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錦集五篇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錦集五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工作計劃。什麼樣的工作計劃才是好的工作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物理課本為藍本,以課程標準為理念,以考試說明為指導,教學中,應該關注學習過程中如何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探究、歸納總結得出物理概念及規律的能力,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創新精神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學的活動中心放在使學生自我獲得知識,完善知識,彌補不足,以真正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二、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使他們能獨立進行實驗操作,力爭中考實驗操作考試合格率達90%以上。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各種型別的習題,能運用多種途徑進行解答。

  3、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1、重視基礎:對物理現象、規律和基本的實驗操作,要有全面細緻的瞭解。因此,認真研究書本中出現的每個問題,是學習的第一步。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儘量減少超過教學要求的繁難試題的無效練習,提高學習效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靈活多樣、適當拓寬,促進有意義學習。

  2、聯絡實際:注意觀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物理現象(如家用電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設計實驗,會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對習題中出現的與生活相關的電現象進行透徹的分析是學好電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題論題。能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是學好物理的必經之路。

  3、關注探究:在中考的各類試題中,實驗與探究題所佔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頭疼的問題。對實驗探究的學習,應以考試說明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為依據。實驗能力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實驗學習應包括:實驗器材的選擇、實驗操作、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資料的分析、處理及必要的分析與論證等內容。

  4、強化規範:規範是成功學習的前提。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強化解題規範化訓練,明確方法、嚴格要求。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嚴格實驗的規範訓練,強調過程與方法,注意問題的開放性;

  (2)作圖應嚴禁隨意性、強化準確與規範的訓練;

  (3)注意書寫格式的規範:簡答題應強化“有所依據、有所說明、簡要結論”三步書寫;計算題中的重要步驟應有簡要的有助於解題的文字說明。各種題型都有不同的書寫要求和解題格式,按規範格式書寫既有益於問題的順利解決,又能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對自己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也是有益的。

  四、教學安排

  1、八年級:上好新課,做好期末複習

  2、九年級:

  三月至四月底 完成第一輪章節複習

  五月上、中旬 完成第二輪分塊複習

  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 綜合複習 迎接中考

  五、 其它工作:

  1、積極參加教科研的活動,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討教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積極參加科研活動,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動方面的能力。

  2、積累教學中的得與失。有空時多寫一些教學中的體會,注意積累教學工作中的得與失,為以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20xx年3月1日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物理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實驗室則是學生學習和進行實驗的主要場所,是物理探究學習的主要資源。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物理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裝置,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即是,透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物理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義務教育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能有目的地觀察,辯明觀察物件的主要特徵及其變化條件,能瞭解實驗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作必要的記錄,會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實驗室工作直接關係到物理教學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因此實驗室必須建立和健全科學、規範的管理體制,實行規範的管理。

  二、具體:

  1、制訂規章制度,科學規範管理

  2、按照學校各類規章制度,並認真執行。

  3、制訂學期實驗計劃表、周曆表。

  4、開足開齊各類實驗,並積極創造條件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積極服務於教學。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邊的實驗器材的作用,結合實驗室條件進行分組實驗。

  6、做好儀器、器材的常規維修和保養工作。

  7、做好儀器的借出、歸還驗收工作。

  8、有必要時,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儀器、器材的補充計劃。

  10、做好各類臺帳的記錄工作。

  11、結合學校常規管理,保持實驗室的常清潔。

  第五篇: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1.培養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二、實驗重點:

  本學期實驗教學的重點是部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三、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和創新精神用於教學中。

  2.將演示實驗變為分組實驗。

  四、實驗措施:

  1.對所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要填寫實驗通知單和實驗記錄。

  2.嚴格要求,按程式進行操作。

  3.認真組織,精心輔導。

  4.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競賽活動。

  5.積極組織並指導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實驗活動。

  五、實驗配檔:

  周次日期演示實驗( 節次)分組實驗

  第一週 星期一 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 動能和勢能的轉化(6、7)

  星期四 用刻度尺測長度

  第二週 星期一 二氧化氮的擴散(3、4)

  星期二 決定擴散快慢的因素(6、7)

  星期三 做功與內能的關係(2、7)

  星期四 熱傳遞與內能的改變(3、4)

  星期五 研究比熱容(5、6)

  第三週 星期四 測平均速度

  物理實驗教學計劃(2) 第四周 星期二 一切聲源都在振動(2、3、5、7) 利用內能來做功

  星期三 研究聲音的音調和音色(24、5、6)

  第五週 星期一 摩擦起電(3、4)

  星期二 用手感覺水的溫度(2、3、5、7)

  星期三 電流的形成(2、7) 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

  星期四 觀察熔化現象(3、4、6、7)導體和絕緣體(3、4)

  第六週 星期三 組成串聯電路和並聯電

  星期四 觀察水的沸騰

  第七週 星期二 壓縮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2、3、5、7) 電流(6、7)

  星期三 觀察碘的昇華(2、4、5、6)

  星期四 用電流表測電流

  第十一週星期三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用電壓表測電壓

  星期四 觀察平面鏡成像(3、4、6、7)

  第十二週星期一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 光的折射實驗(2、3、5、7)變阻器(6、7)

  第十三週星期二 照相機

  第十四周星期三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2、7)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3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一切現象和規律都源於生活、生產實踐之中,所有新穎有趣的實驗和新奇美妙的現象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是引導學生探索物理規律,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方法。物理實驗的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有別於直觀的理論教學,又必須以理論教學為指導。課堂上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優劣,因此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關於演示實驗的教學

  “演示實驗一般是指在課堂上配合教學內容由教師操作表演的實驗。”演示實驗是向學生提供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所必備的感性材料,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它對學生的實驗操作、實驗方法的學習起示範作用,有助於學生深化和鞏固所學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對演示實驗的教學要符合下列要求:

  1.1演示實驗首先必須確保成功性

  演示實驗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現象複製一遍,讓學生親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現象的效果,同時把產生這種現象的方法告訴學生。只有確保演示成功,目的才會達到。決定演示成功與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實驗的原理,抓住關鍵。如在大氣壓一節中進行“紙杯託水”的演示,當紙

  紙片蓋住杯口後,不能讓空氣進入,這是關鍵。又如在“慣性”一節進行“紙條從杯底抽出而紙杯不動”來說明慣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紙條時速度要快,這是關鍵。如果演示不成功,學生就會感到失望,對老師的講解不信任和失去學習的'興趣。

  1.2演示現象必須明顯、直觀,可見度大

  演示實驗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對物理現象有清晰的瞭解。在進行演示實驗時要讓全班同學都看見,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現象一定要

  清楚、直觀,可見度大。所用的儀器要足夠大,靈敏度要高。儀器置放的位置要達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學足以看清。個別實驗無法滿足上述要求時,應讓學生“代表”靠近觀察,然後由“代表”作實況報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實驗中就可採用這種方法,事實證明效果較好。在教學中可能一節課要做幾個演示實驗,這就要求突出每個實驗的重要性,如暫不用的儀器不要拿出來,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於不明顯的現象可採取背景襯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設法的使學生觀察到明顯、清晰的現象。例如在觀察壓強計裡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實驗中,可以將水染紅,並在U型管後面襯一劃有橫線的白屏作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體的磁場時可採用幻燈投影的方法,使學生對磁感應線產生深刻的認識。

  1.3演示的器材結構要簡單,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簡單

  演示實驗簡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結論的推理簡單易被學生接受。如在講“摩擦起電”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塑膠鉛筆與乾燥的頭髮相摩擦來吸引輕小的紙屑;又如在講“壓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鉛筆,讓學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夾住鉛筆同時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學生很容易的便得出“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越明顯”的結論;再如在做驗證“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中可讓學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頂在嘴上,吸氣後杯子不下落的現象即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這樣利用學生身邊的小事來說明物理上的問題,簡便易行,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學之中,周圍到處存在在著物理知識,增強了親切感,易使他們接受知識和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分析研究周圍的事物。

  2.關於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

  “學生分組實驗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進行觀察、操作和思考的實踐活動。它是學生獲得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良好素養的重要教學形式。”因此為了搞好分組實驗教學,首先必須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及習慣。初中的學生年齡小,自制力不強,又沒有實驗基礎。有的甚至認為實驗只是玩玩而已,學生實驗較難組織,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開始就應要求學生做到:

  2.1實驗前必須完成預習內容

  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進行正確操作並獲得正確結果的前提。透過實驗前的預習,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的使用有了正確的認識,在實驗過程中才會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從而提高實驗的質量。

  2.2進入實驗室後必須要求學生按分好的實驗小組坐到相應的實驗桌前,不得亂動器材

  由於班內的人數較多,可能實驗的器材較少,所以必須合理的分組,一般3–4人為一組,按優、中、差三類學生平均搭配,做到取長補短,協助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讀數,一人計錄,並設立實驗小組長加以監督,這樣就不會出現亂哄哄的場面。

  2.3實驗時應要求學生不能大聲喧譁

  在實驗過程中若出現異常現象,可要求學生舉手提問,不得出現亂穿他人小組的現象,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於好的做法要及時肯定表揚,對於典型的實驗錯誤可與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分析,要讓實驗課始終處在探索、討論的氛圍中。

  2.4實驗完畢應要求學生整理好器材及時處理實驗資料,並填寫好實驗報告

  實驗資料的處理是學生實驗操作後的一個重要步驟,學生對所測資料進行分析、處理,作出合理的結論,

  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實驗發現,有的學生由於實驗測得資料誤差太大,得不出正確的實驗結論,因而會出現編造資料,或按規定推算資料的現象。對這些現象的發現則必須加以批評,並要及時幫助他們重新安排實驗,從而發現其出現誤差過大的原因。實驗中應要求學生尊重事實,如實記錄,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絡實際,適當降低難度,既考慮現代生產發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又考慮當前大多數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於掌握知識,又有利於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透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二,學生分析

  我所承擔的是37班的物理教學.37班共有24人,其中休學轉入一人,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其中共3人基礎知識掌握較好,有50%的學生基礎薄弱,有些學生討厭理科學習,經過了解測試後個別學生小學數學知識都未掌握.學生學習興趣不濃,作業馬虎了事,抄襲作業嚴重且作業格式不正確,寫字不認真.部分學生學習雖然刻苦,但十分吃力,效果不好,這主要是學生學習方式方法問題.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抓好基礎知識,是物理教學工作的重點.

  三,學年的教學總目標和總的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四,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蘊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並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由於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予以耐心幫助,鼓勵多做物理實驗和參加物理實踐活動,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能力.

  五,教學課時的時間分配和學年教學進度表

  章節

  標題

  課時分配(課時)

  引言

  2

  第一章

  測量的初步知識

  3

  第二章

  簡單的運動

  5

  第三章

  聲現象

  3

  第四章

  熱現象

  8

  第五章

  光的反射

  6

  第六章

  光的折射

  6

  第七章

  質量和密度

  8

  第八章

  力

  7

  上學期期末

  複習,考試

  6

  第九章

  力和運動

  6

  第十章

  壓強 液體的壓強

  6

  第十一章

  大氣壓強

  5

  第十二章

  浮力

  6

  第十三章

  簡單機械

  6

  第十四章

  功

  8

  下學期期末

  複習

  8

  總計: 99課時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5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觀察和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更好地實施實驗教學,現做計劃如下:

  一、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二、實驗重點:

  本學期實驗教學的重點是部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三、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和創新精神用於教學中。

  2.將演示實驗變為分組實驗。

  四、實驗措施:

  1.對所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要填寫實驗通知單和實驗記錄。

  2.嚴格要求,按程式進行操作。

  3.認真組織,精心輔導。

  4.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競賽活動。

  5.積極組織並指導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實驗活動。

  五、實驗配檔:

  周次日期演示實驗(節次)分組實驗

  第一週星期一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動能和勢能的轉化(6、7)

  星期四用刻度尺測長度

  第二週星期一二氧化氮的擴散(3、4)

  星期二決定擴散快慢的因素(6、7)

  星期三做功與內能的關係(2、7)

  星期四熱傳遞與內能的改變(3、4)

  星期五研究比熱容(5、6)

  第三週星期四測平均速度

  第四周星期二一切聲源都在振動(2、3、5、7)利用內能來做功

  星期三研究聲音的音調和音色(24、5、6)

  第五週星期一摩擦起電(3、4)

  星期二用手感覺水的溫度(2、3、5、7)

  星期三電流的形成(2、7)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

  星期四觀察熔化現象(3、4、6、7)導體和絕緣體(3、4)

  第六週星期三組成串聯電路和並聯電

  星期四觀察水的沸騰

  第七週星期二壓縮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2、3、5、7)電流(6、7)

  星期三觀察碘的昇華(2、4、5、6)

  星期四用電流表測電流

  第十一週星期三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4、5、6)用電壓表測電壓

  星期四觀察平面鏡成像(3、4、6、7)

  第十二週星期一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3、4)

  星期二光的折射實驗(2、3、5、7)變阻器(6、7)

  第十三週星期二照相機

  第十四周星期三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2、7)

  星期四幻燈機放大鏡

  星期五伏安法測電阻

  第十五週星期三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星期四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3、4、6、7)

  第十六週星期一電功(3、4)

  星期二額定功率(6、7)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星期三測定小燈泡的功率

  星期五焦耳定律(5、6)

  第十九周星期二物重跟質量的關係(2、3、5、7)

  星期三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