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酒泉子譯文與賞析

酒泉子譯文與賞析

酒泉子譯文與賞析

  原詞: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譯文:常常想起以前觀潮的時候,全城的人都搶著去看江上的景色。潮水湧來時,彷彿大海都空了,潮聲像一萬面鼓齊發,聲勢震人。弄潮兒面向潮水的峰頭站立,手上舉著的紅旗都沒有被潮水弄溼。現在我已與這樣的情形離別了,只能在夢中反覆回想,從夢中醒來還覺得心裡淒寒。

  賞析:潘閬[làng],字逍遙,是北宋大名(今屬河北省)人。他被人推薦,當過京城最高學府的教官,披罷斥,靠賣藥過活。他的詞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形象也很鮮明。

  浙江省錢塘江大潮是大自然的奇觀,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作家讚美過它,潘閬便是其中之一。

  錢塘江的入海處就是杭州灣,它很象一個正對著東海的大喇叭口。由於這樣特殊的自然環境,便形成了奇異的潮汐現象。特別是每年秋天八月,海潮來時潮峰可達到一丈多高。它彷彿是一座銀山,又彷彿是陡立在江中的一堵水牆,從遠處疾速地向杭州方向推進,十分壯觀。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這是從回憶寫起。有一年,中秋節前後,他在杭州,看到了觀潮的盛況。當時杭州的風俗,觀潮如過節,大家都穿著色彩鮮豔的新衣服,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聚集在江邊,等待潮水到來。這個難忘的場面,常在他的腦海中浮現,所以詞裡說“長憶”。“郭”本來是指在城外加築的城牆,這裡就是城的意思。“爭”,競爭。江邊人山人海,都想最先發現夭邊的一線潮峰,所以爭先恐後地在那裡眺望。

  潘閬擠在人群中望著江水。忽然有人大叫潮來了,轉瞬之間,潮頭就到了眼前。”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那海潮的聲音象萬鼓齊擂,它的聲勢使人以為滄海(大海)的水整個兒都湧來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所以作者用了個疑心的“疑”字來寫他的感受。這樣的誇張,想象既大膽又合情合理,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而且還能為下片表現年輕人迎著浪頭前進的勇敢頑強精神起一種襯托作用。

  詞的下片就象電影的特寫鏡頭一樣轉入突出刻畫水上健兒的活動。“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弄潮兒”就是漲潮時在水上游泳、划船的男子。當時錢搪江上往往成百人在水上游戲。潘閬看見其中有的人置身水中,手持彩旗迎潮而上,用各種姿勢表演游泳技巧。這是一些會立泳(踩水)的人,儘管他們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有時還被推到浪尖上去,但手裡的紅旗仍在飄動,說明並沒有被打溼,這場面真夠驚心動魄,所以他“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別來”,指作者離開杭州以後。從觀潮到寫詞,這段時間不短了,作者的記憶並沒有淡漠下去。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倒真的在夢中多次夢見了弄潮兒在錢塘江上的驚險場面,這使他緊張得夢醒之後心還在那裡撲撲地真跳呢。“心寒”在這裡是形容擔驚害怕的`心情。作者正是透過自己的切身感受,把讀者帶入一個使人精神振奮的藝術境界。

  詞的上闋寫觀潮,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觀潮,寫到了人群湧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湧的氣勢;寫弄潮兒的表演,寫到了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這首詞首先回憶自己以前經歷過的生活,再表現自己現在淒涼的心境,表達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