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山市》教案15篇

《山市》教案

《山市》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山市》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文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文。山市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它很難出現,更難為人們所見。這篇文章是根據目擊者的敘述寫成的。它以時間為序,歷歷如畫的再現了“山市”從生成到消失的過程。這是一片自讀課文,如果學生了解了山市這種現象,學習起來應該不困難。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難點。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可先讓學生根據課下的註釋和自己手頭的資料自己來理解課文的大意,然後分小組討論,互相溝通,最後以讓學生當小老師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誦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層次,把握敘事線索。

  2、積累文言詞語。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儀器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查閱蒲松齡的相關資料,簡單瞭解《聊齋志異》。

  2、讀課文,對照課下注釋,初步瞭解課文大意,自行解決生字,把不懂的詞語劃出來。

  第一課時

  匯入

  由“海市蜃樓”的圖片導人。你見過這樣的景象麼?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引出海市蜃樓: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是一種非常奇異的自然現象,在清朝也有人在山區看到過類似的現象——山市,蒲松齡用他的筆記錄了下來,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他的奇妙。

  (問:蒲松齡是什麼人呢?)請同學來介紹作家作品,教師作適當補充:

  蒲松齡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鬱郁不得志。《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孤憤之書”。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它以談狐說鬼的形式,揭露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對科舉制度和禮教也有所批判,並以同情的筆調描繪了青年男女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著一些宣傳忠孝節義的封建倫理觀念和迷信色彩。

  整體感知

  1、請一位同學讀生字,全班同學一起糾正,然後大家齊讀。

  2、指名請幾位學生朗讀課文,互相糾正停頓、讀音。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齊讀,讀出感情和氣勢。

  5、整體感知:課文寫的是什麼?

  疏通文意

  小組討論交流,共同翻譯課文,劃出難懂的字詞句。

  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第一部分。

  1、學生提問,請老師講解不懂的詞語。

  2、老師提問重點詞語以及特殊句式,學生回答:

  然:可是恆:常常同仁:友人孤:獨。青冥:青天、天空。冥:深遠。

  顧:看念:心想近中:附近無何:不一會兒甍:屋簷。

  始:才。悟:明白,醒悟。高垣:高強。睥睨:城牆上呈現凹凸性的矮牆。

  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特殊句式

  判斷句: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省略句: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3、請一位同學來翻譯這一部分,師生共同糾正。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學生來當小老師。

  由四人小組推選代表做老師,由學生講解課文字詞,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老師作為學生,隨時以提問題的方式加以指導。(這一部分內容比較多,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把握。沒有完成的內容可以放到下一節課。)

  1、重點字詞:

  若:像歷歷:清楚地莽莽然:形容掛起的塵土迷茫無邊。

  依稀:隱隱約約,模糊不清。既而:一會兒定:安定,停息。

  烏有:沒有。烏通無。霄漢:雲霄與天河。窗扉:窗戶。洞開:大開。

  指數:用手指指點著數。裁:通才。只:僅。黯然縹緲:昏暗的分不清楚。

  屑屑:忙碌的樣子。憑:靠著。狀:姿態。逾:超過舍:房屋

  倏忽:突然人間:人家、住戶市肆:集市。

  2、特殊句式

  倒裝句: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樓五架

  詞類活用:樓五架,窗扉皆洞開。洞:名詞用作狀語,像洞一樣。

  逾時,樓漸低。低,形容詞用作動詞,降低。

  3、一詞多義

  然:可是(然數年恆不見)

  ————的樣子(塵氣莽莽然)

  數:幾(見宮殿數十所)

  點數(層層指數,樓逾高。)

  4、指名請同學翻譯,大家共同訂正。

  5、指導朗讀。

  作業

  熟讀課文,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匯入

  偶見山市奇觀,引人驚異。請你概述山市出現的情況。(複述學過的內容)

  請一位同學做小老師,提問上節課學過的重點的字詞句。

  探究思考

  1、課文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詞語。

  全文以時間為線索,忽見——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從中可以看出山市的變化是怎樣的?(快)

  2、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3、這是誰看到的?

  孫公子禹年以及同人。

  請找出目擊者心理變化的詞語,想想為什麼有這種變化呢?

  驚疑悟

  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

  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

  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4、在發展階段你可以看出,城郭是怎樣的?從哪裡看出來的?

  “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說明城郭頗有恢宏的氣象。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活靈活現,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

  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若失。

  5、在高潮階段對危樓的描寫非常細緻生動,危樓是怎樣的?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樓上有什麼?為什麼要寫人的活動?

  樓是高大、雄偉的。結構簡潔、明朗。

  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作者不僅看到山市裡的城郭,而且似乎觸控到山市裡人情風俗的氣息,使得本是“無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增強了觀賞的興趣。

  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6、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結尾照應開頭,這裡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聯想和想象以及語言訓練)

  拓展延伸

  古代的人不懂其中的道理,又稱它為“鬼市”,你懂嗎?能否用科學解釋這神奇的現象?

  大自然是偉大的、神奇的,常常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據說人類現在瞭解的大自然還不及大自然的百分之一,大自然中蘊藏著無窮的寶藏,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現象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你知道那些有趣的自然現象呢?可以告訴我們嗎?(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未知世界)

  希望同學們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希望同學們常常去和大自然聊聊天,和大自然做好朋友,好嗎?

  作業

  1、請用自己的筆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繪畫好的同學可以畫出,在班裡展示欣賞。

  2、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課後小結:

  文言文一般比較枯燥,學生不喜歡學。讓學生來做小老師,可以比較有效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學生做老師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學得很象,先由學生提問,再由老師提問字詞,再提問句子、翻譯、請同學朗讀等,而且會對同學們的回答做出評價,這都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能力還真是不容小覷。透過這樣一次訓練,也促使他們用心的去學著理解課文,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內容,儘量主動的做到象老師一樣高屋建瓴,心中有數。

《山市》教案2

  學習目標:

  ①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學習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欣賞海市蜃樓的圖片

  2、海市蜃樓是出現在海上的,那出現在山中的蜃景叫什麼呢?古代稱之為“山市”。山市是怎樣形成的呢?山市出現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山市》這篇課文。

  3、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清代文學家。他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終身鬱郁不得志。《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孤憤之書”。

  4、簡介《聊齋志異》:

  “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稱。《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的理想。

  5、檢測生字詞

  奐山huan邑yi青冥ming碧瓦飛甍meng高垣睥睨yuan pi ni連亙gen窗扉fei愈yu黯然an逾時yu倏忽shu遂sui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班朗讀課文

  2、翻譯理解前五句,“奐山山市,??以億萬計。”

  (1)教師指導翻譯第一句,滲透文言文翻譯方法。第一句的作用。

  重點字詞:

  恆:經常。

  第一句總起全文。

  (2)鼓勵學生以相同的方法來對下文進行翻譯。先讓學生四人小組口譯下面四句,然後每大組負責翻譯一句,四人小組討論後將一句原文及翻譯寫在紙上,並小結這一句寫了什麼。 ①第二句交代了見到“山市”的時間、地點、人物,還有目擊者的心理變化。

  重點字詞: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②第三句寫了人們待宮殿出現後,才醒悟到這是“山市”。

  重點字詞:

  無何:不久,不一會兒。

  碧瓦飛甍:碧綠的瓦片,高高翹起的屋簷。飛甍,飛簷。甍,屋簷。 始悟:才明白。

  ③第四句寫了城郭的出現,氣象恢宏。

  重點字詞:

  未幾:不久,一會兒。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牆。高垣,高牆。睥睨,矮牆。 連亙:連綿不斷。

  ④第五句描繪了城郭的形象,誘發讀者想象。

  重點字詞:

  居然:竟然。

  若:像。

  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3、小結,全班朗讀。

《山市》教案3

  一、教學目標

  ① 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 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透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教學設計

  1、恰當匯入

  教師出示下面的圖片,並且給學生推薦下面的新聞稿——

  山東蓬萊5月23日訊息(記者王茂盛、通訊員張紹賢、徐愛兵)5月23日16時50分到19時,在“人間仙境”山東蓬萊海濱、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以東海域上空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海市蜃樓”奇觀。據悉,這次海市蜃樓奇觀是自1988年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最為清晰的一次,上萬名市民和遊客有幸目睹了這一奇觀。5月23日下午兩時,山東蓬萊海濱薄霧漸退,能見度轉好,海域上空零星出現幾抹淺黃色帶狀雲霧,並逐漸轉白,長島海域出現灰白色漂流物。16時50分,在長山列島之間海域幾座錯落有致的高樓平地而起,並隨著時間的變化時高時低,不斷變幻,宛如鱗次櫛比的城市建築群,在高樓大廈之間,一座燈塔在碧波盪漾間清晰可辨,最左面一座廟宇式建築,逐漸轉換成海邊小島,繼而變成高樓,周圍島嶼也不斷變化,時而如被削平的山頭,時而如千孔萬洞的橋樑,這一高度清晰的“海市”奇觀從16:40發現時開始,直到18時30分後才開始漸漸暗淡,最後到19點在海風中慢慢飄失。這次“海市蜃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據專家介紹,海市是一種光學現象。春夏、夏秋之間,萬里無雲,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易出現較大溫差。水溫低於空氣,這時水面的氣層與空中的氣層密度便發生較大差異,光線透過密度不同的氣層便會發生折射或全反射,就形成了海市。這次海市形成一方面是源於近幾年蓬萊市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大空氣汙染治理,改善了大氣質量的緣故,另一方面是源於連日降雨,雨後天開,天氣比較涼爽的緣故。

  ( 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

  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螢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答 案

  1、數年恆不一見數,幾。恆,經常。

  2、層層指數數,數數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螢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 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 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 {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 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 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 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 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A、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B、忽見山頭有高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

  C、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D、然數年恆不一見。

  ③ 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 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 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 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裡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裡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5、拓展練習

  ① 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 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 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6、資訊反饋:

  附錄資料(課文知識積累)

  山 市

  答 案

  1、數年恆不一見數,幾。恆,經常。

  2、層層指數數,數數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

  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譯句子。

  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

  2、或憑或立,不一狀有的靠著,有的立著,形狀不一。

  3、然數年恆不一見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一次。

  三、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1、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

  2、由本文的內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詩歌?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3、為什麼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3、當時的人們不能對“山市”這種自然現象作出正確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學的說法來解釋

  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4、子虛烏有、歷歷在目、直衝霄漢、風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5、孤塔—宮殿—城市—危樓

  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奇異、奇妙、神秘、瑰麗、變化多端、

《山市》教案4

  《山市》課文原文: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山市》課文教案:

  一、教學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透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教學設計

  1、恰當匯入

  ①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影,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②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螢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自學課下注釋。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螢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瞭解全貌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①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裡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裡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5、拓展練習

  ①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山市》教學反思:

  《山市》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章,到今天為止,文言文教學一直沒有什麼重大的改變,這一次我設想還是要把文章的內容弄懂,我常用的整體閱讀方法有學生自己看課文下的註解,朗讀,老師的講解,這麼多種方法裡,最常用的還是老師的講解,我設想是先透過朗讀,再透過學生自己看註解來解決一部分,然後老師再講解一下,這樣大部分的內容學生是可以理解的。最後老師再詢問是否還有存在的問題來掃清一些學生個別的問題。

  首先,我發現學生的朗讀雖然正音沒問題,但朗讀的節奏存在問題比較多,所以,我範讀了一遍,然後學生讀,讀起來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對於課文下的註解,昨天已經讓學生回家把課文下的註解和文言文的原句對號入座——之所以採取這種方法,因為平常有些學生經常直接抄錄整句的翻譯,學生反而沒有很好地瞭解註解。對於課文的翻譯,雖然學生已經預習,上課時翻譯時遇到的困難似乎也不多,但是很讓人惱火的是時間依然是不夠的,還是用了一節多。

  也不知道別人透過大量的朗讀之後,學生到底對翻譯懂還是不懂?懂多還是懂少,因為我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提出翻譯中還存在的問題的——應該說這樣做,對詞語積累更為全面,但總的說,用的時間超出了課時規定,也不知道別人到底是怎麼教的?他們到底在時間和對課文理解方面怎麼做出平衡?教學要求不要逐句翻譯,面面俱到,但哪些內容可以省略呢?有些詞語翻譯存在問題,比如不理解和過於模糊的理解,會影響整篇文章的理解,就算稍微講解一下,也要用去這麼多的時間,不要說什麼具體的語法。

  今天本來想透過《山市》一文中的七個時間詞,把昨天教學目標鞏固一下,但由於時間不足,我只讓學生點出時間詞,沒時間和昨天學的教學目標聯絡起來,這失去了一個比較好鞏固的機會。

  現在很棘手,文言文教學一直教似乎一直一個樣,可能不知道具體問題出在哪裡,所以,改變就沒有目標,最好是去看看別的學校的老師怎麼教,可是,由於不同的學生,在教法上可能差距比較大,也不知道能得到是什麼樣的效用,何況我現在很少去聽課,要去聽聽看。

  首先,朗讀前要預設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不是漫無目的,而是有的放矢。在這一堂課中,我圍繞文章重點預設了一些問題,例如“邊聽邊校正自己的讀音、句讀錯誤,劃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喜歡的理由”、“從每一段找出一個詞概括作者的感情”等。

  其次,要合理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我們老師不能輕意說學生的回答錯誤或不正確,否則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因此而遭扼殺。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文章表現了王羲之消極的人生觀。我沒有表示否定,而是讚揚他的觀點。對於這樣的問題,開放性比較大,我們老師應求同存異,不必拘泥於參考資料上的固有的見解。

  再次,靈活多變的朗讀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例如“齊讀”、“分小組朗讀”、“學生個人演讀”等。我在這堂課中就靈活採用了多種朗讀方式,課堂不呆板,顯得有變化,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一定的教學機智慧力。如何處理學生的回答與教師的預設之間的矛盾,如何應對課堂上學生突然提出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教學機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慧力。例如,有學生提出“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還有學生回答“優秀”、“天朗氣清”,或者提出一些其它的問題。教師要隨機應變,靈活處理。

  採取朗讀的教學方法後,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朗讀中就解決了。比如實詞的意思,《蘭亭集序》中,有學生不懂“俯察品類之盛”的“俯察”的意思,就另有學生告訴了他自己總結的規律:文言文句式整齊,透過和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中“仰觀”二字對比,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俯察”的意思。又如“所以”一詞的意義和用法,學生在朗讀中自己解決了。再比如虛詞的用法,如果讓教師來講解“也、哉、夫”表達不同語氣的知識,哪裡比得上在誦讀中感受“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三句話中的情感更自然呢?

  可以說,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一把鑰匙。掌握了這把鑰匙,學生在朗讀中就能夠有所感知,增加積累,形成語感。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缺憾,而我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沒有背誦活動,如果學生在這節課中能夠當堂背誦全文,那麼,即使沒有分析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也是一節成功的朗讀教學課。

  當然,教無定法,朗讀教學法也不是,因文因人施教才是最好的方法。

《山市》教案5

  教材分析:

  《山市》處於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繼《〈論語〉十則》後第二篇文言文,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學現象,蒲松齡用精煉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發展和消失的經過,極富想象力。本課學習主要以誦讀為主,瞭解文言字詞,理解文意。並能根據描述想象山市美景,瞭解科學知識,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

  教學思路:

  以讀為載體,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深化領悟,在反反覆覆的誦讀中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是激趣匯入,用一段真實的“海市蜃樓”影片,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是朗讀感悟,以朗誦為載體透過聽名家朗誦,學生配樂朗誦,從整體上把握文字熟悉文字。

  三是疏通文意,分組活動,解疑釋難,掌握文言詞彙。

  四是合作探討,圍繞文字設定幾個問題,讓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字,又從區域性體驗文字的美妙。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培養語感。

  教學難點:山市的有關科學知識。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誦讀理解文意,培養文言文學習的語感。

  2、掌握文言詞彙,能正確翻譯全文。

  3、瞭解本文的敘事順序和結構,體味細膩的描寫手法和別具一格的語言特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大自然是美麗,也是奇妙的,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這些自然現象我們每個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種美麗神奇的自然現象卻都難得一見,多數人可能一生都無緣看到,這種自然現象就是海市蜃樓。

  二、朗誦感悟:

  1、名家朗誦

  名家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標劃生字詞,並聽出斷句。

  讀完之後,試著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2、自主朗誦

  學生自由朗讀2至3遍,力爭讀得聲音飽滿,通暢無阻。然後齊讀,配樂朗誦。

  三、疏通大意:

  結合註釋默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三幅畫面。比一比誰理解得快。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結構層次

  第一層(第1、2句),寫“山市”是奐山八景之一,而且幾年不能見到一次。 第二層(第3句至第5句),寫孫公子與友人在酒樓吃酒時見到了“山市”。 第三層(第6句至第13句),寫“山市”中的“城廓”和“危樓”的形象及變化過程。

  第四層(第14句)寫“山市”又名“鬼市”。

  第二課時

  四、問題探討

  1、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描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 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

  標示性的詞語是:

  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2、山市的變化是很快還是很緩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等。這些詞語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現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變化的突然性,“無何”“未幾”“既而”“逾時”等詞語都表示極短的時間,表明山市的景象變化很快。

  山市的特點是:變化莫測。

  3、文章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主要採用了以下修辭方法:

  誇張: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比喻: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4、這樣的美景,古人卻給它起了個“鬼市”的名字,為什麼?

  古時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對所看到的現象無法做出解釋。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葉使人們相信真有所謂鬼神。可是現在,科學的巨手早已揭開了這種景觀的神秘面紗。同學們,我們透過什麼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樓的知識呢?

  五、課外探究:

  1、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神奇而壯麗的山市。

  2、查一查山市或海市的故事,讀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

  3、收集自然界神奇現象的材料,尋求一下解決的辦法。

《山市》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2、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教學流程

  匯入新課——課文誦讀——重點字詞教學——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研讀探究——檢測反饋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掌握蒲松齡極《聊齋志異》有關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翻譯重點詞句。

  3、誦讀課文。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嗎?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蒲松齡及《聊齋志異》

  1、蒲松齡,字留仙,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透過描寫妖狐鬼怪來反映社會生活,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用幾十年時間寫成,他自稱本書為“孤憤之書”。

  3、關於海市蜃樓及其成因,請學生介紹。

  三、課文誦讀,請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字詞。

  四、字詞教學

  1、識記並注音

  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高垣睥睨海市蜃樓連亙窗扉淄博青冥居然城郭倏忽遂酒肆逾時

  2、通假字

  ①、一切烏有

  ②、裁如星點

  3、解釋加線的字詞。

  ①、然數年恆不一見。然:但是恆:經常

  ②、高插青冥青天,天空

  ③、碧瓦飛甍飛簷。甍,屋簷

  ④、高垣睥睨垣,牆。睥睨,指女牆,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⑤、堂若者若,像。

  ⑥、惟危樓一座惟,只有。危,高。

  ⑦、可見其頂其,它的,指危樓。

  ⑧、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

  ⑨、或憑或立或,有的。

  ⑩、倏忽突然

  4、勾畫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解釋。

  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5、翻譯句子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②、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③、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市無別。

  6、齊讀課文、讀出節奏。

  ①、念近中無此禪院。

  ②、然數年恆不一見。

  ③、一行有五點明處。

  ④、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2、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翻譯全文。

  二、體味探究:

  1、山市形成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發揮想象,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描述。

  明確: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出現。

  2、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關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變化。標示性詞語: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特點:變化莫測神奇變幻

  3、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人們又稱“山市”為“鬼市”?

  明確:結尾照應開頭。這裡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4、朗讀課文

  三、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的機緣。蒲松齡的《山市》文景皆佳,把山市出現消失都描繪得歷歷如畫,讓人如臨其境。同學們可以閱讀《聊齋志異》中其它故事,相信大家會開卷有益。

《山市》教案7

  課題:《山市》

  學習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踈~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相關資料】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鬱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透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是蒲松齡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以寫狐鬼故事著稱,但也有個別篇章近似小品,且內容廣泛,涉及自然現象(含動物趣聞)、民間技藝等。如《地震》一文就記錄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夏曆)戌時作者在濟南親自經歷的一次地震;《木雕人》記木偶戲;《鐵布衫法》記氣功表演等。

  【正音】蜃(shn)景奐(hun)山禹(yǔ)青冥(mng)

  禪(chn)院甍(mng)高垣(yun)睥睨(p n)

  連亙(gn)窗扉(fēi)逾(y)時倏忽(shū)

  【自主學習】

  1.字詞:《山市》:奐山山市,2.邑八景之(的)一也,3.然(然而4.)數年恆(經常)不5.一見。孫公子禹年與(跟)同6.人飲樓上,7.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8.高插青冥(青天,9.天空),10.相顧(回頭看)驚疑,11.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不12.久,13.不14.一會兒),15.見宮殿數十所,16.碧瓦飛甍17.(屋簷),18.始(才)悟(明白)為(是)山市。未幾(不19.久,20.不21.一會兒),22.高垣睥睨,23.連亙六七里,24.居然城郭(外城)矣。中有樓若(像)者,25.堂若者,26.坊若者,27.歷歷(清清楚楚的)在目,28.以(用)億萬29.計。忽大風起,30.塵氣莽莽然(……的樣子),31.城市依稀而32.已(罷了)。既而33.(不34.久,35.過了一陣子)風定天清,36.一切37.烏(通“無”,38.沒)有,39.惟(只)危樓一座,40.直接(一直連線)霄漢(雲霄與天河)。樓五架,41.窗扉(窗戶)皆(都)洞開(大開);一行有五點明處,42.樓外天也(表判斷)。層層指43.數(指44.著數),45.樓愈高,46.則明漸少。數至(到)八層,47.裁(才)如(像)星點。又其上,48.則黯然縹緲(隱隱約約,49.若有若無),50.不51.可計(計算)其層次矣。而52.樓上人往來屑屑(來往匆匆),53.或(有的)憑或立,54.不55.一狀。逾時(過了一會兒),56.樓漸低,57.可見其(它的)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58.;倏忽(突然)如拳如(像)豆,59.遂(於是就)不60.可見。又聞(聽說)有早行者,61.見山上人煙市(集市)肆(店鋪),62.與世無別,63.故(所以)又名64.(叫做)“鬼市”雲。

  2.譯文: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瀰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幹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杆)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 (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合作探究】1.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變化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複述。

  3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4文中稱“山市”為“鬼市”,真的有鬼嗎?請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學說明。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大氣中由於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當空氣各層的密度有較大的差異時,遠處的光線透過密度不同的空氣層就發生折射或全反射,這時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物體的影像。這種現象多在夏天出現在沿海一帶或沙漠地方。

  導學練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根據漢字寫拼音。

  (1)shn( )景(2)縣邑( )(3)青冥( )(4)飛mng( )

  (5)高垣( )(6)睥( )n( )(7)禪( )院(8)y( )時

  (9)連gn( )(10)倏( )忽

  2(1)本文節選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文學家_______,字留仙,別號________。

  (2)這篇文章以_________為順序,描述了_________過程。先看到________,不久看見____________,然後又看見_________及其中的樓、堂、坊;大風起時,景物變模糊,風定後僅見________上面的人;最後景物漸漸變小以至不見。文中的描寫細緻生動、_________神奇。

  3.給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相顧驚疑。( ) A.照顧 B.看 C.拜訪

  (2)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 A.細小 B.值得 C.匆匆

  (4)惟危樓一座。( ) A.危險 B.危害 C.高

  4.句中加點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恆(經常)不一見 相顧(看)驚疑

  B.始悟為(成為)山市 以(用)億萬計

  C.惟(只有)危樓一座 則明(明顯)漸少

  D.或憑(憑藉)或立 與世無別(差別)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B.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C.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6.判斷下列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1)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

  (2)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7.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然數年恆不一見(恆: )

  ⑵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無何: )

  ⑶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連亙: )

  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 )

  ⑸數至八層,裁如星點(裁: )

  ⑹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逾時: )

  8.翻譯下列句子:

  ⑴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⑵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⑶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⑷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8.一詞多義(解釋):

  然數年恆不一見( ) 然數年恆不一見( )

  然 數

  塵氣莽莽然( ) 層層指數( )

  其實過之( )樹形團團如帷蓋( )

  其 蓋

  不可計其層次矣( )蓋為不識者( )

  二三日者雲( )

  者

  堂若者( )

  答案1:“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

  2: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即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3: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變幻莫測。

  練習1.(1)蜃 (2)y (3)mng (4)甍 (5)yun p 睨(6)chn (7)逾 (8)亙 (9)shū2.(1)聊齋志異 清 蒲松齡 柳泉居士(2)時間 山市蜃景從出現到消失的 孤塔 宮殿 高牆 危樓 變幻3.(1)B (2)A (3)C (4)C

  4.A 5.C 6.(2)誇張 (2)比喻 (3)排比

  7.⑴經常⑵不久,不一會兒⑶連綿不斷⑷隱隱約約⑸通“才”⑹過了一會兒

  8.然:“但是”,轉折連詞 “……的樣子”形容詞詞尾

  數 :幾”讀shù “數數”shù

  其:“那”指示代詞 “它的”代樓

  蓋 :“傘蓋”名詞 句首發語詞,表推論

  者:代“人們” 與“堂若”組成名詞性片語,譯為“像廳堂一樣的”

《山市》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夠熟練說出作者及其作品的相關常識。

  2、熟讀課文,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熟練翻譯課文大意。

  (二)能力目標:能夠概括出山市的形成順序,描繪其神奇壯麗的幻境。

  (三)情感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增強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準確解釋課文中的時間詞、形容詞,熟練翻譯課文大意。

  三、教學難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

  五、教學儀器。

  多媒體。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佈置預習。

  1、查閱與作者蒲松齡相關的資料,簡單瞭解《聊齋志異》

  2、讀課文至少三遍,給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注音並抄寫。

  (二)匯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麼?你知道它是什麼嗎?(學生自由發言)

  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隨著清代的著名作家蒲松齡來觀賞一次山市的出現過程吧!

  2、誰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你瞭解的蒲松齡及《聊齋志異》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採青蓮記住這些號)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整體感知,熟讀課文。

  1、指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注意他們讀的哪些字的讀音與你不同,斷句與你不同?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奐、邑、冥、甍、垣、睥、睨、亙、莽、霄、扉、縹、緲、逾、倏。

  2、學生兩人一組,再將課文讀給自己的前後桌聽。

  3、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通文意。

  1、自己結合課下註解,翻譯課文,並畫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句子及詞語。

  2、班中交流翻譯解決難譯的句子。

  3、比賽翻譯課文。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複習重點字的讀音、意義。

  2、翻譯課文。(抄一句原文,翻譯一句。)

  3、查閱相關材料,看山市、海市是怎樣形成的?

  第二課時:

  (一)檢測複習

  1、抽查學生的朗讀1——3名,不會的中午到辦公室讀,讀會為止。

  2、解釋加點的字。

  (1)邑八景之一也。

  (2)數年恆不一見。

  (3)高插青冥。

  (4)念近中無此禪院。

  (5)無何,碧瓦飛甍。

  (6)未幾,高垣睥睨。

  (7)連亙六七里。

  (8)塵氣莽莽然。

  (9)裁如星點。

  (10)。

  又其上則黯然縹緲。

  (11)倏忽如拳如豆。

  (二)分析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同時思考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2、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3、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4、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山市形成的原因是什麼?(請學生自己演示)

  (三)總結練習、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外練習。

  (1)學生預習。

  學生調動生活中的積累,檢查預習學生介紹作者、作品等文學常識學生朗讀課文,並相互校正字音、斷句。學生互讀互聽,熟練朗讀課文。

  學生翻譯課文學生檢測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現時間的詞語。

  “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遂”。

  (4)學生再讀課文標畫出描寫山市變化的詞語。

  “孤塔聳起,高插青冥”

  “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城市依稀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小;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裡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簡單瞭解作者及作品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加強印象,其他學生能熟練說出文學常識準確、熟練的朗讀課文加強學生的複習意識鞏固基礎知識鞏固運用標註法學習文章探索山市形成的原因,增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山市》教案9

  教學目標

  ①反覆誦讀課文,疏通課文大意,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②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①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②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

  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匯入

  (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嗎?你知道它是什麼嗎?(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

  出示學習目標

  介紹作者、作品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誦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第二遍,學生自瀆;第三遍,學生齊讀。

  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奐huàn冥míng甍méng垣yuán睥睨pìnì

  亙gèn扉fēi逾yù倏shū

  根據查閱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劃出來。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注意理解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⑴相顧驚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⑵數年恆不一見(經常)

  ⑶無何,見宮殿數十所(不久,不一會兒)⑷高垣睥睨(高牆)

  ⑸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連綿不斷)(城市)⑹歷歷在目(清清楚楚)

  ⑺一切烏有(烏,同“無”)⑻黯然縹緲(隱隱約約)

  ⑼裁如星點(裁同“才”)⑽窗扉皆洞開(窗戶)⑾或憑或立(靠著)

  ⑿倏忽如拳如豆(突然)⒀見山上人煙市肆(集市)

  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⑴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

  ⑵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⑶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趕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杆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

  作業

  課後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1、解釋詞語。

  2、口頭翻譯。

  研讀思考

  1、“山市”從開始到最後是怎樣一步步變化的?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綜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①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②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先總寫一筆:”高原睥睨,連亙六七里。”頗有恢宏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副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

  ③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的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2、作者描繪山市時,是以什麼為序的?

  明確:是以時間為序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無何、未見、既而、逾時等。

  3、山市的變化是很快還是很緩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明確:山市的變化很快,從下列詞語中可以看出來: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等。這些詞語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現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變化的突然性,“無何”“未幾”“既而”“逾時”等詞語都表示極短的時間,表明山市的`景象率化很快。

  4、文章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明確:主要採用了以下修辭方法:

  誇張: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比喻: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以上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

  拓展延伸

  1、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裡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2、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可我們現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麼?(課後查閱資料:參考高中物理第二冊191頁)

  作業

  1、課後查閱有關“海市蜃樓”的資料。

  2、閱讀體會蒲松齡其他的文章。

《山市》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等語彙。

  2.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反覆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課文寫景的內容和層次。

  4.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本文用文言形式按明晰的時間順序,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要完成在準確理解文句意思基礎上簡練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應以多形式誦讀為主,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

  2.誘引想像法。

  本文描述“山市”蜃景用語精練生動,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再造想像力。領悟、延展課堂內容,啟用學生探究的興趣,科學解釋山市的成因。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海市蜃樓:以《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的蜃景匯入。

  二、資料助讀

  投影:

  1.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出身於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鬱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透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 “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順暢誦讀

  1.聽讀。教師有感情地範讀課文,讀出停頓和語氣節奏,為學生進入情境創設氛圍。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畫出疑難字詞。

  投影:

  選擇:下列句子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 )

  A.念/近中/無此禪院

  B.然/數年恆/不一見

  C.一行有五點/明處

  D.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教師明確:A

  2.學生自讀

  (1)可用默讀、輕讀、放聲讀等多種形式。

  (2)結合課文註釋,利用字詞典工具書,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和釋義,疏解文字,並提出疑難字句。

  投影顯示:

  注音

  蜃(shan)景 奐(huàn)山 禹(yǔ)青冥(míng)

  禪(chán)院 甍(m?ng)高垣(yuán) 睥睨(pì nì)

  連亙(gan) 窗扉(fēi)逾(yú)時倏忽(shū)

  四、疏通文意

  1.詞句釋義

  (1)通假字:一切烏有:“烏”同“無”。

  裁如星點:“裁”同“才”。

  (2)然數年恆不一見:恆,經常。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牆。

  居然城郭:居然,竟然。

  歷歷在目:歷歷,(物體或景物)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 塵氣莽莽然:莽莽,廣大。

  危樓一座:危,高。

  黯然縹緲: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樣子。

  或憑或立:憑,靠著。

  2.整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正確解釋。

  時間詞語:忽(忽然)、無何(不久,不一會兒)、未幾(與“無何”含義相同)、既而(不久)、逾時(過了一會兒)、倏忽(突然)

  3..難句翻譯: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譯: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之一。

  ②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譯: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③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譯: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譯:(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有靠著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

  ⑤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譯: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

  4.文意疏通

  (1)學生口述大概文意。

  (2)教師指導糾正錯誤。

  第二課時

  一、內容研討

  1.齊讀感知課文內容

  2..熟讀課文開頭,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觀美麗而又奇特,說明山市獨特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見之不易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

  3..討論分析主體部分,理清描寫層次。

  (1)聽朗讀錄音,依據課文內容在腦海中想像、勾勒出山市景象。

  (2)生動有感情地自由誦讀,思考:

  ①.試用“‖”給原文劃分層次,並說出理由。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層次:奐山山市??不一見。‖孫公子禹年??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鬼市”雲。

  ②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變化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簡練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試作複述。

  明確: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即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③山市變化的三個階段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標示性的詞語是: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變幻莫測。

  4.問題討論:

  (1)根據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

  ①孤塔的底部在什麼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山頭。“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②城上有樓嗎?你看見城中的街道了嗎?(“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③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幹什麼?(“樓上人往往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山市》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⑵ 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2、情感目標: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教學流程】

  匯入新課──課文誦讀──重點字詞教學──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研讀 探究──檢測反饋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掌握蒲松齡極《聊齋志異》有關文學常識。

  ⑵ 積累文言詞語,翻譯重點詞句。

  ⑶ 誦讀課文。

  2、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嗎?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二、蒲松齡及《聊齋志異》

  1、蒲松齡,字留仙,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

  2、《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透過描寫妖狐鬼怪來反映社會生活,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用幾十年時間寫成,他自稱本書為孤憤之書。

  3、關於海市蜃樓及其成因,請學生介紹。

  三、課文誦讀,請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字詞

  四、字詞教學

  1、識記並注音: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高垣睥睨 海市蜃樓

  連亙 窗扉 淄博 青冥 居然城郭

  倏忽 遂 酒肆 逾時

  2、通假字:

  ⑴ 一切烏有

  ⑵ 裁如星點

  3、解釋加粗的字詞:

  ⑴ 然數年恆不一見。 然:但是 恆:經常

  ⑵ 高插青冥 青天,天空

  ⑶ 碧瓦飛甍 飛簷。甍,屋簷

  ⑷ 高垣睥睨 垣,牆。睥睨,指女牆,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矮牆。

  ⑸ 堂若者 若,像。

  ⑹ 惟危樓一座 惟,只有。危,高。

  ⑺ 可見其頂 其,它的,指危樓。

  ⑻ 往來屑屑 形容來往匆匆

  ⑼ 或憑或立 或,有的。

  ⑽ 倏忽 突然

  4、勾畫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並解釋:

  忽 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 倏忽

  5、翻譯句子:

  ⑴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⑵ 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⑶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⑷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⑸ 見山上人煙市肆,與市無別。

  6、齊讀課文、讀出節奏:

  ⑴ 念\近中\無此禪院。

  ⑵ 然\數年恆不一見。

  ⑶ 一行\有五點明處。

  ⑷ 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⑴ 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課文內容。

  ⑵ 正確認識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2、情感目標: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翻譯全文

  二、體味探究

  1、山市形成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請發揮想象,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描述。

  明確: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出現。

  2、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關的標示性詞語。用一個成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明確:

  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變化。

  標示性詞語:忽 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 倏忽

  特點:變化莫測 神奇變幻

  3、文章結尾的作用是什麼? 為什麼人們又稱山市為鬼市?

  明確:結尾照應開頭。這裡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4、朗讀課文。

  三、課堂小結

  目睹山市奇景是偶爾的機緣。蒲松齡的《山市》文景皆佳,把山市出現消失都描繪得歷歷如畫,讓人如臨其境。同學們可以閱讀《聊齋志異》中其它故事,相信大家會開卷有益。

《山市》教案12

  【內容分析】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去揣摩、理解。透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教材簡析】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用已有的人生經驗去與之共鳴是賞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對初一學生而言,要讓他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體會感情,進入意境,引起共鳴實屬不易。那麼,利用開展趣味的記者採訪活動的方式,有助於對學生情緒的調動和氛圍的營造。同時採用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輔以畫面、音樂、朗讀,也會有所幫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幾十個字,更多的,我希望這些孩子能在這堂課中從中國古典文學中體會到“美”,能夠自覺地去挖掘“美”,從而豐富他們的內心。

  【教學物件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以“小記者”採訪及“目擊者”被採訪、討論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新鮮感的驅使下不斷誦讀、體會、表達,從而進入角色。訓練其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教學設想及策略】

  1、情境教學法:兒童心理學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兒童在學習前情感已做好準備,能控制自己的衝動,則他的思維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是有效發揮學生為主體的重要途徑,故選擇以小記者採訪的方式。目的是:使學生在採訪與被採訪的氛圍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誘導。採用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者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幫助者、搭檔”,創設研究性學習的氣氛。

  採用多媒體手段,運用情境教學、愉快教學等方式方法創設情境,增強形象性,從視聽角度刺激學生感官,引發其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實施巴甫洛夫經典性學習條件作用學習說:刺激──反應──假設──突破的理論,即讓學生觸及現象,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學生評議,不標準的答案讓學生採用歸謬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覺發現錯誤,以便強化能力。

  3、寓教於樂,知識遷移。

  以“以人為本”為教學指導思想,強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創設自由探究、平等討論的氛圍。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因此培養他們的能力最好的途徑是:加強遷移能力的訓練。

  4、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表現空間。

  在領悟美的本質這一過程中,請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交流,並逐一展示、共同品味;教師要注重學生表述中思維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從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獨特的思考能力和嚴謹的語言組織能力。

  【教學媒體設計】

  課件特別注意了整體介面的風格,因為課文是文言文,背景就選用的是與其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背景音樂採用的是中國古典民樂,字型採用的是楷書、隸書、行楷等書法字型,整體介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這樣的氣氛可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透過聯想和想象,進而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進入課文的意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欣賞中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課文。

  多媒體設計成可互動式。在教學中,課件與教師講解交替應用,透過對幻燈片的隨時編排,可使放映順序與教學順序一致,根據學生特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展示。

  【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藉助工具書和書中註釋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培養學生的想象、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輔助 教學札記

  激趣匯入 導語:各位同學,你們好!很高興認識大家!首先,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深圳電視臺的一名記者。瞧,這是我的記者證。今天來到這裡,是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到山東的深山老林裡去走走,探訪一下,製作一期節目。聽說,那裡出現了一種類似與“海市蜃樓”的奇景,當地人稱它為“山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與我合作,共同完成這個採訪任務呢?好,你們這麼熱情,我更有信心了,那就讓我們出發吧! 教師轉換身份成為電視臺記者,邀請學生進行採訪、節目製作工作。激發學生的探詢心理,能懷著好奇心,熱情地投入到課文學習。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2),畫面出現水墨山水圖景,增強教學直觀性、形象性。 2分鐘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全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參與到各學習小組中進行輔導。糾正個別錯誤讀音。針對學習小組提出的疑問適時點撥。

  3、體會山市之“變”。

  ① 學生動筆,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字詞,作出記號。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引導其作出正確的解釋。

  明確:共同的特點──時間短暫。所以山市奇景是變幻莫測的。突出“變”。

  ② 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市所呈現的景象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找描述景象的關鍵詞。針對學生回答,穿插字音、詞語含義的進一步糾正與明確。(如:飛甍、城郭、高垣、睥睨、連亙、霄漢等)

  ③ 引導學生明確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能抓特徵,用關鍵詞語概括。明確:山市變化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是一個由小變大,由大變小的全過程。

  1、學生透過聽讀課文,把難懂的生字詞注音。

  2、分學習小組自由朗讀課文,相互質疑、相互幫助,思考對山市的初步印象。

  3、學生個人朗讀,理解,討論,提問解答。

  ① 學生們可能作出的回答有:忽見、數年、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② 學生讀相關句子,找出相關描述景象的詞語,自由發表看法。

  可能作出的回答有:孤塔、禪院、宮殿、碧瓦飛甍、城郭、危樓、常樓、高舍、如拳如豆等。

  ③ 經解釋、分析,由暢所欲言到深入思考。真正感受山市的變幻莫測。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3),可以突出重點文言字詞的讀音、解釋,進一步加深印象。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4),課文結構以及教學重點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整體感知。 學生的回答可能出現誤解。若出現帶或類似的回答,可引導學生採用歸謬法,透過理解詞語意思,注意語言組織嚴謹來解決。(8分鐘)

  探究想象 1、過渡:山市真是奇妙無窮,令人歎為觀止。我

  簡直眼花繚亂,看也看不過來了。好在有大家和我一起親眼目睹這難得的美景。只好向大家求助。我們一起來分工合作,好不好?

  2、想象山市之“奇”。

  ① 讓學生分8個學習小組扮演“目擊者”。分階段談所看到的山市奇觀,提供“小組討論提綱”。(見“資料卡片一”)

  ② 選8名學生扮演“小記者”。到各組進行採訪。傳授採訪基本技能,提供採訪提綱。(見“資料卡片二”)

  ③ 教師扮演“大記者”角色。以採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瞭解他們的採訪收穫。

  問題組:

  1、你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你採訪所瞭解的山市奇觀嗎?

  2、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注意引導學生善於總結的能力,進一步邊理解這些關鍵詞的含義,邊藉助圖片加深印象,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總結為山市景象“奇”。 1、過渡。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2、想象山市之“奇”。

  ① 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扮演“目擊者”。按“小組討論提綱”互相描述所看到的山市其中一個階段的景象。“目擊者”儘可能表達清晰,提供多的所看之景的細節。討論交流,互幫互助,疏通文意,抓住重點。

  ② 8名學生充當教師(“大記者”)的助手,接受培訓,依據採訪提綱,分別到各小組去進行採訪工作。採訪目擊者,及時總結,作好採訪筆錄。“小記者”注意明確任務,語言精練。

  ③ 小記者們根據採訪筆錄彙報所瞭解的山市景象。注意到的美景可能會有: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往來屑屑、歷歷在目、孤塔等。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5、10),提供小記者“採訪提綱”、板書。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6、7、8、9),將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的壯麗奇特景象顯現,加深詞語理解。 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作記錄、與人溝通能力、圍繞中心闡述話題。

  若出現帶*或類似的回答肯定有獨創思維的回答,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特徵來總結概括。(25分鐘)

  研讀賞析 1、過渡:今天,真的要感謝大家!在與大家合作採

  訪的過程當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個變化無窮、奇特神秘、美不勝收的山市蜃景。我要製作的節目初步構思出來了,大家願不願意與我一起回味一下?

  2、品味山市之“美”。

  ① 學生賞讀課文。

  ② 教師描述美景。 1、過渡。學生進入欣賞美的狀態。

  2、品味山市之“美”。

  學生伴隨著影片欣賞,朗讀一段課文,教師有感情地描繪一段,師生共同回味所採訪到的山市美景。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11),畫面、音樂、朗誦共同構成一種美的意境,讓學生多角度地感知美。 (6分鐘)

  拓展延伸 1、過渡:帶著這些詳實的資料和這個變、奇、美的山市,我想我們是滿載而歸了。然而臨走前還心存疑問。為什麼古代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嫩?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由選擇角度在課外查閱資料或向有關學科教師請教,探究“山市”現象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1、過渡。學生思考、議論、自由發表個人見解。引導明確:古代的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所以才歸結為鬼在作怪。實際上我們現代科學已經完全能夠解釋這一現象了。

  2、可以自由組成研討小組。蒐集相應資料或故事,討論、探究其中科學道理。 (2分鐘)

  反思小結 1、過渡:初次與大家一起採訪,大家就與我合作得如此默契、愉快所以想送給大家一個小禮物。

  2、思考下列問題:

  ① 煙花綻放的全過程美麗卻短暫,怎樣把這一瞬間的美麗永遠留存下來呢?

  ② 從《山市》當中你發現了什麼可借鑑的寫作方法嗎? 1、過渡。欣賞煙花綻放的美麗情景。

  2、自由發表個人見解。比較明確:

  ① 留存方式。有很多,但從這堂課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更具有想象空間。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象中會更美。

  ② 寫作方法:按時間順序、抓特徵、運用美的語言。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12、13),欣賞煙花綻放情景。明確任務佈置。 (2分鐘)

  【資料卡片】

  1、小組討論提綱:

  第一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開端”階段的景象。

  從“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到“始悟為山市”。

  第二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發展”階段的景象。

  從“未幾,高垣睥睨”到“城市依稀而已”。

  第三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高潮”階段的景象。

  從“既而風定天清”到“或憑或立,不一狀”。

  第四組

  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所看到的山市“結局”階段的景象。

  從“逾時,樓漸低”到“遂不可見”。

  2、採訪提綱:

  採訪提綱

  請你採訪一下山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階段目擊者。提出下列問題:

  ⑴ 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⑵ 景象有變化嗎?怎樣的變化呢?

  ⑶ 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任務(作業)佈置】

  1、課外請教老師或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2、請借鑑《山市》的寫法,有順序、抓特徵、運用美的語言描繪煙花綻放的全過程。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山市

  蒲松齡

  變 奇 美

  開端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無何 宮殿 碧瓦飛甍

  發展 未幾 城郭 高垣睥睨

  高潮 既而 危樓 風定天清

  逾時 高舍 直接霄漢

  結局 倏忽 如拳如豆 闇然縹緲

  按時間順序 抓特徵 語言美

《山市》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透過誦讀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透過品讀和探究感受“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瞭解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教學重難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象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情景匯入

  “山市”,跟海市蜃樓差不多,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我們先來觀賞幾幅圖片。(展示PPT)這些景象美麗奇特,令人歎為觀止。其實它們很多年都難得出現一次,只有少數比較幸運的人,在巧合之下能夠見到它。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根據別人的所見寫了一篇叫《山市》的文章,細緻地描繪了山中蜃景,引人遐想。下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吧!

  二、讀山市

  1、同學們之前預習了字詞,下面鞏固一下,齊讀字詞2遍。(PPT打出)

  2、學生自由讀,劃出生字和朗讀停頓。

  3、抽學生讀。有什麼地方讀錯了?請學生回答。

  4、全班齊讀

  三、譯山市

  1、學習古文要看懂意思。下面自己翻譯課文,不懂的可以小組交流,還有疑問的可以作上記號一會兒在全班討論。(放幻燈翻譯重難點供參考)

  2、學生提出翻譯難點,老師引導點撥,儘量指導學生自己解決。(教師順勢歸納出“留、添、換”等翻譯方法)

  3、抽幾處句子考查學生的翻譯情況。(先念出句子再抽學生)

  四、品山市

  1、品讀第一句總起部分。

  同學們掌握得不錯。誰能翻譯文章第一句?這句是轉折句,句意重點落在哪半句上?

  2、整體把握寫山市部分的層次。

  ①這半句告訴我們山市難得一見。這說明山市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抽生回答,落實到變幻莫測,虛無縹緲(板書)的基本的特點)。

  課文具體寫了一次山市,其中的景象變換了四次,請勾劃並說一說。(打出PPT)象)臥虎由讀

  ②孤塔和宮殿是發生階段,城郭為發展階段,危樓為高潮和結束。這些景象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時間順序)請在文中圈出時間詞並說一說。

  3、品讀發生階段。

  ①同學們掌握得很好,我們先來齊讀山市的初生階段。

  ②這一層寫了孤塔和宮殿是怎麼樣的?一個運用誇張“高插青冥”突出孤塔的“高”,一個突出宮殿的“氣勢恢宏”。用了數量詞“數十所”,抓住了宮殿建築特有的結構“碧瓦飛甍”。

  ③文章正面寫建築,側面寫人的心理,觀看者的心理是怎麼變化的?(驚疑到始悟),“驚疑”什麼意思?(驚訝疑惑)驚訝什麼?疑惑什麼?(讓學生找句中語句回答)寫人的驚疑讓我們更覺得山市出現的突然和神秘。

  ④宮殿的出現更是不合常理,奐山屬山東,當時的京城在北京,哪來的宮殿呢?這時人們“始悟為山市”,終於回過神來,人的心情變得愉快和坦然,開始觀賞山市了。這都由哪一個字暗示出來了?(悟)

  ⑤我們要讀出感情的變化,這就得找重音。這一層中重音加在“忽、驚疑、無此禪院、數十所、始悟”上,聽老師範讀,然所再請同學讀。最後學生齊讀。

  4、品讀發展階段。

  ①讀得越來越有味道了!下面請個同學讀城郭部分。其它學生思考:寫城郭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由外到內,先寫城牆,再寫城市)其中有一個表示方位的名詞使內外關係明確,層次有條不紊,是哪個字?(中,城中,中間)。

  ②這一層讓我們感覺到了山市的“壯美”,找一找表現壯美的詞有哪些?(連亙六七里;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以億萬計)運用列數字使物件更具體,運用排比,使城郭內繁華的景象得以體現,文章有氣勢。

  ③虛無縹緲的景象在作者寫來真實可感,原因就在於作者抓住了景象最突出的地方來寫。我們齊讀 “城郭”一層,注意讀出氣勢。

  5、品讀高潮和結束部分。

  ①同學們讀得很好。下面該看高潮和結束部分了,危樓也很有氣勢,但它的特點和城郭很不一樣,城郭連亙六七里從視角來說,平視即可觀賞,但危樓直接霄漢,卻需要人仰視,因此顯得更雄偉。請劃出表現危樓高的語句?(直接霄漢;不可計其層次)“直接霄漢”運用誇張突出危樓的高。

  ②除此以外,這一部分還寫了人的活動,勾劃出來,請學生讀,說說這句話的意思?(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樓上的人來來往往忙忙碌碌在做什麼呢?想象一下?(抽生答)。這一層寫樓寫人,動靜結合,趣味橫生。

  ③齊聲感情朗讀這一層。

  6、山市消失後,文章最後又交待了早行者對山市的別稱,抽生譯,這句的作用是:照應文首,同時表明山市是真實可信的。

  五、解山市。

  古代由於科技水平的限制,誤把山市當作鬼市,隨著科學的發展,許多古人不能解釋的現象已經褪去了它神秘的面紗。現在我們看看山市形成的原理。(放影片)看完後,我們同學要明白:一切怪異現象,都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說明,所以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六、感情齊讀課文(配樂)

  七、佈置作業

  翻譯課文交給你們的老師。

  八、板書設計

  山市

  蒲松齡

  變幻莫測

  山市 虛無縹緲

《山市》教案14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朗讀、解讀古文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3、引導學生了解山市、海市等自然現象。

  【重點難點】

  抓住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理清山市變化的過程。

  【學習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請大家先欣賞一副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生活在淄博的同學都應知道此聯出自哪裡、寫的是誰──它懸掛於淄川蒲松齡故居,是對蒲松齡一生成就的高度評價。《聊齋志異》收入作品500篇,除描寫狐鬼怪異的故事外,還收入了一些奇特的事。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山市》,文中也稱“鬼市”描寫的到底是怎樣的情景呢?

  二、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字音準確、把握節奏、注意停頓。

  三、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1、可選擇不同方式閱讀,如默讀、輕聲讀、放聲讀等。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3、標記疑難句子。

  四、落實重點詞語和句子

  1、,給下列字詞正音。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高垣睥睨 黯然縹緲

  2、難句理解:

  然數年恆不一見。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五、學生分組合作、自主探究、透過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作者寫山市,以什麼為順序?

  ──時間順序,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忽見、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等。

  由此可見山市變化很迅速。

  2、作者是怎樣描繪山市變化的?

  ──作者以目擊者的口氣描繪山市的變化:孤塔、宮殿、城郭、危樓、高樓、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3、本文的語言特點如何?

  本文語言生動,多用誇張、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生動的表現了“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美景。

  六、拓展

  1、請用自己的話向同學和老師們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2、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科學闡釋或相關故事。

  【備註】

  蒲松齡是清代著名文學家,字留仙,號柳泉居士,因他著有著名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世稱“聊齋先生”。

《山市》教案15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培養學生組織、想象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組織、想象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恰當匯入

  口述:今天來到這裡是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到山東的深山老林裡去走走。聽說那裡出現了一種類似於“海市蜃樓”的奇景,當地人稱它為“山市”。怎麼樣,大家有沒有興趣與我合作,共同完成這個採訪任務呢?那就讓我們出發吧!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引導學生掌握字詞讀音。

  2、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談談對山市的初步印象。

  三、分步品味

  1、體會山市之“變”

  ⑴ 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時間都很短暫,看來山市是瞬息萬變的!(板書“變”)

  ⑵ 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市呈現出怎樣的景象?

  ⑶ 山市變化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2、想象山市之“奇”

  ⑴ 讓學生分組分階段談所看到的山市奇觀,派小記者下組進行採訪。

  要求:

  ① 小記者採訪前要做到心中有數,列好採訪提綱;採訪時要及時總結,做好採訪筆錄。教師提供“採訪提綱”,小記者按“採訪提綱”進行採訪。

  ② 目擊者儘可能向小記者提供多的細節。

  ⑵ 教師以記者採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總結小記者所瞭解到的山市勝景,奇妙無窮。(板書“奇”)

  3、品味山市之“美”

  ⑴ 學生朗讀一段課文,教師有感情地描繪一段,師生共同回味所採訪到的山市奇觀(輔以圖片欣賞)

  ⑵ 師生評說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詞語、句子體現出來。(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闇然縹緲)山市勝景被這些語句描繪得美不勝收!(板書“美”)

  四、深入研討

  1、欣賞煙花綻放情景的影片,然後思考:作者記錄山市之景,如此變幻、奇特、美麗,在寫作方法手法上有沒有讓我們借鑑的地方?

  2、為什麼那時侯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五、課堂練筆

  讓學生用筆有順序、抓特徵、運用美的語言描繪煙花綻放的全過程。師生共評。

  六、作業佈置

  1、課外請教老師或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2、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優美詞語。

  【板書設計】

  山市

  蒲松齡

  變 奇 美

  忽 孤塔 高插青冥

  無何 宮殿 開端 碧瓦飛甍

  未幾 城郭 發展 高垣睥睨

  既而 危樓 高潮 風定天清

  逾時 高舍 結局 直接霄漢

  倏忽 拳豆 闇然縹緲

  按時間順序 抓特徵 語言美

  【採訪提綱】

  請你採訪一下山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階段目擊者。

  提出下列問題:

  1、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2、它有變化嗎?怎樣的變化呢?

  3、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