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我的畫教案

我的畫教案

我的畫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畫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畫教案1

  教學目的:

  初步掌握靜態人物寫生的要求和方法,學習用線描的形式表現自己的同學,訓練學生敏銳觀察、大膽概括的寫生態度,增強線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人物寫生的要領和方法。

  教學難點:

  克服因為怕畫不像而產生的拘謹的心態和細碎的線條。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交代本課將要分組以及寫生的紀律要求。

  二、欣賞匯入

  1、出示人物寫生作業

  2、分析作業的有關方面

  (1)都是用硬筆畫的;

  (2)都是熟悉的同學,獲立或坐,各有神態;

  (3)都是在仔細觀察理解所畫物件後,用流暢而概括的線條畫出來的,非常傳神;

  (4)並不一定要很像某個同學。

  3、板書課題

  三、將授新課

  1、設問:怎樣畫出同學的個性特徵和神態呢?

  2、請一些有明顯特徵的同學上臺進行觀察分析

  3、教師示範,在黑板上邊畫邊講解要求:

  (1)首先確定畫面的構圖位置。頭部一般靠畫面的上部頂邊,根據“站七坐五蹲三”的規律確定頭的大小比例;

  (2)抓住同學的某個特徵(五官、胖瘦、習慣動作等)進行快捷而又肯定的描畫,充滿自信,邊看邊畫。

  (3)不要憑平時畫人的印象,而是要畫出寫生時的感覺,用線應流暢自如,哪怕不滿意也不能修改,畫出來再說。

  (4)等整個人的大體樣子畫出來以後再去刻畫那些想細緻畫的地方,如頭髮、衣服花紋、鞋帶、紐扣等。

  (5)千萬不要看一眼畫一氣,象是畫記憶想象似的,那就不是寫生了。

  四、學生試畫

  1、請三至四名同學在黑板上用粉筆畫寫生畫。規定時間:5分鐘左右。教師作模特。全班同學同時進行寫生練習。

  2、針對試畫情況,教師有的放矢的進行強調,提醒大家作業時應注意的地方。

  五、安排學生的寫生場位後讓學生開始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六、課堂,佈置學生課餘多寫生。

  板書設計:

  寫生畫我的同學

我的畫教案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幫助幼兒瞭解不同方法的寫生畫,感受多種寫生的美。

  2.透過自由寫生,激發幼兒對寫生畫的興趣和願望。

  活動準備:不同方法的寫生畫作品若干、夾好畫紙的寫生板每人一塊、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這些畫嗎?”在哪裡看見過?

  二、向幼兒介紹寫生畫,進一步欣賞不同風格的寫生畫作品。

  1.師:你喜歡哪幅畫?它是用什麼畫的?

  2.師:她是在什麼地方畫的?怎麼看出來的?

  三、幼兒自由選擇地點寫生,教師個別指導。

  1.師:“你們看,今天老師這裡給小朋友們準備了這麼多的做好工具,你們自由選擇一種筆去嘗試一下吧!

  2.師:我們和哥哥姐姐一樣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畫出來。

  四、展示幼兒作品,共同欣賞。

  你最喜歡那幅畫?為什麼?它什麼地方畫的好?

我的畫教案3

  主要教學目標:

  1、幼兒在閱讀中理解數詞與量詞

  2、幼兒在閱讀中掌握“我畫了……”的句式結構

  3、幼兒根據自己的作品創編《我的畫》

  教學準備:

  若干幅不同與讀本中的畫、裝訂機、鉛筆、畫紙、油畫棒

  第一階段教學: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討論圖畫的內容

  2、引導幼兒熟悉文字的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步:遊戲《小手變變變》

  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的手會變成什麼?(老師把手藏在身後)師:小手變變變,變成小海鷗,(雙手變成海鷗狀)飛喲,飛喲!遊戲繼續。小朋友猜猜,小手還會變成什麼?師:小手變變變,變成鴨嘴巴。(雙手變成鴨嘴狀)嘎嘎嘎,嘎嘎嘎!(象鼻子、小雞嘴、兔耳朵等等)結束語:小朋友們,我們的小手真能幹,能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真了不起,一起來誇誇小手:嘿嘿!你真棒!(雙手相對)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一位小朋友,她的小手也很能幹。她的名字叫莎莎,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小手會做些什麼?第二步:閱讀封面

  莎莎給我們帶來了她親手製作的小圖書,裡面都是她畫的美麗的畫,莎莎還給自己的小圖書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我的畫》(書名),小朋友跟讀書名:我的畫。封面上有些什麼?(幼兒討論回答)

  第三步;看圖猜測

  第一頁:小朋友看看莎莎在第一頁上畫了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朵?

  第二頁:接下來莎莎畫了什麼?有幾棵?是什麼顏色的?

  第三頁:小朋友猜猜莎莎接下來會畫什麼呢?(翻到第三頁)畫上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匹?

  第四頁:嘎嘎嘎!小鴨子來咯!畫上畫了什麼顏色的鴨子?有幾隻?(小手變變變,變成鴨嘴巴,嘎嘎嘎,嘎嘎嘎!)幼兒模仿小鴨子。

  第五頁:接下來我們應該翻到第幾頁呢?(第五頁)莎莎畫了什麼?有幾隻?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模仿狗的聲音或動作)

  第六頁:畫上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隻?小老鼠是怎麼叫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媽不在,嘰哩咕嚕滾下來。附動作)

  第七頁:莎莎畫了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隻?小朋友看看學學小鹿的樣子。(多可愛呀!)

  第八頁: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老師翻到第八頁,睜開眼睛)畫上有什麼?小朋友在自己的家裡會感覺到快樂嗎?還會感覺到什麼?(溫暖、幸福)

  第九頁:畫面上出現了什麼?你喜歡彩虹嗎?為什麼?(美麗、漂亮)

  第十頁:莎莎還畫了什麼?呀!畫了誰呀?她在幹什麼?

  第十一頁:莎莎畫了這麼多的畫,請小朋友想想:第一頁畫了什麼?第二頁?第三頁?(一直到第十頁,按順序)

  第四步:大書指讀

  在幼兒對書的內容有了瞭解之後,老師將故事文字展示出來,從封面開始,進行帶讀及幼兒指讀。師:小手食指伸出來,手指轉轉轉,(指到文字處)進行指讀。反覆指讀幾遍,加深幼兒對內容的印象及理解。

  第二階段教學: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上節課所學習的知識

  2、學習讀本中的量詞

  教學過程:

  1、鞏固知識。

  回憶讀本中的內容,最好是按順序的。老師將小書發給第一個幼兒,請幼兒自己指讀。也可讀給其它小朋友聽。

  2、量詞的學習。

我的畫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刮畫的技巧及方法。

  2、透過刮畫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表達對爸爸的愛。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刮畫紙、竹籤、一次性筷子、音樂、播放器。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介紹父親節

  (1)"小朋友你們知道父親節是誰的節日嗎?"

  (2)"父親節是爸爸的節日。每年六月第三個星期日就是父親節,這星期天就是父親節了。今天黃老師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學刮畫,畫爸爸。"

  (二)欣賞範畫,介紹刮畫的基本技巧

  1、出示範畫"你們看,黃老師也畫了一張,這個爸爸長什麼樣?那這張畫是怎麼刮出來的呢?黃老師先用鉛筆輕輕地把爸爸的樣子畫下來,然後用竹籤沿著輪廓輕輕地把黑色的膜刮開,爸爸的樣子就出來了。"

  2、示範,介紹刮畫的基本技巧"請小朋友先想一想、看一看,你們自己的爸爸長什麼樣。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用鉛筆先把爸爸的輪廓畫出來。畫完之後選擇粗的或者細的竹籤把爸爸的樣子刮出來。刮畫的時候注意一隻手扶著刮畫紙,另一隻手拿著竹籤輕輕地刮開,刮的時候不要太用力,不然紙張會破掉的哦。"

  (三)提出刮畫要求

  (1)、請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商量好之後,再進行刮畫。

  (2)、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安全使用竹籤。

  (四)播放音樂,幼兒和家長共同刮畫(五)欣賞結束

我的畫教案5

  我的手指印畫教案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用手指印作畫,並能夠在指印上做出各種創意的聯想。

  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手指印畫的樂趣。

  三、透過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體驗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利用手指創造出各種形象,新增組合成有趣的圖形。

  2.教學難點:

  設計圖形以及物象整體效果的處理。

  教學準備:

  生:每人一盒手指印泥、記號筆、水彩筆、圖畫紙每人一張、紙巾、抹布

  師:課件、範畫、手指印泥、水彩筆、記號筆、圖畫紙3張以上、紙巾、抹布等。 課時安排: 共兩課時本課: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手指操匯入:

  1、師:小朋友們,伸出你們的小手和老師一起做個小遊戲好不好?(《手指變變變》)一個手指頭呀, 一個手指頭,變呀變成毛毛蟲;

  兩個手指頭呀,兩個手指頭,變呀變成小白兔;

  三個手指頭呀,三個手指頭,變呀變成小花貓;

  四個手指頭呀,四個手指頭,變呀變成螃蟹走;

  五個手指頭呀,五個手指頭,變成大雁飛走了。

  2、師:剛才我們做得很好,我們的小手很靈活,能做很多事情,小朋友們,還可以用手來做什麼呢?( 勞動、做手工、吃飯、學習、寫字、畫畫??) 師:哦!我們可以用手來畫畫,平時,我們都是用手抓住筆來畫畫,今天,我們 要用我們的小手來作畫!《手指印畫》。”(出示課題)

  二、新課教學:

  1.試一試(師生互動):

  師:“同學們,這是我們的手,現在老師用手沾點兒顏料。”我做示範,用手指或手的其它部位沾顏色,然後在紙上按紋,“大家看,這是老師印出來的指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第一次嘗試印指紋。學生在紙上練習)點評學生印的手指紋。(告訴學生,不要太用力,把指紋按清楚一點。)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很重要,讓學生在毫無技法的情況下試印指紋,探索把指紋印得清晰的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嘗試失敗,而失敗可以激發學生去積極探索如何才能成功。)

  2.猜一猜:

  師:有了指紋印,如何把它變成手指畫呢?教師示範多個添畫,看這是小魚,這是小鳥??,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呢?學生試添畫,師巡視輔導,學生作品點評。

  3.講一講:

  師出示一幅《毛毛蟲》,“大家看,這幅畫跟剛才的有什麼不同?” 生:顏色不一樣,多個手印??

  師:對呀,這幅畫的手印比較多,剛才我們做的都是一個手印的,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做毛毛蟲呢?那我們一起來做好不好?(師生共同合作

  毛毛蟲,並鼓勵學生添畫,可用多種顏色的水彩筆添畫,拓展學生思維,不限定只用黑色勾線筆),毛毛蟲做好了,可是他很傷心,他沒有朋友,同學們,我們幫他找朋友好不好? 生:好!

  師:毛毛蟲喜歡什麼呢?

  生:花、蝸牛、蝴蝶??

  師:好,那我們就一起來畫個花(師生合作,以師為主,學生跟做,主要讓學生體驗手指不同方向疊合的效果,生最後添畫點綴),真棒,我們畫的花太美了,再畫些什麼呢?

  生:蝴蝶

  師:嗯,好的,這些花太美了,吸引了好多蝴蝶呢(師生合作,生最後點綴添畫,在情境中引導學生嘗試多角度的印畫,由簡到難,拓展學生思維。)

  (作品展示並點評)小朋友們真棒,做出了這麼美的作品,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其他小朋友的手指畫作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PPT展示作品,每幅作品做點評,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是怎樣做出的)。

  4.練一練

  師:老師今天帶了2幅作品,可是還沒畫完,一幅是小池塘,一幅是花園,池塘裡有什麼呀?這是什麼?

  生:小蝌蚪

  師:那這是什麼呢?

  生:蜻蜓

  師:這個呢?

  生:青蛙

  師:還有什麼呢?

  生:荷花、荷葉、小魚??

  師:你們能幫老師完成這幅畫嗎?

  生:能

  師:好,你們這一組合作完成

  師:這一幅是花園,有各種各樣的花還有各種小動物,給你們來畫好不好? 生:好

  學生分組完成半成品,作品完成後,學生手拿作品,師生一起點評。

  5.想一想

  師:今天我們一起做了好多手指畫,可是老師發現有些小朋友做的手指畫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來看看,到底哪裡不一樣?(出示課件,觀看手掌和腳丫作品), 觀看作品時提問:這是怎麼做得呢?

  生:手掌、腳丫??

  師:原來我們還可以用我們的手掌和小腳丫來畫畫,小朋友們下節課我們就來試試用手掌和小腳丫來畫畫,好不好?

  生:好!

  師:那我們下節課再見,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我的畫教案6

  活動目標:

  1、鞏固學習讀本中的量詞,並結合生活經驗正確地使用相關量詞。

  2、鼓勵幼兒大膽地、自信地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的才藝。

  活動準備:

  大書、小書、才藝展示所需要的道具及相關知識經驗。

  活動過程:

  1、小書閱讀:

  幼兒自由閱讀小書,教師巡視閱讀情況,並對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2、讀大書:

  採取個別讀、集體讀、男(女)生讀等閱讀形式進行大書閱讀的活動,並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強調、解決小書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鞏固學習量詞:

  “老鼠”用量詞“只”來形容,叫做“一隻老鼠”。請你們想想生活中有什麼也可以用量詞“只”來形容呢?

  (“朵”、“座”……同上)

  出示一些物品,請幼兒用相應的量詞來說一說。

  4、才藝展示:

  (1)“小姑娘自信地向大家展示了她的才藝,那小朋友你有什麼本領或才藝呢?”幼兒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本領。“哇!原來你們有這麼多本領哪,那你們願意展示給大家看嗎?”“你們看,小姑娘展示才藝的時候是很自信的,你們也要這樣,有信心嗎?”

  (2)教師為有需要的幼兒提供道具。

  (3)幼兒向大家展示才藝。

  5、評獎和表揚

  和幼兒一起評選出“最佳才藝獎”。“你們可真棒,以後老師也要學習更多的才藝,我們來個大比拼。”(表揚特別出色的小朋友,鼓勵其他幼兒要充滿自信。)

  活動反思:

  透過活動,我感覺對自己是一個提高,因為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的設計等都要精心的去設計和準備。這也督促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如此對待,做到精心、敬業。在平時的教學中每個幼兒的情況是不同的,這還需多進行課後教學反思,針對不同的情況實施教學方法,讓我的活動充滿精彩。

我的畫教案7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添畫—我的媽媽

  美術活動:

  添畫—我的媽媽

  活動目標:

  1、運用不同的線條繪畫表現自己媽媽的五官特徵;

  2、喜歡與同伴交流描述自己繪畫的媽媽;

  3、喜歡欣賞媽媽的美。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不同臉型的輪廓紙、水彩筆、幼兒媽媽的照片;

  2、活動前,透過遊戲“猜猜誰的媽媽?”觀察比較並說出自己的媽媽的長相的特點。

  活動過程:

  1、“你的媽媽漂亮嗎?媽媽什麼地方長得漂亮?”引導幼兒欣賞媽媽的美並瞭解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長得不一樣,能說出自己媽媽的特點。

  2、教師示範添畫《我的媽媽》:“你的媽媽的臉什麼形狀的?”(選擇不同形狀的輪廓)“媽媽頭髮是什麼樣的?”(運用曲直不同的兩種線條表現媽媽的不同的髮型)“媽媽的眼睛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運用圓形、線性表現媽媽不同形狀的眼睛)“媽媽的眉毛是怎樣的?”(粗粗的?細細的?彎彎的?平平的?)“媽媽的鼻子什麼樣的?”“媽媽的嘴巴什麼顏色的?笑起來會怎樣?”

  3、幼兒自己選擇不同輪廓的紙,根據對媽媽的觀察繪畫表現自己媽媽的五官的特點。“現在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媽媽畫下來介紹給你的小夥伴?要畫的像自己的媽媽!”

  ①指導能力強的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對媽媽的觀察和了解,鼓勵其在進一步觀察的基礎上表現自己媽媽的與別人的媽媽的不同的地方。例如:臉上的痣、有沒有戴眼鏡、頭髮長短曲直等。

  ②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大膽繪畫表現自己的媽媽,能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人物的五官,會說出自己媽媽的特點。

  4、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幼兒的作品欄裡,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媽媽。

  5、在晚間接待時間,讓幼兒向家長介紹自己畫的媽媽。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我的畫教案8

  一、活動目標:

  1、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學習用白描的方法畫出自己明顯的五官特徵。

  2、透過活動,產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白紙、記號筆、鏡子。

  三、活動過程:

  (一)照照說說我自己。

  1、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和同伴說說自己的五官特徵,什麼地方像爸爸?什麼地方像媽媽?

  2、請1-2位幼兒在黑板上畫畫自己的五官。

  (二)教師講解演示。

  1、教師在黑板上歸納人的五官的基本特點,並簡單演示其中的一部分(長臉、圓臉;大眼睛、小眼睛;微笑、哈哈大笑等),這些都可以透過線條的變化來反映。

  2、幼兒作畫,教師觀察幼兒,提示幼兒要邊畫邊看看鏡子裡的自己。

  (三)佈置照相館的櫥窗。

  將幼兒的自畫像佈置在照相館的櫥窗上,供大家欣賞。

我的畫教案9

  一、主要教學目標:

  1、幼兒在閱讀中理解數詞與量詞

  2、幼兒在閱讀中掌握“我畫了……”的句式結構

  3、幼兒根據自己的作品創編《我的畫》

  二、教學準備:

  若干幅不同與讀本中的畫、裝訂機、鉛筆、畫紙、油畫棒。

  三、第一階段教學: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討論圖畫的內容。

  2、引導幼兒熟悉文字的內容。

  (二)教學過程:

  1、第一步:遊戲《小手變變變》。

  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的手會變成什麼?(老師把手藏在身後)師:小手變變變,變成小海鷗,(雙手變成海鷗狀)飛喲,飛喲!遊戲繼續。小朋友猜猜,小手還會變成什麼?師:小手變變變,變成鴨嘴巴。(雙手變成鴨嘴狀)嘎嘎嘎,嘎嘎嘎!(象鼻子、小雞嘴、兔耳朵等等)結束語:小朋友們,我們的小手真能幹,能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真了不起,一起來誇誇小手:嘿嘿!你真棒!(雙手相對)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一位小朋友,她的小手也很能幹。她的名字叫莎莎,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小手會做些什麼?

  2、第二步:閱讀封面。

  莎莎給我們帶來了她親手製作的小圖書,裡面都是她畫的美麗的畫,莎莎還給自己的小圖書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我的畫》(書名),小朋友跟讀書名:我的畫。封面上有些什麼?(幼兒討論回答)

  3、第三步;看圖猜測。

  第一頁:小朋友看看莎莎在第一頁上畫了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朵?

  第二頁:接下來莎莎畫了什麼?有幾棵?是什麼顏色的?

  第三頁:小朋友猜猜莎莎接下來會畫什麼呢?(翻到第三頁)畫上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匹?

  第四頁:嘎嘎嘎!小鴨子來咯!畫上畫了什麼顏色的鴨子?有幾隻?(小手變變變,變成鴨嘴巴,嘎嘎嘎,嘎嘎嘎!)幼兒模仿小鴨子。

  第五頁:接下來我們應該翻到第幾頁呢?(第五頁)莎莎畫了什麼?有幾隻?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模仿狗的聲音或動作)

  第六頁:畫上有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隻?小老鼠是怎麼叫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媽不在,嘰哩咕嚕滾下來。附動作)

  第七頁:莎莎畫了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有幾隻?小朋友看看學學小鹿的樣子。(多可愛呀!)

  第八頁: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老師翻到第八頁,睜開眼睛)畫上有什麼?小朋友在自己的家裡會感覺到快樂嗎?還會感覺到什麼?(溫暖、幸福)

  第九頁:畫面上出現了什麼?你喜歡彩虹嗎?為什麼?(美麗、漂亮)

  第十頁:莎莎還畫了什麼?呀!畫了誰呀?她在幹什麼?

  第十一頁:莎莎畫了這麼多的畫,請小朋友想想:第一頁畫了什麼?第二頁?第三頁?(一直到第十頁,按順序)

  4、第四步:大書指讀。

  在幼兒對書的內容有了瞭解之後,老師將故事文字展示出來,從封面開始,進行帶讀及幼兒指讀。師:小手食指伸出來,手指轉轉轉,(指到文字處)進行指讀。反覆指讀幾遍,加深幼兒對內容的印象及理解。

  三、第二階段教學:

  (一)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上節課所學習的知識。

  2、學習讀本中的量詞。

  (二)教學過程:

  1、鞏固知識。

  回憶讀本中的內容,最好是按順序的。老師將小書發給第一個幼兒,請幼兒自己指讀。也可讀給其它 小朋友聽。

  2、量詞的學習。

我的畫教案10

  活動目標:

  1、大膽地描述圖片內容並以介紹的形式表述。

  2、 在集體中體驗分享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書《我的畫》,最後一頁遮去作品畫;幼兒繪畫作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展示幼兒繪畫作品:這是誰的畫?介紹一下你畫的是什麼?

  2、請個別幼兒嘗試介紹他人的作品。

  二、閱讀大書

  1、出示大書最後一頁:你看到了什麼?這個小姑娘漂亮嗎?你們看她的表情怎麼樣?她為什麼這麼高興呢?

  這個小姑娘有一盒漂亮的畫筆,可以用來畫畫,你們看,這是她的畫。(拿掉遮蔽物)

  2、“原來她最好的才藝是畫畫,她把才藝展示給大家看,所以才這麼高興,我們一起表揚她好嗎?”

  3、閱讀封面

  “今天老師帶來的這本書就是關於小姑娘畫的畫,我們一起來看封面”,指讀“我的畫”。

  4、逐頁閱讀,引導幼兒大膽描述看到的畫,並以介紹的方式表達出來。逐頁出示畫面,讓幼兒說說畫面上有什麼,“你怎麼介紹這幅畫?你怎麼說才能讓大家更喜歡這幅畫?”每幅畫都讓幼兒大膽地介紹畫的`是什麼,並引導他們使用量詞、形容詞完整地以“我畫的是……”的形式講述。

  5、教師小結:小姑娘畫得真好,你們幫她介紹得更好,謝謝你們!你們看,她還在每幅畫的旁邊貼上了自己的照片,每一張都笑得很燦爛,因為她是個很自信的小女孩。

我的畫教案11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熟悉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有表情地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朗誦詩歌。

  3、聯絡生活經驗,繼續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圖片、字卡、幼兒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老師問:

  1、生活中你最喜歡什麼顏色?

  2、用顏色你能出什麼畫呢?

  二、要求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我的畫》

  三、進一步學習詩歌及理解詩歌的內容

  1、老師問:你想到到了什麼?(猜測性提問,這樣能拓展幼兒的思維)出示圖片及詩歌。

  請有能力的幼兒有感情的示範朗誦詩歌,全班幼兒欣賞。

  2、繼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含義:問:兒歌裡講我畫了什麼?它是怎樣描述的?誰能來說一說呢?(這是追問式的提問,這樣的問題把幼兒的思維一下子引向了深層,使所傳授的知識環環相扣,巧妙穿插,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系統地呈現出來)。

  評析:幼兒能積極講出圖中畫的各種東西,有些幼兒還能用上形容詞來描述,但是還有些幼兒會重複別人所說的詞彙。我適當地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幼兒充分地講述自己的見解,培養幼兒大膽表述的習慣。提高幼兒運用詞彙能力。比第一課時幼兒的思維再次拓展。

  3、再次完整欣賞詩歌,感受體驗詩歌的美

  提問:1、假如你也有很多顏色,你最想用這些顏色畫些什麼呢?(這是拓展性提問,這種提問可以引導幼兒沿著詩歌提供的思路進行擴充套件,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你能用一些好聽的形容詞來說說嗎?(比如:我畫一座美麗的小房子、畫一群黑色小蝌蚪、畫一片藍藍的大海、畫一隻可愛的小貓、畫一片綠油油的森林……)

  評析:第二課時的磨課更能體現出幼兒思維的發展,幼兒有著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他們所想說的事物的外形、顏色、特性也基本瞭解,小朋友在這種開發性提問,猜測性的提問的啟發下,回答的比第一課時好,這說明他們基本上已經感受到文學作品的意境,並能運用學過的一些詞彙話說出對作品的理解。

  四、全班幼兒練習用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幾遍。

  五、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

  引導語:

  小朋友你平時最愛畫什麼?(回顧性提問)它是什麼樣的?(啟思性提問)

  1、幼兒討論。

  2、幼兒邊創編邊用圖示記錄。

  3、請個別幼兒到集體前創編講述。

  評析:

  幼兒回答積極、想象豐富,能選擇自己喜歡事物來對自己所想畫的東西來進行創編,比第一課時回答的更加拓展,他們自然地運用了形容詞,編出了較好的詩句。

  教學反思:

  在第二課時的活動中,仍然根據詩歌的內容對幼兒進行教學,幼兒運用已有知識經驗應答快速,我所設計的不同型別的提問,使整個教學活動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進一步提高了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能抓住作品中有利於幼兒想象力培養的因素,及時對幼兒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擴散想象,讓幼兒在原有文學作品原有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問題,並進行仿編,有利於提高幼兒語言的流暢性,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但是由於幼兒接受能力的差異,能力較強的幼兒有苔慢的情緒,所以第二課時更加要有新穎吸引的活動。

我的畫教案12

  設計意圖:

  太陽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絡,和它相關的歌曲、兒歌、舞蹈等內容在幼兒園也極為豐富。平時幼兒的畫面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太陽,有做遊戲的,有捉迷藏的……大家樂於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它,畫畫、剪貼、塗鴉等時常在幼兒的作品中湧現。在日常美術活動中發現,幼兒大多是用一個呆板的圓和一種單調的紅色來表現太陽,偶爾有一兩個給它加點其他的色彩,但都缺乏創造力。而幼兒的創造力就是“發現”。即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影象,表達自己的認識。於是就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透過討論、談話的方式讓幼兒初步瞭解有關太陽的知識

  2、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培養幼兒的想像創造能力

  活動重點:

  能透過想像創造一個自己心中的太陽,培養幼兒的想像能力及對色彩的敏感度

  活動難點:

  豐富幼兒關於太陽的知識

  活動準備:

  1、水彩筆、油畫棒、記號筆、繪畫紙

  2、有關太陽的圖片,兒童創造畫(場景的佈置)

  3、音樂《種太陽》

  活動過程:

  一、課前在教室佈置一些兒童創造畫

  二、播放歌曲《種太陽》請幼兒欣賞

  1、幼兒隨著音樂快樂地進場(提示注意歌曲裡的歌詞意思)並可隨意舞蹈。

  三、透過欣賞歌曲,進行討論

  (師)提問:

  1、這首《種太陽》的歌曲裡你聽到了什麼?

  2、教室裡有許多老師的好夥伴種的太陽娃娃,你看到有什麼樣的太陽娃娃?

  3、出示一些作品,講解作者的構思與想法。

我的畫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人像及人像在美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如何傳達美的資訊。

  2.學習分析肖像畫的藝術特點,提高對肖像畫的欣賞興趣和審美能力。

  3.培養觀察、表現人物形象特徵和性格特徵的能力。

  4.要求:學生初步體驗,感受人物頭像的基本畫法。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瞭解五官的比例並能夠形象的表達。

  2.難點:可以根據各人的不同性格進行傳情達意。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明星漫畫圖片、學生照片。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匯入:(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1.小遊戲:“猜猜他是誰?”

  開學這幾天,大家互相之間從陌生到熟悉,對周圍的同學都有一定的認識與瞭解,現在做一個小遊戲,找位同學起來介紹一下自已熟悉的一位同學的相貌特徵,大家猜一下他是誰?

  要求:a.只能說頭部與面部五官特徵。

  b.不能說性別,也不能總盯著那個位置看。

  (二)、自主學習,思考問題

  圖片欣賞,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人物圖片,看後試著

  分析、總結一下。

  A、你能說說人的性格都有哪些種類嗎?

  機靈、活潑、文靜、沉穩、暴躁、溫厚??

  B、能說說人的表情有哪些變化嗎?

  開心、傷心、生氣、愉快、驚懼、興奮??

  C、再說說人的頭型有那些特徵?

  圓臉、長臉、方臉、尖臉??

  (三)合作探究,討論問題.

  1.人像作品如何傳達美的資訊

  a. 要靠生動的形象

  b. 要能夠揭示人物的性格、精神、氣質

  c. 要依靠完善的表現形式和技法技巧

  2.名家自畫像欣賞

  同學們,很多藝術家都給自己畫過像,用自己的畫筆生動地

  表現出自己的形象特點。

  出示 《自畫像》 圖片:

  (1)凡高(2)倫勃朗(3)徐悲鴻 (4)魯本斯

  那麼,大家來討論一下老師剛剛所展示的《自畫像》,它們

  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五官和神態;五官動態的細微變化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

  (四)、精講點撥,總結問題:

  同學們,我們從上面的圖片瞭解到許多藝術大師用自己的畫筆

  表達自己的藝術追求和生活態度。我們是否也可以用畫自畫像的方式,帶給同學們一份驚喜,一個會心的微笑呢?

  (五)有效訓練,比試一下看誰抓人物特徵最準確、到位 學生作業:臨摹課本P4《自畫像》或畫你身邊最熟悉的同學

  要求:a.形象生動、準確。

  b.繪畫材料、方法不限,自由發揮想象。

  (六)拓展提高

  課後欣賞畫家筆下的經典人物形象,看成人的五官比例及畫家是如何傳達人物形象的。

我的畫教案14

  設計意圖:樓房是小朋友天天都能看到的“美術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構建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是我們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一種理想追求,是當前深化美術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為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我喜歡的樓房》從而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幾何圖形表現出樓房的主要特徵,用敲印的方法顯現出自己喜歡的樓房。

  2.透過觀察、對比、嘗試、操作的方法表現出自己喜歡的樓房。

  3、感受敲印畫的獨特美,體驗與同伴共同操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範例、舒緩的音樂一段。

  2.棉球、各色顏料、白色油畫棒、白紙。

  3.3-4棵大樹的大圖片。

  三、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的遊戲形式匯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出示範例(用白色的油畫棒在白紙上畫一座樓房)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白紙上有東西嗎?現在老師來變個魔術,讓白紙上變出東西來。

  師:誰知道老師是怎樣變出來的?

  2、引導幼兒觀察,初步瞭解作畫的方法

  師:請你仔細看一看這張白紙和我們同時畫畫的白紙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分組上來觀察對比)

  教師小結:原來呀,在白紙上老師先用油畫棒畫好了一座樓房,和白紙顏色一樣不注意就看不見,敲打時有油畫棒畫過的地方顏色就上不去,而其他的地方變成了彩色的,於是白色的樓房就顯現出來了。

  3、教師示範講解用敲印畫的方法表現樓房

  (1)教師引導幼兒用幾何圖形表現樓房的主要特徵。

  (2)請個別幼兒與老師一起用“ 魔法球”敲出漂亮的樓房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注意:

  房子要畫大一些,注意畫面要飽滿。

  個棉球蘸一種顏色,不要把顏色混在一起。

  能力強的可以多畫一座房子,畫好後以添畫一些背景(太陽、雲、草等)

  5、評價、小結

  師:今天我們畫的房子是用什麼方法畫出來的?你最喜歡哪座樓房?為什麼?

  你畫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請你說一說!

  活動反思

  美術是要讓孩子們大膽嘗試創造作品。從小培養兒童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幼兒印畫時思維很活躍,從不考慮自己的技能如何,畫畫不計較後果,雖然畫得幼稚,但自我感覺良好,一定要保護孩子的這種感覺。啟發幼兒相互評價作品,鼓勵他們讚美同伴的表現,並能為同伴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幼兒的評價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會使幼兒學會獨立地從他人角度看待問題。

  總而言之,美術教育是幼兒非常願意接受的快樂教育。孩子猶如一株幼苗,苗期管理要依據自然法則,精心管理,才能開花結果。

我的畫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學習用白描的方法畫出自己明顯的五官特徵。

  2、透過活動,產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白紙、記號筆、鏡子。

  活動過程:

  (一)照照說說我自己。

  1、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和同伴說說自己的五官特徵,什麼地方像爸爸?什麼地方像媽媽?

  2、請1-2位幼兒在黑板上畫畫自己的五官。

  (二)教師講解演示。

  1、教師在黑板上歸納人的五官的基本特點,並簡單演示其中的一部分(長臉、圓臉;大眼睛、小眼睛;微笑、哈哈大笑等),這些都可以透過線條的變化來反映。

  2、幼兒作畫,教師觀察幼兒,提示幼兒要邊畫邊看看鏡子裡的自己。

  (三)佈置照相館的櫥窗。

  將幼兒的自畫像佈置在照相館的櫥窗上,供大家欣賞。

  活動反思:

  1.從全體幼兒的繪畫作品上看,今天參加活動的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都能夠盡力的透過繪畫來表現自己的外部特徵,說明活動過程的設計對於目標的實現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2.另外從孩子們作品的構圖、背景的表現形式也較以往有了進步,這說明欣賞環節對於幼兒來說起到了開拓視野、提升繪畫技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