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發言稿> 2021珍惜糧食的發言稿(精選6篇)

珍惜糧食的發言稿

2021珍惜糧食的發言稿(精選6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發言稿,發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還是對發言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珍惜糧食的發言稿(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珍惜糧食的發言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對我們大家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吧。

  雖然我們的祖國現在十分的繁榮,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裡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裡,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裡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麼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在學校裡,雖然學校裡規定不準浪費,但還有一些同學把吃不了的飯菜到掉了,也許他家裡很有錢,也許他家裡有的是糧食;但是,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

  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並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為了炫耀自己多麼大方、多麼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吃不完的,就丟下一桌子菜揚長而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因為,在每粒糧食都浸滿了農民伯伯揮汗如水的辛勤耕耘。

  珍惜糧食的發言稿2

親愛的同學們:

  縱觀泱泱華夏五千年曆史,歷朝歷代都有平民無以飽食而被殘忍的餓死,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便是缺糧。近代,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以及社會的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基本解決飢餓。面對資源充足的今天,人們卻忘記了糧食的寶貴,隨意浪費糧食。

  在今天,有許許多多的浪費行為每天都在上演,就拿我們學校的食堂來說吧!每天提著碗,大步大步地衝進食堂,坐下吃飯時,周圍總會有人吧那一粒粒麥子做成的白麵饃饃因吃不完而隨意丟在飯桌上,總會有人把那一粒粒大米做成的醇香米飯因吃不完而往那剩飯菜處一倒。說實話,看到這一幕便會想到在家幹活的父母;想到他們用一滴滴汗水在烈陽的烘烤下滴灌莊稼;想到父母那雙被鋤頭磨成厚繭的粗糙大手。便覺得現在的人太不懂得珍惜糧食了。

  曾經聽爺爺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人們都被分配到生產隊,除去上繳的糧食外,每個人所得的僅有幾袋子糧食,根本不夠一個家庭吃,再加上那個年代沒有施行計劃生育,家庭負擔可想而知。爺爺說,當初他就是在飢餓中長大的。餓的時候,就把榆樹皮剝下來,吃裡面的汁液,那時候不管那樹汁液有多麼難吃,有多麼的澀口,他都強忍著塞進嘴裡往肚裡咽。那時候能吃上一個黑麵饃饃,都是一種榮耀。一粒米,一粒麥子,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寶,他不會浪費。爺爺說,那時候地裡的一顆土豆,一粒花生豆不允許去偷,若是一旦發現,生產隊就不會給那戶人家發糧。唉,那時候真是粒粒值千金!

  觀現今社會,人們是多麼的浪費啊!還是李紳說得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現在我們盤中的食物,那是父母用汗水為我們換取的,我們有何理由來浪費呢?趁還來得及,從現在起珍惜糧食吧!珍惜糧食,就是珍惜未來。

  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的發言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來這首詩大家都不陌生,小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經常用它來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勞動果實不容我們去浪費。現在長大了呢,還是能經常看到這樣的詩句,大多都是在餐館裡面可以見到,難道說大人們也不懂得珍惜糧食這個道理嗎?

  我出生於農村,生活於農村,深知農民的辛苦。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都阻擋不了人們辛勤的勞作。因為從小就生長在這個環境裡面,我們也經常去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現在長大了,身在外地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依然忘不掉那些珍貴的童年,每當我去購買什麼農產品,看著他們那粗糙的雙手,便能想起遠在家長的父母,也是如此。可能是從小養成了這個習慣,從不浪費一粒糧食,那都不是金錢的問題,而是汗水的凝結。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不會在乎那一點不值錢的糧食,所以在大小飯店裡面都會有這樣的標語。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現在的人們能吃飽了,你們看看年紀大的那些人,他們都是非常的珍惜,因為他們見過很多餓死的人。還有就是現在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農民的辛苦,只知道自己有錢,體會不到那句珍惜的意義所在。我們用餐的時候可以反思一下,假如地球或者世介面臨了災難,到那個時候你堆金如山要是買不到吃的不一樣餓死嗎?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以防五十年代的悲劇再次上演,把多餘的糧食歸於糧庫,讓政府有更多的資源來預防未知的災難,這樣不是更好嗎?

  珍惜糧食,就是珍愛生命。

  珍惜糧食的發言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我們都曾學過這樣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如今,人們的生活開始富足了起來,餐桌上的菜餚多了起來,人人過起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也就會忘記以前人們勞作的辛苦。漸漸的,鋪張浪費幾乎成為了現代人的標配。在酒足飯飽之後,餐桌上總是會剩下不少的食物。不妨去深思一下,如果人人都這樣的話,這樣富足的生活還會持續多久?

  在現代,世界上仍然有多到數不過來的人們在忍受著飢餓與寒冷。我們比起他們來說,難道不是幸福的嗎?民以食為天,而我們現在卻將食物丟之棄之。讓我們來想一下:每當中午,食堂中擠滿了飢腸轆轆的學生,其中,不乏有的同學將只吃了幾口的飯菜拿去倒掉。為什麼?因為飯菜不合他的胃口。只是因為這樣,每天中午的剩菜堆中就會堆積出數不清的飯菜。同學們,當你將它們倒掉的時候,可曾想過那些仍然處於飢寒交迫中的人們,他們連飽餐一頓都只是奢侈,而我們卻在這裡大肆的浪費,這難道不是可恥的嗎?

  每年的10曰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他的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同學們,試想一下,當我們提高了對食物的重視程度,還會去鋪張浪費嗎?一個人的浪費或許微不足道,但是當全校,全市,全省,乃至於全國的人民都開始了鋪張浪費,還會只是微不足道的嗎?反過來想,當一個人開始了節約,或許沒什麼,但是當全國上下的人民齊心協力,共同開啟了節約的新時代,還會是不起眼的嗎?有一個詞語叫做:積水成淵。我們不妨將他改編一下,積糧成山,怎麼樣?一點點的積累,到最後回饋給你的,會是巨大的成就。不妨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做起,從節約一粒米一葉菜開始,以微薄的貢獻,來搏擊令全世界人民不再受飢寒交迫的新時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此,我呼籲各位: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努力,只為了那不再有飢寒的明天。

  珍惜糧食的發言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的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於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古人曾雲:勤儉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勤儉永無窮坐食山也空。這些古語意在告訴我們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的傳家寶。這些金玉良言指引著數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勤儉節約並代代相傳。

  珍惜糧食是一種可貴的情懷。諸葛亮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他淡泊的心志和高尚的情懷用這樣寥寥的幾筆就勾勒出來。而珍惜糧食這件事其實也是這樣。看似輕而易舉的四個字背後承載的是李紳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沒種過土地的人不知道種地的辛苦更不知道每一粒米飯在端上餐桌前被灌注的心血。而懂得珍惜之人自古以來便如那天上的圓月稀少卻耀眼。珍惜糧食是知曉人間千難萬險後歷練的一種可貴的情懷是一種包容更是一種兼濟天下是白居易的“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古語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糧食的可貴便那樣簡單地傾瀉而出而反觀現在隨處可見的“舌尖上的浪費”它讓每一個字都那樣沉重地烙印於心間。我們被奢靡之風吹昏了的不僅是行為還有心靈。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倘若沒有他的豐功偉績我們也就吃不上如今的糧食作物。或許這種時候我們可以做的便是振臂吶喊: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喚醒社會示以警鐘。

  民以食為天且行且珍惜。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珍惜糧食的發言稿6

親愛的各位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自從遠古以來,愛惜糧食的優良品德就已經深深地駐紮在了我們的偉大的華夏的民族基因之中。自從上古時代的採集狩獵,古代的男耕女織,從《周易》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當念物力維艱,到《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民以食為天,到人是鐵,飯是鋼……珍惜糧食,從海子“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到袁隆平老先生大力研發雜交水稻。一粒一香,就是中國人對於珍惜糧食最美好的情話。

  糧食來之不易,是利民之本,更是立國之基。沒有來自於生活物質的基本保證,靈魂難以在其上詩意的棲息。從去年以來,非洲的豬疫,今年許多地方的大蝗災,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下的糧食的減產以及停產,這些都給我國的糧食問題帶來了巨大的艱難的挑戰。更不必再提起十幾年前由於大豆危機而引起的巨大損失。這無疑是一次又一次的為我們這一輩後代敲響了警鐘,告誡著我們要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可是,在現實生活之中,卻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珍惜糧食的不文明現象。有人說到,現在糧食正充裕,自己浪費無妨。實際上,正像我前面所說到的那個樣子,糧食危機的挑戰仍然十分嚴峻。放眼世界,目前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地區正處於飢餓的環境之下。在看到中國,中西部地區仍然有許多的兒童食不果腹……還記得記者採訪袁隆平老先生的時候,他談及早期研究,看到群眾的飢餓,內心的沉痛以及沉痛後的飽含的淚水。時過境遷我們並不能再讓悲劇重演。

  也有許多的同學說到,我已經付了錢,浪費了隨意。可是,真的能夠如此的任性和隨意嗎?於跬步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海。今天的你浪費了一盤青菜,明天的我浪費一盒的米粉,積少成多,進一步造成食物的分配不均,個人經濟浪費,國家投入浪費。點點滴滴都匯聚起來,這是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更何況說,青年是時代的晴雨表。我們對待糧食的態度,正反映出了我們對於國家,對於社會的態度,這怎麼能夠說一句我願意。也有許多的同學害怕節約,顯得不闊氣,然而節約並不是小氣,浪費也不算是闊氣。好客勤儉節約,儉以修身的美德傳誦至今,習近平總書記也呼籲,不要讓舌尖上的盛宴,成為舌尖上的剩宴和舌尖上的浪費。

  各位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的老校長講述校名麥田二字的故事嗎?他說,麥田在抽出枝條向上生長,人們也正在隨著付出心血的糧食的滋養下成長,願同學們都如麥田一般面向陽光,成為我們偉大國家朝氣蓬勃的擔當青年!

  同學們,在此我呼籲道,作為麥田中學的一份子,愛惜糧食從我做起,然後以愛惜糧食為己任,揚勤儉之風!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