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陶罐和鐵罐的評課稿

陶罐和鐵罐的評課稿

陶罐和鐵罐的評課稿

  《陶罐和鐵罐》這節課,王老師把握教材的重點,透過抓重點句、關鍵詞讓學生自悟體驗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課堂容量大,節奏快。

  課堂抓住了“讀、悟”這一條主線 。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字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教學中,王老師透過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不同方式接觸文字語言。在整個朗讀感悟的過程中,王老師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傲慢”、“謙虛”等詞進行情感體驗,讓學生透過“讀”把情感表達出來。並用提示性的導語的跟進,讓學生讀出神態、讀出畫面,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進一步走進文字,走進角色。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促成了學生語感的形成。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體會朗讀出“傲慢”“輕蔑”“懦弱”“惱怒”等重點詞語的意味,進一步體會奚落的含義。然後進入第二個板塊:理解陶罐的品質。陶罐是怎麼說的`?用一句“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透過耐心地讀讀、誠懇地讀讀、溫柔地說體會陶罐的修養。然後分角色朗讀陶罐與鐵罐的對話,最後教師很自然地小結了課文:透過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傲慢的鐵罐、謙虛的陶罐。感悟課文寓意: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1、整堂課節奏明快、教學設計完整、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想這都得益於王老師對教材的深入的挖掘和把握。“抓住重點詞語有層次地會讀、讀懂、讀好人物對話”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王老師這節課圍繞著這個重點來展開。

  2、王老師抓住了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的特點,全方位的訓練了孩子的讀。對話指導有層次地進行,透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理解“傲慢”的意思後,加動作讀出鐵罐的傲慢。接著透過加表情讀出鐵罐輕蔑的語氣。在此基礎上練習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加深了學生對用詞準確、生動的理解,學生讀的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