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廣播稿> 廣播稿子的格式

廣播稿子的格式

廣播稿子的格式

  廣播稿就是為了廣播需要而準備的草稿,透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廣播稿子的格式,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廣播稿的格式【1】

  寫作要求

  口語化

  ①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長句。

  ②少用方言、土語,儘量不用群眾不熟悉的簡化詞或簡稱。

  ③少用書面詞彙、文言詞彙和單音詞。把單音詞改成雙音詞;書面語改成口頭語;文言詞改用白話;音同字不同的詞要改換。

  ④不宜用小括號、破折號、省略號,因為其中的內容不便讀出來;那些表示否定含義的引號也儘量不用,改用“所謂的”。

  聽著順耳

  文學大師老舍說過:“書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老李,說說,切莫冗長’!大概不如說:‘老李,說說簡單點’!後者現成,容易說,容易懂。”廣播稿的語言要口語化。口語要求寫“話”,而不是寫“文”。這個“話”不等於日常生活中說的話,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話是以達意為主,僅有層次而不講究結構、語法;口語化要求的“話”,既要達意,又要有層次,更需要嚴密的結構,語法上要更加完整。但這個“話”又不同於書面文章的語言。它要求句子短,語法結構較簡單,文字更精煉。它是介於日常口頭語和書面語之間的一種“話”。

  教育家葉聖陶讀到廣播稿的語言時說:“上口順耳的稿子就是意思明白通暢的稿子,人家不必花費無謂的力氣就可以瞭解,而且決不至於發生誤會。”他要求寫完稿子“自己好好兒念一遍,就是自己來檢驗一下,寫下來的那些語言上不上口,順不順耳。……要是不怎麼上口,不怎麼順耳,必然是語言有毛病,就得修改。……修改成什麼樣兒才了事呢?到自己滿意,認為上口順耳為止。”因此,好的廣播稿主要是靠嘴念和耳聽來判斷。廣播稿還要做到順心,以前寫廣播稿往往以教育者自居,把聽眾看成學生,容易出現教訓人的口氣。江蘇曾有個農民買了收音機聽了一段時間後,氣憤地說:“我花錢買了‘爹’回來了!”意思是,收音機就像‘爹’一樣,以教訓兒子的口氣對待聽眾。由此可見廣播稿要做到順心,就要尊重聽眾,平等待人,不能居高臨下地說教,要把思想教育滲透在事實的報道中。廣播語言要親切、中聽,多用談心的口氣,商量的口氣,少用“必須”、“應該”等命令式口氣。(節選自《應用寫作》月刊1995年第7期《廣播稿語言五要》)

  結構簡潔

  廣播稿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更要注意乾脆利落。

  ①突出句子的主幹,不濫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

  ②用準確的詞貼切地表達要說的意思,不說空話、套話。

  ③不用倒裝句,不用倒敘和插敘。廣播稿的敘事,一般按事物過程的發展順序,因為這樣順乎人們聽的思路和習慣。

  內容生動

  ①採用多種寫作方法,避免單調乏味。

  ②句式富於變化,運用設問、排比、對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適當選擇主動句、被動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③具體的事例比抽象的議論更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主題集中

  開頭要吸引觀眾,主體要設計懸念,結尾要不落俗套。

  音調和諧

  廣播稿要避免連續出現仄聲字,平仄聲要互相交錯、配合得當,讀起來就會抑揚頓挫,悅耳動聽。

  廣播稿的書寫範文【2】

  同學們:

  你們好!這裡是校園廣播站,下面,由xxx向大家廣播一篇文章。

  我們,撇下無知迎來了屬於我們的青春。

  青春,讓我們肆無忌憚,暢然釋懷,體味風那樣的自由,感受雲那般的自在,因為青春賦予我們的是生命的巔峰,我們無須成熟,我們不再無知,我們唯有執著。

  人生是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燈,失去了這燈的作用,就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理想,才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

  托爾斯泰將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輩子的理想,一個階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個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理想。

  當你聽到這裡,同學們,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麗,卻短暫。

  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在這一時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每個人主宰著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說過:“夢裡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躺在夢幻式的理想中生活。

  是的,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大膽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著等待新的開始,如果不僅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擁有的也會失去。

  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正在夢幻的理想中彷徨呢?

  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那些無志之人的“志”,就是美夢,就是所謂的“理想”,他們把自己的藍圖構畫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罷了。

  同學們,你是立長志之人,還是常立志之人呢?

  最後我想用梁啟超的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讓我們灑一路汗水,飲一路風塵,嚼一跟艱辛,讓青春在紅旗下繼續燃燒;願每一位青年都懷抱著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朋友,如果你是一位駕著汽車駛過這裡的司機,那麼,請你踩下剎車,等我們的孩子透過馬路;朋友,如果你是一位疾行的路人,正要去處理一樁重要的事務,那麼,請你停下匆匆的腳步,不要衝散我們的隊伍,好讓我們的孩子透過馬路……

  朋友,這就是我——沙師附小一位普通教師每天都想對你說的請求,這也是沙師附小的每位領導、每個教師的共同心聲。

  因為我們的學校就在運輸繁忙的漢宜路邊,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們都要在校門口護送著學生,透過川流不息的馬路。

  如果你碰巧在這個時候走過這裡,你就會看到,沙洋漢津大道上一道獨特的風景:我們學校值周的領導和教師神情嚴肅,守在馬路兩邊,我們的班主任帶領排著整齊隊伍的學生,迅速穿過寬闊馬路中間一條狹窄的通道。

  天真無邪的孩子或許邊走邊在說笑,可我們除了緊張,還有沉甸甸的責任。

  我想,你會理解我們的心情,用寬容和耐心回應我們的請求——是啊,有什麼比孩子更重要?有什麼比孩子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發生在校門口,馬路邊的這一情形或許吸引了不少人關注的目光,但對我們每天的日常工作來說,這僅僅是一段小小的插曲。

  若要體會附小育人樂章的全貌,請你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附小教師的精神世界。

  早上,我們披著晨曦去學校,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我們會自動放棄休息,那是因為還有由於遠道而滯留校園的孩子需要我們的特別照顧,放學了,我們還會去家訪,去作心與心的溝通,等我們匆匆往回趕時,小城已是燈火爛珊。

  我們習慣了提前半小時上班,用微笑迎接孩子們的到來,我們也習慣了下班後的繼續工作,那不是為了加班加點,只是為了某位學生的特殊境遇,需要我們的格外照料 。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教師的精神寄託。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是我們的`宗旨,“讓孩子滿意,讓家長信賴,讓社會讚許,讓領導放心”是我們的目標 。

  正是共同的信念,使全體附小人團結在一起,擰成了 一股繩。

  為了孩子的成長,領導精心謀劃學校的建設大計,細心推敲每一項管理措施,以追求卓越的昂揚銳氣,以身示範的踏實作風,帶領全校教職員工踐行“奉獻服務,公私兼顧”的附小理念,鍛造放飛理想、激揚個性的校園文化。

  為了孩子的成長,後勤職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站穩立場,主動把服務放在了首位,把經濟效益挪到了後邊。

  透過成本核算,營養配餐,一週之內,迴圈食譜決不重樣。

  職工們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的最大利益,家長的放心滿意是我們的最大效益。

  教師是學校的主體,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主力軍。

  附小有一支團結協作、敬業奉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老師們每天備課上課,輔導學生,批改作業,與學生談心,與家長交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正是每一位普通教師平凡瑣碎的工作,引領著孩子步入知識的殿堂,激勵著孩子創造未來的勇氣,描繪著孩子花朵般童年的每一位綠葉,塑造著孩子美麗的心靈。

  附小在教育改革蓬勃興起的時刻站在了潮頭,我們率先辦起了英語實驗班,開展資訊科技課的教學,我們深知,面對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面對未來人才國際化的需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永葆學校教育的活力。

  教師積極參加繼續教育,解讀課程改革新概念,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新技能,加深拓寬專業知識,深入探究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終身學習”不只是我們的口號,我們承擔了數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科研興校”已成我們的信念。

  我的朋友常常問我,為什麼工作起來熱情總是那麼高,勁頭總是那麼足,我笑而不答。

  我的力量在我心,它來自朝氣蓬勃的沙師附校 每當我聽到領導辛勤忙碌的腳步聲,看到那滿含期待的眼神,每當我看到老師們伏案工作的背影,聽到他們面對學生溫柔慈祥的話語,我的心靈總是感到強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地感動。

  當我看到有的老師年過半百仍在努力學習新知、不懈進取,當我聽說有的老師為了輔導別人的孩子而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裡,讓他自己做飯、自己學習,我的心中頓時湧起一股自豪——這就是附小人,這就是我們的群體。

  我們有著不改的痴情,我們的痴情化作了塑造未來的神聖,我們懷著淡泊的胸襟,我們的淡泊敘說著不老的童真。

  朋友,這就是附小人的精神。

  勤苦地耕耘,必會帶來喜人的收穫,我校素質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造就了全面發展的學生。

  近幾年我校畢業班學生在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的檢查評估和各實驗初中的綜合素質測試中連續名列第一。

  “與人玫瑰,手有餘香”,在我們全心全意為學生的一生著想,為家長誠信服務時,學校贏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在學齡兒童直線下降的今天,彈丸之地,條件滯後的沙師附小學生人數卻連年上升,年輕家長嚮往著這塊希望之地。

  沙洋一中、江漢油田儀表廠子弟學校、熊望臺監獄子弟學校等周邊學校的不少學生捨近求遠,慕名而來。

  我們一天天一年年護送著孩子們走過門前的大道,我們守候著孩子的童年歲月,呵護著他們漸漸長大,走向未來更廣闊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