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通用5篇)

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

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通用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1

  最近,我研讀了高萬祥老師的《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一書。九堂課引領專業發展,九堂課成就優秀教師。書的主要內容由《讀書是教育之母》、《無愧於“知識分子”的稱號》、《從特色教師到特級教師》、《教育就是愛》、《我寫故我在》、《口才是教師的第一能力》、《細節就是力量》、《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九部分組成。

  掩卷沉思,高老師如一位智慧長者,慈眉善目,諄諄教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就是啟迪我們心靈的明燈。他談讀書、談反思、談科研、談大愛、談寫作、談口才、談細節、談家庭和人生的快樂,於是,伴著他的輕風細雨,我們浮躁的心漸漸平靜,灼熱的目光逐漸清澈,好久沒有思索的的大腦開始了新的探索。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師必須具有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源於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是源於對教育規律的認識與把握。作為教師,真的是非常不同地“人”。

  教師職業有別於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教育永遠是一種遺憾的藝術,缺乏專業素養的教師或許永遠只有遺憾而沒有藝術。因此,教師要想減少遺憾,成為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應該想大問題,做小事情;應該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而《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一書,正是教師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葵花寶典”。

  《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一書告訴我們的是一種對完美的追求,是一種對卓越境界的追求;提醒我們的是一種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內在要求,是領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教育,是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是教師生命價值的實現過程。教師要學會自主思考並規劃教育人生;要透過閱讀來拯救自己,提升素養;要反思教育生活,追求成功體驗;要學會釋放壓力,從教育過程中能夠尋找到快樂,從小處著手,從高處著眼,既立足現實,又站在高處。教育就是教師的專業生活,生活是一種過程,快樂是一種體驗,幸福是一種感受,教師應該追求一種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優秀的教師不僅擁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專業品格。我們有太多的教師習慣於重複,重複過去的方法,重複過去的經驗,重複過去的思路。於是,激情在重複中逐漸消失,理想在重複中逐漸泯滅,信念在重複中逐漸淡化。告別重複,意味著教師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改變自己,錘鍊自己的專業品格,是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的必然路徑。

  讀過《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一書,欣然感嘆: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是多元的,而教師自身的努力則是一種最具活力、最持久、效果最明顯的內生源泉。教師應在“修心、修情、修性、修行”中生活,錘鍊教育行動,提升教育能力;精練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

  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2

  讀了《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總感覺優秀的教師總離自己非常的遙望,有時會想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高老師如一位智慧長者,慈眉善目,諄諄教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就是啟迪我們心靈的明燈。這本書的九個部分都寫得非常好,高老師從自身的實踐寫起,好多地方都是對老師們的成長建議,敘述的親切感人。看完後我很自覺地讓浮躁的心漸漸平靜,好久沒有思索的的大腦開始了新的探索。

  一、做一個“讀書人”和“反思人

  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做一個“讀書人”,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接下終身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書中還提到李鎮西,現在被稱為“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當作者問及他怎樣取得這樣的成就時,他的回答是,可能是比別人早讀了一些書,多讀了一些書。我相信只要堅持讀書,加上我們的不段反思和記錄,我想我們已經向優秀教師的門檻邁進了一步,成功的大門一定會向我們開啟的。

  說到反思,我們經常談到要及時反思的自己的工作,可往往是說說而已而懶於記錄。在這方面,我深知是很欠缺的。我們經常說工作很忙,沒有時間讀書,誠然我們平日的工作的確也很忙,尤其是本學期,自己突然感覺很忙亂,兩趟頭得教學弄得自己沒有頭緒,天天忙著,但反思起來並不滿意自己,覺得自己忙的沒有條理,儘管如此,自己卻是覺得忙著累著充實著,但日子過的很快樂。可是我們都知道,時間就象海綿裡的水,要擠總是有的,平時總想自己年齡不小了,精力達不到了,可也經常看看身邊的老師,有的比自己年齡還大,卻日日兢兢業業的工作著,任勞任怨,無怨無悔,所以我們要向這些老師學習,在工作中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書中高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寫作的方式:

  1、像寫情書那樣真誠?日記隨筆寫作;

  2、教師應該是反思者?學生個案寫作;

  3、詩意地生存?文學和學術寫作。

  在這方面蘇霍姆林斯基是我們的大師,他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從5點到8點寫教育手記,點滴積累加上長期的堅持不懈,便有了他身邊的傳世著作。人稱“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的李鎮西,能成就非同一般的事業功名,也和他長期勤奮寫作教育隨筆分不開。李鎮西老師一直堅持寫教育日記、教育手記和教育隨筆,所寫的日記隨筆是他最寶貴和最重要的成功之道。有了這麼成功的經驗和大師的指點,再加上我們自身的努力,相信我們也會成功的。

  二、在教育事業上學會追尋快樂

  書中高老師還告訴,我們教師的工作平凡、瑣碎、辛苦,只有擁有熱情的教師,才能享受教育工作獨有的快樂。在我們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那種煩躁、不安的心情常常影響了工作和生活,事後想想其實沒有必要在這些無所謂的事情費心勞神。關鍵是我們自己調整好心態,心態是你真正的主人。真正地快樂一定屬於擁有良好心態的人。

  走進《優秀教師的九堂必須課》一書,彷彿漫步在一片智慧之林,讓我從中體會到問題的解決需要“教育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的源頭,就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努力參加教育實踐,在不斷反思和積累過程裡。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綜合運用各種教育能力達到了成熟地步的表現。

  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3

  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一天,一條獵狗隨主人去打獵。主人眼疾手快,用箭射中一隻奔跑中的小兔子。獵狗追趕一番後無功而返,向主人解釋說:“我已經盡力了。”小兔躲過致命追趕後,兔媽媽問小兔:“你受傷了,怎麼還跑得過兇猛的獵狗呢?”小兔子回答的話耐人尋味:“獵狗是為了盡責而奔跑,我是為了生命而全力奔跑。”是啊,盡職盡責的教師就是優秀教師嗎?我看不盡然,只有那種關注生命,為學生、為自己生命而全力以赴狂奔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教師才是真正優秀的教師!

  讀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真有一種醍醐灌頂、催人奮進的感覺。書中對讀書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大愛厚生、積極寫作、鍛鍊口才、注重細節、家校溝通、追尋快樂等九堂必修課作了深入淺出、鞭辟入裡的論述。《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在論述中,既有精深的理論闡述推演,又要幽默詼諧的論據佐證;既有長者風範的榜樣引領,又有智慧的告誡與提醒。讀著讀著,我不禁用這“九堂課”開始對照起自己來,倘若我要固執地追尋自己的教育理想,要用智慧成就自己的教育夢想的話,那我該如何自覺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呢?或者,我應該成長為什麼樣的優秀教師呢?

  一、優秀教師是一個甘於寂寞、甘於孤獨的讀書人

  古人云: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在增加,就會不斷地減少。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讀它,我們便能像牛頓說的那樣“站在巨人的肩上”,自然可遠眺、可高瞻、可遠矚。故拓展閱讀空間,讀一些《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推薦的以《論語》為代表的哲學著作、以蘇霍姆林斯基著作為代表的教育學著作、像《仁愛一生》這樣的人物傳記、以及小說、詩歌、科普讀物、時尚文摘刊物等等。或許,我們會因為真正讀書的人少而感到絲絲寂寞,也會因為無人理解自己急進的思想而有些孤獨。但是,你要相信,當閱讀為成為了我們的一種良好習慣,知識就會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我們思想的大河。

  二、優秀教師是一個善於反思、關注細節的思想者

  反思是教師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按其所依據所進行的主動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它並非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的一般意義的思考和回顧,而是要從反思自我開始,進而反思教學、反思育人、反思課程、反思生活等等。所以,教師作為知識分子的一員,我們是有責任感、正義感、社會良知和和批判精神的人。故而,做一個優秀的知識分子,就應該按照《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所講的那樣反思校園和反思教育。

  或許,我們根本改變不了什麼。但我們能在平凡之中見精神,寓崇高於我們所關注的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首先,我們要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教育教學的現狀,不被其暫時的“低谷”擊垮;其次,要加強對話與協作,把文字對話、人際對話與面對面對話結合起來在朝朝暮暮、集腋成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成就自己、成全學生。《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闡明瞭方法。

  三、優秀教師是一個尋求真諦、積極寫作的踐行者

  一個優秀教師和一個普通教師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遠大的教育理想,而有沒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或許正是一個教師有沒有遠大的教育理想最明顯的表現吧。所以高萬祥校長在《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中指出,一個優秀教師和普通教師最大的區別應該是有沒有科研的追求和能力。其實,對於教育科研,我們完全沒有理由將其視作不可逾越的高山,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教育,用心去感受教育,我們就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挺立。所以,我以為教育科研,為名會太忙;為利會太累;為發展就快樂了。同時,我以為課題研究縱然好,個人研究也不賴,研究與推廣,一樣功德無量,大有可為。故只要我們大量的有品位的閱讀,加上必要的主動的、持久的、周密的反思,一定能提升我們的教育科研能力!

  說到教育寫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縱觀近十餘年來活躍在中小學教育的大家,我們不難看出,教育寫作似乎成了文科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的“專利”。《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說,寫作是優秀教師的一項基本能力。能不能寫作是一個教育家和一個教書匠的基本區別。由此,我以為,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知難而上,從寫自己教育生活的日記著手,將自己變成一個能教能寫的優秀教師。或許,我們的文章不能變成鉛字,但它一定會留下我們的思考。你要知道,寫作過程的美麗,只有寫過的人才知道。教師寫作,不投機,寫真我。不停頓,終有獲。

  四、優秀教師是一個懷擁大愛、妙語連珠的演說家

  《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開宗明義,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瞭解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友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好每一個學生,如此振聾發聵的論述,怎不令人肅然起敬呢?要問世間什麼東西最誠實、最珍貴,當屬童心;要問人性裡什麼最善良、最美麗,依然當屬童心。童心是春天和暖的陽光,夏天清涼的晨風,秋天明淨的天空,冬天無暇的白雪。所以,作為教師或家長的`我們更多的是需要用包容的心態善待他們,像《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介紹的那樣,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裡,同他們一起成長。

  《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中這樣寫道:“口才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應該擁有智慧的語言”,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談吐是人的第二外貌。中國著名演講家、“新中國演講事業開拓者”、中國第一位演講學教授邵守義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確是應該好好鍛鍊自己的口才的,要讓自己的談吐機智果斷、恰到好處、妙語連珠、彰顯智慧,切勿譁眾取寵、信口開河、胡說一通。

  五、優秀教師是一個重視合作、追尋快樂的大智者

  家校溝通的教育方式歷來受到教育界的重視。但近年來,基於各種資訊聯絡方式的興起和教育自身的功利性傾向的影響,家校合作似乎已逐漸淡出我們的教育,甚至將學校、家庭和社會這個“三結合”教育變成了形而上學的“列印檔案”,僅作為供上級領導查閱的資料。家校合作必須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使其常態化、制度化。《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中用大量篇幅闡述了“好家長是教師的教師”和“最重要的是幫助家長”兩個命題,有案例、有分析,真知灼見中彰顯出一個智者的教育情懷。

  有哲人說,人生最大的錯誤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的確如此,在這個市場經濟的時代裡,物質追求的烙印會令人沉痛,而像《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寫道的那樣“教師的人生應該是激情燃燒、樂觀憧憬的人生,應該是一個能夠享受教育幸福的快樂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從職業認同、擁有熱情、學會欣賞、珍藏美好中去體驗教師的快樂幸福人生。當我們不斷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地生活時,我們就會與眾不同,富有特色,形成自己獨有的智慧與風格。這樣,我們就會在不斷的創造中感受到成功,體驗到快樂與幸福,變壓力為動力,不斷前進,成為教育的智者。

  或許我們還不算優秀,或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會“老老實實教書,堂堂正正做人”(錢理群語),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為著自己的生命價值而全力以赴,不斷進步,將自己變成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

  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4

  失而復得的緣分:

  這本書我以前就已經看過,看過後愛不釋手、興奮異常,為什麼呢?以前我總是想追求進步,希望自己能夠更專業一些,但是不知從哪兒入手,甚是迷茫。偶然的一個機會,看到高老師的這本書,頓時感覺方向明瞭了,在實際教學中,完全可以在這九個方面充實自己,給自己一個提升的空間,關鍵在於堅持!

  但是後來這本書不知被誰借走了,不知所蹤。我很是失落,覺得缺少了以後學習的支撐和標杆,就好像身邊一位出色的朋友,本想向他好好學習,誰知他卻走了,悵然若思。

  今年學校又購買了一批新書,我眼尖手快,先下手為強,搶先借了三本,準備在工作之餘細細翻閱。當我翻閱高老師的這本書時,熟悉感油然而生。這本書我讀過呀,哎呀,這就是我丟的那本書,那個遺失的朋友,只是版本不同,內容完全一樣。真是失而復得的緣分!二度相逢,讓我對這本書珍惜有加,好像是對待一位重逢的老友,重敘一段珍藏的友情。

  嚴厲的父親:

  記得高老師在書中寫到:

  “我們學校的一位中年女教師說,我們的校長就像是一位嚴厲的父親,硬逼著他的兒女們讀書進步成才。”不知怎地,讀到這一段,竟莫名地感動!因為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期望著一位硬逼著老師讀書成材的父親。

  高老師編寫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父親在向全國的有志老師殷殷教誨,條理清楚的向老師們指明瞭進步的道路和方向。他開宗明義的指出教師專業成長的九堂必修課,即:讀書修身、自我反思、教育科研、大愛厚生、積極寫作、鍛鍊口才、注重細節、家校合作和追尋快樂。

  這九堂必修課是高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深切經驗,切實可行,我們完全可以照著去做。高老師不吝告知,殷殷教誨,只是為了更多的老師能夠更加優秀和專業,他的苦心令人感動!

  做一個快樂的優秀教師:

  在自序中,高老師將本書的內容作了一個總結概括,認為“在我看來,對於教師而言,這是自我進修的九門必修課,是職業攀升的九個臺階,也是人生和事業成功的九個生命密碼。”

  最後,他將教師定位於“快樂”:

  “願普天之下的教師都能優秀起來,並且享受到教師職業的快樂”“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而職業應該是最快樂的職業!”

  快樂,是許多人嚮往的字眼,快樂的教師應是作為教師的最高境界,因為從職業中體會到了快樂,由衷地感受到這門職業帶給他的職業幸福感,享受到了就像新教育實驗提出的,體會教師幸福而完整的職業幸福感。

  快樂,不僅是對教師職業的一種追求,也是對教師生活的一個有益指導。快樂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積極樂觀的學生。快樂的教師,也會更加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高萬祥《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讀後感5

  高萬祥老師在優秀教師九堂必修課第四堂課大愛厚生中提到多年來,我把愛心育人,愛滿校園看做學校管理和教師修煉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在實際工作中,我提出愛學生就是要了解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友愛每個學生,教好每個學生。高萬祥說的很有道理,教師在工作中要多關愛一切學生,從學生的個性差異抓起。讀到這些對我有很大的觸動。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我參加工作已有二十幾年了。回想剛參加工作時也是滿腔熱情,關愛每一個孩子,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後來對學生有了更多的寬容和耐心,教學中經常表揚鼓勵孩子,努力做一個好老師,自認為自己做得已經不錯,很愛學生,可看完大愛厚生這篇文章之後,我才知道我的愛是那樣膚淺。高老師說,真正愛學生就是了解相信尊重友愛教好每一個學生。捫心自問,自己對每一個學生了解嗎?和每一個學生關係都相處融洽嗎?反思自己的行為真的感到愧疚。一個學期結束都和幾個孩子談過話?關心過每一個孩子嗎?一個暑假過後有的孩子的名字都叫不上來,一張嚴肅的面孔嚇退了多少孩子,換來了孩子們冷冰冰的問候,其實一些不經意的行為可能使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師道尊嚴,長幼有序等觀念影響著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了解,主要責任在於教師。

  如今的教育要求教師瞭解學生,主動的,全方位的瞭解每一個學生,高老師提倡在全體任課老師中開展點名達標活動,即在規定的時間叫出全班所有學生的名字,進而能說出特點,全面瞭解。他說,什麼時候,你能對著每一個學生的後腦勺叫出他的名字,那麼,你就有了做一個優秀教師的資格。班主任還應該堅持每週與每一個學生談一次話,哪怕是一兩句有意無意的對話,哪怕是拉一拉學生的手,拍一拍學生的頭。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具有強烈情感需求兒又十分敏感脆弱的幼小兒稚嫩的心靈啊!

  瞭解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心理,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平常我們在談論學生時珊瑚絨睡衣,經常這樣說,我們班某某同學學習很差,品行也不太好,常被老師批評,但是見到老師很有禮貌,很懂事,我們發現越是這樣的孩子越親近老師,想得到老師的賞識。每一個孩子都想成為好孩子,只不過有的孩子還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只有走進他們的心靈,教育才能發揮他的作用。

  愛孩子,就要信任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強於他人之處,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天真善良的心,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改正錯誤,只要你給他機會,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功,學生的潛能如空氣,可壓縮於斗室,可充斥於天地,就看我們給學生多大的自由空間。

  我非常喜歡陶行知先生的那段話你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悲哀。他沒有打著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撻,連在夢裡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得著,彷彿是候選總統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會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傷心。只有瞭解孩子的情感,才能小心輕放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