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靈巖雲霧隨筆

靈巖雲霧隨筆

靈巖雲霧隨筆

  春節贛州回粵北,路過大庾靈巖寺。前些年幾次匆匆忙忙路過,都機緣不巧合,這次妹夫的車,叫他順路拐進了靈巖寺,也許是天意冥冥,冥冥之中的緣分吧。

  靈巖寺坐落在大庾丫山腹地的深山叢林之中。從G323靈潭路口進去,到山上寺廟還有七公里。千年古寺,青磚綠瓦,殿宇連天,飛簷挑棟,樓閣高聳,到處雕龍畫鳳,九曲迴廊,遍地金碧輝煌,四周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寺前流水淙淙,滿地奇花異草。晨暮朝香光縈繞,雲山霧海鐘鼓鳴。

  靈巖寺從法脈上說,也屬禪宗雲門宗。春節大年初五,去靈巖寺燒香拜佛的大庾市民絡繹不絕。妹夫前幾年想求子,帶著妹妹去燒過香,前些年上山的'道路是山石土路,沒有硬化,妹夫很擔心車輛陷下去,開始很不願意再進去,狗兒忽悠他說,前幾年你去求願,都還沒有還願,不怕佛菩薩怪罪嗎?這一招果然很靈,妹夫勤快地點頭,趕緊要去靈巖寺還願,生怕狗兒變卦不去。還好,最近大庾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道路硬化了,但上山的路仍然還比較小,山道彎彎,很是崎嶇。深山古寺,初春的靈巖寺,寺廟深掩在雲霧裡。雲霧、煙靄、擁擠的人群,山中藏古寺,門外盡勞人。看著妹夫那樣虔誠的還願,煙霧繞繞中懷著各種功利心態匍匐在佛菩薩腳下的求拜,也許對於一般市民,也是一種心靈自我安慰吧。其實,佛法本來就不是功利,佛法是一種哲學,講究修心,放下執著,叫人無慾無求,尤其在如今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金錢、權利,讓人趨之若鶩,欲罷不能,對金錢和權利的追求,讓人痛苦,禪成了一劑清涼妙藥,救治迷惘失落的心靈。睿智的人,明白佛法是一種通往智慧覺醒之路,使自己內心逍遙自由,而不是執著迷信功利之途。

  春節喜慶,客堂師傅好客,端出一個大果盤,滿滿的盛著五香花生、信豐瓜子、糖果、點心,居然還有贛南炸米果,也許是善男信女供奉的。寺廟旁邊有一座陽明亭,立有守仁的塑像。大庾丫山是釋道儒並存,典型的一山三教、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佛經傳頌,道法弘揚,儒學光大,但有關陽明在靈巖寺 “若問身前身後事,開門即是閉門人。”的傳說,無論禪宗正史、野史都沒有記載。而鑑真大師《過韶州湞昌記》,則明確記載了天寶七年(748年),鑑真大師第五次東渡日本遭強風吹襲,漂流到振州(三亞),天寶九年(750年)夏,北上回揚州途經韶州,在禪居寺、法泉寺、開元寺講律授戒並小作修養,由於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勞頓,鑑真在韶關雙目失明,秋天由湞昌(南雄)懷化(珠璣巷)越大庾嶺,住大庾嶺雲封寺(掛角寺),途徑大庾靈巖寺至虔州(贛州)開元寺。至於蘇東坡宋紹聖元年(1094年)秋天,被貶惠州途徑虔州,溯章江入南安府(大庾),在南安拜訪丫山靈巖寺,以及7年後的元符三年(1100年)蘇軾獲赦北歸,66歲的蘇東坡再經南安府,晚上住在丫山靈巖寺,這些都有據可查。明嘉靖七年(1528年)陽明從南寧起程回故里浙江餘姚,走的也是鑑真、蘇軾的路線,途經梅嶺過大庾丫山,進靈巖寺是很有可能。

  因為要趕著回粵北,加上春節香客接踵而至,紛繁沓來,客堂人多,不便久留增加師傅們負擔,靈巖寺轉了一圈便下山了。下山時候,突然發現靈巖寺如同一隻靈鷲盤旋在山頂,那不正是嶺南的靈鷲山,心靈深處的靈鷲山!那姿態萬千、雲霧瀰漫的靈巖雲霧裡,佛祖正坐在獅子座,拈花微笑,以心傳心,迦葉使者等正在聆聽,靈山法會,儼然未散。不是嗎,佛祖正在說偈呢,狗兒聽的真真切切,“佛在靈巖不言求,靈巖煙霧雲嶺頭;人人有座靈山塔, 時時繞塔便是修。”。人修心,不求佛,心外無佛,即身即佛,非心非佛,自己純真本性就是佛。丫山靈巖寺,一層層奇特岩石,一縷縷嫋嫋雲霧,一個個安詳面孔,一隻只芊芊細手,一咚咚跳動心靈,甚至一片片飄飛落葉,都是佛法!

  靈巖雲霧,片雲出洞本無心,流水下山非有意。做人做事拜佛,行雲流水,自在無礙,如雲在天,如水在瓶,自然生活。靈巖雲霧,霧藹朦朦,木魚聲聲。松聲竹聲鐘鼓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霧色,色色皆空。

  靈巖雲霧,雲山霧海。如雲如水,如幻如夢,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一衣一缽,一生一世。不經意間,七公里的山路就下了山。車飛馳,心驛動,再回首,雲霧中的靈巖寺,霧靄之中,了了分明,如如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