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八月十五夜月稍下巫山峽翻譯及賞析

八月十五夜月稍下巫山峽翻譯及賞析

八月十五夜月稍下巫山峽翻譯及賞析

  《八月十五夜月·稍下巫山峽》作者為唐朝詩人杜甫。其古詩全文如下: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前言】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組詩共兩首,採用了虛實結合,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表現了作者思念親人,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翻譯】

  圓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峽,猶自被白帝城銜掛著。江上霧氣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車輪一樣傾斜的圓月依然把半座樓照得通明。兵營裡士兵的`刁斗敲響了催曉的聲音,月宮的蟾蜍也自然傾斜。圓月如同張滿的弓,蒼白的魂魄不僅僅照耀漢家營盤。

  【賞析】

  第二首詩全詩寫景,景中見情。“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描寫的月光給人的感覺是蒼茫的,悲涼的。“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刁斗聲起,讓詩人想起離鄉戍邊的“漢家營”裡計程車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戰亂中背景離鄉的勞苦大眾。憂己更憂民,這正表現了杜甫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