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精品】鄉鎮年度工作計劃三篇

鄉鎮年度工作計劃

【精品】鄉鎮年度工作計劃三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鄉鎮年度工作計劃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鎮年度工作計劃 篇1

  為全面推進國家生態縣建設,確保20xx年底國家生態縣建設各項指標達到考核驗收標準。根據國家環保部《關於印發(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修訂稿)〉的通知》(環發〔20xx〕195號)和《安溪縣生態縣建設規劃》的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目標要求

  轄區內水、氣、聲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水平,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良性迴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態勢。主要地表水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轄區內晉江流域監測斷面iii類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全縣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標達標率達到100%。農村飲用水水質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沿江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基本建成,工業汙染全面穩定達標排放,規模化畜禽養殖汙染得到全面治理,生態農業建設成效顯著,生態旅遊發展迅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生態縣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工作任務

  (一)繼續大力推進生活汙水、生活垃圾汙染治理。一是進一步加強城區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和修繕,擴大汙水收集面,提高汙水進水濃度,新建參洋工業區、德苑工業區2個汙水提升泵,先聲片區管網改造2.8公里,參洋片區過河管0.45公里,新加坡片區管網1.8公里,北石片區管網改造4.6公里,鳳山路、民主路、中山路管網改造0.7公里,城區汙水處理廠負荷率達到100%,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二是對沿江、沿溪重點鄉鎮生活汙水,應統籌採取接入城市汙水管網或建設小型汙水處理設施的辦法予以收集處理。年底前城區周邊鄉鎮要採取將生活汙水併入城市汙水管網的方式解決鎮區生活汙水處理問題。三是各鄉鎮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垃圾收集和轉運系統,提高鄉鎮垃圾無害化處置率,年底前全縣所有鄉鎮應全部完成垃圾中轉站或填埋場建設;完成省、市下達的“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垃圾治理任務,並建立垃圾處理的長效執行管理機制。6月底,城區垃圾焚燒發電廠要建成並投入試執行。

  (二)持續加大工業汙染整治力度。一是按照省、市環保部門的統一部署,認真開展“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年”活動。透過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嚴查重罰違法性質惡劣的環境案件,督促生態”,實現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三是加強監督執法。以落實"四同時"制度為重點,依法嚴厲查處亂開亂挖、亂墾亂伐造成嚴重人為水土流失的案件。與礦產資源協調辦、國土資源局、安監局、林業局聯合開展全縣礦山執法檢查活動,對礦山集中區域進行全面檢查,對存在水土流失隱患或造成水土流失的礦區責令進行整頓治理。

  (六)積極建設生態迴圈農業示範工程。一是推行以沼氣建設為重點的生態農業治理模式,把畜禽業發展與種植業進行綜合考慮,及時調整畜禽生產佈局,即在非禁養區域實施農業畜禽發展戰略,建立起種養平衡一體化的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生產體系。積極模索畜禽養殖業與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路子,按照“整體、迴圈、協調、再生”的生態農業原則,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豬—沼—茶(果)”生態能源工程,物質多層次迴圈利用的“庭院生態經濟”,“農業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等生態農業開發模式。二是強化茶園生態綜合管理。嚴格控制茶園總量,全縣範圍內不再新開墾茶園,穩步推進生態脆弱區和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茶還林,尤其是省道“兩側一重山”退茶還林有力推進。鼓勵因勞力緊缺和茶園效益低下的茶農戶,以茶園經營管理權向茶葉專業合作社或茶葉企業轉讓,實施茶園成片綜合改造管理,引導和鼓勵茶葉企業開展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環保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等各類認證。三是積極爭創農業品牌建設。全面加快茶產業的生態化、標準化、品牌化、叢集化、現代化程序。深入學習借鑑法國葡萄酒莊園生產經營模式。積極匯入聯作制、專業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等現代產業模式。嚴控茶園種植面積,大力建設生態茶園。在全國首推農資歸口經營管理制度並首建農資電子監管追溯平臺。與商務部合作開通全國性茶葉電子商務平臺—“茶多網”。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落實責任。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全力推進國家生態縣建立工作。屬地政府是組織實施的責任主體,要切實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將建立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對未按期完成建立工作年度計劃任務,有單位一把手向縣政府書面說明原因。

  (二)強化效能督查。縣效能辦要定期開展效能督查,及時跟蹤建設計劃專案進度,深入瞭解專案進展情況。各責任單位要認真細緻開展自查工作,自查情況於每月25日前報送縣效能辦和建立辦。

  (三)加大整治專案資金投入。各責任單位要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重點流域整治專案的投入,縣直有關部門要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資金和技術支援,保障建立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四)努力提高全社會參與意識。各單位、各鄉鎮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生態縣建立宣傳活動,引導鼓勵全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擴大公民對生態縣建立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公眾參與率,形成建立國家生態縣的良好氛圍。

  一 飲用水水源保護整治工程

  1 安溪縣尚卿鄉尤俊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工程 設定保護標誌6個,防護欄200米;實施尤俊村河道清淤疏浚工程10000m3,配套建設垃圾池5個,垃圾收集箱100個,垃圾轉運車2輛。 第一季度專案規劃設計;第二季度進行專案招投標,並實施專案建設內容;第三季度專案竣工並申請驗收。

  二養殖業汙染治理工程

  2 安溪縣城區牲畜定點屠宰場搬遷 完成城區牲畜定點屠宰場的搬遷工作,拆除原有裝置設施。 第一季度完成專案選址及前期手續辦理工作;第二、三季度專案施工建設;第四季度完成搬遷。

  3 安溪縣湖頭鎮牲畜定點屠宰場異地搬遷廢水治理 完成湖頭鎮牲畜定點屠宰場異地搬遷後,建設廢水治理設施建設(處理規模50噸/日),廢水達標排放。 第一季度完成專案規劃設計;第二季度開始專案建設;第三季度完成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並透過驗收,達標排放。 80 安溪縣食品公司

  4 安溪縣虎邱良雲種豬場汙染治理 建設沼氣發酵池、酸化調節池等700m3,氧化塘兼貯液池1200 m3,廢棄物實現“零排放”。 第一季度完成專案規劃設計;第二季度開始專案建設;第三季度完成沼氣池及附屬設施建設並透過驗收。

  三汙水垃圾治理工程

  5 安溪縣城區汙水配套管網建設專案 配套建設城區汙水管網:參洋工業區、德苑工業區2個汙水提升泵,先聲片區管網2.8公里,參洋片區過河管0.45公里,新加坡片區管網1.8公里,北石片區管網改造4.6公里,鳳山路、民主路、中山路管網改造0.7公里。 第一季度完成規劃設計、徵地拆遷及環評審批;第二、三季度開工建設;第四季度專案竣工驗收並投入執行。

  6 安溪縣城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 完成城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並投入試執行。 第一季度完成主體工程垃圾坑建設;第二季度全部建設完成,投入試執行。 6000 市政公用事業局

  7 安溪縣白瀨鄉寨坂垃圾中轉站建設 建設200平方的寨坂垃圾中轉站,日處理規模10噸,配套垃圾坑8個。 第一季度完成選址及徵地工作;第二季度完成方案設計及環評審批;第三季度進行現場施工、裝置安裝;第四季度建設完成並申請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8 安溪縣金谷鎮垃圾中轉站建設 新建處理能力為30噸/日的垃圾中轉站,並配套壓縮運輸設施、垃圾坑10個。 第一季度完成選址及徵地工作;第二季度完成方案設計及環評審批;第三季度進行現場施工、裝置安裝;第四季度建設完成並申請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9 安溪縣蓬萊鎮垃圾中轉站建設 新建處理能力為15噸/日的垃圾中轉站,並及配套壓縮運輸設施、垃圾坑15個。 第一季度完成選址及徵地工作;第二季度完成方案設計及環評審批;第三季度進行現場施工、裝置安裝;第四季度建設完成並申請竣工驗收,投入使用。

  四 工業汙染整治工程

  建築飾面石材行業環境汙染綜合整治 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建築飾面石材行業綜合整治的.意見》(閩政文〔20xx〕160號)、縣政府印發的《安溪縣建築飾面石材行業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安政綜〔20xx〕117號)的要求,持續深入開展建築飾面石材行業整治工作。 上半年位於水源保護區或證照不全、無汙染治理設施、不符合最小生產規模的建築飾面石材企業,要全部予以停產關閉、拆除裝置、斷水停電。對20xx年關閉的石材加工企業的巡查,防止“死灰復燃”;年底前建築飾面石材加工企業全部進入集中加工區統一管理;對逾期未建成集中治理設施的集中加工區或未搬入園區的建築飾面石材企業,予以關閉、拆除裝置、斷水停電。

  安溪縣廢石渣綜合利用工程 建設三條自動化生產線,利用石材廠的石渣、石粉生產168粉煤灰產品,年削減石粉石渣排放10萬多噸。 第一季度進行專案規劃設計;第二季度開始動工建設及生產裝置安裝;第三季度投入試生產,並申請專案驗收。

  安溪縣潘田鐵礦廢水治理專案 建設潘田鐵礦710平洞廢水治理設施,確保廢水穩定達標排放。 第一季度進行專案的規劃設計;第二季度開始施工建設,主體工程及主要裝置安裝完畢,投入執行、申請專案驗收。

鄉鎮年度工作計劃 篇2

  建全招商體制

  立足區域實際,實行“1+5+8”招商模式,“1”是用好國家級高新區這塊牌子,吸引高新技術企業來區投資;“5”是發揮五大行業牽頭部門作用(區經信委、區商委、區文廣新局、區旅遊局、區金融辦),協助各招商平臺開展專業招商;“8 ”是以八大板塊為專案承接物件,結合板塊自身特點,有針對性開展招商。

  把準招商方向

  結合全區產業發展導向、功能板塊發展定位,瞄準大集團、大企業、大專案和高科技、高附加值、市場前景好的專案,重點出擊,精準招商。特別要研究分析功能板塊的資源、優勢、前景,找準市場要求、企業需求結合點,提高招商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擬定招商名錄、確定招商物件,第一時間組團對接,上門開展招商。

  創新招商方式

  注重實施產業招商、中介招商,突出專案招商,透過專案策劃包裝提升吸引力、競爭力;重視政府引導,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和產業鏈聚集效應,大力實施以商招商、以鏈招商、業態定製招商;抓好“主題活動推介、組團定向對接、新聞媒體宣傳”多層次立體招商,開展“引技術、引人才、引資金、引專案”四位一體的綜合招商。

  做優招商服務

  透過“一對一”、“點對點”達到“心貼心”,把專業化、精細化、“保姆式”的服務貫穿於專案招引、落地、建設、達產乃至持續發展的全過程,堅決避免“虎頭蛇尾”,確保簽約一戶、落戶一戶、達產一戶、帶動一片。同時,透過內挖潛力、外拓市場,引導企業、產品、技術,積極“走出去”發展,加快建設科學發展開放型經濟示範區。

  打造一流團隊

  逐步建立一支專業、高效的招商隊伍,不斷提高招商人員綜合素質,突出招商引資的專業性,變“被動”招商為“主動”招商,變等專案為找專案。透過外聘等方式引進一批溝通協調能力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招商人員,不斷充實招商隊伍。同時,注重對招商人員的培養,定期舉辦招商引資專題培訓,提高招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

鄉鎮年度工作計劃 篇3

  20xx年,我鎮要按照市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安排部署,堅持“規劃引領、專案帶動、產業提升、富民強鎮”的基本思路,著力在產業發展、專案引進、城鎮建管、向上爭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質提效。

  1、突出特色,最佳化結構,謀劃富民強鎮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突出重點,傾力有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探索富民強鎮的途徑。

  一產要在發展特色農業上求突破。**鎮作為**地區幅員面積最大的鄉鎮, 2萬公頃的耕地和1萬公頃的林地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和優勢,已形成規模的粘玉米種植產業是最大的特色,發展林下經濟是農民未來增收的有效途徑。我鎮粘玉米種植面積已佔天景集團的一半以上,根據天景集團去年的銷售和庫存情況分析,今年要擴大種植面積有一定難度,因此要在穩定粘玉米種植面積的同時,與天景集團合作,規劃建設有機粘玉米種植基地,提高粘玉米附加值;此外根據粘玉米生長期短的特點,謀劃土地的綜合利用,與卡倫開發區朱老六合作,試驗建設200公頃粘玉米與白菜套種基地,增加單位面積產值。

  目前我鎮豐富的林地資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今年要在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採取政府引導、典型帶動的方式,透過成立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林下經濟產業,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今年在孤家子村繼續栽植山榛子30公頃,到20xx年形成種植面積達到50公頃的種植基地,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在永安、常家、楊樹等村繼續推進苗木基地建設;支援和鼓勵現有的林蛙、林下雞等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與蘭翼公司共同謀劃,依託該公司現有的400餘頭種香豬和繁育技術,採取公司加農戶的方式,推廣林下香豬養殖。力爭用三年時間,將**鎮打造成省內最大的粘玉米種植基地和特色鮮明的林下經濟強鎮,實現增收富民的目標。

  二產要在農副產品加工上求突破。要圍繞一產抓二產,根據**鎮的地理位置和產業基礎分析,發展一般工業既不具備基礎條件,也沒有比較優勢,三戶兩戶的一般工業企業起不到帶動作用,也達不到強鎮的目標,因此要立足於一產,不貪大求全,著重引進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同時扶持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類小微企業。今年要提高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幫助**年已完成建設的祥康米業和聖河米業達產達效,並積極引進類似企業;其次是落實好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政策,為小微企業發展和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三產要在生態文化旅遊上求突破。**鎮作為一個傳統農業鄉鎮,在經濟基礎薄弱,交通不便的條件下,要增強鎮域經濟實力,實現強鎮目標,我們認為突破口在三產,方向在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鎮有較好的旅遊資源,境內有山地近萬公頃,中型水庫一座,小一型水庫兩座,具備發展旅遊產業的基礎條件。特別是**地區海拔最高的八臺嶺和毗鄰的青山水庫,相距只有四公里左右,完全具備統一規劃和開發的條件。隨著八臺嶺牛連和個人影響力的提升和經濟能力的增強以及吉林市東福米業取得青山水庫的經營權,以他們為核心建設**旅遊產業區已具備了現實的基礎。該旅遊區包括兩個大的功能分割槽,分別是八臺嶺生態文化旅遊區和青山水庫休閒旅遊區。八臺嶺生態文化旅遊區將以畫家村、香光寺、民俗博物館等為核心,青山水庫休閒旅遊區要以水上游樂區和西山狩獵區為重點。整個旅遊區突出文化特色,體現親山近水,力爭用三至五年左右的時間與廟香山旅遊區、土門嶺影視城共同構築長吉中部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帶。

  20xx年要完成兩大核心區的整體規劃,並啟動八臺嶺生態文化旅遊區的建設。八臺嶺生態文化旅遊區目前規劃了“七個一”,分別是:“一村”,即畫家村,“一館”,即關東民俗博物館,“一寺”,即香光寺,“一景”,即特色花卉觀賞,“一營”,即戶外宿營基地,“一園”,即民族風情文化園,“一帶”,即以樺樹村為主的農家樂休閒旅遊帶。今年重點建設畫家村,香光寺和戶外宿營基地。畫家村主要包括油畫工作室、國畫工作室、彩塑工作室、書法工作室等。透過對現有的一些建築進行相應的建設改造,完善功能即可具備條件。畫家村建成後,透過牛連和邀請袁運甫、袁運生等國內知名畫家來此創作,將會吸引其他畫家和藝術家入住,最終形成東北地區最高階的藝術家創作基地,集教學研究創作、實驗工廠於一體的畫家村。經營模式採取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透過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藝術品巡展、藝術品拍賣、園區藝術節等活動,進行藝術品交易。畫家村建設的目的是透過引進藝術家,打造藝術品交易市場,最終形成文化藝術產業。該產業具有邊際成本低、收入彈性高、規模效益強的經濟特徵,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將成為**鎮未來壯大鎮域實力的重要支撐。香光寺計劃佔地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完成寺廟的整體規劃和建築設計,正在辦理相關前置審批條件,力爭儘快向省宗教局申請審批;戶外宿營基地已與投資方達成投資協議,今年正式建設。同時今年開始試驗種植油菜花、芝櫻花、二月蘭花,逐步打造特色花卉觀賞景觀。

  2、積極爭資,加強建管,全力改善民生

  面對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的局面,我們要想千方、設百計與上級部門搞好溝通協調,最大限度的爭取各類資金改善民生,同時加強專案建設和鎮村管理,

  全力滿足群眾對更好生活條件和環境的期盼。

  一是繼續加強爭資工作力度。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全力爭取國家和省級專案資金改善民生。重點是**鎮區給水、盧家鎮區給排水、村屯水泥路、砂石路以及涵管橋建設等專案。全年力爭到位各類專案資金1500萬元。

  二是加強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新開發房地產40000平方米,做好**年房地產開發專案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改善鎮區居住條件。完成**鎮區排水工程、供暖管道改造工程和鎮區休閒廣場建設,組織和配合好**年爭資專案的施工建設,提升鎮域承載能力。

  三是加強鎮村環境衛生管理。取締**鎮區馬路市場,規範盧家鎮區市場秩序,鞏固村屯環境衛生整治成果,提高群眾生活舒適程度。

  3、加強學習,強化落實,全員提質提效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想實招、見實效,努力實現提質提效。

  一是在加強學習中提升幹部謀劃發展能力。**鎮由於經濟發展落後,導致幹部資訊閉塞、觀念保守、工作僵化,習慣於靠經驗工作,謀劃發展的能力嚴重滯後。要組織全體幹部學習新知識、學習先進經驗、學習最新政策,從而開闊視野,提升綜合素質,提高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謀劃發展的能力,從而以寬闊的眼界、思路、胸襟站在崗位上去大顯身手,推動**鎮的持續發展。。

  二是在強化督辦中提升幹部落實執行能力。建立健全抓落實的責任機制和長效機制,把每項工作任務分解到部門單位、責任落實到人,做到有佈置、有督促、有檢查、見實效,推動全體幹部從頭抓、從緊抓、從快抓,搶佔工作先機,搶抓發展實效。加強督查工作,完善督查督辦、獎懲激勵和責任追究等系列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按期有序推進。

  三是在深入基層中提升幹部服務群眾能力。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透過領導帶頭和制度約束,組織全體幹部深入村屯,走家串戶,瞭解群眾的疾苦,掌握百姓的訴求,腳踏實地的解決問題。在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諸如土地和林地的確權登記、集體資產的處置、惠農資金的發放等,只有真正走到群眾中去,才能掌握真實資訊,才能有效開展工作,才能增強服務能力,進而維護和諧穩定,推進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