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分享
哲理故事分享1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擠上公交車才發現忘了帶錢包,我硬著頭皮和售票員商量:“我天天都坐這路車,能不能下次再補給你?”售票員不依,一揮手:“下站下車!”
車廂裡的人全都看著我。短暫的沉默之後,一位年輕的男士微笑著遞過一塊錢:“就是一塊錢的事呀,不用還了。”我感激涕零。
可是身邊的人開始小聲議論,說我是騙錢的。我羞憤難當,恨不得丟了票下車。就在這時,借錢給我的男士大聲說:“能不能借您的手機用用?”我如釋重負,馬上遞過手機。他接過去撥了個號碼,說了兩三分鐘的話。這下好了,我們誰也不欠誰的了,我證明了我的清白。
直到下車,我下意識地開啟手機才真正愣住了:他根本沒有撥通電話。他為我證明了清白,同時更證明了他自己的善良。
哲理故事分享2
亨利約翰海因茨是亨氏公司的董事長,人稱“醬菜大王”。亨氏公司的分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產品種類超過了200多種,年銷售額高達60多億美元,是超級食品王國,也是美國頗有名氣的大公司之一。但一些記者更感興趣的問題是:為什麼其勞資關係被公認為“全美工業的楷模”?為什麼亨氏公司被譽為“員工的樂園”?
為了尋找答案,記者就深入公司瞭解情況,聽員工們講了許多生動而具體的事例,其中一件關於短吻鱷的小事,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有一段時間海因茨的身體不大好,他到佛羅里達去旅遊休息。員工們得知後對他說:“應該好好玩一玩,你太累了,一年到頭也難得輕鬆那麼一回。”出乎大家的意料,他走了沒有多久,就提前回來了。“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員工們驚訝地問。“不與你們在一起,我一個人也沒有多大意思。”他對大家說。員工們很快發現,海因茨指揮一些人,在工廠中央安放了一個大玻璃箱。員工們好奇地走過去看,原來裡面有一個大傢伙,是隻短吻鱷,重達800磅、身長14.5英尺、年齡為150歲。“怎麼樣,這個傢伙看起來還好玩吧?”海因茨問。員工們一致答道:好玩。有些員工說:“從來就沒有看到過這麼大的短吻鱷。”還有一些員工認為:“東西不在大小,而在於一片真心。”海因茨笑呵呵地說:“這個傢伙令我興奮,給我這次佛羅里達之行留下了最難忘的記憶。請大家工作之餘一起與我分享快樂吧!”原來,這隻短吻鱷是海因茨從佛羅里達特意為員工們買回來的。
人生哲理:快樂的心態能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為一個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哲理故事分享3
一個春天,連續下了幾天雨。在田邊我遇到了一位種樹秧的老農。我說:“有這樣充足的雨水,樹木一定能夠長好。”誰知老農卻說:“不對。這隻會使樹根長在表土上,大風一刮,它們就會倒下。”我有些驚訝。老農繼續說:“相反,如果現在天氣有些乾燥,樹就會將根扎到泥土深處去吸收水分和養料。這樣,即使將來的風再大,天再旱,它們也照樣能夠活下去。”看上去,老農並沒有多少文化,滿臉的皺紋卻記錄了他經歷人生風雨的道道痕跡,樸實無華的語言深刻地道出了大自然植物生長的規律。
健壯的樹只有往上、往下都發展,才能獲取足夠的資源和力量,在災害中存活下來,碩果累累。有一種竹子——毛竹,它在前五年以一種常人看不見的方式在生長——向下紮根,將自己的根牢牢紮在地底下。每公頃的竹林,竹子根系總長竟可達24000多公里。到了第六年的雨季,能瞬間成長,以平均每天1。8米的速度向上生長,15天內竟可以瘋長到27米之高。五年時間的深紮根,是為了在時機到來之時,創造高速生長的神話。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在人生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又豈能貪圖捷徑,豈能滿心浮躁,豈能看重表面浮華。想成功就要能承受向下紮根時的平淡、寂寞與煎熬。倘若我們把人生中的每一個困難都當成是“往下紮根”的挑戰和機遇,那麼又有什麼風暴不能挺過去呢?
哲理故事分享4
大年初三早上8點多,金燦燦的暖陽已悄然穿過橫街窄巷灑落街市的地上,卻仍覺得異常的寒冷。透過晨光霧影的那邊,稀稀落落的蹲著幾個賣青菜的老人。我還沒走近,就聽一老阿婆招呼:“哥仔,剛從地裡摘的芥菜芯,打過霜的,又新鮮又清甜,2元一斤,買一些吧?”
她大約七八十歲,寥寥無幾的白髮錯落有致地梳理在光禿禿的頭頂上,一臉焦黑的老樹皮,兩個灰黃色的眼珠正緊緊地盯著我。跟前兩隻破舊的簸箕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有十斤八斤鮮嫩的芥菜芯,對於我這樣的“植食動物”確實十分誘惑。於是,情不自禁地蹲下來,抓起了一把青菜,遞到她那雙乾癟黝黑的手上。
只見她十分開心地把菜裝進膠袋裡,勾在黑桿秤上,然後小心翼翼地挪動著秤砣,尋思了小片刻,順手拿起兩三根菜加了進去,口裡唸叨了兩下,抬頭對我說:“一斤三兩,收你2塊五毛吧。”
“好的,謝謝。”我掏出3塊錢給她,“5毛錢不用找了,你的菜好新鮮。”她接過錢,遲疑了一下,接著樂呵呵地,開心得像個小孩似的道謝:“哎呀,你人真好,那我就收下了,恭喜發財,謝謝了。”直到我已轉身離去時,還能聽到她的快樂。
其實,我何嘗不是呢?平常總喜歡光顧一些老人、小孩的生意,不僅是出於對他們自食其力的敬佩,而且,還能收穫一份認同與被認同的,簡單且淳樸的快樂。
哲理故事分享5
凱文和好朋友羅傑結伴去旅行,一路上山明水秀,風景不錯,兩個人的心情也不錯。兩個人互相關愛,相處得很好。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他們倆都風塵僕僕。一天,他們要翻過一座大山時,凱文不幸失足,但就在他滑向懸崖的一瞬間,羅傑不顧自身安危,拼命拉住了他。
他們登上巔峰後,凱文在附近的一塊大石頭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羅傑救了凱文一命。
他們繼續前行。一個月後,下起雪來了,他們來到一處結冰的河邊,他們為踏冰而過還是尋橋而過產生了分歧,繼而爭吵起來。一氣之下,羅傑踢了凱文一腳。凱文氣極了,就跑到冰面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羅傑踢了凱文一腳。
他們的旅程結束後,凱文津津有味地向自己的兒子講述整個旅程經過,兒子聽完,好奇地問爸爸:“你為什麼把好朋友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他踢你的事刻在冰上呢?”
凱文說:“好朋友救了我,我永遠都很感激他,所以刻在石頭上以便牢記;至於他踢我的事,那只是朋友間的一場小紛爭而已,我會隨著冰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乾二淨。”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會有摩擦,也會有傷害,但我們必須知道,對於真正的友誼來說,那些小小的傷害又算什麼呢?更何況都是無心所致。而朋友間的互相幫助卻肯定是真心的,是值得我們牢記的。讓我們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記住真心的幫助吧,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哲理故事分享6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做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麼你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哲理故事分享7
一位漁民告訴我,因觸礁傾覆的船比被颶風掀翻的船要多。人生的許多關頭不在於抗風雨,而在於補漏洞。
一位園丁告訴我,不是所有的花都適於肥沃的土壤,沙漠就是仙人掌的樂園。人生的許多成敗不在於環境的優劣,而在於你是否選對了自己的位置。
一位羊倌告訴我,他很快活,因為他可以與野花攀談、與飛鳥對話,隨白雲飄蕩、隨綠草起舞。人生的許多空虛不在於人的孤獨,而在於心的寂寞。
一位廚師告訴我,真正的好湯從不新增味精,而是慢慢熬成的原汁。人生的許多檔次不在於外在的包裝,而在於內在的品質。
一位鍊鋼工人告訴我,鍊鋼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滾燙的鋼錠放到冷水裡急驟降溫。人生的許多輝煌不在於狂熱地宣洩,而在於冷靜地凝結。
一位教師告訴我,他發現,上課積極提問的學生比認真聽講的學生進入社會後有更強的適應能力。人生的許多境界不在於跟隨,而在於自我探求。
一位畫家告訴我,大師的作品常常留白,太滿太擠容易使人失去想象的空間。人生的許多魅力不在於完美,而在於對缺憾的回味。
一位高僧告訴我,如來並不住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就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於千山萬水,而在於咫尺之間。
哲理故事分享8
我兒子放學回家,坐在書桌前,靜靜地擦著眼淚。
問他為什麼,他哭著說:“考試沒有考好,平時班裡有幾個同學不努力學習,都比我考得好。”我是不是特別笨?為什麼我努力學習,卻沒有取得好成績?
我的兒子沒有才華,但他絕對不笨,而且他學習很努力。他一到家,就會坐在書桌前學習,從不出去度假,專心做作業,但結果總是讓他失望。
我安慰他幾句話,鼓勵他努力工作,遲早會有收穫的。他擦乾眼淚,停止抱怨,坐在桌前學習。
那天,天已經很晚了,我看見書房裡有一盞黃色的燈,燈下有一個人在努力讀書。也正是從那一天起,他可悲的學術成就更加激發了他的學習動力。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他比以前工作更努力了。
一個月後,每月的考試結果出來了,我很震驚。我的.兒子以前成績一般,在整個年級排名第一,是高中以來成績最好的。沒想到僅僅一個月,他就從谷底一躍而上了山頂。
兒子高興地說:“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進步。”
時間魔術師告訴他:“你一直在艱難的路上奔跑,收穫這樣的成績是不可避免的。”
哲理故事分享9
最近,在荷蘭烏特勒支的火車站,一個奇特的現象絕對吸引人們的眼球:在一處“滑梯”上,滑下的不是三五歲孩童,而是一些身著職業裝、夾著公文包的男女,甚至是到此地遊玩的外來遊客。
這種“滑梯”,其實是一種新型的交通設施,名叫移動加速器,它是由一位名叫拉瑪娜的女工程師構思設計出來的。
一次,拉瑪娜接到臨時出差任務。早上8點多,她提著行李到火車站樓梯口時,到處擠滿了人。拉瑪娜擔心自己帶著行李,下樓會更慢。而火車眼看要開了,情急之中,拉瑪娜看到樓梯兩旁方便腳踏車上下推行的斜坡,她乾脆把帶有輪子的行李箱推了下去。然而,行李箱的鎖釦斷開,裡面的東西撒了一地,拉瑪娜十分尷尬,連忙裝好東西進了站。
一路上,拉瑪娜在想,這樣的公共場合應該有種人性化的設計,解決高峰期的擁擠。
拉瑪娜突然想到剛才滑箱子時的情景。“箱子可以滑下去,人也一定可以。”一上車,她就畫起設計圖來。
出差回來時,拉瑪娜就交出了一份移動加速器的完整設計圖。她希望老闆幫忙,向烏特勒支市政府提出在火車站增加這樣的設施,老闆立刻推薦。
烏特勒支市政府很快採納了拉瑪娜的建議。移動加速器非常人性化,除了設計出一個寬敞的上封閉、下敞開的大槽以外,還在旁邊新增一個小槽,方便一些行李滑動。此外,人們在移動加速器的封閉部分可以看到非常養眼的風景幻燈片,甚至還可以聽到非常柔和的背景音樂。
有了這樣一個人性化的代步“滑梯”之後,人們可以在上下班高峰期很輕鬆地迅速滑下,騰出大量空間給在樓梯向上走的人們。到晚上人潮退去的時候,一些兒童和遊客就把這個“滑梯”當作娛樂設施,充分體驗其中的樂趣。
一時間,代步“滑梯”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拉瑪娜因此成為一個受人敬仰的設計師。(寶谷)
故事的哲理:
很多創意往往來自於“切膚之痛”。而許多時候,將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沒有關聯的場景巧妙地聯結起來,很可能創造出無窮的價值。
哲理故事分享10
她問道:“你的雞蛋怎麼賣?”
賣雞蛋的老頭子回答:“一個雞蛋5毛錢,太太。”
她對老頭子說:“我2塊錢買5個,可以嗎?不然我就走了。”說著,真的轉身想走了。
老頭子回答道:“回來吧,就按你說的,5個就5個吧。這是我的開張,我今天一個雞蛋都還沒有賣出去過。”
她買了蛋,帶著勝利的感覺離開了。她開著豪車和朋友來到一個高檔餐廳吃飯。在那裡,她和朋友點了幾個招牌菜,只吃了其中一點點,還剩下很多。
在結帳時,賬單是1450元,她給了1500元,非常大方地告訴服務員,50元是小費。
那天發生的事對於餐廳老闆,可能很平常。但是對於那個可憐的賣蛋的老頭,確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原因是:
為什麼我們向需要幫助的人買東西,卻要顯示我們高高在上的權力?而對於不是特別需要我們慷慨的人卻又如此慷慨?
……
有一次我讀到一篇文章:
“我爸爸經常以高價向一些窮人買東西,即使是他不需要的東西。有時候就是他習慣了多付點錢。我對他這個行為有點擔心,所以就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我的爸爸回答:“這是包裹著尊嚴的慈善,孩子。”
哲理故事分享11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在山西一個偏遠而清苦的山村,來自大洋彼岸的金髮女孩瑪麗亞,正在心中慨嘆這裡的生活實在太窮困了。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株百年老樹下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吸引過去了。老人衣著簡單,微眯著眼睛,一臉慈祥地跟一個小男孩說笑著。瑪麗亞好奇地停下腳步,不遠不近地站定了。她聽到老人給小男孩出了一個字謎:“一人本姓王,懷揣兩塊糖。”那個小男孩顯然此前聽說過這個字謎,立刻大聲回答:“是金。”老人滿意地咧嘴笑了,從貼胸的衣兜裡掏出兩塊水果糖,一塊遞給男孩,一塊送到自己嘴裡,兩人甜甜地吮吸著,似乎正享受著無邊的幸福。
瑪麗亞羨慕地望著面前這被快樂包圍著的一老一少。驀然,她想起了祖母的那棟帶大花園的漂亮別墅,想起常常邀請一幫孩子到家中分享她的糖果和故事的祖母,想起祖母和孩子一樣單純而暢快的笑聲。
原來,快樂和幸福,就像陽光一樣無所不在。一個人,無論身處怎樣的境遇,無論是富庶還是清貧,只要他懷揣著兩塊糖,一塊慷慨地贈人,一塊留下自己慢慢品嚐,就自有真實的快樂如泉湧來,自有綿綿的幸福飄逸在生活當中。
就是那兩塊普通的水果糖和那兩張純樸的笑臉,讓瑪麗亞做了一個一生驕傲的選擇——留在中國西部,做一名幫貧助困的志願者,播撒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後來,瑪麗亞和村裡人一起勞動,給村裡的孩子上課,還幫著山村招商引資,辦起了一個山產品加工廠,讓那裡的山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來。村民感激地稱她是“幸福天使”,她卻笑著說自己只是與大家一起分享了兜裡的兩塊糖,她還要感謝大家呢,因為與他們在一起追求、奮鬥的那些日子,讓她發現自己原來還能夠做那麼多的事情,讓她品味到從前所沒有品味到的無比的甜蜜。
燈下,讀著瑪麗亞芬芳的小故事,不禁怦然心動:多麼簡單的事情啊,不需要太多的尋尋覓覓,不需要太多的權衡論證,只需懷揣兩塊糖,慷慨地與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擁有快樂的時光,就可以擁有幸福的人生。
哲理故事分享12
不吃免費的午餐
億萬富翁雷,克洛克是麥當勞的創始人,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問他是否喜愛免費的午餐,克洛克說:“我從不吃免費的午餐!”
接下來,他給人們解釋說,幾年前美國加州的蒙特雷鎮發生了一場鵜鶘危機。
蒙特雷是鵜鶘天堂,可那一年鵜鶘的數量卻驟然減少,生物學家擔心出現了禽鳥瘟疫,環境學家認為海水汙染已超過極限……一時間人心惶惶。
科學家們最後發現原因竟是鎮上新建的釣餌加工廠。“以往,蒙特雷的漁民在海邊收拾魚蝦時,總是把魚內臟扔給鵜鶘吃。久而久之,鵜鶘變得又肥又懶,完全依賴漁民的施捨過活。後來蒙特雷鎮建起了一座加工廠,從漁民那裡收購魚內臟,作為原料生產釣餌。自從魚內臟有了商業價值,鵜鶘們的免費午餐就沒了。
可是,過慣了飯來張口的日子,鵜鶘仍然日復一日等在漁船附近,盼望食物能從天而降。
不用說,救命的魚內臟沒有降臨,它們變得又瘦又弱,很多都餓死了。
世世代代靠別人養活的蒙特雷鵜鶘已經喪失了捕魚的本能I
“這就是我不肯吃免費午餐的原因。”
——天下只有偶爾免費的午餐,卻沒有永遠免費的午餐。
哲理故事分享13
一對年輕的夫婦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第二天早上,當他們吃早飯的時候,年輕的妻子看到了新搬來的鄰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對丈夫說道:那些衣服洗得不乾淨,也許那個鄰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許她需要好一點的洗衣粉。丈夫看了看了妻子,沉默不語。
就這樣每次鄰居洗衣服,妻子都會這樣評論對方一番。
大概一個月後,年輕的妻子驚奇地發現,鄰居的晾衣繩上居然懸掛著一件乾淨的衣服,她大叫著對丈夫說:快看!她學會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誰教會她這個的呢?
她的丈夫卻回答到:我今天早上一大早起來,然後我把玻璃擦乾淨了。
【哲理】:在咱們作出判斷之前,首先要看一下你的窗戶是否乾淨。咱們所看到的東西取決於眼前窗戶的純淨度。
在咱們作出任何評判之前,咱們應該檢查自己是否客觀,是否能看到對方好的一面,而不僅僅是找出問題審判對方。所以請務必擦淨你的窗戶。
哲理故事分享14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
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杆,但猶太教義規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什麼事都不能做。
這位長老卻終於忍不住,決定偷偷去高爾夫球場,想著打9個洞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
然而,當長老在打第2洞時,卻被天使發現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面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上帝聽了,就跟天使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
第3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桿進洞。長老興奮莫名,到打第7個洞時,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直到打完第9個洞,長老都是一桿進洞。因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於是長老決定再打9個洞。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懲罰在那裡?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18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把長老樂壞了。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生活需要伴侶,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面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
原來當快樂不能分享時,竟然會變成一種懲罰。快樂如果能夠分享,快樂會加倍,痛苦如果能夠分擔,痛苦會減少。一個很有名的人舉了一個例子,他用物理的公式來傳達這個想法,他說:壓力公式P=F/A,壓力的大小等於外力除以接觸面積,換句話說,當外力都是一樣的時候,如果接觸的面積大,壓力就會變小。我們心裡會有壓力,一定有什麼事情困擾著我們,我們可能沒有辦法改變這件事,但要讓心裡的壓力減小,我們可以跟其他人傾訴,讓受力面積擴大。當然你要記得,不是隻有痛苦才找人分擔,快樂也要跟人分享,否則以後大家看到你就躲得遠遠的。最後,你也可以想想,如果你願意當那個分享人家快樂的人,或是分擔別人痛苦的人,我相信,你也會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因為很多人會很感激你的。
一個人無論看到怎樣的美景奇觀,如果他沒有機會向人講述,他就決不會感到快樂。人終究是離不開同類的。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決非真正的快樂,而一個無人分擔的痛苦則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謂分享和分擔,未必要有人在場,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遠沒有人知道,絕對的孤獨,痛苦便會成為絕望,而快樂——同樣也會變成絕望!
快樂與人分享,會變成兩份快樂;痛苦有人分擔,就只剩下一半。快樂是一種心緒,是情感上的愉悅;快樂是一種體驗,是發自內心的快活。快樂是一隻吉祥的鳥兒,能在心靈的枝頭唱出婉轉優美的歌;快樂是一支悠揚的樂曲,會在心田深處舒緩地淌過。
人生感悟:
快樂簡不簡單?與其說追求快樂,還不如說擁有快樂,因為它本來就在我們身上。說穿了,快樂是一個觀念的擁有,但它還必須具備一些條件,那就是分享。
哲理故事分享15
在年度偵探大會上,包偵探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偵探,你必須幫助別人。”我們剛剛收到一個案子。可憐的統治者被囚犯殺害了。誰能找到罪犯並把他繩之以法,你就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偵探。你必須自己尋找線索。
咄咄逼人的橡皮迅速拉起尺子,衝到犯罪現場,那裡整天沒有陽光,也沒有鬼屋。傳說在這幢樓裡,有一個文具盒,半夜裡有一聲尖叫。鄰居的水彩筆看到地上有一片鮮紅的血跡,衝了進來,卻再也沒有出來……
故事講完後,卷筆刀被拉了起來,衝進了鬼屋。卷筆刀拿起放大鏡,左顧右望,找不到任何線索。正當他們失去信心準備放棄的時候,卷筆刀突然在牆上發現了一個小黑點。卷筆刀就要來了。突然,小黑點飛了出來,卷筆刀要被捅了,眼快的橡皮也快了。跑過去擋住了一把刀,影子趁機逃走了。
對卷筆刀和橡皮進行分析,確定犯人是一支鉛筆,因為牆上的黑點和鉛筆頭上的黑點大小非常相似,鉛筆的形狀像一支矛,與尺子上的傷疤相匹配。
在他們返回大本營的路上,他們碰巧看到邪惡的鉛筆殺死了指南針。“哈,沒有地方踩破鐵鞋了。這根本不需要時間。卷筆刀說。
鉛筆似乎找到了他們,它向前衝去。因為橡膠的形狀像盾牌,所以他們打得不可分辨。他們在打架時,卷筆刀立刻撥了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