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凡爾納《地心遊記》有感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凡爾納《地心遊記》有感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凡爾納《地心遊記》有感5篇1
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創作了《地心遊記》,為我們描繪出一個亦真亦幻的地心世界。小說中,一位十六世紀的學者留下密碼信,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發現——火山管是進入地心的通道。根據這條線索,小說主人公里登布洛克帶著侄子兼助手——“我”來到了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並根據密碼信的提示選擇了一個火山管,開始了驚心動魄的地心旅行。在這次深入地心的旅行中,裡登布洛克教授等人經過了風貌各異的地層,向我們介紹了各個地層的特點。在地下一萬多尺的地方,他們遇到了活生生的二疊紀世界。那個花崗岩穹頂下的世界,簡直就是二疊紀世界的復活:浩渺的大海和充滿電光的天空,水裡有各種各樣的水生古魚,駭人的大海獸,神奇的古植物,巨大的乳齒象,人類的遺骸和巨人的身影。這些大膽的想象,驚險的畫面實在是令人驚歎不已!
不過,小說最精彩的部分還是探險者們回到地面那一段了。他們在火山管內迅速跌落時突然被火山噴發的巨大的力量向上推,最後從湧動著熱流的火山口裡噴發出來。
裡登布洛克教授性情倔強,脾氣急躁,但他有嚴謹的科學態度,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敢於冒險,探索未知,這就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也是感動我們的精神力量!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勇氣和理性共生,冒險和堅忍並存。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我們人類才沿著科學的道路不斷前進,成為自然界的強者。
任何探索都充滿艱辛,無論是什麼地理大發現,科學大突破,沒有探險者和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態度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都是無法實現的。不付出汗水,就沒有人能戴上榮譽的桂冠。這難道不是那另一個世界的美麗嗎?
讀凡爾納《地心遊記》有感5篇2
這個寒假,我在空閒時看了一本書,叫做《地心遊記》,它讓我懂得了許多。
文章大概寫了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先人阿爾納.薩克努塞姆寫的一封密碼信的啟發,和侄子阿克賽爾和嚮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民的旅途。他們從冰島的死火山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在經歷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困難,終於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活火山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
看完這本書,我覺的書中的“我”阿克賽爾從起初到結果,變化很大,剛開始阿克賽爾只是一個19歲優柔寡斷的少年。在初叔叔逼迫去地心探險之下,他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踏上了前往地心的旅途。那時候,他甚至以為叔叔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個瘋子,但卻只能惟命是從。但是,當他在地心探險的路途中經歷了暈眩、飢渴、黑暗、迷路、熾熱等一系列艱難險阻之後,他改變了,從對叔叔的惟命是從到對叔叔的平等交流,都像徵著在困難的磨鍊下,阿克賽爾正慢慢的成長,雖然到了最後這個三人的探險小隊沒有到達地心,而是被火山噴了出來,但是阿克賽爾卻成長為一名男子漢。
但是,最令我敬佩的,無疑是作者儒爾.凡爾納了,首先,作者能夠這樣新穎大膽的科幻小說——把視線放到地心裡去思考,就別具一格,讓大家很好奇的看下去,其次,儒爾.凡爾納喜歡科學,在生物不變論和生物進化論兩種觀點中,他利用寫小說,勇敢、堅定地站在後者上,支援了科學。作者那種熱愛科學的情感和故事的素材新穎,讓我對這位作者肅然起敬,於是,廣大人民給了儒爾.凡爾納一個恰如其分的評論:“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
看完了《地心遊記》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有的時候,只有艱難的磨鍊才能使人成長。”還懂得了:“遇到困難,不能放棄,堅持到底,才會取得成功。”
讀凡爾納《地心遊記》有感5篇3
一個夏日,我偶然看到了法國作家凡爾納所著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阿克塞爾的叔叔李登布洛克發現了一張字條,並帶領主人公和嚮導漢斯一起想地心進發,最後又隨著一次火山噴發返回地面的故事。
這雖然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在作者筆下就像真正發生過一樣,我彷彿也跟著他們到了地下世界,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探險。
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主人公阿克塞爾的脫變。
阿克塞爾,一個只有十九歲的大孩子。他並不善於探險,每天只是熱衷於鑽研一些珍奇的石頭。在旁人眼中,他有著與眾不同,甚至令人費解的思維方式,而這是這種驚異的思維,使他成功的破譯了有著幾億億種組合的密碼。也正是這張倒黴的密碼,驅使他的叔叔帶領他向地心出發。
雖然他們未能到達地心,但這次驚心動魄的旅程,卻使阿克塞爾得到成長,最終成為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男子漢。
出發前,為了克服阿克塞爾的“恐高症”,叔叔對他進行了“登高俯視”的訓練。阿克塞爾每天不得不登上高高的鐘樓,向下俯視一個小時。阿克塞爾居然撐了下來,五天後,他不再懼怕那令人生畏的高度,他變了。
在向地心進發的過程中,阿克塞爾經歷了一次次嚴酷的考驗。旅途中,他與叔叔等人失散了。他沒有同伴、沒有飲用水,周圍淨是堅硬的岩石,伴隨他的只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他恐懼了。然而絕望中,他看到了僅存的一絲火苗,正是這絲微弱的火苗,讓他燃起了希望。他重新站來起來,找了叔叔。
經過無數次恐懼和絕望,不僅沒有打垮阿克塞爾,反而使他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歷練,終於讓他成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在黑暗中,用心感受風氣息,隨著風吹來的方向一直向前,就能找到出口,等在那裡的是我們久違的光明。經歷了挫折,感受過隨時失去希望的痛苦之後,我們才能脫變為美麗的蝴蝶,真正懂得“光明”的含義。
讀凡爾納《地心遊記》有感5篇4
暑假,我讀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名著《地心遊記》。
這本書講述的是德國科學家裡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碼信的影響,帶著他的侄兒和嚮導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一座火山口下去,穿越長長的地心山洞,又橫渡了地心大海,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風雨等艱難險阻,還在地底發現了許多奇蹟,最後終於從西西里的一座火山被噴回了地面。
我覺得凡爾納特別棒,他把現代科學積累的有關地理、地質、物理、天文的許多知識綜合起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表達出來,他的想象有趣而不荒謬、合理而不死板,特別引人入勝。
這本書給我很深的啟示。最讓我欽佩的是書中的主人公里登布洛克教授,他是一位痴迷的考古學家,為了研究總是不顧一切,他又是一位天才的發明家、能幹的工程師和經驗豐富的探險家。雖然在生活小事中不拘小節,甚至脾氣暴躁,在大家眼中是個怪人,但他總是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更是一個有勇有謀、志趣高尚的人。
在火山管裡,教授雖然沒有氣壓表,但他憑藉多年的經驗,計算出頭頂上地層的厚度。在地心,教授發現了一群體型龐大、異常兇猛的乳齒象,他不但不膽怯,反而很興奮,堅持要靠近一探究竟。為了橫渡地心海洋,他們自己做了一條小船,在海上,他們遭遇了一個移動的火球,一下子就捲走了桅杆和船帆,而且讓船上所有的儀器都失靈了,他們還遭遇了大海獸和暴風雨,但還是頑強地渡過了地心海洋。最後,他們從西西里的火山口出來,坐在木排上,被沸水和岩漿推動著從火山噴發管裡往上升,真是不可思議,但裡登布洛克教授一點也不驚慌,甚至還津津有味地吃著可能是自己這一生最後的一頓飯。
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知識,做一個像裡登布洛克教授那樣有智慧的人。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教授說的那句話:“一個意志堅強者,只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的肌肉還在繃著,他就不會沮喪絕望的。”當我們遇到困難,一定要像他一樣冷靜清醒,在困境中尋找希望,更要堅韌不拔,在我們的生活中,凡是自己要做的事,都要努力堅持,絕不輕言放棄。
我也忍不住想,神奇的地心,到底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讀凡爾納《地心遊記》有感5篇5
從浩渺的宇宙裡看地球,我們會發現它非常迷人。地球的表面很大一部分由蔚藍的大海覆蓋,陸地上有鬱鬱蔥蔥的森林、草原,還有奔騰不息的河流與浩渺無垠的沙漠。在這生機勃勃的地球上,我們幸福的生活著。可是,在地球的表面之下,那深深的地殼深處,會有些什麼呢?會是一個怎樣的面貌呢?
《地心遊記》是一本書關於冒險的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發現了一封密碼信,在解讀了密碼信的內容後,便決定帶上侄子阿克塞爾前往地心。在真正進入地心之前,還經人介紹認識了嚮導漢斯,三人從冰島的一座火山口開始前往地心的旅程。一路上遭遇了缺水、迷路、暴風雨等在地面上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們都勇敢克服了。最後,在一次火山噴發後回到了地面上。
在《地心遊記》中,作者刻畫了三個性格鮮明的人物。第一個是阿克塞爾,他和許多人一樣,都想生活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但是他在叔叔的逼迫下,開始了這次地心之旅。但他在旅程中克服了膽小的'心理,勇敢的戰勝了困難,後來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男子漢。第二個是李登布洛克教授,他是一個知識豐富、敢於冒險、令人尊敬的地理學家,但也是一個脾氣暴躁、固執己見的人。在他的堅持和帶領下,他們成功完成了這次旅程。第三個是嚮導漢斯,他是一個冷靜、鎮定、平和的人,在遇到危機時,他臨危不懼、毫不退縮。他利用自己的經驗讓大家一次次脫離險境。
讀完這本書,我也覺得跟隨著他們經歷了一次地心歷險。真是太刺激了!
我認為,接近地心的地方不可能有生物吧,也不可能有大海或沙灘吧。因為我覺得接近地心的地方應該是岩漿,地心到底有什麼?我瞭解的知識還太少,以後慢慢學習探索吧。