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訊工作計劃合集6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工作計劃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資訊工作計劃 篇1
計算機教學是一項面向未來的教育,在小學階段進行計算機教育不僅是為了適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也是為了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科學意識,適應二十一世紀建設的需要。
為使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計算機知識,而且學有所用,特制定本學期計算機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小學小學資訊科技》教材共三冊,本學期學習第一冊(上),共三個單元:第一單元:計算機樂園;第二單元:計算機繪畫;第三單元:與鍵盤握握手。教材結構和諧緊湊,內容深入淺出,形式活潑美觀,生動有趣,適合小學生的知識特點和認識水平,便於小學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內容。
二、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計算機的部分基礎知識已有所瞭解,鍵盤輸入也有一定的基礎,只是操作計算機有一定的難度,本學期要在教學中不斷強化技能訓練,提高學生操作水平和鍵盤輸入水平。
三、教學目標:
1. 瞭解電腦的組成,掌握電腦的開關機操作及滑鼠的各種基本操作。
2. 熟練滑鼠的操作,瞭解金山畫王的視窗組成,學會用卡通並圖,用畫筆繪畫、給圖著色等操作,能設計製作出相對完整的、比較綜合的電腦繪畫作品。
3. 瞭解鍵盤組成及指法規則,熟練掌握鍵盤指法及常用控制鍵的使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及擊鍵習慣。
四、教學措施: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使用輔助教學軟體創設情境,以電腦為意義建構的工具,採用“任務驅動”“學科整合”及探索式教學法,透過動手實踐、合作探索等環節,激發興趣,增長知識,培養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任務驅動、講練結合等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五、教學進度:
三年級第二學期微機教學計劃
計算機教學是一項面向未來的教育,在小學階段進行計算機教育不僅是為了適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也是為了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科學意識,適應二十一世紀建設的需要。
資訊工作計劃 篇2
如何加快貨源資訊發展按照總公司要求,要成立貨運資訊物流部。為進一步加強貨運管理,找出突破口,加快發展貨源資訊,並形成規模效應,現將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強貨運管理,培育新時期的貨運物流市場體系加快建立區域內貨運交易市場網路,為貨主和車主提供公平、公正的貨運交易場所,引導貨運經營業戶成立聯合組織,進行跨地區聯合,提高貨物運輸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貨運企業向物流業轉變,勇於探索,大膽實踐,推進物流業的發展。加強組織協調,積極開闢綠色通道。積極倡導合同運輸,加強貨物運算的使用與管理,搞好貨源公開、車輛排程、運費結算等一系列服務,促進貨運物流市場發展。
二、突破傳統管理方式,建立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物流資訊網路加快資訊網路的建設,建立資訊網路體系,進行微機聯網,,實現統一的區域性貨運資訊網路服務體系,構建起區域覆蓋面較大的網路資訊平臺,比照電子商務的網路執行模式,開展網上資訊服務,讓所有使用者輸入的資料都直接進入資料庫,以便進行各種各樣的資料整理,永久儲存所有資料,對今後來的管理決策提供大量的基本資料,讓使用者在這一平臺上互動式地經營,實現區域部門之間資訊互換、資源共享,並形成規模效應。透過組織與供應商和客戶之間達成採購、製造、市場營銷、配送等活動的一致和協調,提供給客戶最優的服務,並使供應鏈上的所有合作者獲得更多的利潤,能有效壓縮庫存,降低成本,使資訊充分共享,有效傳播,確保運輸環節的緊密銜接,節約大量倉儲、配送費用。
三、加強貨運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物流品牌效應加強貨運交易市場的建設,把貨運交易市場建設成貨物集散場地,配套和服務性設施齊全,成為集吃、住、玩、運費結算、空車配貨、車輛停放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設施。大力改善車型結構,調整運力,提高運輸效率,走規模經營之路。積極吸引社會鬆散的個體經營業戶到貨運資訊物流部掛靠經營,聯合本地區貨運企業,走集團化共同發展之路,創品牌效應,佔領市場份額。
四、抓好人才培訓,加強隊伍建設抓好思想政治學習,教育幹部職工增強改革意識、市場意識和發展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重點加強業務學習,進行上崗培訓,並形成崗前培訓制度化,學習貨運物流有關法規知識及文明服務標準,提高業務素質,以便更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建立科學明確的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把競爭和風險機制引入目標管理,和每個人的經濟利益、工作崗位直接掛鉤,實施“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激發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現貨運資訊物流部各項工作更好更快發展。
資訊工作計劃 篇3
一、新課程實施建議
1.根據新課程的目標,落實教學計劃,做好必修、選修模組的開設
1)課程介紹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
必修課程是普通高中階段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體現了課程對所有學生的基礎性要求。必修有一個模組:資訊科技基礎,必修模組36個學時,2個學分。
選修課程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選修模組強調在必修模組的基礎上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雙重建構,是資訊素養培養的`繼續,是支援個性發展的平臺。選修模組設演算法與程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路技術應用、資料管理技術、人工智慧初步5個課程模組,選修模組每個模組36個學時,2個學分。
根據我校情況,在高一開始必修模組,高二開設選修模組
2)各模組的教學目標
必修模組:“資訊科技基礎”模組中資訊的獲取、資訊加工與表達、資訊資源管理等都是以資訊處理與交流為主要線索,按資訊的獲取與評價、資訊的加工與表達、資訊的釋出與交流、資訊的儲存與管理的邏輯線索組織起來的內容體系,有利於學生將由實踐獲得的技能經驗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模組以基本演算法、程式設計、問題解決為主線,透過教學逐步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式,最終解決問題。透過本模組的學習,使得學生更深入地瞭解常用演算法,探究待解決的問題與演算法之間的聯絡,嘗試歸納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的一般規律。
“多媒體技術應用”模組以多媒體作品製作和軟體開發的方法為主線組織教學,透過規劃設計、選擇媒體、採集素材、作品整合與除錯、產品評價等過程,讓學生了解多媒體作品製作的基本程式和方法。
“網路技術應用”模組以網路基礎知識、應用技能、網站的設計與製作為主要內容開展教學,圍繞任務組織教學活動,透過任務的逐步完成來達成學生資訊素養的基本目標。
“資料庫管理技術”模組按照分析問題、建立資料庫、使用資料庫、管理資料庫的線索組織教學。
“人工智慧初步”模組以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及普通高中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人工智慧領域的有關內容入手,透過學生觀摩或實際操作,感受人工智慧技術的無限魅力,讓學生了解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各學校可根據高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校實際情況組織教學。
3)高二選修課開設建議:
①、對學生需求的調查
根據統計可以發現,學生對多媒體應用時最感興趣的,這部分內容起點要較低,在現實生活學習中的應用也最為廣泛,但每個選修模組的人數不一,對我們實施選修開課造成一定程度的難度
②、各門課程的教師安排
我校資訊科技學科的師資比較充足,根據各位教師的所學專業及自身的業務特點,安排教授不同的課程
③、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的解決方法
現有機房的數量不能滿足開設選修課程
按照新課程要求,高二階段有5個選修模組,我們學校如選擇其中的4個模組,至少需要4個機房才能正常開課。若4個班同時開課,需要5個機房才能滿足要求,課目前學校只有2個供高二使用的計算機室
教學裝置無法滿足正常的教學
1)網路技術模組需要單獨開設一個實驗機房供學生實際操作,現階段只能以理論知識為主
2)人工智慧需要專業的實驗室
3)原來的計算機教室,硬體多已老化,對於新課程涉及到的影片編輯,虛擬現實等等知識無法完成
演算法與程式設計模組與資料庫模組需要理論講解與上機實踐並重,需要1間獨立的傳統教室講授理論課程,這兩門課程最好排2節連堂課,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資訊工作計劃 篇4
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經全體同志共同努力,各項工作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一、春播工作圓滿完成
中央及市縣糧補政策的逐步落實,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加上5月16—17日的一場中到大雨文秘部落,截止6月10日,全縣春播圓滿完成,共播種農作物72.4萬畝,其中糧作53.1萬畝,經作19.3萬畝,糧作中,玉米35.6萬畝、大豆16.1萬畝、高粱1萬畝、其它雜糧0.4萬畝,經濟作物中,棉花13.2萬畝、蔬菜4.7萬畝、瓜類1.1萬畝、其它0.3萬畝。從今年春播完成情況看,主要呈現大宗糧食種植比重大、農作物種得足種得嚴等特點。目前,春播作物出苗齊全,長勢喜人,但有部分地塊已呈旱象,如近期無較大降雨,春播作物生長和夏播工作將受到一定影響。
二、夏糧生產情況
全縣種麥22.7萬畝,已全部收割完畢。由於今春氣溫較低且持續時間較長,返青推遲7—10天,加上生育期內受旱,預計全縣夏糧總產可達5765萬公斤,單產250公斤。
三、夏播形勢嚴峻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雖有降雨,但分佈不均勻且雨量較小,夏播受到乾旱的嚴重威脅。22.7萬畝夏播任務,目前僅完成1.5萬畝,其中玉米1.3萬畝、大豆0.2萬畝。
四、優質小麥、棉花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專案進展順利
今年與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同承擔了市農業局的兩個標準化示範基地。一是優質小麥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專案已順利完成,該基地坐落在靜海鎮南五村爭光渠東,面積為3040畝。示範推廣品種為京9248。透過嚴格落實各項技術措施,使示範基地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獲得了單產687.5斤的好收成。20xx年5月27日,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透過驗收。示範區的建設,為我縣小麥標準化生產提供了樣板,帶動了全縣優質小麥標準化生產,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提升了糧食生產質量。二是優質棉花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專案,面積3000畝,坐落在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及周邊。已按實施方案進行標準化管理,棉花現已進入現蕾期,長勢良好,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五、做好農情資訊工作
一是印放《農業資訊》6期、計1000餘份。傳送到各鄉鎮書記、鄉鎮長、主管農業鄉鎮長及120名農村資訊員手中,成為他們指導農民調結構、闖市場的好幫手,半年工作總結《農業局糧經資訊科上半年工作總結》。二是及時掌握全縣農業生產情況,並以當日資訊的形式向縣委、政府、縣廣播局及《靜海文匯》報送資訊45條。三是部屬資訊縣物價月報表及時完成,並完成文字分析材料3篇,完成玉米成本調查報表,並撰寫了分析報告。四是完成市局糧經處及市場資訊處安排的報表等業務工作。五是向《天津農業資訊網》、《農民致富資訊》報送資訊15篇。六是及時做好災情統計上報工作。
六、協助搞好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工作
積極配合縣農委搞好指標分解、夏糧聯查等工作,配合種子公司做良種補貼工作。在實施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過程中,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向市、縣有關部門及時反潰
七、綠證培訓及其它工作
我科承擔的100名農村資訊員培訓任務圓滿完成,學員們反映熱烈,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為我縣農村資訊化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矗組織編寫的3萬餘字的《農業資訊與計算機網路操作技術》被市綠證辦在全市範圍內採用。
完成了《穩定糧食生產,最佳化種植結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搞好服務》、《關於農技推廣機構改革調研報告》、《加快蔬菜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市人大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管理情況調研》等文字材料8篇。
八、下半年主要工作計劃
1、及時掌握全縣秋收作物的種植、管理情況;並作好災情的統計及上報工作;掌握今秋種麥進展情況。
2、繼續配合農經委搞好糧食直補貼及良種補貼工作的落實。
3、繼續辦好《農業資訊》,並搞好資訊蒐集及上報工作。
4、按時完成部屬資訊縣的月報表和文字材料分析。
5、及時完成市局糧經處和市場資訊處的報表及文字材料工作。
6、做好優質棉花標準化示範基地的後期工作,保證專案的順利完成。
資訊工作計劃 篇5
過高一資訊科技基礎理論和操作的學習,學生對基本的操作技巧和網上衝浪等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熟悉,在此基礎上高二年級的第一學期主要以MS Office 辦公系統的WORD 和 EXCEL(20xx版)為教學內容,穿插影象處理、申請部落格和裝飾個人部落格等技巧組織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使學生能以最大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培養資訊科技素養,樹立資訊科技意識,從而促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教學優勢
計算機是比較特殊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較積極,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
教學不足
學生對電腦的興趣侷限於遊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感興趣。
改進措施
教學措施
1) 強調基礎知識,重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
2) 注重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4) 課堂中注重講練結合,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
5) 加強學生上機實踐操作管理和引導
教育措施
加強學生上機紀律管理,完善機房管理條例,約束學生不良行為,嚴肅處理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組織優勢生輔導後進生上機實踐操作,實現分層管理、分層教學。
資訊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繼續以區學前教育資訊工作要求為指導,根據本園實際情況,以“人人都是資訊員”為抓手,建立幼兒園網站,加強資訊管理,使現代資訊科技更好地為幼兒園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為資訊科技和教育教學的最佳化和整合提供強有力的平臺,實現現代化管理模式。
二、工作目標
1、最佳化園所門戶網建設,提高門戶網各欄目內容的質量和時效性。
2、加強園園通使用的過程性管理,提升園園通運用覆蓋率與利用率。
3、及時做好幼兒園各類資訊的上傳上報工作,切實做好文明建立資料、建立資訊每月網上更新不少於2-3次。
4、完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理念。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網站建設與管理
(1)最佳化幼兒園門戶網建設,建立個性化的班級主頁,突顯我園資訊公開化和家園互動化的良好作用。
(2)依據本園各類網站資訊欄目責任人分配表,豐富網站的內涵,健全資訊交流和應用平臺,並將各網站資訊發表進行統計,納入考核內容。
(3)根據“園園通”建設的工作要求,按時、按要求進行更新上傳,加強班級主頁、家校互動的建設,提升園園通運用覆蓋率與利用率。
2、課題研究與教育實踐
(1)園內繼續開展“幼兒園雲課堂資源建設下的園本研修模式的實踐研究”,探索資訊化與課程的有效整合,推進幼兒園資訊科技工作的開展,提高教師對資訊科技的實踐運用能力。
(2)繼續做好七色光電視臺工作。本學期完成三次七色光電視臺特別節目的攝錄編工作,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上播放。
(3)各班級透過微信群、QQ群、飛信群等網路平臺,開展多形式的教育工作交流,發揮即時性、便捷性。
3、資訊上傳與上報
(1)根據要求,每月、每週及時完成各項板塊的內容更新。
每週工作安排:每週五前更新於內網“每週工作安排”。
每週菜譜:每週一前將“本週菜譜”上傳到指定資料夾。
校園快訊:“園所新聞特寫”每週1條以上。“班組活動傳真”每週教研組、班組師幼活動各1條以上。
公告欄:條線負責人需即時釋出。
其他版塊:計劃總結每學期更新一次。
有動態進展的子欄目每週更新1次,活動資訊需即時更新。
(2)“園園通”網內容豐富、更新及時、互動性好。
教師每週登入不少於3次、家長每週1次(鼓勵家長經常瀏覽與互動)。
班級每月每位教師論壇發主帖2條以上。回帖3次以上,做到及時,有質量。
各欄目每月更新2次以上,“生日祝福”視實際情況更新。
4、教學資源共享平臺
(1)繼續加強區級課題“幼兒園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立與共享的實踐研究”的實施,最佳化幼兒園電子資源庫的建設。進一步梳理完善原有電子資源庫,使各類資料的電子文件規範有序,內容豐富,分類合理、查閱便利。
(2)豐富、更新幼兒園教師自制教學資源庫。梳理相應的多媒體制作的課件,充實本園的多媒體資源庫。
(3)完善對本園科學特色教學活動的教案、課件、課例等的收集整理工作,完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理念。
5、教師隊伍建設與培訓
(1)藉助區資訊中心培訓平臺,積極委派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班活動,提高教師資訊科技水平。
(2)邀請專業人員、園網管員組織教師進行資源庫、fTP內網以及“網站管理與維護”的知識講座。
(3)由資訊員、網管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一次教育教學中資訊科技運用的專題培訓。
(4)繼續加強中心組、雲課堂課題組人員培訓,定期開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