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總結> 低年級快樂識字經驗的工作總結範文

低年級快樂識字經驗的工作總結

低年級快樂識字經驗的工作總結範文

  光陰似箭,歲月無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過去這段時間的辛苦拼搏,一定讓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份工作總結。可是怎樣寫工作總結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低年級快樂識字經驗的工作總結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識字,激發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而遊戲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識字教學中,我們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採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讓學生樂在其中,獲在其中。並在識字教學的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識字前,透過教師的匯入語,創設遊戲情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識字慾望。在識字教學中,師生共同創設“漢字王國”、“識字列車”等情境,每一個生字就變成了“字娃娃”的角色。我們把學習生字過程想象為乘坐“識字列車”到“漢字王國”去和“字娃娃”交朋友、捉迷藏。這樣,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到課文中尋找生字並認讀起來。

  認讀生字的過程往往枯燥乏味,我們根據漢字的特點引領學生猜字迷(告——一口咬掉牛尾巴);編順口溜(回——小口回家大口關);念兒歌(左、右——小朋友靠右走,右子下面是個“口”;小朋友要記清,左字下面是個“工”)。學生聽了不由自主的對漢字產生了好奇心,自己也學著創編,雖然他們編的兒歌、迷語不和轍也不壓韻,甚至在大人的眼裡有些可笑,但這種過程實際上是識記字形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於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深刻。

  在鞏固漢字階段,老師們設計了一系列小組合作式的遊戲,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合作交流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1、穿衣戴帽:老師準備兩組卡片,一組拼音卡片,一組生字卡片,讓學生上臺給生字戴上拼音帽子;或者一組部首卡片,一組部件卡片,給部件穿衣,組成所學生字。

  2、摘果子:出示一幅畫著大樹的畫,樹上掛滿寫有生字的果子,讓學生摘下會認的生字,讀給大家聽,小組競賽,看哪組摘的果子多。

  3、找朋友:老師準備字形結構相同或能組成詞語的兩組生字,讓學生讀後連一連,找朋友。

  4、擂臺賽:出示不同的生字、分小組,組詞說句,按說對的依次加分,累計分數最高的小組為冠軍。

  5、打撲克牌:讓學生把本課生字做成漂亮的生字卡,課堂上小組內玩打撲克牌,認讀生字。總之,低年級學生喜歡做遊戲,喜歡競賽,老師適時開展有利於促進教學的`遊戲活動,以實現互動交流的合作學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體會。這樣,學生在遊戲中學會了動手,在遊戲中認識了生字,在遊戲中展示了自我,在遊戲中學會了合作,從而感受到自主識字的樂趣。

  二、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一年級新教材第一學期要求認識384個漢字,這與以前是一項繁重而又艱鉅的任務,除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以外,還必須大力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第基多惠曾經說過:“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他們。”在低年級大量的識字教學中,如果讓學生被動的記,機械地抄,學生會馬上厭倦。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在識字過程中讓學生逐步挖掘識字的方法,形成獨立識字的本領。

  1、抓住漢了構字規律,掌握識字方法

  中國漢字形體千變萬化,字字都有差異。但是漢字作為音形義的結合體,又有一定的構字規律。教學實踐表明,老師根據漢字的構字特點,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積極、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能力。

  (1)象形字:如丁老師在教“日、月、人”等象形字時,利用圖片和字,讓學生在觀察對比中記憶字形,從中學會識記象形字的方法,以後碰到類似的字可用象形的規律來學。

  (2)形聲字:形聲字都是由聲旁和形旁兩部分組成的,這些字的聲旁相對固定,只是根據字義的不同來匹配形旁,如餘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睛、清、請”這類字時,啟發學生比較發現規律,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生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形旁去推敲漢字,從中總結出“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識字方法,並把這一方法延伸,從中培養識字能力,逐步提高識字量。

  (3)相同偏傍的字,如在學“掛、抓、撈”這些字時,引導學生去探究其中的秘密,發現這些字都與“手”有關,再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2、承認個別差異,選擇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

  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是不容忽視的。就識字量來說,開學時我們經過調查瞭解發現有的學生學前識字量達到200多個,大部分學生識字量只有三四十個。而且不同學生已有認知能力,學習速度,性格特徵大不相同。因此,教學中我們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的方式識字,儘可能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識字的樂趣,獲得識字的成就感。

  3、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的無意記憶強於有意記憶,記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結合教材和兒童的年齡特點,選擇了許多課外讀物,訂閱了拼音小報,學生導刊,並自己編了一些兒歌、韻文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使學過的字反覆出現,讓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和學過的生字多次打招呼,時間長了,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所學的字也深深的印在腦子裡,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在課外生活中廣泛識字

  1、利用校園文化識字。校園中有各種宣傳欄、門牌、名人名言,安全提示等,為了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主動認讀這些文字,一年級教師常帶領學生到校園走走看看、認認讀讀,再讓回到家裡向父母介紹學校的情況,並由父母給予評價。這樣很多學生下課後就主動到板報、櫥窗等校園設施前認字,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會向老師請教,使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2、在家庭生活中識字。日常生活中的語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學生在家中吃穿住行時,會遇到各種包裝袋,廣告、雜誌、標牌等,上面會有很多漢字,我們鼓勵學生主動收集認讀這些漢字,並透過剪剪貼貼、寫寫畫畫、把所認生字編製成“我的識字冊”、“小小識字袋”,利用課餘時間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小組中展示,交流、評比,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

  3、在無意中有意識字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有意注意持續時間較短,因此,調動學生無意注意,引導學生無意中識字,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入學時,我們讓一年級學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個漂亮的卡片上,掛在桌子的一角,大家課間休息時,互相認識,互相介紹,有心的孩子從中認會了不少字。在小黑板上,每天把所學的字和拼音,編寫一兩句話或兒歌或抄一首古詩,請學生自由練讀。每週星期一的班會課上都留一點時間,讓學生把週末和父母外出轉街和活動時認識的生字與大家交流,時間長了,學生的無意識字變成了有意識字,不斷培養了學生課外識字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研究教材,採用多種形式,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不斷提高識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