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化石吟> 《化石吟》課文原文

《化石吟》課文原文

《化石吟》課文原文

  《化石吟》教育我們不僅要尊重、珍惜化石這樣的自然文化遺產,我們也應該同樣尊重、珍惜我們人類創造的人文遺產。

  《化石吟》

  張鋒

  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

  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

  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

  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

  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

  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

  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

  復原的恐龍、猛獁彷彿在引頸長吼,

  重現的遠古林木多麼蔥蘢、幽雅,

  啊,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

  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

  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拓展閱讀:化石吟課文資料

  一、話說魚類進化

  魚類,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的一個類群,其漫長的演化歷史一直是眾多的生物學家感興趣的問題。魚類的出現,標誌著從低等、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一個質的飛躍;魚類的發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動物進化的明顯譜系。一切高等動物,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甚至我們人類自身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為根據。科學家透過放射性同位素來測定岩石的絕對年齡,並劃分成不同的地質年代。這些地質年代中儲存下來的古生物,記錄了當時的環境條件和生物資訊,經過千萬年的沉積,形成化石,成為研究地質歷史和生物進化史的根據。

  魚類的化石並不十分豐富,但它們依然能夠展示出古今各種魚類發生、發展的過程。最早的魚類化石沉積在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岩石裡,距今已有大約四億年的歷史了。透過對岩石的研究,人們知道這種最早的魚類生活在鹹水環境裡,或者說是生活在海洋中,它們的身體外面披有鎧甲一樣堅硬的外骨骼。這些原始的魚類渾身佈滿了硬甲,具有扁平的前背甲。由於它們沒有頜,所以被稱為無頜類。它們可以說是最古老的魚類,因為穿了甲冑,它們不能游泳,只能生活在水底沉積物中。應該說,它們是一群不會游泳的魚類。無頜類的內骨骼沒有被儲存下來,所以科學家們推測它們具有軟骨骼,像我們見到的軟骨魚類鯊魚和鰓魚一樣。

  大量完整的無頜類化石是在泥盆紀找到的,泥盆紀可算是魚類初生時代。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距今約1.3億~1.6億年),是魚類中興時代。新生代時,各種古今魚類共存於海洋和地球上的其他水域,魚類家庭達到全盛。

  在無頜魚類的基礎上,最早的有頜魚類也發展了。最初的頜是由幾個硬骨鰓弓改造過來的。鰓弓最初埋在肌肉裡,在進化過程中,頜與頭部背甲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了一個更堅固、更有效率的進食器官──咀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