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遊記》讀後感1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各種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充滿了好奇。於是,充滿想象力的人類創造了神話和傳說。如今,科技的腳步逐漸踏開了自然的大門,取代了虛幻的神話,但扔有一部分生動曲折的淋漓情節定格在人們的腦海中。《西遊記》,這本純種古代小說,就是一部經典之作。

  《西遊記》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風起雲湧、變幻莫測的神奇時空和一個傳統活躍的社會。一個僧人唐三藏,為了能到西天取得真經,先後在各種傳說中的地方救下了三個擁有神力的人物———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成為了唐僧的徒弟。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

  這本書以積極浪漫的藝術手法及優美的幻想形式烘托出一種豐富的現實生活,創造許多具有傳奇色彩的形象。在書內,作者大量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誇張之餘又不脫離現實,給人一種超越時空,擺脫束縛的感受。同樣,這本書所反映的主題與思想也是十分深刻與進步的。作者透過對故事的點染,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反映了當代社會的封建各傳統及各種不公平法則,表達了作者平等、自由的新生活。

  同樣,這本書為我們講述的道理也是發人深省的。從唐僧師徒四人一路披荊斬棘、風雨無阻的取經歷程中,我明白了只有堅持不懈,頑強不屈地為夢想而努力奮鬥,才能有希望獲得成功。雖然這只是個神話,但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需要擁有故事中人物堅貞不屈的品質,把鍥而不捨的精神體現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為目標而奮鬥,就會有很大的收穫。

  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靈魂。《西遊記》這本書不僅讓我感受到神話的魅力,體會到作者浪漫的思想和細膩的文筆,也讓我明白了要擁有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

  真是受益匪淺,這本書可謂是一本暢泔淋漓的經典。

  《西遊記》讀後感2

  我讀的書不計其數,但是,有一本書令我記憶猶深,它的閱讀魅力很高,而且還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就是《西遊記》。

  文中有離奇曲折的情節,如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子裡。不明是非的,但又十分仁慈的唐僧;機智勇敢富於反叛精神的孫悟空;總是弄巧成拙,膽小好色的豬八戒;憨厚老實的沙和尚,都像烙印一樣印在我的腦子裡。還有他們四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一段故事我的印象最深了。第一次,白骨精變成了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來給唐僧送菜。這一招騙過了唐僧,卻騙不過孫悟空最厲害的火眼金睛,孫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落荒而逃。可是糊塗的師傅唐僧卻認為徒兒打死了無辜的女子,氣呼呼地要把徒兒趕走,豬八戒卻在旁邊暗自高興,後來還是沙和尚在求情,唐僧才沒把孫悟空給趕走了。這不是體現出了唐僧的不明是非,和豬八戒的貪心,孫悟空性情憨厚,沙和尚任勞任怨,正直無私。第二次也是如此。可第三次誰都沒有辦法了,讓一個不明是非的唐僧把一個能明辨是非的徒兒給趕走了,正所謂:“師父讓徒弟走,徒弟不得不走”。孫悟空只好懷著一肚子的怨氣又擔心師傅被抓而回花果山去了。

  在《西遊記》更多的故事中,處處都可以看到了師徒四人的合作精神。無論情況多麼危急,它們都會鎮定自若,想盡一切辦法解決,真是“三人行,必有我是焉”我一定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有用的東西。這就是《西遊記》的閱讀魅力。

  評語:小作者透過自己的閱讀,把感受、收穫真實地表達出來。讓自己對閱讀的喜愛與大家一同分享。

  《西遊記》讀後感3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婦孺皆知的作品。今年暑假,我拜讀了這部作品,書中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令我流連忘返。

  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讚揚了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

  讀了這本書,我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什麼精神使得師徒四人最終修成正果呢?沒錯,是堅持!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戰勝白骨精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智取芭蕉扇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在比丘國救出嬰兒嗎?如果他們沒有堅持不懈,能智取紅孩兒嗎?師徒四人明白,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這樣的例子。就拿我來說吧,在我五歲的時候,學過書法的媽媽的一手好字讓我讚歎不已,於是我心血來潮,報名參加了書法班的學習。可想練就一手好字哪有那麼容易啊,我每天都要聞著臭烘烘的墨汁,練習後還要搓洗髒兮兮的手掌,別提有多難受了!我心裡打起了退堂鼓,這時,書桌上的《西遊記》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到了《西遊記》裡的唐僧師徒,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盡了多少艱難險阻,但是他們依然堅持不懈,最終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不能碰到一點困難就知難而退,要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勝利。我恍然大悟,打消了退縮的念頭。於是,我加倍努力,認真練習書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終於寫了一手好字,圓了我的書法夢。

  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唐僧師徒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他們,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好夥伴;是他們,給了我勇氣;是他們,給了我力量;是他們,讓我學會了堅持!

  《西遊記》讀後感4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作者在書中大膽想象,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絢麗無比的神魔世界。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斬妖除魔,走了十萬八千里,最終取得真經,受封為佛的故事。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唐僧的三位徒弟。

  大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後被封為鬥戰勝佛,也是書中的亮點人物。孫悟空敢於鬥爭、英勇無畏,擁有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作為武器。他忠心耿耿,屢屢被唐僧誤會卻從不怨恨;他嫉惡如仇,死於他棒下的妖怪不計其數。二徒弟——豬八戒好吃、好玩、好色,原為天蓬元帥,被貶下凡投錯豬胎。他性子懶散,可以說是孫悟空的.另一面,但若沒有他,唐僧師徒就會陷入更大的危機。比如在孫悟空借芭蕉扇與牛魔王打鬥時,若非八戒趕到,定無法拖延到哪吒等趕來。所以,小人物也有大作用。唐僧三位師徒中,沙僧最小,也最忠厚。一路上,他為唐僧挑著重擔,承擔辛苦的工作,同樣是功不可沒。可以說,唐僧西行取經的路上,三位徒弟任何一人都不可缺失,他們的團結一致才讓唐僧平安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在生活中,我們要像悟空一樣敢於鬥爭、嫉惡如仇;要像八戒一樣在關鍵時刻幫助別人、鼓勵別人;也要像沙僧一樣忠厚老實、不惹事生非。最重要的是要像師徒四人一樣團結一心、各司其職,就像接力賽一樣,一人發揮不好,就影響了一隊的人;兩人配合不好,一隊就會失敗;唯有團結一致,上下一心,才能走向人生的巔峰!

  《西遊記》讀後感5

  姑姑送給我一套四大名著,我最喜歡讀的是《西遊記》。媽媽說她們這一代人剛開始看的電視劇就是《西遊記》,可以說,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人就是她們小時候的“大明星”了。《西遊記》是中國神話歷史上的一顆珍珠,它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它取材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去古代印度取經的故事。

  《西遊記》的故事是由明代文學家吳承恩透過集合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等資料,幾經修改,經過艱苦的再創改寫而成,魯迅曾經這樣評價《西遊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啊,當你閱讀到裡面一個個絕妙的故事時,你彷彿跟著故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讀完此書,正是“取得真經時”。

  小說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如:誠實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機警聰明、善惡分明的孫悟空;好吃懶做、愛說小聰明的豬八戒;還有寡言少語的唐僧。

  我最喜歡的還是孫悟空,他大鬧天宮,向天界眾人宣佈“弼馬溫”有大能耐;他三打白骨精,不畏妖精本領高強;他三借芭蕉扇,戰勝“火焰山”,一切困難都在他努力思考和行動中圓滿解決。我喜歡他的“七十二變”,也喜歡他的機智勇敢,例如智鬥金銀角大王時,他看到精細鬼、伶俐蟲兩個小妖,立刻變了個老道士,並且用葫蘆裝天給小妖看,成功騙過了小妖。

  《西遊記》用天馬行空的想象,細緻入微的描摹向人們展示了唐僧師徒四人在茫茫西行取經路上所遭遇的種種艱難險阻,令人大開眼界。

  讓我們一起走進瑰麗奇幻的書中世界,去體驗那驚險奇妙的取經旅程吧!

  《西遊記》讀後感6

  讀名著,發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瞭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西遊記》讀後感7

  在這個寒假,我反覆閱讀了由明代作家吳承恩編寫的《西遊記》。這是一本關於唐朝法師唐三藏帶著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從大唐到西天取經的故事。

  在取經途中,他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這其中隨便抽出一個,都是兇險萬分。而他們都克服困難通過了,真了不起!我覺得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永不放棄的精神,因為他們知道堅持就是勝利。不過他們中有一個人最不願意,他就是豬八戒。為什麼呢?因為有好幾次師傅或孫悟空被抓了,他就嚷嚷著要分行李,回他的高老莊。不過,後來他就再也不提散夥的事了,一心只為去西天取經。我覺得他這樣做一是因為大師兄孫悟空整天拿著金箍棒在他後面打,他不得不走,二是因為都快走到了,如果回去,豈不被人笑話,我相信他不傻。

  現在,有這種堅持不懈精神的人已經很少了吧!更多的是像豬八戒剛開始那樣,做了一半就不做了的人。真是可惜啊!再回來看看我自己:每天要什麼有什麼,溫飽根本就不是問題,大魚大肉已是家常便飯。穿的就更華麗了,什麼安踏、什麼大黃蜂。樣式應有盡有。而他們呢?每天都不知道能不能吃上飯。每天都只能吃青菜和喝稀飯度日,有時候連飯也吃不上。只有到皇宮或旅店裡才能喝到酒。但更多的是深山老林,只能勉強找一個人家借宿。穿的那就更差了:都是一些粗衣麻繩,只有冬天才加點衣物。但就是這樣,他們硬是完成了一項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我真心佩服他們,在心裡為他們默默鼓掌:你們真了不起!

  當我把這本書讀完時,我發現這些主角合起來不就是一個人嗎?孫悟空是我們自由調皮的心靈;豬八戒是我們憨厚偷懶的性格;沙悟淨是我們忠心而又謹慎的態度;而唐玄奘是我們的靈魂大腦。你們覺得我說得對嗎?

  《西遊記》讀後感8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由著名小說家——吳承恩撰寫出來的。

  這本書中,主要講的是孫悟空,豬八戒與沙和尚一起保衛師傅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師徒四人在途中雖然一共遇經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但是,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共同面對危險,面對困難。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說高興吧,又似乎在為他們難過,因為在西天取經的一路上,受過了多少折磨,多少風險啊!

  我想,讀過《西遊記》的同學都知道,沙和尚最忠誠,無論是在怎樣的條件下,在怎樣的天氣下,只有他,是一直默默的為師傅無私奉獻著:寒東季節,沙僧冒著大雪風飛的天氣出去找柴來生火取暖,自己卻在一旁,為師傅準備過夜的地方,等他睡著了,自己才放心。

  討論完沙僧,我不禁想起了那個智勇雙全,本領高強,大名鼎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只要說起他,一定都會用許多的詞語來誇讚他吧!嗯,的確如此。別看孫悟空從小學本領的時候心不在焉,一心想耍人,但是,一次次的事情,也好像使他變得更加體貼,關心,愛護別人了。之後,在觀音菩薩,以及其他眾仙的幫助下,讓孫悟空走向了成功之路,看到了自己以後的未來。孫悟空真的好偉大啊!

  唉,世界上真是人無完人啊,像孫悟空這樣得人,能有幾個呢?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工作,好好的學習,好好的做人。

  聽我的,沒錯的!將來一定會有用的!

  《西遊記》讀後感9

  在這一個寒假裡,我再一次的翻開了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一書,讀完之後,心裡有了不少的感觸。

  唐僧奉南海觀世音菩薩的旨意去西天取經,在經過花果山時,把500年前因大鬧天宮被壓在五指山的孫悟空救了出來,並且收他為大徒弟。隨後,經過高老莊和流沙河時,又收了二徒弟和三徒弟(豬八戒和沙和尚),於是,他們便開始了驚險有趣的取經之旅。一路上有許多妖怪對唐僧不懷好意,而最終都被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制服。雖然在坎坷的取經之路上,他們歷經艱險,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但是最終他們還是修成正果,師徒四人都成為佛,回到東土大唐去普度眾生。

  西遊記的內容讓人回味無窮,它所反映的道理更是讓人深刻於心。

  孫悟空一路上靠著自己神通廣大的本領斬殺妖怪,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不畏懼對方。敢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鬥,讓神仙也畏懼三分;敢與妖魔鬼怪鬥, 使他們一聽見孫悟空的名字就害怕七分;敢與一切困難鬥,決不會因為害怕而躲避。對於這些精神,我們不是理當應該去學習嗎?當然,還有豬八戒憨厚老實、真實可愛,沙僧的勤快,唐僧有堅定的信念等等,這些精神、品質對於一個人的修養來說,真的很重要。但是,從那些神仙身邊的動物變成妖精,危害百姓,且神仙不管的諸多事例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及官場的大人物對於手下和能給他利息的人所做的事情,態度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毫不付責任。作者在這一本書中寄託了一種強烈的情感,希望我們站在正義的一邊,永遠打擊邪惡力量,遇到困難和挫折不氣餒,並且要學會果斷,做事要機智點。

  我們應該向正義的師徒四人學習,傳承他們的精神,如果做事向他們一樣,那麼勝利還有多遠呢?

  《西遊記》讀後感10

  暑假裡我讀了《西遊記》這一本書,我知道了《西遊記》主要寫的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捉怪的故事。作者主要刻畫了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智勇雙全的形象。孫悟空天生是個石猴,它堅毅果敢,有膽有識,勇於堅持真理,喜歡自由,還喜歡抱打不平;書中還刻畫了性情溫和,慈悲為懷,善惡不分的唐僧;憨後單純,好吃懶做,貪戀女色的豬八戒;順從隨和,任勞任怨,忠心不二的沙和尚和眾多的神佛,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

  《西遊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寫的長篇神話小說,它的問世標誌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了新的高峰,對後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我最喜歡的要數《西遊記》裡面的高老莊捉妖的故事。故事主要寫了三年前高老莊來了個年輕漢子,自稱是佛靈山人,姓豬,孤身一人,沒有父母兄弟。翠蘭的父親看見他模樣端正,又無牽無掛,就讓她和翠蘭成了親。剛開始這個女婿很勤快,早出晚歸,樣樣都行,但是後來因為他貪吃酒變成了一個長嘴大耳豬頭豬的妖怪,整日雲裡來霧裡去,他一直把翠蘭鎖在後院不讓人進去。孫悟空聽見後就假扮成翠蘭的模樣對那妖怪說:“聽說這次請來的法師是500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那豬頭一聽說:“看來咱倆做不成夫妻了,這時孫悟空一下子變成了原樣,把豬頭抓住,還把他的手給綁了起來。那豬頭就說:“觀音菩薩讓他等一個人陪著他去西天取經。”孫悟空高興地說:“我也和你一樣,但我已經找到那個人了。”他就戴著那個豬頭去找了唐僧,唐僧就給他起了一個法名——豬八戒。於是他們師徒三人就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妖怪終究是妖怪,無論怎樣變,早晚會現出原形的,因此生活中我們不能偽裝自己,要活出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