支撐。學會能夠透過這三種材料感受到普通紙和瓦楞紙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級以及新教材開課,我在試上的時候發現引導學生回答,實驗準備等等所花費的時間較多,整節課較為倉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時,我把折瓦楞狀紙以及實驗材料準備都放在課前,由於第二個班的學生能很快的說出紙的特點以及瓦楞狀紙,整節課最後多餘了一點時間,我用來和學生一起進一步探究瓦楞狀的紙。

  在給低年級授課過程中,我認為我對學生的還是瞭解較少,對於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調整而不夠靈活,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紙大班科學教案11

  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探究式科學教育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形成幼兒科學的思維方式。

  這節探究活動《一條腿的紙桌》,在看似簡單的搭高活動中蘊涵著豐富的物理學知識,並且所使用的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紙。這樣的科學活動寓科學於遊戲、寓科學於生活,它為幼兒在常規的生活中打開了一扇探索的奧秘之門。大班幼兒因為他們的年齡特點,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和操作能力,在大班開展這節科學活動是很合適的。

  活動目標:

  1、幼兒探索獲得成功的要領:重心、小心、積木擺放、高矮等2、能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發現。

  3、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

  重點:幼兒自由探索製作紙桌的方法和使紙桌變穩的方法。

  難點:幼兒探索紙桌"穩"的方法,並能用較完成的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幼兒每人一份A4紙,一份積木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入主題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桌子,一張桌子有哪兩部分組成?

  師:一張桌子由四條桌腿和一個桌面組成!那如果缺一條桌腿會怎樣呢?三條腿的桌子你見過嗎?它的桌腿是什麼形狀的?

  二.幼兒探索,一條腿的紙桌(一)(PPT) 題目:一條腿的桌子師: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出示PPT(一條腿的紙桌)。

  這張桌子不是4條腿,也不是3條腿,而是1條腿。(出示兩張紙)有難度才需要我們去挑戰!讓我們的腦筋轉一轉,只有小手去動動、去試試,這樣我們才會成功!

  師:請你想一想,這張紙怎樣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提要求,幼兒初次嘗試操作。

  師:兩人一組在一張桌子上操作。你們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參考別人的。請大家輕輕的選一個位子坐下來。(教師個別指導"你用什麼方法做成的桌腿")2.教師講解做紙桌的方法並做記錄。

  師:我們繼續來聊聊,說說你是用什麼方法做成這一條腿的紙桌?注意說方法。

  幼:卷--圓柱體 出示PPT幼:折--三稜體、長方體 出示PPT師:先折再折--講解"雙層"紙桌的"穩"。出示PPT"穩"(三)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師:接下來我們再一次探索,用積木來做測驗,把積木一塊塊的放在紙桌上,全部放上去,紙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積木倒了,我們重來。這一次要讓你的桌腿變的穩,想想有什麼方法。

  (四)教師講解獲得成功的要領1、師:你覺得要讓紙桌變得穩,可能跟什麼有關係?--積木的擺放(交叉擺更集中,找到重心)、積木擺放的數量、紙桌高矮、粗細、小心等等。

  2、師講解"插"的方法要領。

  三、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在玩的時候要思考、探索,怎樣讓桌腿更穩。老師昨天在午睡的時候也在思考,後來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請你來看一看。(師示範摺紙桌)請大家將所有積木都放在老師的積木框裡,觀察老師所用的方法帶著思考結束活動。

紙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思路】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代就有四大發明馳名海外,哪四大發明呢: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還有造紙術。紙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為了讓幼兒養成珍惜紙張、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紙”為出發點。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口頭表述能力,透過幻燈片,能獨立完整的將造紙過程的大意概述出來。

  2、讓幼兒瞭解紙的由來,學會利用紙,包括廢物利用和迴圈利用。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雙面膠,造紙過程圖、蔡倫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來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寫字,又能畫畫。”

  幼兒:紙

  二、引導幼兒瞭解紙的用途。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紙有什麼用途嗎?在平時,我們怎樣用紙的呢?

  幼兒:紙可以寫字,畫畫,摺紙等。

  三、透過PPt,引導幼兒瞭解紙的由來及製作過程。

  師:原來紙是這麼有用的東西,那麼,你們知道紙是從哪裡來的呢?

  幼兒:商店裡買來的、工人叔叔造出來的。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紙過程圖及蔡倫圖片,教師邊看圖邊講述)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紙是從哪裡來的嗎?是由誰造出來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師點評。)

  四、討論:怎樣節約用紙。

  師:我們知道了造紙的過程十分的不簡單,而紙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紙的地方也很多,浪費也很大,有什麼辦法可以節約用紙呢?

  幼兒自由討論後回答。

  五、分組進行操作活動。

  師: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紙,現在先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麼紙呢?

  教師介紹各種各樣的紙。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也說了很多節約用紙的方法,那請你們利用這些紙來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點評。

  有的小朋友用廢紙折出了許多漂亮的東西,裝飾了我們的活動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將廢紙剪出了美麗的花,將廢紙變廢為寶。希望小朋友在以後的生活中,都要節約珍惜每一份資源。

紙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用折、卷等方法,讓紙獨立站起來。

  2.嘗試發現讓紙站得更牢固的方法,並願意表達自己的發現。

  3.在反覆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探索嘗試,讓紙站起來。

  難點:在操作中,發現讓紙站得牢固的方法。

  解決策略:透過探索操作,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繪畫紙若干。

  2.積木若干、記錄表人手一份、小組記錄表、記號筆、書、實物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設定問題情境,引出讓“紙寶寶站起來”的話題

  1.出示書和紙。

  2.猜想:你們覺得紙能站起來嗎?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操作情況。

  2.請個別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3.幼兒再次操作,尋找出站得最穩的方法。

  小結:紙寶寶說:你們很棒,大家透過折、卷等方法,改變了我原來的樣子,使我站了起來,特別的開心。

  三、再次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

  1.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能擺放積木。教師: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積木嗎?

  2.幼兒嘗試,教師觀察。

  3.教師將幼兒操作的結果投放在電腦上,幼兒表達自己操作的過程。

  小結:你們想到了用自己的方法幫助了紙寶寶,原來它也可以像書那樣支撐起積木。

  四、幼兒探索,尋找穩固的方法

  1.幼兒操作。

  2.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與發現。

  教師:你在操作時用了什麼方法?放了幾塊積木?

  小結:原來紙折或卷的層數越多,支撐的積木就越多,而且要找到紙和積木的支撐點,這樣才能擺放更多的積木,讓紙站的更牢固。五、幼兒分組探 索,尋找穩固的方法。

  1.小組操作。

  2.小組代表介紹自己組的操作結果與發現。六、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透過探索,一張薄薄的紙可以站起來,而且它的上面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還有各種其它的紙放在科學角中,他們能不能站起來撐起積木,你們再來試試。

  本次活動是我執教的一次公開課,我的重點放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活動反思

  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探索、發現讓紙站起來,且站的牢固的方法,並將探索到的發現和結果記錄下來並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與同伴一起分享。

  活動設計層次清楚,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氛圍很活躍,孩子們一直都非常快樂。

  從開始探索怎麼讓紙站起來,孩子們感到很驚訝,認為薄薄的一張紙不可能站起來的,經過探索,有孩子嘗試將紙對摺後發現紙真的站了起來,其餘孩子紛紛效仿,在探索中,他們發現摺紙的方法不同也能讓紙站起來,於是,我便請孩子們再次探索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有哪些,並把每次的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孩子們都沉浸在“發現”中,收到的效果較好。探索中,我只是適當引導了幼兒怎樣幫紙寶寶站起來,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過我如果在這時能製作有立體感的動畫。效果一定會更好,更能激發幼兒想幫助紙寶寶的願望。

  第三次探索中, 引導孩子探索紙怎麼站的更穩?借用了積木的壓力和支撐點的原理進一步探索那種方法可以支撐更多的積木?透過觀察和孩子們自己的探索與記錄,孩子們知道了這些普通的折、卷等方法支撐更多的積木,很好的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孩子們折出的紙可以支撐很多的積木,也大大出乎我的意 料。他們的記錄很多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提供的探索材料能再豐富一 些,孩子們一定可以探索更多的結果。

紙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比較水滴在不同紙上的結果,能進行簡單地實驗記錄;

  2、能發現由於紙質的不同產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現象,並運用此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增強對實驗活動及探索事物的興趣。

  4、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玻璃缸,紙花,各種紙片,白紙兩張;記錄紙每人一份,水、布、籮筐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發現紙吸水的現象

  1、出示紙花,現在把紙花放入水中,會有什麼變化?(花打開了,花瓣溼了)

  2、為什麼紙花會在水中開放呢?

  3、小結:因為紙會吸水,紙做的花吸了水以後就會開放了。

  (二)比較水滴在不同紙上的結果

  1、設疑紙都會吸水嗎?教師交代實驗方法:將水滴在紙上,耐心地觀察一會,然後在吸水的紙旁作個記號;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迴觀察;

  3、幼兒討論實驗結果,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教師把幼兒的討論結果貼到紙上,分成吸水和不吸水兩類;

  4、小結:生活中的各種紙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當水滴到紙的表面上,水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滲透進去了,那這些紙會吸水的;當水一直停在紙的表面上,那這些紙是不吸水的。

  (三)發現紙的吸水速度不同

  1、設疑紙的吸水速度一樣嗎?

  2、教師操作實驗:紙的爬色比賽,幼兒觀察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發現紙片有什麼不同?請個別幼兒摸摸看看(厚薄、光滑粗糙之分);

  3、小結:不同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材料不一樣,吸水的速度也不同,比如餐巾紙縐紙很薄又粗糙吸水快而多,白卡紙光滑又厚吸水慢又少。

  (四)選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人們根據需要製造出各種吸水和不吸水的紙,請選一選合適的紙;

  2、天氣熱擦汗該選哪種紙?畫水粉畫該用哪種紙?包吃剩的食品如餅乾糖果等該用哪種紙?並說明理由。

  活動延伸:

  生活中還有一些很特殊的紙,如不怕水的紙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我們進一步來研究。

  活動反思:

  孩子們發現生活中有著那麼多不同的紙,感受到了紙的多樣性,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積極進行討論,透過做實驗得到求證,懂得要科學地對待事物,不能以主觀意見代替實驗結果。在活動中感知體驗並能清楚得講述結論,整個活動幼兒的整體狀況都很好,積極主動的參與,興趣濃厚。

紙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幼兒揮舞著皺紋紙做的綵帶,興致盎然地玩著。忽然,錢淳小朋友對我說:“俞老師,你聽聽,我的綵帶能發出聲音耶!”其他幼兒一聽,也都擺弄著手上的綵帶,想讓它發出比別人更響的聲音來。鑑於幼兒興趣,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設計理念:

  將科學教育與其他各領域有機整合,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本次設計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活動中,科學教育與音樂教學自然地相互滲透,生動活潑的音樂遊戲,為幼兒的探索營造了愉悅的氛圍和安全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獲得了美的享受。整個活動透過“感受音樂一節奏訓練一樂器製作”三個環節,促進了幼兒不同能力的發展,並把活動引向課堂之外。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實踐,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的紙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2、運用提供的材料進行“樂器”製作,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3、選擇紙張為樂曲伴奏,享受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白板紙、牛皮紙、皺紋紙、彩箔紙、瓦稜紙、硫酸紙、報紙等。

  2、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雙面膠、蛋糕盒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說一說

  (一)自由觀察,感知和認識各種紙

  1.“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紙)

  “請小朋友自己去看看、摸摸、捏捏,這些紙有什麼不同,它們各叫什麼名字,看完了請你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二)嘗試操作,發現發出聲音的方法

  1、“告訴小朋友一個秘密,這些紙還會發出美妙的聲音呢!”

  “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用哪種方法可以讓這些紙唱歌呢?”(引導幼兒抖動紙、用手指彈紙、用嘴吹紙等)

  2、交流: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訴大家。

  (評析: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z乍為活動內容,其優點是準備工作不費力,而且使幼兒有親切感。豐富的材斟激發了幼兒探索和發現的慾望。教師適時的質疑引發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使他們迫不及待地去發現使紙唱歌的方法。)

  二、比一比,想一想

  (一)體會不同材料的紙的聲音特點

  1、“請小朋友互相比較一下,不一樣的紙唱歌的聲音一樣嗎?”

  幼兒再次操作和感受,並與同伴交流發現。

  2、“如果是同一張紙,能不能讓它唱出不一樣的歌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同一種紙用什麼方法發出的聲音會有不同的效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合作,體驗各種紙的音色特點。

  幼兒交流發現。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紙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相同的紙不同的操作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評析:教師適時的引導,幫助幼兒進一步操作和發現。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教師富有啟發性問題的引領下,在無拘無束的探索過程中,幼兒透過自身的感知,發現了不同的紙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操作方法也能使同一種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三、聽一聽,找一找

  (一)引導幼兒分析樂曲的特點,找出相應的紙

  “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紙來為音樂伴奏好嗎?…‘我們先來聽聽是什麼音樂,你想用哪種紙為它伴奏,為什麼?”

  (二)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

  請幼兒分別欣賞一段抒情、緩慢、安靜的3/4拍的樂曲和一段歡樂、喜悅的2/4拍的樂曲,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找一種與樂曲相配的紙,進行配樂演奏。

  (三)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紙,交流選擇的原因

  (評析:在科學活動中加入了藝術成分,使科學教育和音樂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和合理的結合。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盡情地進行科學探索,促進了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四、打擊樂“鈴兒響丁當”

  “請小朋友拿好選擇的‘樂器’,想好‘演奏’的方法,聽好曲子的節奏,進行打擊樂伴奏。”

  活動中,鼓勵幼兒不斷交換紙張或變換方法進行“演奏”。

  (評析:整個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充滿了遊戲的愉悅性,真正體現了“玩中學”。)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等輔助材料,進行紙“樂器”製作併合作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