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古風綠蘿紛葳蕤》翻譯及賞析

《古風綠蘿紛葳蕤》翻譯及賞析

《古風綠蘿紛葳蕤》翻譯及賞析

  古風·綠蘿紛葳蕤

  李白

  綠蘿紛葳蕤,繚繞松柏枝。

  草木有所託,歲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嘆葑菲詩。

  玉顏豔紅彩,雲發非素絲。

  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

  【前言】

  《古風·綠蘿紛葳蕤》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古風五十九首》中的第四十四首詩。此詩共十句,前四句為比興,以物比人,謂無情之物相托,尚且有始有終,而有情之人相托,竟有始無終;中四句言愛弛於玉顏正豔之時;末二句主人公作無可奈何之嘆。全詩表達了彷徨鬱悒的心情。

  【註釋】

  ⑴綠蘿:一種攀援植物,常緣松粕而上。蘿,即女蘿,也叫松蘿。地衣類植物,常寄生於松樹上,絲狀,蘿蔓下垂。古詩中常用女蘿比喻女性。紛葳蕤:盛美的樣子。葳蕤,草木茂盛的樣子。

  ⑵“草木”二句:草木,指綠蘿和松柏。《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此用其意。

  ⑶夭桃色:喻女子容貌豔麗。夭桃:盛豔的桃花。《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夭,少壯義。

  ⑷“坐嘆”句:主人公自謂無故令人感嘆《詩經》句“葑菲”所表達的含義。坐,無故。葑菲,菜類植物。《詩經·邶風·穀風》:“採葑採菲,無以下體。”朱熹《詩集傳》注: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一一言採葑採菲者,不可以其根之惡。而棄其莖之美。如為夫婦者,不可以其顏色之衰,而棄其德音之善。意謂採摘葑菲者不要因根莖不良而連葉也拋棄,喻女子被拋棄。

  ⑸雲發:色如烏雲之發。素絲:未經染的白絲。此指白髮。此句為恩愛之謂。

  ⑹君子:指棄婦的丈夫。

  【翻譯】

  綠蘿之葉紛披茂盛,攀援繚繞在松柏樹之上。草木有所依託,歲寒之際尚其志不移。為什麼像鮮豔盛開的桃花一樣的美人,後來卻會產生葑菲之嘆呢?有一女玉顏紅彩,發如烏雲,正當盛年,可是君恩已畢,色未衰而愛已弛,這讓她怎麼辦呢。

  【賞析】

  這是一首棄婦詩。關心婦女生活,同情婦女的悲劇命運,是唐詩的重要內容。這首詩描寫一位柔弱的婦女,她美麗善良,忠於感情,卻遭到丈夫的遺棄。這是封建社會廣大婦女中具有普遍性的遭遇。詩人對這位婦女寄予極大同情,同時也表現詩人自己內心的苦悶和難以言表的哀怨。

  “綠蘿紛葳蕤,繚繞松柏枝”,化用《詩經·小雅·頍弁》中“蔦與女蘿,施於松柏”句意。綠色的女蘿,纏繞在高大的松柏樹幹上。這裡綠蘿代指棄婦本身,松柏指她的丈夫。“草木有所託,歲寒尚不移”。這兩句緊承開頭兩句。草木,指上文的綠蘿而言。女蘿只有依賴松柏才能生存,儘管歷經寒秋嚴冬也不改變它的本性。這位婦女依附於丈夫,從未產生過別的念頭,一心一意忠心於他。

  “奈何夭桃色,坐嘆葑菲詩”。《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是詠婚嫁的詩,後來常用作讚頌新人年少俊美。此處指棄婦。“葑菲”,蔓菁與蘿蔔一類的菜。《詩經·邶風·穀風》“採葑採菲,無以下體。”下體,指根莖,原意指採者不應因其根莖不良連葉也拋棄。後因用作有一德可取的謙詞。這兩句是棄婦的自嘆自憐:儘管我還年輕美貌,丈夫卻百般挑剔指責,其實我沒有什麼過錯呀。詩人以“夭桃”比喻棄婦年輕美麗,以“葑菲”暗示她遭到丈夫嫌棄。

  “玉顏豔紅彩,雲發非素絲。”這是對棄婦形象的刻畫。玉顏,美好如玉的容顏。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雲發,指秀美的長髮,像雲彩一樣飄逸;素絲,即白髮。詩人極寫棄婦之美:貌如美玉。所有的美人在她面前都失去光彩;青絲如雲,嬌媚多姿。就是這樣的美貌,仍遭到了丈夫的粗暴拋棄。“君子恩已畢,賤妾將何為?”這是棄婦的感嘆:她的美貌猶在,但丈夫恩愛已絕,她將怎麼辦呢?棄婦沒有明說丈夫已經拋棄了她,卻深深地道出內心的悲哀。

  李白這首詩寓意頗深’極盡哀怨之能事,為自己懷才不遇鳴不平。詩人以“玉顏豔紅彩”的'棄婦來自況,總不能用雄渾恣肆的筆法,而必須以含蓄蘊藉的手法來描繪。棄婦溫柔哀怨,言有盡而意無窮。“松柏”“君子”表面寫棄婦的丈夫,其實是喻君,就是李白曾寄託莫大希望的唐玄宗。李白希望為君效力,像女蘿依附松柏那樣,表現出“歲寒尚不移”的決心。可是儘管他才思敏捷,胸懷大志,年邁昏憒的唐玄宗只需要他來點綴皇家行樂而已。留給李白的,就是滿腹的牢騷。最終“君子恩已畢”,他像棄婦一樣被趕出了長安。通篇不著一個“怨”字,而哀怨之意已溢滿紙上。

  全詩構思委曲,文情跌宕。首四句以女蘿與松柏比喻棄婦對愛情的忠貞。五、六句連用“夭桃”“葑菲”兩個典故,描寫棄婦複雜細微的心理變化。然後寫棄婦容貌,令人同情。尾二句揭示她命運悲劇的原因。棄婦之喜之悲,娓娓道來,寫出她內心愁苦怨之深長。寫棄婦之美,反襯棄婦之恨;棄婦如此之美,卻仍被捐棄;雖被捐棄,仍然痴情空望,茫茫世路,她將走向何方呢?詩就這樣在層層反跌中揭露“君子”冷酷寡恩,更突出棄婦的可悲命運,寓意也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